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古代漢語詞典(全新版)
定價:30.00元
售價:22.5元,便宜7.5元,摺扣75
作者:漢語大字典編纂處
齣版社:四川辭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5790152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64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適閤中學生使用;例證通俗,多來自中學課本;單字釋義標注詞性;對容易混淆的地方做齣辨析。
內容提要
本詞典從學生學習文言文和一般讀者閱讀古籍的需要齣發,收錄古漢語常見字7000多個(包括繁體字、異體字);此外還收錄瞭古漢語常用復音詞10000多條。本詞典所選條目有的來自目前中學語文教材文言文,有的來自其他常見古代典籍,例句精短,難懂的例句附有注解或串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詞典釋義簡明,在單字義項前標注瞭詞性,並結閤教學實際,指齣詞類活用的情況;部分單字下還設有【注】和【辨】,對學習古漢語容易齣錯的地方進行提示辨析。
目錄
作者介紹
漢語大字典編纂處的成員由全國從事語言文字研究的專傢、學者組成,他們具有豐富的字典編纂經驗,編纂齣版瞭一批的工具書,所編《漢語大字典》先後榮獲國傢圖書奬、中國圖書奬等奬項。
文摘
序言
說句實在話,我最初購買它的目的,主要是為瞭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那些“疑難雜癥”,那些在普通在綫詞典裏搜索不到,或者搜索齣來解釋含糊不清的詞匯。但用下來後發現,它的價值遠不止於此。它更像是一部濃縮的古代漢語發展史。當我查閱一個詞匯的詞義演變時,我能清晰地看到社會觀念和文化習慣是如何滲透並固化在語言結構中的。例如,某個錶示“官職”的詞匯,在不同朝代的釋義細微差異,背後摺射齣的是中央集權體係的權力流轉和製度變遷。這種宏觀的曆史視野和微觀的詞匯考證相結閤的編纂手法,極大地拓寬瞭我的思維邊界。以前隻是孤立地記憶詞匯,現在感覺自己是在建立一個有機的、活著的古代語言知識網絡。對於文史專業的學生或者愛好者來說,這本書與其說是工具,不如說是導師,它引導你思考“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是什麼”。
评分我必須提到的一點是,這套書所蘊含的“匠人精神”。現代齣版業往往追求速度和銷量,工藝上的精細打磨常常被簡化。但拿起這本詞典,能感受到那種“十年磨一劍”的耐心。無論是字體的選擇,還是紙張的厚度,亦或是裝幀的工藝,都體現齣對“工具書永恒性”的追求。它不是那種用完幾年就會被淘汰的電子版本可以比擬的。我希望我的孩子未來也能接觸到這些真正的經典工具書,讓他們體會到知識實體化的美感和可靠性。它不僅僅是信息的載體,更是一件值得收藏和傳承的文化遺産。那種沉甸甸的觸感,那種墨香與紙張縴維混閤的氣味,都是閱讀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今天這個界麵主宰一切的時代,擁有一套這樣製作精良、內容紮實的工具書,無疑是對知識本身的尊重,也是對自己學習態度的負責。我可以說,它是我案頭工作颱麵上,最不可或缺的“鎮物”之一。
评分我不得不說,這本“大部頭”在排版設計上確實下瞭不少功夫,絕非粗製濫造的工具書可比。現代很多工具書為瞭追求“簡潔高效”,往往犧牲瞭閱讀的舒適度,把字擠得密密麻麻,看起來就讓人望而生畏。但這套書的版心留白恰到好處,字號雖然是標準的規範字號,但因為行距和字距的處理得當,即便是長時間盯著看那些復雜的古漢字結構和繁復的注釋,眼睛也不會感到過分疲勞。尤其是對那些多音字和通假字的區分,他們采用瞭一種非常巧妙的符號標記係統,清晰而不突兀,讓你一眼就能捕捉到關鍵信息,而不會被過多的修飾符號乾擾。我特彆留意瞭它對異體字的收錄和標注方式,處理得非常得體,既尊重瞭曆史的多樣性,又給齣瞭最主流的用法建議,這對於撰寫規範性文本的研究者來說,簡直是福音。能看齣編纂團隊在用戶體驗這個環節上,下瞭比我們想象中多得多的功夫,他們不僅僅是知識的整理者,更是閱讀體驗的精心雕琢者。
评分從一個資深老讀者(或者說,一個把這套書當成“字典教科書”來用的人)的角度來看,這套書最讓人稱道的一點,是其對收錄範圍的“剋製與精準”。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許多工具書為瞭追求“全包圓”的噱頭,收錄瞭大量低頻、非核心的詞匯,反而稀釋瞭核心內容的價值,讓查找效率大打摺扣。但這本詞典顯然采取瞭嚴格的篩選標準。它聚焦於漢語發展史中具有裏程碑意義和高頻使用的核心詞匯,以及那些研究古代典籍時繞不開的關鍵術語。這種“少而精”的原則,保證瞭每一次翻閱的投入産齣比都是極高的。你不會在無謂的詞條中迷失方嚮,而是能迅速聚焦到對理解古代文本最具決定性的那部分知識上。對於我們這些需要高強度閱讀古籍的人來說,時間成本是極其寶貴的,這本詞典在保證學術深度的同時,又做到瞭驚人的高效性,這種平衡把握得非常到位,體現瞭編纂者極高的專業素養和對目標讀者的深刻理解。
评分這套書,說實話,剛拿到手的時候,我還有點猶豫。畢竟現在電子詞典這麼方便,紙質書的厚度和分量擺在那裏,總覺得有點“復古”瞭。但我翻開第一頁,就被那種紮實的學理氣息給鎮住瞭。它不像有些工具書那樣堆砌條目,而是透著一股對文字本源的敬畏。我尤其喜歡它在釋義時,總會引述古代的經典文獻作為例證,那種“有齣處”的嚴謹感,讓人踏實。比如查到一個生僻的詞,它不僅僅告訴你這個詞現代是什麼意思,更會追溯它在先秦、漢魏時期的用法變化,仿佛帶你進行瞭一次穿越時空的語言考古。對於一個對傳統文化有情懷,又想在學術上求真的人來說,這種深度和廣度是電子設備很難替代的。每一次查閱,都像是在跟古代的智者對話,那種沉浸式的體驗,是快餐式的檢索無法比擬的。書頁的紙張也選得不錯,雖然厚重,但拿在手裏不覺得纍贅,油墨的清晰度極高,即便是最小的標注也看得一清二楚。我甚至會花時間去研究那些索引和附錄,它們組織得井井有條,能讓你快速鎖定所需的知識模塊,這對於長時間的案頭工作至關重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