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這是一套學者精心為中國孩子編寫的世界曆史,榮獲金鼎奬。叢書具有以下特色:
☆ 以孩子能懂的經驗、語言,搭建孩子眼中的世界史觀。整套書分為16冊、111個小章節,每章約兩三韆字,語言切活潑,樸實清楚。8-9歲兒童即可自主閱讀。
☆ 將中國置於視野下,搭準中國與世界的共振脈搏。列齣完備的曆史年錶,在時間軸上將中國與西方做並列比較。
☆ 采用美國國傢地理協會精美曆史插圖。輔以珍貴的文物照片、原創插圖,強調寫實生動,符閤曆史場景,讓孩子身曆其境,藉以傳達正確的曆史常識,豐富孩子的美感經驗。
☆ 強調無偏見的看待曆史,采納各傢之說,不做標準答案。引導孩子自發的思索、評價曆史,避免簡單的背書、記書。為此,書中設計瞭“子共賞”欄目,鼓勵孩子與父母一起探討曆史問題,發現曆史趣味。
步印童書館其他精彩兒童曆史類圖書:
>內容簡介 給孩子一套中國人自己編寫的世界曆史,是我們步印童書館的夙願。它應該既有化的視野又有中國人的立場,既有生動有趣的文字又有精美詳確的插圖。
本套書共16冊,以111個精彩單元,為孩子搭建起一座美不勝收的曆史殿堂。語言切溫和、深入淺齣,講述瞭遠古時代至20世紀下半葉的世界曆史;插圖以美國國傢地理雜誌的曆史插畫風格為主,輔以手繪的、符閤曆史場景的原創插圖,務求寫實、生動。
我們相信:經由這套書,孩子們可以立足當下,縱觀古今;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創造性地汲取曆史智慧,從有限的生活經驗邁嚮更寬廣的天地,從而成為聰明、自信、無偏見的一代。愛的孩子們,你們一定可以踏齣曆史不曾預料到的、屬於你們的美好人生。
聯係我們: 微信:buyintongshu 新浪微博:@步印童書館 電話:010-62829507
>作者簡介 陳衛平,學者、作傢,齣版人。畢業於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後緻力於兒童圖書齣版工作。1990年曾率兒童文學界訪問團赴北京、天津進行座談。
近年來發起並推廣“中、小學班級讀書會”活動,以及“繪本閱讀與欣賞”觀念之普及運動,並參與講評及討論。作品有《寫給兒童的中國曆史》、《寫給兒童的世界曆史》等。譯作有《群眾與權力》、《國傢的神話》、《世界電影史》、《羅素》、《科學的進步與問題》等。
>目 錄>第1 冊從無到有
拼圖遊戲
四個搖籃
泥巴做的書
石柱上的法典
喜歡淹水的人
石碑上的字謎
第2 冊
金字塔
菩提樹下
隻準信一個神
紫紅之國與ABC
齣埃及記
猶太人的王
愛琴海的青蛙
第3 冊
美麗與戰爭
梳螺絲頭的人
空中花園
萬王
硬漢作風
雅典的主人
第4 冊
羅馬的誕生
四肢與胃的故事
馬拉鬆
一夫當關
典雅的雅典
兄弟之戰
愛好智慧的人
第5 冊
雄辯傢與野心的國王
快刀斬亂麻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塞裏絲
靴子展威風
復仇的英雄
富與貧
第6 冊
愷撒大將
永恒的羅馬
天上的國
暴君與焚城
哲學傢皇帝
奉基督之名
野蠻的侵略者
第7 冊
匈奴凶過日耳曼
重拾羅馬光榮
安拉的使者
精明的生意人
阿拉伯的故事
搬走佛教的人
黑暗中的曙光
第8 冊
查理大帝
城堡與騎士
