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前記
Part 1 開赴朝鮮戰場
Part 2 在誌願軍總部
Part 3 從朝鮮首都平壤到開城
Part 4 訪臨津江東岸綫陣地的守衛者
Part 5 坑道條條顯英雄
Part 6 是他們勝利突破臨津江
Part 7 英雄炮兵第五連
Part 8 再訪臨津江東岸綫陣地的守衛者
Part 9 功勛部隊的節日訪“朔寜團”
Part 10 從鴨綠江到戰俘營
Part 11 歸來
安東在支援抗美戰爭中,天堅強起來。
我們要過江,在祖國停留的時間隻剩瞭半天。早飯後,我步行上 街,繁榮的路,滿街行人車馬,好不熱鬧。圖書館、電影院、京劇 院都有人進齣,閤作社、百貨店、公營公司、水果攤販,挨傢逐戶都開市 ,並且各貨齊全,尤其帶襪底的高腰襪,更是軍人們愛買的。
軍人們沿街來往,衣舊鞋破,好像剛從前方迴來不久。汽車裝著物資 ,有的上前方,準備過江;有的是自前方轉來,車身盡是塵土。祖國空軍 的飛機在陽光下閃著銀星之光,就是它保護著我們愛的城市跟愛的人 民。汽笛又在放警報,軍民沿街行走,每人臉上顯齣笑容,誰都不往天上 看一眼。去年這時候,這地方卻不是這樣。那時候,安東很沉寂,很嚴肅 ,他在憤怒,他在與災難戰鬥。現在安東是個快樂的城市,盡管他是個戰 爭的後方,或者說是和平的前哨,可是他照樣接收著廣東的柑子,上海造 的電木煙鬥,以及鄉裏來的大雞蛋。前綫鬥爭的變化影響著後方的城市, 安東也在支援抗美戰爭中,天堅強起來。
天暖瞭,街道化凍,道路濕軟。小巷裏,孩子們手拿蠅拍,在找尋蠅 子、蚊蟲。婦女們站在各條街,戴紅臂章,吹著哨子,互為呼應,臂章上 寫著“糾察隊”白色大字,這是防空組織,很嚴密。祖國空軍的飛機在天 上隆隆響,在市內,火車在過江,汽車在過江,男女們自由在街上往來, 垃圾車收集著從各處清掃的髒物……這裏的生活跟鍾錶一樣有節奏,這是 在戰爭中齣現的新景象。
我們是下午兩點鍾齣發的。齣發前,祖國晴朗的天空齣現瞭一條條金 綫,金綫像天河,橫繞半個天。這是勇敢的噴氣式飛機為祖國而戰,數十 架噴氣式,數十道金綫,在鴨綠江以南的天空劃來劃去,一時翻入高空, 一時鳶子翻身,一時又迂迴成圈,把祖國東部的領空網罩起來,美國鬼子 的飛機是不敢來犯的。
噴氣式遠飛在金綫的前麵,日光下,它像銀色的鴿子,它是和平的象 徵。看,鴨綠江南岸我們友邦的土地上,到處是歡笑著的人民。我知道, 正是因為這靈巧的鴿子似的噴氣式,也纔使朝鮮誕生瞭一種新的氣象。讓 我記下這的印象。
我們下午2時20分過瞭鴨綠江大橋。地堡裏,人民軍的軍官提著望遠鏡 齣來,檢驗過護照後,笑著指嚮前方。我知道這是白天,新義州雖早被炸 毀,街上依然有人來往,男的女的,穿花衣服的,還有軍人,成群成群的 ,在風沙中大步走著,誰都不擔心頭頂上的事。
去年這時候,我們晚上過江,白天是不能活動的。我看見每一個村子 ,不管遭沒遭過轟炸,街上總少不瞭小攤販,以及理發店,飯館,蘋果、 香煙……成瞭每一個攤販的主要貨物。在這一帶,每一個村口的路邊,都 有一個小小的防空洞,洞邊吊著一截鐵軌或者是一個鐵鍾,洞內至少都有 兩個婦女,一邊做針綫,一邊注意空襲。現在,雪化瞭,地解凍瞭,水田 是濕的,樹條子發瞭霧,春耕已至,朝鮮人民在戰爭中迎接著新的春天。
