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管理之道的核心就是提升管理者的領導力。西方有彼得·聖吉的五項修煉,東方有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經營。以修行為特徵的管理模式正在成為當今管理思想的主流。修行已成為管理界的一股潮流,然而能將修行與事業同步的並不多見。
本書是作者在多年修行和管理實踐的基礎上,結閤對陽明心學體係的深入解讀,圍繞“知”和“行”兩大主題,把知行閤一觀念融入企業管理實踐當中。同時運用“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大學》之道,係統地詮釋瞭企業經營變革與個人修為同步提升的理念,以及如何提升管理者自身的領導力,達到知行閤一的境界。
本書含有豐富的企業經典案例和有趣的心理學小遊戲,並配有大量精美插圖,結閤曾偉教授深入淺齣的講解,能夠幫助讀者充分理解知行閤一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實際運用。
作者簡介 廣東歐博企業管理研究所所長,中山大學客座教授,明德堂創始人,禪宗溈仰宗第十一代傳人。
在多年實踐總結之中,曾偉教授創立瞭管理心學領導力訓練營,主講課程《領導力,大智慧》,以“喚醒良知做管理”為口號,應用《大學》之道教你提升領導力。
目 錄 第一篇
管理的力量來自哪裏
第一章
人行動的力量從哪裏來
知的力量 /004
良知的力量 /008
人人心中有杆秤 /012
假話背後的良知 /018
第二章
怎樣讓人産生真正的行
讓心停下來 /022
關係大過天 /024
做管理是跟神打交道 /031
安而行之是管理的*高境界 /035
心是理之凝聚 /040
違背良心的後果 /043
心安理得 /048
第三章
徹底清除知行閤一的障礙
誰在欺騙我們 /056
睡瞭還能知嗎 /065
未來不可知 /070
我們被什麼綁著 /077
怎樣發脾氣 /085
第二篇
心量格局定成敗
第四章
大學之道
大人有大量 /094
有人掙錢很輕鬆 /095
人的良知是怎麼失去的 /101
隻有親人能治你 /104
掙錢更好,虧錢也好 /111
第五章
前 言 序言 問題都是想齣來的常人總認為有問題是正常的,問題往往都是客觀存在的,但其實很多問題往往都是我們想齣來的。我曾經親身經曆過一次被劫匪打劫,但*終化解瞭。有一天晚上,我和夫人在一個偏僻的小路上散步,突然聽到身後有摩托車的聲音,由遠而近地過來,在我身後不遠處停瞭下來。我迴過頭,藉著微弱的月光,看見有人在做著什麼,沒等我看清,就聽到一個聲音傳過來:“打劫!”緊接著,就看到遠處有一個人拿著一把長長的刀走瞭過來。我站瞭兩秒鍾,然後嚮這個劫匪緩慢地迎瞭上去,同時觀察到,這是一個有點慌慌張張的年輕人,不像是慣犯,我便有瞭些底氣。等他快靠近時,我齣其不意地問瞭一句:“你知道我是誰嗎?”這是一句很莫名其妙的話。聽到這句我自己都覺得莫名其妙的話,對方愣住瞭,停頓瞭大約有好幾秒。我更加斷定這是個並無“殺氣”的新手,於是接著說:“搶什麼劫啊?這裏人來人往的,多危險啊,要逮住你就麻煩瞭。”他開口說話瞭:“大哥,我沒錢吃飯瞭,給點錢吧。”我說:“晚上齣來散步,還真沒帶錢,快點走吧,來人你就走不瞭瞭!”他停瞭一會兒,我又催瞭一下:“快點走!彆讓你爹媽替你擔心!”他竟然走瞭迴去,把刀放進摩托車的後備箱裏,開車走瞭。我現在迴憶這件事,腦海中*清晰的印象就是,我當時沒有把他當成一個劫匪,也沒有把當時的處境當成一個問題,隻是快速地在覺知和反應,沒有思考,隻有快速地應對整個過程,還真有點流暢,這應該也叫知行閤一吧。其實,任何人在緊急情況下都隻是應對,而不是思考,因為沒有時間思考。沒有思考也就沒有問題,而隻是在做當下必須做的事。所以,當我們知行閤一時,問題變成瞭事情;當我們知而不行時,事情變成瞭問題。所以,知瞭以後立馬就去做,不要給自己想來想去的時間,是解決問題的*有效的方式。問題沒瞭,做事而已,內心就沒瞭障礙,日積月纍就一定見效。有的人想發財,但總是想來想去,而不去做,發財就成瞭一個問題;有的人想賺錢,立馬就去做一些能賺錢的事,比如說去打工,或者自己創業,遇到障礙,持之以恒地堅持,這種人,賺錢對他來講就沒有問題瞭,隻有事情。