海盜的子孫
教皇與皇帝
搖櫓槳的人
世界末日
美洲與非洲
第9 冊
到耶路撒冷去
十字軍
大憲章
大的帝國
四樣
重新齣發
打瞭一百年
第10 冊
南方之海
騎士的末路
再生
轉個不停
方的或圓的
大驚奇
恐怖伊凡
第11 冊
免罪符
異端
艦隊
護國主
朕即國傢
彼得的窗戶
號僕人
第12冊
啓濛導師
黑象牙
美利堅
翻天覆地
荒野裏的猛獅
傳染癥
發明傢的世界
第13 冊
音樂魔術師
南與北
小姑娘當國王
白衣天使與
鐵血宰相
日齣的地方
挖、挖、挖
第14 冊
猴子變
白種人的負擔
一韆九百點
世界大戰
大傢一樣多
窮得發慌
我的奮鬥
第15 冊
打成一團
和平的夢想
第三世界
新鮮的想法
美麗新世界
好與壞
上一代、下一代
第16 冊
我們的世界
韆裏眼與順風耳
越跑越快
攻擊與防衛
從保暖到裝扮
美的追求
索引
> >媒體評論本書以中國人的立場,用深入淺齣的文筆,介紹世界史,內容生動充實,圖文適切,富啓發性及趣味性。
——金鼎奬得奬評語
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父母選書的能力,決定孩子潛力的養成。我們齣版《寫給兒童的世界曆史》,為的就是讓中國的下一代走齣封閉,邁嚮世界。因為一個隻有中國、沒有世界的人,將無法在未來昂首闊步。我們堅信,“曆史”詮釋的自主,正是人文覺醒的基礎。我想,這就是齣版傢與齣版商的分野,也是《寫給兒童的世界曆史》榮獲金鼎奬的理由。
——叢書作者陳衛平
多年來字字為營地引進瞭不少歐美書籍,接觸到的都是*當紅的新知。但每當一本新書問世後,我的心中總是興起一股茫然之感,並且納悶著,齣版商為瞭賺取利潤,盲目引進歐美東洋文化,在未經中國人觀點的選擇與過濾下,這些翻譯書籍風行一時的意義何在呢?而在西潮與東洋風的襲捲下,我們要如何把握住中國人的文化立場呢?因為一個失去自覺,隨波逐流的國傢,無疑是一個文化殖民地。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與一群誌同道閤的朋友在推齣"小魯兒童叢書"《寫給兒童的中國曆史》後,又著手企劃《寫給兒童的世界曆史》。我們的理念是:期望小朋友們,能從狹隘的自我中走入大韆世界,從有限的生活經驗邁嚮寬廣的天地。而要培養孩子們的胸襟與眼光,就該讓他們多知道這個世界上,彆的國傢、彆的民族有怎樣的人,發生過什麼樣的事纔好,因為瞭解彆人,是認識自己的必要條件。但是中國的孩子要如何觀察和麵對世界,必須由中國人自己來用心,因為我們對各國文物與世界群貌的認識,不應由強勢信息國傢來主導。唯有對其他國傢文化傳承及曆史發展,做有計劃、有、有立足點的吸收,我們纔能對自己在世界上的定位有深刻的體認,並走齣一條屬於中國人的未來之路。
——版《寫給兒童的世界曆史》主編沙永玲
>在綫讀這一篇“序”,是寫給父母看的
從前,漢朝帝國威名遠播,不過有一迴,西南的滇王卻嚮漢廷的使者說:“貴國同我們滇國比,到底是誰大呢?”這樣的問題令使者很訝異。後來,使者到瞭夜郎國,夜郎侯竟也提齣瞭同樣的疑問。
於是,“夜郎自大”就成瞭的典故。
我們製作這套《寫給兒童的世界曆史》,目的就是期望小朋友們,能夠從狹隘的自我走入大韆世界,從有限的生活經驗邁嚮寬廣的天地。因為一旦孩子眼中隻有自我,沒有彆人;隻有中國,沒有世界時,他們的自負終會使之成為明日的夜郎。所以,要培養孩子的胸襟與眼光,就該讓他們多知道這個世界上,彆的國傢、彆的民族有過怎樣的人,發生過什麼樣的事纔好。我們確信,經由這樣的接觸,他們將會成為聰明、自信而無偏見的一代。
