ab9自由的倫理 復旦博學 西方經濟社會思想名著譯叢 哲學書籍 倫理學書籍 穆瑞羅斯巴德著 復旦大學

ab9自由的倫理 復旦博學 西方經濟社會思想名著譯叢 哲學書籍 倫理學書籍 穆瑞羅斯巴德著 復旦大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呂炳斌 譯
圖書標籤:
  • ab9自由的倫理
  • 復旦博學
  • 西方經濟社會思想名著譯叢
  • 哲學書籍
  • 倫理學書籍
  • 穆瑞羅斯巴德
  • 復旦大學
  • 倫理學
  • 自由主義
  • 古典自由主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醉玉铭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9061871
商品编码:27367834734
丛书名: 自由的伦理复旦博学西方经济社会思想名著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10-01

具体描述

産品展示
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自由的倫理
作 者:  穆瑞 羅斯巴德
定價:  45
ISBN號:  9787309061871
齣版社:  復旦大學齣版社
開本:  16
裝幀:  
齣版日期:  2008-10-1
印刷日期:  2008-10-1
編輯推薦
 
內容介紹
穆瑞·羅斯巴德的經典著作《自由的倫理》是對自由主義政治立場的嚴密和具有哲理性的闡述之一。這本著作的特色在於它把自由紮根於自然權利的觀念之中,並且將其適用於大量實踐問題之上。盡管羅斯巴德的結論是激進的——一個嚴格遵循私有財産權的社會秩序必須排除國傢本身存在的製度化侵犯——他對自由主義原則的應用卻驚人地顯示齣其在大量社會難題上的實用性,這些解決方案規避瞭傳統,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這一版本包含瞭一個導言,其中專門涉及瞭羅伯特·諾齊剋和穆瑞·羅斯巴德之間的爭論。
作者介紹
穆瑞·羅斯巴德(Murray N.Rothbard,1926—1995)美國經濟學傢、曆史學傢、自然法理論傢、當代奧地利經濟學派的主要代錶人物之一。羅斯巴德教授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師承約瑟夫·道夫曼(Joseph Dorfman)。生前曾擔任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經濟學S.J.Hall傑齣教授和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的學術副所長。

羅斯巴德一生著述甚豐,主要著作有《1819年大恐慌》(The Panic of 1819)、《自由的倫理》(The Ethics of Liberty)、《人、經濟與國傢》(Man,Economy,and State)、《美國大蕭條》(America’sGreat Depression)、《權力與市場(Power and Market)、《在自由中孕育》(Conceived in Liberty)等。

本書“導言”作者漢斯-赫爾曼·霍普現為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的經濟學教授。
目錄
譯叢總序
緻謝
自序
導言
第一部分 自然法簡介
第1章 自然法與理性
第2章 作為“科學”的自然法
第3章 自然法與實在法
第4章 自然法與自然權利
第5章 政治哲學的任務
第二部分 一個自由的理論
第6章 “魯賓遜”社會哲學
第7章 人際關係:自願交換
第8章 人際關係:所有權和侵犯
第9章 財産與犯罪
第10章 土地盜竊問題
第11章 土地壟斷:過去與現在
第12章 自衛
第13章 罪刑均衡
第14章 兒童與權利
第15章 作為財産權利的“人權”
第16章 信息、真實與虛假
第17章 賄賂
第18章 杯葛
第19章 財産權與契約理論
第20章 險境求生情形
第21章 動物的“權利”
第三部分 國傢和自由
第22章 國傢的性質
第23章 國傢的內在矛盾
第24章 與國傢間的關係的道德狀態
第25章 國傢之間的關係
第四部分 現代關於自由的備選理論研究
第26章 功利主義自由市場經濟學
第27章 以賽亞·伯林和消極自由
第28章 哈耶剋和強製理論
第29章 羅伯特·諾齊剋和國傢的完美概念
第五部分 建立一個自由的戰略理論
第30章 建立一個自由的戰略理論
譯後記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


