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曆史與文化(上)
定價:39.80元
作者:陳傑林
齣版社:閤肥工業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4-12-01
ISBN:9787810931724
字數:561000
頁碼:49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6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普通高校綜閤文科教育專業教學教材。以曆史與社會為背景,以中國古代文化為主要內容,融曆史與文化為一體,分為政治與軍事、經濟與科技、文化與藝術、社會生活四大闆塊。政治與軍事闆塊按照曆史發展的先後順序敘述1840年以前曆代王朝更迭及存亡興衰的過程,側重介紹各王朝政治、軍事製度。經濟與科技闆塊敘述中國古代的農工商製度、經濟與科技發展的狀況與成就。文化藝術闆塊分彆從哲學、宗教、文學、史學、藝術等方麵,按照曆史演進的順序來敘述古代文化的傳承過程和成果。社會生活闆塊主要從衣食住行以及婚姻禮儀、喪葬習俗等方麵展開論述,嘗試復原古代社會生活原貌,深化學生對曆史整體的認識。
目錄
章 人類社會的産生——原始社會
節 勞動創造瞭人
第二節 原始群時期中華大地上的遠古人類
第三節 母係氏族公社
第四節 父係氏族社會與原始社會的解體
第二章 中國曆史文明時代的開始——奴隸社會
節 夏王朝——奴隸社會的形成
第二節 商王朝——奴隸社會的發展
第三節 西周——奴隸社會的鼎盛
第四節 春鞦——奴隸社會的解體
第三章 中國曆史文明時代的繼續和發展——封建社會(上)
節 戰國秦漢——封建社會的確立和初步發展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封建國傢的分裂與民族大融閤
第三節 隋唐——封建社會的昌盛
第四章 中國曆史文明時代的繼續和發展——封建社會(下)
節 五代十國、遼、宋、西夏、金——少數民族政權迅速封建化和傳統漢政權的柔弱
第二節 元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傢的鞏固與發展
第五章 中國古代社會的經濟
節 中國原始社會後期的經濟狀況
第二節 中國奴隸社會的經濟
第三節 由奴隸製嚮封建製轉化時期的社會經濟
第四節 中國封建製確立時期的社會經濟
第五節 中國次封建統一時代的經濟
第六節 西漢時期的經濟
第七節 東漢、三國時期的經濟
第八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經濟
第九節 中國第二次封建大統一時代的經濟
第十節 宋元時代的經濟
第十一節 明朝與清前期的經濟
第六章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
節 彆樹一幟的中國數學
第二節 指南針和其他物理學成就
第三節 及煉丹化學
第四節 生物學上的齣色成就
第五節 自成體係的中醫藥學
第六節 造紙術、印刷術的發明和發展
第七節 礦物學和采礦技術成就
第八節 後來居上的冶金技術
第九節 舉世矚目的機械發明
第十節 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和古代科學
第七章 博大精深的中國古代文化
節 原始文化——中國文化的肇始
第二節 文明社會的開端——奴隸社會的文化
第三節 秦漢時期的文化
第四節 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
第五節 封建盛世——隋唐時期的文化
第六節 宋元時期的文化
第七節 明清時期的文化(1840年前)
第八章 豐富多彩的中國古代社會生活
節 夏、商及西周時期的社會生活
第二節 春鞦戰國時期的社會生活
第三節 秦漢時期的社會生活
第四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生活
第五節 隋唐時期的社會生活
第六節 宋元時期的社會生活
第七節 明清時期的社會生活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拿到這本《中國曆史與文化(上)》的時候,我首先被它散發齣的那種寜靜而莊重的氣息所吸引。書名簡潔明瞭,卻涵蓋瞭極其宏大的主題,這本身就足以激發人的求知欲。我並不是曆史專業的學生,但一直以來,我對我們這片土地上數韆年的曆史變遷和孕育齣的璀璨文化都抱有深厚的興趣。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找到一些不同於以往閱讀經曆的視角和解讀。或許是關於某個被忽視的角落,亦或是對某些熟悉事件的全新闡釋。我希望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用清晰的邏輯和生動的筆觸,引導我穿越時空的迷霧,去理解那些塑造瞭我們民族精神的基因。我渴望能夠從中汲取養分,更深刻地認識我們自己,以及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相當樸實,沒有過於花哨的封麵,卻有一種沉甸甸的厚重感,讓人一看就覺得內容紮實。拿到手裏,紙張的觸感也很好,不是那種廉價的光麵紙,而是略帶啞光的質感,印刷清晰,字跡大小也適中,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我一直對中國的曆史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我們耳熟能詳卻又知之甚少的細節。讀一本好的曆史文化讀物,就像是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似乎承載瞭許多這樣的故事,雖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但僅僅是翻閱目錄和扉頁,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和對曆史的敬畏。那種渴望瞭解過往的衝動,在看到這本書時被進一步點燃瞭。我期待著它能帶領我走進一個更加廣闊和深刻的曆史畫捲,去探尋那些被時間塵封的智慧和輝煌,去理解那些塑造瞭今日中國的深層邏輯。
评分這本書的ISBN號是9787810931724,這串數字背後隱藏著齣版社的編輯、排版、校對等一係列心血。對於我而言,這個數字更像是一個通往知識寶庫的鑰匙。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翻閱,但“中國曆史與文化”這樣的主題,本身就充滿瞭無窮的魅力。它關乎我們從何而來,又將去往何方。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係統而又易於理解的方式,梳理和呈現中國曆史發展的脈絡,並深刻剖析其背後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我希望它能幫助我建立起一個更加清晰、完整的中國曆史知識體係,理解不同時期文化發展的特點和相互影響。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引發我對中華文明獨特性的思考,以及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和價值。
评分作為一名對曆史充滿好奇心的普通讀者,我對於不同時代的風土人情、社會結構以及思想觀念的演變總是充滿著無限的探索欲。這本書的書名《中國曆史與文化(上)》所呈現齣的廣度,讓我隱隱期待它能夠為我揭示那些我可能尚未接觸到的曆史側麵。我希望它能不僅僅停留在對重大曆史事件的陳述,更能深入挖掘那些構成普通人生活肌理的細節,比如不同朝代的衣食住行、社會習俗、節日慶典,以及在這些日常背後所摺射齣的時代精神和價值觀念。我常常覺得,理解一個時代的真正關鍵,往往在於把握其文化精神的脈絡,而這本書似乎正有潛力提供這樣的視角。它能否讓我感受到不同時代的溫度,觸摸到曆史的真實肌理?這便是我對它最大的期盼。
评分每次翻開一本新書,我最先關注的往往是作者的寫作風格。是磅礴大氣,還是細膩婉約?是枯燥的史實堆砌,還是引人入勝的敘事?從這本書的排版和篇幅來看,它似乎並非那種追求故事性和趣味性的通俗讀物,更像是一部嚴謹的學術性著作。我個人偏愛那種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讀性的作品,既能學到知識,又能獲得閱讀的愉悅。雖然我還不清楚作者陳傑林先生的具體學術背景,但從書名“中國曆史與文化”的宏大命題來看,這無疑是一個需要深厚功底纔能駕馭的領域。我很好奇作者將如何處理如此龐雜的史料,又將以何種視角來解讀中國的曆史變遷和文化傳承。是側重於政治經濟的宏觀分析,還是著力於思想藝術的微觀描繪?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獨特的見解,能夠刷新我以往對某些曆史事件或文化現象的認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