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書名: | 會診工程法律糾紛疑難雜癥;從招投標到竣工驗收 |
| 叢書名: | |
| 作者/主編: | 陳正, 李漢華 |
| 齣版社: | 東南大學齣版社 |
| ISBN號: | 9787564143213 |
| 齣版年份: | 2017年7月 |
| 版次: | 第1 版 |
| 總頁數: | 318頁 |
| 開本: | 16 |
| 圖書定價: | 48元 |
| 實際重量: | 0.1kg |
| 新舊程度: | 正版全新 |
1 “投標專用章”等其他印章能否代替“投標單位公章”
2 如中標候選人造假,是廢標還是順延
3 外省施工單位未按規定辦當地建築市場進入許可手續,中標後所簽施工閤同是否有效
4 投標保函必須由基本賬戶的開戶銀行開具嗎
5 因同一日期異地投標多傢招標工程,同時要資質證書等原件,怎麼辦
6 投標文件法人代錶授權書和投標函等簽署日期齣現筆誤,怎麼處理
7 中標人簽訂閤同時被要求降價,怎麼辦
8 如備案閤同與標後閤同、標前閤同發生矛盾,怎麼處理
9 招標人與中標人簽訂閤同後,是否可以通過補充協議對閤同進行變更
10 新成立的公司參加投標,沒有招標文件要求的近3年財務報錶,怎麼處理
11 投標方在中標後發現清單漏項或缺項,應如何調整
12 發包人代錶拒不簽收過程文件,承包人怎麼辦
13 發包人拖延提供圖紙,可否順延工期
14 采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時,鋼筋搭接量應否單獨計量
15 因防颱防汛而拆除腳手架等,造成的損失由誰承擔
16 發包人確認後又要修改結算書,承包人怎麼辦
17 施工單位是否負擔項目經理以項目部名義拖欠的款項
18 分包人工地癱瘓時,總承包人怎麼辦
19 承包方簽閤同時將“附加工程”與“額外工程”混為一談,應怎麼處理
20 施工圖紙替換招標圖紙時,承包方怎麼辦
21 閤同圖紙遺漏的項目怎樣結算
22 施工期問物價大漲,應否調增價款
23 無資質監理人的工程簽證是否有效
24 怎樣簽收對自己明顯不利的工程文件
25 發包人嚮分包人直接支付工程款,總承包人怎麼辦
26 停工期間庫存材料損壞可否索賠
27 經批準的施工方案不當,後果應由誰承擔
28 承包商將《閤同意嚮書》誤認為閤同,應該怎樣處理
29 因施工需要將迴填土外運,是否需要計量
30 發包人可否推翻監理工程師簽證
31 施工閤同終止後,包乾風險費等如何結算
32 發包人以價格過高否認簽證,承包人怎麼辦
33 設計人發來的細節圖紙是否構成設計變更
34 按閤同約定結算,還是按實結算
35 結算拖延期間是否可計息結算
36 由於地質條件導緻施工方案改變而增加的費用怎樣結算
37 發包人被吊銷營業執照後,承包人怎樣索要工程款
38 按哪一類工程取費,應當遵守閤同約定,還是據實結算
39 怎樣運用情勢變更原則破解建設工程施工閤同在履行過程中遇到的人工費、材料費大幅上漲這道難題
40 施工單位如何應對發包人拖延結算的法律風險
41 建設工程中途停建、緩建,損失如何補償
42 建設工程開工時間如何認定
43 建設工程施工閤同履行過程中形成的債權可否轉讓
44 未簽勞動閤同的工人在施工現場受傷,怎樣獲賠
45 建設工程內部承包閤同的效力怎樣把握
46 發包人未付工程款,承包人可否不交付工程
47 設計單位進行結構設計時依據的地質材料存在問題,導緻工程發生質量問題,怎樣處理
48 承包人有無停建工程的保修義務
49 混凝土大梁齣現裂縫,怎麼追究供應人責任
50 未經驗收使用工程齣現質量問題,承包方怎麼辦
51 承包人未收到保修通知,是否要承擔修復費
52 承包人嚮“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工作領導小組”尋求救濟,是否導緻時效中斷
53 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能否接受法院委托進行建設工程司法鑒定
54 承包人如何充分運用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
55 在工程款索賠中,承包人如何防範訴訟時效風險
56 轉包閤同無效後,工程款如何結算
57 應當如何妥善處理單方停工及中途退場
58 如何準確認定和處理“黑白閤同”
59 爆破施工時,如何正確履行告知義務
60 施工單位怎麼處理墊資工程
61 施工單位承包“三邊工程”,如何避免工期延誤罰款
62 施工單位如何依法要求退還質保金
63 政府審計部門的審計結果可否作為工程款結算依據
64 甲方供應材料的風險,承包人應如何防範
65 租賃起重機械的風險,承包人應如何防範
66 發包人要求提前進場的風險,承包人應如何防範
67 施工過程中發現文物的風險,承包人應如何防範
68 不及時進行中間驗收的風險,承包人應如何防範
69 發包人資信不良和支付能力欠缺的風險,承包人應如何防範
附錄一 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
(一)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閤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問題的批復
(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裝修裝飾工程款是否享有閤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條規定的優先受償權的函復》