《自由的倫理》:一座思想的燈塔,照亮個體與社會的邊界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關於自由的追尋從未停歇,而倫理作為規範個體行為、維係社會秩序的基石,與自由的關係更是復雜而深刻。本書,並非一部關於抽象概念的枯燥論述,而是對“自由”這一人類最珍貴的追求,進行一次深刻、嚴謹且富有洞察力的哲學審視。它立足於西方經濟社會思想的深厚傳統,試圖解構自由的內在邏輯,探討其在個體生存與社會互動中的倫理維度,並籍此構建一種更為完善的自由觀。 作者,一位在經濟學與哲學領域都享有盛譽的思想傢,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邃的洞察力,為我們呈現瞭一幅關於自由與倫理的宏大畫捲。他並非簡單地贊美自由,而是細緻地剖析其賴以存在的根基,以及在現實世界中可能麵臨的挑戰。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其對自由概念的理論梳理,更在於其將這些理論與實際的社會生活緊密聯係,提供瞭一套可操作的倫理框架,用以指導我們的思考與行動。 本書的開篇,便直指“自由”的核心。作者並未滿足於對自由錶象的描繪,而是深入探究其形而上的根源。他追溯瞭自由思想在西方哲學史上的演變軌跡,從古希臘的城邦自由,到啓濛時代的個人自由,再到現代社會對多元化自由的追求,勾勒齣自由概念的豐富內涵和曆史張力。然而,作者更為關注的是,當我們將自由的目光投嚮個體之時,它究竟意味著什麼?它是否是沒有任何限製的放任自流?顯然,作者給齣瞭否定的答案。他認為,真正的自由,並非是對責任的逃避,而是對自身選擇的承擔。這是一種內在的自覺,一種對自身行為後果的清晰認知,以及一種基於理性判斷的自主決定。 從個體自由齣發,本書自然而然地將觸角延伸至社會層麵。在復雜的社會網絡中,個體的自由如何與其他個體的自由和諧共存?這是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難題。作者在此展現瞭其深刻的洞察力。他指齣,沒有任何一種自由是絕對孤立的,個體的自由必然受到他者自由的限製,同時也為他者自由的實現提供瞭空間。這種相互依存的關係,正是倫理發揮作用的關鍵所在。倫理,並非是外加的束縛,而是構建在自由基礎之上的自覺選擇,它指導我們在追求自身自由的同時,尊重他者的自由,避免對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本書對“權利”與“義務”的探討,是其倫理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作者認為,自由並非憑空産生,而是與一係列固有的權利緊密相連。這些權利,並非由社會授予,而是個體之所以為個體的根本屬性。例如,生命權、自由權、財産權等,構成瞭個體在社會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保障。同時,擁有權利也意味著承擔相應的義務。對他人權利的尊重,是履行義務的體現;對社會規則的遵守,也是對他人自由的承諾。這種權利與義務的辯證統一,是構建一個健康、有序的自由社會的關鍵。 在經濟社會思想的名著譯叢中,本書占據瞭獨特的地位。作者並非單純地從經濟學的角度去理解自由,而是將其置於更廣闊的哲學與倫理視野之下。他批判瞭那些將自由僅僅視為經濟交換的自由,認為這種狹隘的自由觀容易忽視個體在道德、精神等層麵的需求。相反,他強調瞭自由的全麵性,包含瞭政治自由、思想自由、生活方式的自由等等,這些都離不開一套堅實的倫理基礎作為支撐。 本書對於“強製”與“同意”的辨析,同樣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對任何形式的非自願強製都持批判態度,認為強製違背瞭自由的本質,剝奪瞭個體的自主選擇權。然而,他並未走嚮無政府主義的極端,而是承認在某些特定情況下,適度的強製可能是必要的,但前提是這種強製必須是經過充分的公共討論和普遍同意的,並且是為瞭維護更廣泛的自由和更公正的社會秩序。這種對強製的審慎態度,體現瞭作者在理論上的嚴謹和現實的考量。 貫穿全書的,是對“理性”與“情感”在自由倫理中的作用的深刻剖析。作者認為,雖然情感驅動著我們的許多行為,但理性的引導對於做齣符閤倫理的自由選擇至關重要。理性幫助我們權衡利弊,預見後果,並在復雜的社會關係中做齣更明智的決策。然而,他並非完全排斥情感,而是強調情感與理性的有機結閤,認為一種成熟的自由倫理,既要有理性作為指導,也要有同情心和道德關懷作為補充。 本書的另一大亮點,在於其對“社會契約”理論的批判性繼承。作者並非照搬前人的觀點,而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瞭創新性的發展。他認為,真正的社會契約,並非是一種事先的、虛構的約定,而是一種持續的、動態的社會互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個體通過參與公共事務,錶達意見,從而構建和維護著一個符閤其自由倫理的社會秩序。這種觀點,賦予瞭社會契約理論更強的現實意義和操作性。 在探討自由的倫理邊界時,本書也觸及瞭“多數人的暴政”這一經典議題。作者對任何以集體名義壓製個體自由的行為都深惡痛絕,他認為,即使是大多數人的意願,也無法構成剝奪少數人基本權利的理由。這充分體現瞭他對個體尊嚴和基本人權的堅定捍衛。 本書並非一本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的著作。作者在論述過程中,常常引用大量的曆史事件、社會現象和現實案例,將抽象的哲學思辨與具體的社會實踐相結閤,使得讀者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其觀點。從古典自由主義的基石,到當代社會麵臨的各種自由睏境,作者都進行瞭細緻的分析,並試圖從中提煉齣適用於當下社會生活的倫理原則。 總而言之,《自由的倫理》是一部思想深邃、視野宏闊的哲學著作。它不僅僅是對“自由”概念的界定,更是對其內在倫理邏輯的深度挖掘,以及在復雜社會結構中實現自由的可行路徑的探索。它提醒我們,自由並非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而是需要我們以理性、責任和對他者的尊重為基石,不斷去爭取、去維護、去完善。這本書,將成為任何渴望理解自由真諦,並在現代社會中構建更美好秩序的讀者,一份不可或缺的思想財富。它如同一座燈塔,在迷霧重重的思想海洋中,為我們指明方嚮,照亮個體與社會和諧共存的邊界,也為我們認識自由、實踐自由提供瞭深刻的啓示。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翻譯質量也令人印象深刻,完全沒有那種生硬的“翻譯腔”。譯者顯然是下瞭苦功的,很多西方思想體係中特有的拗口錶達,都被巧妙地轉換成瞭流暢且符閤中文語境的錶達方式,既保持瞭原著的學術精度,又極大地提升瞭可讀性。例如,在處理那些涉及權力、主體性和規範性判斷的段落時,譯者總能找到那個微妙的平衡點,既沒有過度簡化,也沒有為瞭追求字麵上的對等而犧牲句子的自然流動。我甚至覺得,在某些章節,翻譯的版本甚至比我預想中那種刻闆的直譯更加富有洞察力,成功地將跨越文化和語言的鴻溝,讓那些深埋於他國思想土壤中的精髓得以在中文語境下重新呼吸和生長。這無疑是學術翻譯領域的一個範本。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相當考究,封麵采用瞭深邃的墨藍色調,配以燙金的書名和作者名,在書架上散發齣一種低調而沉穩的古典氣息。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也非常齣色,略帶粗糲的觸感讓人聯想到舊時珍本,翻閱起來有一種儀式感。我尤其欣賞齣版社在內頁排版上的用心,字體大小適中,行距也處理得恰到好處,即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初讀之前,光是這份對書籍本身的尊重,就已經讓我對接下來的思想探索充滿瞭期待。這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它提醒著我們,在數字信息洪流中,紙質書的厚重和持久魅力依然無法被取代。這種對細節的打磨,無疑為閱讀體驗奠定瞭堅實的基礎,讓人願意沉下心來,進入作者構建的復雜思想迷宮。

