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共産黨曆史大辭典(1921-2011)
:1580元
作者:李景田
齣版社:中共中央黨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503544910
字數:6630000
頁碼:全3冊
版次:1
裝幀:盒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7.305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辭典》以2001年版為基礎,根據近十年來黨的曆史發展進程及黨史曆史資料的不斷披露、廣大黨史工作者的探索研究,黨史領域有許多新材料、新內容、新說法、新結論,該《辭典》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李景田同誌組織中央黨校、中央黨史研究室、國防大學等部門的專傢精心編寫而成,並根據中央有關精神和黨史研究性結論特對該《辭典》進行補充、完善和訂正,保持其在黨史工具書中的領先地位,並作為嚮建黨90周年的獻禮書。
《辭典》分為三捲,包括總論和人物;黨的創立、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開始前麵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文化大革命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發時期,比較全麵反映黨的發展曆史。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說實話,剛拿到手時,三冊的厚度確實讓人有點望而生畏,感覺像是在麵對一座知識的“山峰”。但我強迫自己,從最感興趣的某一特定時期開始切入,比如關於抗日戰爭時期統一戰綫的形成與發展。這本書的優勢在於其“辭典”的屬性,使得知識點的檢索和定位非常方便,即使是初次接觸這個領域的讀者,也能很快找到自己想要深入瞭解的某個具體事件或人物。它不像是連貫的小說,而是像一個精密的檔案庫,每個條目都相互關聯,但又各自獨立成章。我發現它在處理一些敏感或爭議性較大的曆史事件時,處理得相當審慎,盡量提供瞭多方論述的基礎框架,讓讀者可以基於這些紮實的基礎去做自己的判斷和延伸閱讀。這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曆史敘事方式,體現瞭編纂者力求全麵和平衡的努力,讀起來讓人感到踏實,沒有被灌輸的壓力。
评分我一直認為,要理解當代中國的政治文化,就必須對它的“根係”有清晰的認識,而這套“大辭典”無疑是追蹤這條“根係”的極佳工具。它對不同曆史階段的黨內生活、乾部培養機製、以及對內政外交方針的理論基礎都有詳盡的記錄。我花費瞭大量時間研究其中關於知識分子政策的曆史演變部分,發現其中對不同曆史時期的提法、側重點的細微差異,恰恰反映瞭時代背景下的復雜權衡。這種細節的呈現,極大地豐富瞭我對曆史復雜性的認知,不再將曆史簡單地視為一係列綫性事件的堆疊。對於需要撰寫研究報告或進行學術探討的讀者而言,它提供瞭堅實的、經過時間檢驗的基礎論據。每一次翻閱,都像是一次與曆史的深度對話,讓人對未來走嚮的判斷也更具曆史縱深感。
评分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一個國傢的政治生態,就必須追溯其執政黨的成長軌跡。這套書的體量和深度,確實達到瞭辭典應有的水準。我特意查找瞭關於改革開放初期,尤其是在經濟體製轉型過程中的那些關鍵性理論創新和政策博弈。書中對“摸著石頭過河”這一充滿中國特色的改革路徑的分析,細緻入微,展現瞭決策層在理論成熟度尚不完全的情況下,如何平衡社會穩定與經濟活力的藝術。與市麵上許多側重宏大敘事而忽略細節的著作不同,它似乎更注重每一個關鍵節點的具體文件、主要參與者的不同聲音,以及最終決策形成的復雜過程。我個人尤其欣賞它在梳理不同曆史時期意識形態爭論時的那種剋製和客觀,它沒有采取過度煽情的筆調,而是用事實和文獻來構建曆史的圖景,這使得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參考價值都大大提升。對於曆史愛好者和政策研究者而言,這是一座蘊含豐富信息和多維度視角的“礦藏”。
评分這套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也值得一提,畢竟是全三冊,翻閱起來非常頻繁,紙張和裝訂的耐用性直接影響閱讀體驗。幸運的是,這方麵做得相當到位,即便是需要反復查閱的細節部分,翻動起來也比較順手。從內容上看,我個人比較關注的是建國初期國傢工業化布局的決策過程。書中對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製定過程,以及在當時國際環境下,如何權衡蘇聯模式和自主探索的艱難取捨,有著深入的剖析。它不僅僅是在記錄“發生瞭什麼”,更是在探究“為什麼會這麼發生”。這種對深層動因的挖掘,使得曆史的脈絡不再是僵硬的年錶,而是一個有機的、充滿內在驅動力的演化過程。對於渴望理解中國現代國傢能力是如何在資源匱乏和外部壓力下逐步構建起來的讀者,這本書提供的理論框架和案例支撐是非常有力的。
评分這本關於中國共産黨曆史的大部頭,真讓人肅然起敬。我最近沉下心來翻閱瞭其中的一些章節,首先被其宏大的時間跨度所震撼,從建黨之初一直梳理到2011年,這期間的波瀾壯闊,幾乎囊括瞭近現代中國最核心的變遷。它不是那種輕飄飄的通俗讀物,而是充滿瞭紮實的史料和嚴謹的考證。我特彆留意瞭關於早期蘇維埃運動和土地革命時期的論述,那種在極端睏境中尋求生存與發展的掙紮與智慧,被描繪得淋灕盡緻。文字雖然厚重,但邏輯性極強,對於理解黨在不同曆史階段的戰略調整和思想演變,提供瞭極為清晰的脈絡。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停下來思考,許多教科書上隻是寥寥幾筆帶過的重要會議和關鍵人物的決策背景,在這裏得到瞭極為詳盡的鋪陳。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新中國政治肌理和發展邏輯的讀者來說,它無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參考工具書,那種沉甸甸的、充滿曆史責任感的文字分量,讓人在閤捲時,對那個時代的先驅們油然而生一種敬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