記得童年曾津津有味地聽過、看過許多曆史故事,不過大多屬於我們中國人曾經發生過的事情。直到九歲的某,父送給我一套外國作傢希利爾寫的世界史,它讓我大開眼界,廢寢忘食地花瞭幾天把它看完,並且反復閱讀、咀嚼瞭好幾遍。對於西方世界的過去,內心從此有瞭一個坐標。這種概括性的理解,讓我能夠於日後輕易地納入西方曆史的點點滴滴,順理成章地銜接上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我慶幸自己在陷入成績、名次、記誦知識的年齡之前,就能接觸到蹲下來與孩子切聊聊“大事情”的作者所寫的文本。
迴憶當初,就在那忘情閱讀的數天時光之後,沒有多久,我也逐漸發覺,在我的玩伴、同窗裏,彼此言談間似乎有瞭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他們並不太在意曆史這樣的話題,不知道巴比倫、蘇格拉底,或是君士坦丁等等,畢竟在日常生活中也未發現有什麼損失。然而在往後的歲月裏,我卻愈來愈感覺那是多麼遺憾的一件事。想想看,隨著交通工具的日新月異,電影、電視、電話、電腦的發展,往昔廣袤無垠的世界,如今變得益發局促瞭。韆裏之外,一位中東士兵的憤怒,可能引發一場性的能源危機;紐約華爾街的股市漲跌,可以左右大洋彼岸的生活節奏。這,說明瞭一位現代人已經無法自絕於鄰,無人不與世界的脈搏同步跳動。因而,瞭解彆人,即成為認識自己的必要條件瞭。
另一方麵,在強勢資訊的主導以及自身逸樂取嚮的傳播媒介下,我們所認識的彼邦文物與世界群貌,不是刻意經營後的産物,即會流於皮相與膚淺。至於彆人的文化傳承、曆史發展,則根本缺乏深刻的體認。這樣的情境令人深以為憂。
不寜唯是,由於我們知道,兒童讀物實屬社會進步的一項指標,從兒童讀物的質與量上,即可窺知一個國傢對於文化教育的關注程度;更由於我們相信,孩子的教育纔是人文化成之所寄,因此繼《寫給兒童的中國曆史》之後,我們再推齣這套《寫給兒童的世界曆史》以饗讀者。並且在製作上,我們對它的期待是:
一、它應該是一部由中國人的立場來看世界的世界曆史。因為無論一部由日本人、美國人或俄國人寫的世界曆史,其立場、觀點、取材等,都不會同於國人所寫者。換言之,有計劃、有、有立足點的觀察與吸收,是閤乎科學原則的,它絕不同於盲目學樣。因此,中國的孩子要如何觀察和麵對世界,應由中國人自己來用心。
二、它應該是一部現代人的世界曆史。意大利哲學傢剋羅齊說過:“曆史都是當代史。”意即每個時代的人都有他們所麵對的特殊問題、所關切的特殊事物,因此需要有一個屬於當時的特殊觀點來看待過去的曆史。舉凡種族、宗教、戰爭、聖賢、英雄等諸般曆史現象,都應隨著時代的腳步而重新定位。
三、它應該是一部培養創意的世界曆史。因為我們希望孩子能激發齣
一生受用不盡的學習潛力。經由精心構作的文字、插畫、地圖、年錶、子共賞等設計,孩子不但可以獲得駕馭文字的能力、美感經驗的默化、時空觀念的掌握,並且進而能鍛煉自己獨立思考的習慣。
從某一觀點看,曆史不過是一群故人與故事的堆積,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它卻是許多扭轉乾坤的人,和一些改變時代的事環環相扣而成的。此時此地,我們迫切需要的是張騫、是玄奘,甚至是馬可·波羅,因為他們帶給眾人的是——眼界。日後,當精彩的故人與故事在掌聲中落幕時,我們期望繼起的人能夠自他們的身影中窺見未來,成為人生的贏傢。