(四)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發包人收到承包人竣工結算文件後,在約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是否視為認可竣工結算文件的復函
(五)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建設工程承包閤同案件中雙方當事人已確認的工程決算價款與審計部門審計的工程決算價款不一緻時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電話答復意見
(六)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閤同法》若乾問題的解釋(一)
(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閤同法》若乾問題的解釋(二)
(八)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乾問題的規定(三)
(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製度若乾問題的規定
(十)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乾規定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落實《全國人民代錶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做好過渡期相關工作的通知
(十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閤同糾紛案件若乾問題的指導意見
附錄二 全國各省市相關規定
(一)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
(二)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閤同糾紛案件若乾問題的意見
(三)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閤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指導意見
(四)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閤同糾紛案件若乾疑難問題的解答
(五)關於《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審理民商事案件若乾問題的解答之五(試行)》的說明
(六)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閤同糾紛案件疑難問題的解答
(七)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閤同糾紛案件若乾問題的指導意見
(八)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全省民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
(九)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在審判工作中如何適用閤同法第286條的指導意見
(十)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領域農民工工資糾紛案件的指導意見(試行)
(十一)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印發全省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的通知
(十二)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招投標建設工程閤同糾紛案件的有關問題的意見
(十三)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閤同糾紛案件若乾疑難問題的解答》
(十四)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當前民事審判若乾法律問題的指導意見
(十五)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問題的批復》應如何理解的意見
(十六)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印發全省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的通知
(十七)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建設工程閤同若乾問題的指導意見
(十八)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一庭關於審理建設工程及房屋相關糾紛案件若乾實務問題的解答
(十九)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建設工程實際施工人對外從事商事行為引發糾紛責任認定問的指導意見(試行)
(二十)蘇州中院民二庭關於涉建工程中項目經理等對外從事買賣、租賃等民事行為的責任認定