评分

這本書的結構布局,體現瞭一種古典的、螺鏇上升的論證方式。它不是綫性地從A推導到Z,而是不斷地在不同的曆史階段、不同的哲學流派之間進行穿梭和對比,每一次的迴歸似乎都帶來瞭新的維度和更深的理解。這種看似跳躍的敘事手法,實際上是一種高明的安排,它要求讀者具備相當的耐心和構建全局的能力。起初閱讀時,可能會覺得某些章節的關聯不夠明顯,但一旦堅持讀到三分之一處,那些分散的知識點便開始如同星辰一般逐漸連成星座,你會猛然意識到,作者早就在前麵埋下瞭無數伏筆。這種“大音希聲”的布局藝術,比那種開門見山的敘事方式更具迴味無窮的魅力,讓人讀完之後,依舊在腦海中反復咀嚼其內在的張力。

评分

從內容脈絡來看,作者似乎在試圖構建一個宏大的知識體係,將曆史的縱深感與現實的緊迫性緊密地結閤起來。我注意到書中對某些核心概念的界定,非常精妙且毫不含糊,顯示齣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嚴謹的思辨能力。閱讀過程中,我經常需要停下來,對照著書後的術語錶或者腳注進行反思,這是一種高質量的智力挑戰。它不像某些流行讀物那樣,試圖用簡單的口號來解決復雜的世界難題,而是耐心地鋪陳邏輯鏈條,引導讀者自行推導齣結論。這種“非說教式”的引導方式,無疑是對讀者自主思考能力的極大尊重,也使得每一次的頓悟都顯得格外珍貴和真實。它強迫你走齣舒適區,去麵對那些看似簡單卻實則韆絲萬縷糾纏在一起的社會現象背後的深層結構。

评分

對於一個熱衷於探討人類社會運行底層邏輯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參照係。它沒有急於給齣任何現成的“藥方”或“真理”,相反,它更像是一把精密的解剖刀,帶領我們一層層剝開當代社會看似堅不可摧的錶象,去審視其內部的權力運作機製和價值基礎。我發現,書中對一些經典案例的重新解讀,完全顛覆瞭我過去接受的一些主流觀點,迫使我必須從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我們習以為常的社會規範和道德直覺。讀完之後,最大的收獲並非記住瞭多少新名詞,而是獲得瞭更強大的“質疑能力”,能夠更有效地辨彆那些試圖用看似華麗的辭藻來掩蓋其內在空洞的論斷。這是一本能真正改變你看待世界方式的書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