到宣川後,日頭還未落。時宣川剛發空襲警報,街上的店鋪,攤販, 行人車馬,走的照樣走,站的照樣站,吸煙的,吃蘋果的,說笑的,告彆 的,穿艷色服裝的婦女,白衣紗帽的老人,一個個泰然無事,軍人們也還 在新華飯館喝開水。原來在高高的天上,銀色的小鴿子又在劃金綫,我們 的噴氣式已經跟敵機乾開瞭。去年現在我們哪能這樣啊! 過宣川後,公路貼著鐵路行,一路大炸彈坑密布兩旁,地都被炸齣水 來瞭。這一段鐵路不知挨過多少轟炸,路基炸壞的地方都墊瞭沙袋,涵洞 炸壞的都墊著木架,看來不知修補過多少次的樣子。有一段鐵路近被炸 毀,鐵道兵團的戰士,這裏十幾個,那裏十幾個,正在分段修路,有的還 在補修路基。在他們附近,高射機槍隱蔽在小樹下,土坎上,掩護他們。
更可喜的是銀色小鴿子在他們頭頂上的天空,劃著金綫,也在掩護他們。
公路幾乎比去年加寬瞭一倍,來往車輛不用錯車,呼的一聲飛馳而過 ,塵土帶起像鏇風。宣川以南,我見公路沿綫設有標兵,每公裏竪一木杆 ,上釘一塊木闆,附近就是一個防空洞。戰士從洞裏齣來,口吹哨子,手 揚紅白旗,讓過來往車輛。他的背上還有一支槍,晚間敵機來,他即鳴槍 為號,讓開燈的車熄燈。這些戰士們,沿著公路綫,或住溝裏,或住山上 ,擔任交通檢查,日夜不停。怪不得我們的卡斯車,開著大燈在星夜猛開 ,為它注意天空的人遍地都是。
美國飛機在夜間的活動很少,也許是星期日,鬼子們要休息。定 州,安州,順川,一路數百裏,有時有防空槍聲,可是機聲。隻是順 川到成川的路上,防空槍聲多一些,高射機槍的紅色火花多一些,但也無 非是一兩架敵機,打幾個閃光彈,掃射幾下,丟幾個火箭炮。12點鍾後, 月亮升起,汽車正好藉著月光,下公路轉入深山,到總後勤部的駐地。兩 點鍾後,我們在深山裏,到瞭後勤部招待所,被招待在山坡上那靠著山岩 築成的小屋子。好啊!在這高山聳立的深榖中,我們這岩石房子裏,有火 炕,有炕席,有木闆圍牆,屋梁上還吊著電綫,安著一盞雪亮的電燈,這 簡直是天大的奇跡! 鴨綠江水碧清,江麵早已解凍。江橋的鋼架像山洞,鋼架上彈痕可見 ,被炸壞的地方又綁瞭木架。P9-11
1952年,《抗美援朝戰地日記(上下)》的作者西虹隨同以巴金為組長 的創作組到達朝鮮前綫後,創作組在檜倉訪問瞭中國人民誌願軍總部,會 見瞭彭德懷司令員。又去訪問瞭戰時的朝鮮首都平壤,會見瞭金日成首相 ,並受到朝鮮文學藝術總同盟的歡迎和熱情關照。接著去開城訪問,參觀 瞭闆門店停戰談判會場區。之後,創作組人員各自選擇瞭深入生活的地區 和誌願軍部隊,開始分散活動。當時,誌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正進行積* 的陣地防禦戰。這部戰地日記——《抗美援朝戰地日記(上下)》,就是作 者在臨津江東岸**綫陣地,訪問誌願軍39軍等英雄部隊和戰綫後方的真 實紀錄。
西虹(1921-)原名寜保祿。山西原平人。1937年肄業於縣立崞陽中學。193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同年11月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參加八路軍。曆任延安八路軍留守兵團烽火劇團宣傳員,延安部隊藝術學校研究室乾事,陝甘寜晉綏聯防軍宣傳隊宣傳員,東北民主聯軍宣傳部隨軍記者,第四野戰軍政治部宣傳部記者、編輯,中南軍區文化部編輯,廣州軍區文化部創作員,總政文化部創作員,***報社記者、文化工作宣傳處處長、文化副刊主編、新聞研究員,《長江文藝》編委,中南文聯**屆委員,中國作傢協會廣州分會**屆常務理事,文學雙月刊《中國》編委。 1944年開始發錶作品。1952年加入中國作傢協會。*有長篇小說《山城》,中篇小說《在零下四十度》,短篇小說集《英雄的父》,散文集《軍中記事》《無盡的懷念》《時代的奉獻者》,秧歌劇劇本《軍愛民民擁軍》,《西虹文集》(1-6捲)等。中篇報告文學《海上旗手》獲1953年廣州軍區文學創作二等奬。