(二十一)宣城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閤同糾紛案件若乾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
《會診工程法律糾紛疑難雜癥:從招投標到竣工驗收/高等教育建設法規課程配套實訓教材》從高校建築工程類專業“建設法規”課程配套實訓教材的要求齣發,又綜閤考慮建築工程管理人員解決工程法律糾紛的實際需要,匯集瞭從招投標到竣工驗收全過程中的69個工程法律糾紛疑難雜癥,逐一進行精確會診、對癥下藥,並且提齣預防措施。《會診工程法律糾紛疑難雜癥:從招投標到竣工驗收/高等教育建設法規課程配套實訓教材》適閤建築工程類各專業學生作為實訓教材或專業參考書,也可供相關工程管理人員學習參考之用。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有些不盡如人意,感覺有些混亂,尤其是關於竣工驗收的部分。按照一般的時間綫索,招投標和閤同執行應該是在項目前期和中期,而竣工驗收理應是項目收尾階段。但在這本書裏,我感覺竣工驗收的部分和其他章節之間的聯係不夠緊密,有些獨立,像是後加進去的。而且,對於竣工驗收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具體問題,比如工程質量不達標、材料驗收不閤格、第三方檢測機構的責任界定等等,這本書的論述顯得有些淺嘗輒止,缺乏深入的剖析和具體的解決辦法。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個清晰的、有邏輯性的脈絡,能夠引導讀者從項目開始一直走到結束,並且在每一個關鍵節點都能提供詳盡的法律指導。目前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在某些方麵用力過猛,而在另一些關鍵的、容易引發糾紛的環節,卻又顯得有些力度不足。這種不平衡的結構,讓我很難係統地梳理齣整個工程項目的法律風險防控流程。
评分這本書的內容似乎有些過於理論化瞭,對於我這種需要解決實際工程項目問題的讀者來說,有點“遠水不解近渴”。它更多地在闡述招投標、閤同簽訂、履行等階段可能齣現的法律風險和理論上的解決路徑,但對於具體操作層麵的指導和詳盡的案例分析卻相對欠缺。比如,在討論變更管理中的索賠時,它列舉瞭一些法律條文和原則,但並沒有詳細展示如何收集證據、如何計算索賠金額、以及在談判中可能遇到的具體睏難和應對策略。我期待的是能看到更多來源於真實項目,並且已經成功解決的疑難雜癥案例,從案例中學習經驗教訓。這本書就像是在教你理論知識,但並沒有給你足夠的工具箱去應對實際的施工現場。對於那些在工程一綫摸爬滾打多年的工程師和項目經理來說,這本書可能提供的啓示有限,更多的是一種框架性的梳理,而缺乏深入的、接地氣的指導。我希望作者能在未來的版本中,增加更多帶有實操性的內容,讓這本書更具工具書的價值。
评分這本書的案例選擇方麵,我覺得不夠具有代錶性,而且有些過於側重於理論性的辯論,缺乏對實際操作層麵矛盾的深入挖掘。它列舉的案例,雖然也涉及工程法律糾紛,但很多都停留在閤同條款的解釋和法律條文的引用上,對於案件背後的深層原因,比如溝通不暢、管理失誤、技術難題等,分析得不夠透徹。我更希望看到一些更貼近基層工程項目的實際案例,這些案例能夠真實地反映在項目招投標、閤同履行、變更索賠、質量驗收等各個環節中,項目參與方之間是如何産生矛盾的,又是如何一步步演變成法律糾紛的。而且,對於這些糾紛的解決過程,這本書的論述也相對簡單,很多時候隻是點到為止,並沒有詳細展現律師是如何代理案件、法院是如何判決的,以及雙方是如何通過協商和調解來化解矛盾的。這樣一來,讀者很難從中獲得切實的經驗和啓發。
评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我實在不敢恭維,非常晦澀難懂。作者使用瞭大量的法律術語和專業術語,而且很多句子結構非常復雜,仿佛是在寫學術論文,而不是給工程從業者閱讀的。我花瞭很多時間去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有時候甚至需要藉助其他的法律書籍或者搜索引擎來輔助閱讀。對於一些普通的工程師或者項目經理來說,這本書的閱讀門檻實在太高瞭,很可能在嘗試瞭幾頁之後就望而卻步瞭。我理解法律法規的嚴謹性,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犧牲語言的可讀性。我期望的是一本能夠幫助我解決實際問題的書,而不是一本需要我具備紮實法律功底纔能讀懂的書。如果語言能夠更通俗易懂一些,再配閤一些圖錶或者流程圖來輔助說明,相信這本書的實用價值會大大提升。現在這樣,我感覺我是在跟一本“天書”搏鬥,而不是在學習如何解決工程法律糾紛。
评分這本書的排版我真是忍不住要吐槽一下。首先,字體大小忽大忽小,有時候目錄跟正文的字體差異也太大瞭,讀起來總有一種跳躍感,影響心情。然後,行距也時緊時鬆,有些段落擠在一起,看起來密密麻麻的,眼睛都快要看花瞭。還有,章節之間的過渡也很生硬,感覺就像是把幾篇獨立的文章拼湊在一起,缺乏整體的連貫性。更不用說那些錶格瞭,錶格的綫框特彆細,有時候還會齣現錯位,讓人難以辨認。我甚至看到有幾個頁碼是重復的,這絕對是個低級錯誤。雖然內容可能很重要,但這種粗糙的印刷質量和排版方式,真的讓我在閱讀過程中頻頻齣戲,很難沉浸其中去理解那些復雜的法律概念。我希望齣版社在後續的印刷中能重視起來,至少給讀者一個清晰、舒適的閱讀體驗,畢竟一本好書不應該因為不佳的裝幀而大打摺扣。我花瞭不少時間和精力去翻閱,希望能找到一些實用的方法和案例,但這種閱讀障礙實在讓人沮喪,讓人懷疑其專業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