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對比描寫與統計分析:《現代漢語詞典》專題研究
定價:24.00元
作者:劉中富
齣版社:山東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12-01
ISBN:978720904142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壹 劉中富 付曉雯 《現代漢語詞典》(05版)異體字描寫
貳 付曉雯 劉中富 《現代漢語詞典》(05版)與《批異體字整理錶》異體字整理之比較
叁 劉中富 付曉雯 05版《現代漢語詞典》與02版《現代漢語詞典》異體字整理對比分析
肆 付曉雯 《現代漢語詞典》(05版)異體字整理的原則和體例
伍 劉中富 《現代漢語詞典》(96版)收釋外來詞的幾個問題
陸 劉中富 孫國秀 《現代漢語詞典》(02版)與《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來詞比較研究
柒 孫國秀 05版《現代漢語詞典》與02版《現代漢語詞典》外來詞對經分析
捌 劉中富 邊小玲 《現代漢語詞典》(02版)與《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方言詞比較研究
玖 邊小玲 05版《現代漢語詞典》與02版《現代漢語詞典》方言詞對比分析
拾 劉中富 《現代漢語詞典》(05版)成語注音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
附錄一 劉中富 現代漢語詞匯特點初探
附錄二 劉中富 “的士”及其相關詞語的讀音規範問題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就像是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偵探進行實地考察,每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語言現象,都被作者視為重要的綫索。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在方法論上的創新和大膽。不同於傳統語言學研究中常見的純粹的文本考察,作者似乎巧妙地融入瞭一些現代統計學和計算語言學的思維。那種對詞頻、共現模式的關注,使得整部作品充滿瞭現代研究的銳氣。我尤其對其中關於“新詞收錄與淘汰機製”的章節留有深刻印象,作者沒有停留在描述現象,而是試圖構建一個解釋性的模型,探討詞典編纂的內在邏輯是如何與社會語言變遷相耦閤的。這種跨學科的視角,使得本書的討論深度遠遠超齣瞭普通詞典導讀的範疇,達到瞭對語言規範化過程的深層次剖析。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的語言愛好者而言,它提供瞭一個觀察語言“生命力”的獨特窗口,讓人不禁思考:一部權威詞典是如何平衡其保守性與適應性的?它的權威性,究竟建立在何種動態的平衡之上?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震撼於漢語詞匯係統的復雜與精妙。作者對語言的敏感度非同一般,他能從最細微的語用差異中捕捉到社會文化和曆史變遷的影子。特彆是關於特定詞族在不同語境下的“語義漂移”分析,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書中引用的數據翔實可靠,論證過程環環相扣,毫無牽強附會之處。它絕非一本隻適閤專業人士閱讀的冷僻之作,相反,它為所有對漢語的內在規律抱有好奇心的人打開瞭一扇嚴肅而又充滿魅力的門。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對當前主流詞典研究領域的一次重要貢獻,它既是對既有成果的總結梳理,更是在方法論和分析深度上的一次有力推進。讀罷此書,你會發現,每一個看似簡單的漢字詞語背後,都蘊藏著一個宏大而精密的符號係統。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有力,那種沉穩的藍色調配上醒目的白色字體,立刻就給人一種學術研究的嚴謹感。我本來還擔心這種專題性的語言學著作讀起來會枯燥乏味,但翻開第一頁,那種對細節的打磨就讓我放下瞭戒心。作者顯然在梳理資料和構建框架上花費瞭巨大的心血,使得原本龐雜的詞典條目分析,被組織得井井有條。尤其是關於詞義辨析那幾章,作者采用瞭一種近乎於“顯微鏡式”的審視角度,將那些我們日常習以為常的詞語放置於不同的語境下進行交叉對比,那種抽絲剝繭的分析過程,讀起來酣暢淋灕。比如,對於一些看似同義但實際存在微妙差彆的動詞組閤,書中不僅列舉瞭大量的例句,還輔以瞭清晰的語義場圖示,這種直觀性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論證過程中對原始語料的尊重和依賴,絕非空泛的理論說教,而是紮根於《現代漢語詞匯》這部“活的”語言係統之中。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我們重新審視瞭自己日常使用的工具,發現語言背後隱藏的巨大結構和規範性。
评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體現瞭一種高度的邏輯自洽性。從宏觀的詞典編纂哲學,到微觀的特定詞條的對比分析,層層遞進,邏輯鏈條清晰可見。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構建對比框架時所錶現齣的那種近乎苛刻的對照標準。很多時候,我們讀書時會自然而然地接受既有解釋,但這本書卻鼓勵讀者去質疑和重新審視。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是什麼”,而是深入探討“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彆樣”。這種探究因由的治學態度,是本書最大的精神內核。對我個人而言,它極大地提升瞭我在閱讀和寫作時的自我監控能力,仿佛擁有瞭一雙能自動標記齣潛在歧義和模糊錶達的“慧眼”。這種能力的遷移,纔是真正優秀學術著作能帶給讀者的長遠價值,而非僅僅是提供瞭一些信息點。
评分初拿到這本書時,我以為這又是一部學院派的“閉門造車”之作,但事實證明我的偏見太深瞭。作者的文字功底極為紮實,行文流暢,即便是處理那些高度技術性的語言學概念,也能用一種相對平易近人的方式進行闡述。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書中穿插瞭許多富有洞察力的曆史迴溯。例如,在分析某些特定詞語的釋義演變時,作者會追溯到其早期文獻中的使用情況,這種曆史的縱深感,讓冰冷的詞條鮮活瞭起來。這種考據的細緻程度,絕非一般研究者可以輕易做到的,其中耗費的案頭工作量可想而知。讀罷此書,我對《現代漢語詞匯》的認知徹底刷新瞭,它不再是一本靜止的參考書,而是一個充滿張力的、不斷被定義和再定義的語言容器。這本書成功地做到瞭“化繁為簡”卻又不失深度,是極佳的學術普及作品,讓普通讀者也能窺見語言學研究的精妙之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