《抗美援朝戰地日記(上下)》是朝鮮戰爭赴朝創作組成員、*名戰地記者西虹重磅巨作! 朝鮮戰爭史上*全麵*完整的**綫戰地誌願軍生活全記錄,史料價值*高! 一部關於誌願軍39軍等英雄部隊和戰綫後方的真實紀錄,百餘張珍貴圖片+彆具匠心專題設計+精美雙色裝幀環保紙張,高品質**次,是送領導送朋友*好的禮品書。 謹以此書獻給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誌願軍英雄們!
01234567890123456789
《烽火映初心:一場戰爭的個體迴響》 在那片硝煙彌漫的土地上,曆史的洪流翻湧,將無數個體捲入命運的漩渦。他們是血肉之軀,是鋼鐵意誌,是祖國派齣的一代青年,肩負著沉甸甸的使命,義無反顧地奔赴異國他鄉,用熱血和生命譜寫瞭一麯蕩氣迴腸的壯歌。本書並非直接呈現戰役的宏大敘事,也不是對戰略部署的冷峻分析,而是聚焦於那個特定曆史時期,一群年輕士兵在殘酷戰場上的真實生活片段,從他們最樸素的視角,去感受戰爭的嚴酷、人性的光輝以及那份深藏於心底的傢國情懷。 這是一本關於“人”的書,關於他們在戰火紛飛的日子裏,如何掙紮求生,如何保持信仰,如何思念故土。書中描繪的,是那些在戰壕中度過的漫漫長夜,是飢寒交迫中的相互扶持,是戰鬥間隙裏偷偷寫下的傢書,是敵機轟鳴下對傢人的祈禱,是傷痛摺磨中的堅韌不拔,更是對勝利的渴望和對和平的憧憬。這些,構成瞭戰爭最真實的肌理,也觸及瞭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我們將跟隨書中人物的腳步,深入那些鮮為人知的戰地生活細節。清晨,當第一縷陽光艱難地穿透彌漫的硝煙,戰士們已經從冰冷的泥濘中爬起,飢餓的胃腸在咕咕作響。食物,是他們每日最樸素的期盼,也是最艱難的獲取。書中會細緻地描繪,他們是如何剋服食物匱乏的睏境,如何將粗糙的乾糧咀嚼齣味道,如何在嚴寒中依靠微薄的火力勉強慰藉身體。一碗熱騰騰的米湯,一塊戰友分享的餅乾,在當時都足以讓他們感受到人間的溫暖。這不是美食的描寫,而是生存的寫照,是生命在絕境中頑強延續的痕跡。 冰天雪地,是他們不得不麵對的另一個嚴峻考驗。零下幾十度的嚴寒,足以凍裂肌膚,侵蝕骨髓。書中將不加掩飾地呈現,戰士們如何在極端的低溫下,用一層又一層的棉衣包裹自己,如何用毛巾堵住耳朵抵禦寒風,如何用睡袋緊緊裹住身體,如何在睡夢中依然保持警惕。那些被凍傷的手腳,那些因寒冷而僵硬的肢體,都曾是他們身體上留下的深刻印記。然而,即使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中,他們依然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因為他們的身後,是需要守護的傢園。 通信,是戰場的另一項殘酷考驗。一封傢書,承載瞭多少牽掛,寄托瞭多少思念。書中將展現,戰士們是如何在炮火連天中,爭分奪秒地寫下對傢人的問候,如何將對父母的愧疚、對妻子的思念、對孩子的叮囑,一筆一畫地凝結在紙上。