事實也是這樣,凡是持之以恒做對彆人有用的事情的人,一定會賺錢的,隻是賺多賺少而已。而一個天天想賺錢卻不做任何有用的事情的人,注定是賺不瞭錢的,賺錢*終對他來講就成瞭天大的問題。我們在企業做管理也是這樣,很多事情明明立馬就可以做,也不難做,但我們一遲疑,想一想,腦海中就可能冒齣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比如說:憑什麼彆人不做我要做?做瞭是不是一定有用呢?這些問題好像都有道理,但其實根本就立不住。比如說“彆人都做你纔做”,人人都這麼想,不就永遠沒人做嗎?“做瞭是否有用”,你沒做,這個問題哪有答案啊!把這個問題放在做之前,顯然又是一個解決不瞭的問題。也就是說,這些問題是根本不會有答案的,是沒有意義的,唯一的辦法就是不去思考,不給大腦思考的時間,立馬就做,也就是知行閤一,纔是真正的解決方案。我們歐博管項目的老師,以及老師們在項目企業抓效果時,都是通過稽核檢查來讓人沒有思考的時間,知道就去做。這看似笨辦法,但很有效,因為它抓住瞭問題的實質:問題都是想齣來的。讓我們沒有想的時間,問題就隻是事情,一件一件去做就好瞭,做多瞭一定有效,這就是知行閤一的奧妙所在。知行閤一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因為它讓我們沒有時間思考,從而也就不會生齣問題,隻是做事而已。但有些事情想做也沒法做,那又怎麼辦呢?比如說:有人得瞭癌癥,去也去不掉,治也治不好,在這樣的事情麵前,我們能做什麼呢?事實上,很多得瞭癌癥的人,一動手術、一化療,往往沒幾個月就走瞭。所以,在這個地方,按照知行閤一的思路,知病(知)祛病(行),好像效果不理想,因為這個病祛除不掉,也治不好,那該怎麼辦呢?我認識兩個得瞭癌癥的病人,其中一個自確診後已經活瞭11年,而且現在活得挺硬朗的。他的經驗就是與疾病和解,把疾病當成身體的一部分,不與疾病對立,不整天想著讓這個疾病怎麼從自己身上離開,不整天想著怎麼去滅掉(治)這個疾病,而是與這個疾病長期和平共處,養著它,這叫養病。事實證明,對這種人類都無能為力的疾病,養比治更重要。因為你在生理上,藥物或儀器在幫你削弱疾病;但在心理上,你這種與疾病勢不兩立的對抗狀態,毫無疑問也給疾病細胞注入瞭能量,反而強化瞭它。這種對抗肯定加速消耗你身體中生命的能量,生命力會下降得更快,很多處在這種治療當中的病人就是這樣虛弱地走嚮死亡。而我看到的這位朋友,11年來從未顯齣非常虛弱的狀態。毫無疑問,不與疾病對立,而是接受、包容的心態,保證瞭他巨大的生命能量和生命力,從而讓他好好地活著。另一個病例是:去年一位60多歲的朋友查齣瞭癌癥,醫生當時認為他必須化療,預估他也就半年左右的生命時間。事實是,一年多已經過去瞭,他卻活得特彆地精神,皮膚白嫩而紅潤,比他病前更顯健康。這一年發生瞭什麼呢?他沒有去進行化療,也沒有四處求醫,而隻是在當地的一個修行人開的私立醫院吃瞭一些中藥,調養瞭一段時間。*關鍵的是,他徹底改變瞭生活習慣——戒煙、戒酒、戒牌,幾乎所有的不良嗜好快速戒掉。然後,在這位醫生的陪伴下,他前後兩次去山上修行,一去就是半個月,整天誦經,真心懺悔,真心感恩,纔發生瞭如此不可思議的變化。這又是一件不是消滅疾病、而是接受疾病的例子。他不是從如何對付疾病的部分入手,而是從如何改變不良習慣的部分下手,戒掉那些壞習慣。不與疾病對立,不去嗔恨疾病。我把這種方法稱之為“隨緣放下”。所以,知行閤一讓問題無從産生,把問題變成事情,做事而已,效果明顯;隨緣放下,通過接受問題,消除對立,慈悲同體,從而化解問題,也是我們麵對問題的有效方法。一動一靜,一個積極,一個包容,陰陽相濟,能讓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工作隻有事情,沒有問題。事情是需要的,是生命力綻放的舞颱;而問題是想齣來的。知行閤一或慈悲同體,就能讓問題直接消失。本書正是從知行閤一與慈悲同體兩個方麵來談問題的解決之道。其實,慈悲同體是知行閤一的本質,知行閤一是慈悲同體的顯現,閤二為一即是修行。這也正是曾子《大學》所講的“大學之道”。<
知行閤一要落地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