這一篇“序”,是寫給小朋友看的
小朋友,當你翻開這本書的時候,你會發現我們即將進入一個過去的世界,那就是所謂的——曆史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有許多你不曾聽過、意想不到的一些人物和故事,它們有的令人感動,有的令人憎恨,有的令人疑惑,有的則令人欣喜或惋惜。這段曆程,就好比是一次偉大的旅行探險,會讓人覺得豐富多彩,趣味盎然。
在旅行探險齣發之前,我要告訴一個小小的秘訣,那就是你不妨趁這個機會,多交一些朋友,增長些見聞。我的意思是說,你可以和書上所寫的那些古代人做朋友,不論他們是和藹可的智者、野心勃勃的將軍、聰明的工匠、自大的國王,還是膽小的叛國者、善辯的演說傢、貪婪的富豪、可憐的窮人……你都應該試著去接近他們,你甚至可以大聲地說齣,你喜歡誰、討厭誰,並且還可以批評他們不該做什麼,或是建議他們該怎麼做纔更好。我相信,這樣的態度會使你覺得,自己不隻是在讀一堆不相乾的故事書而已,它還能讓你結交許許多多心靈上的朋友。
另外,既然是一樁新奇的旅遊探索,就該有些準備纔好。因為現在要走訪的地方,可不限於住傢附近的巷道公園,或是稍遠一點的山邊和小溪,這一迴,我們將要漂洋過海,走遍過去的整個世界。比方說,我們會帶你瞧瞧古埃及人怎樣做木乃伊,古印度的孩子玩什麼玩具,羅馬的戰士如何攻城,粗野的維京海盜如何駕船,古阿拉伯人如何傳教,古印第安人怎樣築神殿等等。這麼多地方發生的事,要把它們的時間、位置弄清楚,而不至於張冠李戴,就需要一點好方法纔行。因此,你應當養成一個好習慣,時常翻閱一下第十六冊的世界地圖,這就好比一位乾練的水手,經常不忘去瞭解他的船隻正航行在大海的哪個角落一樣。久而久之,你的頭腦裏便會形成一幅完整的地圖,於是再也不容易迷失方嚮瞭。
有瞭準備,我想你可以安心齣發瞭。後,祝你見多識廣,順利成功!
章從無到有
地球寂寞瞭好久、好久,後來,漸漸有瞭草、樹、魚、鳥……但直到有瞭人,它纔開始熱鬧起來。
每一則故事,都會有一段開場白的,比方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
可是,下麵要告訴你的故事,卻必須這樣開始:很久、很久以前,連一個人都沒有……
對瞭,不但沒有人,而且連彆的動物、植物,甚至我們現在居住的這個地球,都還不存在呢!
那時候,宇宙隻有一群群的星星。也就是你在夏天晴朗的夜晚,一抬頭就可以看見的那些閃閃發光的小星星。不過它們其實並不小,許多星星都比我們整個地球還大得多,太陽就是其中的一個,它像一團火球不斷地燃燒著。
不知多少億年前,有,太陽發生瞭劇烈的爆炸,噴甩齣許許多多的雲氣物質,這些雲氣物質漸漸凝聚,成為好多個星球。這裏麵,有一個正是地球。
哈!地球誕生瞭,但你先彆高興,那時的地球,有好長、好長一段時間,大概除瞭光禿禿的岩石和混沌一片的水汽之外,什麼都沒有。你可以想象,那種光景有多麼荒涼哩!
又不知過瞭多少萬年,混沌的水汽降落到地球錶麵,於是,低窪的地方就形成瞭海洋、湖泊、河川以及小池塘。
水往下落,我們叫做下雨,下大雨的時候,常會夾著隆隆的雷聲和閃電。閃電和打雷是挺嚇人的,我知道有許多小女孩,在打雷的時候會掩住耳朵呢!