那些被汗水浸濕的筆跡,那些因為急切而錯亂的詞句,都訴說著他們內心深處的脆弱與堅強。而等待傢書的焦灼,更是戰火間隙裏難以言說的煎熬。每一封遲到的信件,都可能包含著令人心碎的消息,也可能帶來穿越韆裏的慰藉。 醫療條件,在那個年代是極為艱苦的。每一次負傷,都可能意味著生命的危險。書中將細緻地描繪,簡陋的戰地醫院,簡陋的醫療設備,以及醫護人員們如何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與死神賽跑。那些滿是鮮血的綳帶,那些因為疼痛而扭麯的麵容,那些醫生們疲憊卻堅定的眼神,都構成瞭一幅幅觸目驚心的畫麵。即便如此,戰士們依然咬牙堅持,為瞭早日重返戰場,為瞭不辜負國傢的期望。他們的堅韌,超越瞭肉體的痛苦,是對生命最崇高的禮贊。 戰爭的殘酷,也塑造瞭他們之間深厚的戰友情。在生死攸關的時刻,他們是彼此最堅實的依靠。書中將描繪,一個受傷的戰友,是如何被其他戰士用身體或簡易擔架抬著,在槍林彈雨中艱難轉移;在飢餓的時候,一塊僅有的食物,是如何被毫不猶豫地分享給最需要的戰友;在恐懼的時候,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溫暖的話語,都足以點燃彼此的勇氣。這種超越血緣的羈絆,在這種極端環境下,顯得尤為珍貴,也更顯人性的偉大。他們用生命守護生命,用情誼抵禦死亡的陰影。 此外,書中還會觸及一些更為細微但同樣重要的生活層麵。例如,在戰鬥間隙,他們是如何排遣內心的恐懼和孤獨的?可能是通過講故事,可能是通過唱歌,也可能是通過迴憶傢鄉的美好景象。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恰恰反映瞭他們在極端壓力下,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精神世界的堅守。他們不僅僅是戰士,更是鮮活的個體,有著豐富的情感和對美好事物的嚮往。 本書試圖剝離宏大敘事的包裝,讓讀者看到戰爭背後,那些普通士兵的真實情感和生存狀態。他們不是冷冰冰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的青年。他們的選擇,他們的犧牲,他們的堅韌,都源於內心深處對國傢、對民族、對和平最樸素的守護。本書並非要渲染戰爭的恐怖,而是希望通過展現他們在那個特殊年代的個體經曆,讓後人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那段曆史,更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烽火映初心:一場戰爭的個體迴響》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旅程,它邀請您走進那些被曆史洪流淹沒的個體生命,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體會他們的掙紮與堅守,去理解他們用青春和熱血所捍衛的,究竟是什麼。這是一份對曆史的敬畏,也是一份對人性的贊頌,更是一份對和平的深切祈願。它不是教科書式的陳述,而是充滿溫度的故事,期望能夠引發讀者內心深處的共鳴,並從中汲取力量與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