不過,雷電或許也有可愛的一麵,因為現代有許多科學傢相信,可怕的閃電和某些氣體碰在一塊兒時,就會産生一種叫作“氨基酸”的東西。這種聽起來古裏古怪的“氨基酸”,是生命細胞中的主要成分。所以呀,生命的誕生,說不定正好是由於陰電和陽電,在氣體中撞擊而來的呢!
好瞭,不管怎麼說,荒涼寂寞的地球,畢竟齣現瞭有生命的東西。
但你還是彆高興得太早,這些生物,隻不過是生長在水裏,一些簡單、簡單的微小植物罷瞭。它們隻能盲目地在水中四處飄蕩,直到有,飄上瞭岸,就在岸邊繁殖起來,並且越聚越多、越長越大。這時候,原來灰濛濛的地球,漸漸披上許多色彩繽紛的衣裳瞭。
可是,這些植物隻是默默地長著,除瞭風聲、雨聲、雷聲和海浪聲以外,我們的世界還是那麼寂靜、冷清。
又過瞭不知多少萬年,終於,很小、很小的動物齣現瞭,它們是小的不得瞭的小蟲子。
小小的蟲子越來越多,為瞭適應不同地區的環境,它們的種類也更多瞭。有的生長在水裏,有的爬上瞭陸地,有的則長齣翅膀,可以飛行。
後來,魚兒也齣現瞭。
魚隻能在水裏生活,它們用鰓來呼吸,所以不會淹死。
此外,它們還漸漸長齣瞭脊椎骨。你一定吃過魚,當魚肉吃完時,剩下的那條長長的魚骨,就是它的脊椎骨瞭。
後來,有些水裏的動物也試著到陸地上探險,經過很多嘗試,有些長齣瞭四肢,可以在地上走來走去,並且還長齣瞭肺,可以在陸地上呼吸。久而久之,它們乾脆搬到陸上來住,有的甚至隻有在想喝水的時候,纔跑到水邊去。
後來,有的動物越長越大,大到比整座房子都高大,我們現在稱那樣的動物為恐龍。它們可能是當時世界上的霸主,沒有誰比它們的塊頭更大、更孔武有力。但不知怎麼迴事,恐龍後來卻全部絕跡瞭。有人說,那是因為它們食量驚人,身體笨重,找不到足夠的東西吃,所以餓死瞭。
大的優點,成瞭大的缺陷。你會不會為恐龍惋惜呢?
如果它們不是那麼龐大,也許就不緻餓死瞭。
在這以後,有些飛禽和走獸漸漸長齣羽毛或皮毛,那是它們保暖的衣服。一年四季就是這麼一套。
有些動物是卵生的,有些則是胎生的。
有的母獸甚至會以哺乳的方式,來喂養小獸。我們把這類動物,稱作哺乳類動物。它們多半是四條腿,像我們常見的貓兒、狗兒、牛、羊等都是;當然也會有飛的,像蝙蝠;也有生長在海裏的,如鯨魚。
在陸地上的哺乳類動物,有一些喜歡住在樹林裏。後來,其中齣現瞭一些四肢非常靈活,頭腦似乎也更聰明些的動物——猴子和猩猩。
這時候的世界,已經很熱鬧瞭。
迴想一下,要不是當初太陽把地球甩得恰好不近也不遠,那我們的世界,就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瞭。它不是太冷,就一定是太熱,既沒有水又沒有空氣,你想,那會是怎樣的一個世界?
但不論地球變得怎麼熱鬧。如果少瞭“它”,我們的故事也就隻好寫到這裏為止瞭。
幸好,它們終於齣現瞭。
你大概已經猜得齣來,它們是誰瞭。
它們,不,應該說是他們,正是你和我的祖先——人類。
於是,我們的故事就可以繼續說下去瞭。
·子·共·賞
貓兒、狗兒不會一代一代把經驗纍積起來,所以它們沒有曆史。隻有對於我們人類來說,纔有“曆史”這樣的東西。正是因為有曆史,人類纔越來越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