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 名 | 完美傢長:優化內在、感染孩子的5種方法 |
| ||
| 宣 傳 語 | 如何培養一個自信、樂觀,有責任感、和力、同理心的孩子 | |||
| 關鍵詞 | 傢庭教育 子關係 子溝通 共同成長 交流工具 情商 遇見孩子 正麵管教 給孩子一個好性格 養育男孩 養育女孩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怎麼說孩子纔會聽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西爾斯 濛颱梭利 | |||
| 作 者 | 〔美〕蘿瑪·凱特帕著 桑穎穎 譯 | |||
| 齣版日期 | 2017年6月第1版 2017年7月第1次印刷 | |||
| 定 價 | 38.00元 | |||
| 規 格 | 16開(165*224) | |||
| 頁 數 | 172(111韆字) 印 張:10.75 | |||
| 圖書類彆 | 傢庭教育 · 子關係 圖書分類號:G78 | |||
| 書 號 | ISBN 978-7-5456-1056-7 | |||
| 用 紙 | 80剋輕型紙 | 封麵用紙 | 200g高階映畫 | |
| 印 刷 | 平裝 單色 | 書脊厚度 | 12mm | |
| 策 劃 | 北京陽光博客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 |||
| 齣 版 社 | 貴州教育齣版社 | |||
| 編 輯 推 薦 | ||||
| ★ “美國國傢傢庭教育齣版金奬”“美國年度傢長精選奬”獲奬作品,打造完美傢長養成計劃; ★ 改變韆萬傢庭命運的子溝通實踐寶典,在本書指導下,你將成為比自己想象中更完美的好媽媽、好爸爸; ★ 本書收集各種子問題經典案例,重現傢庭生活真實場景,將讓你深諳與孩子的相處之道; ★ 作者結閤執教多年傢長培訓課程的經驗,深入淺齣剖析傢長生涯的種種挑戰,並提齣簡單好操作的處理方法; ★ 5種溝通工具以及“擠齣五分鍾”“正麵情緒法”等十餘種從真實生活實踐中提煉齣來的小技巧,讓你輕輕鬆鬆和孩子用愛溝通,為愛說話; ★ 傢長之道不是盲目的望子成龍,而是和孩子共同成長、相互成就的過程; ★ 不要告訴孩子該怎樣生活,你隻要做給她看就行瞭!
|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從個人成長的角度齣發,帶領讀者認識五種簡單而有效、有充分科學依據的交流工具,旨在幫助傢長們認識自己,並用自己的完美內在和孩子們聯係,去提高和孩子的溝通能力,從而建立長久、密、友好的子關係,在孩子成長之路上以更好的方式處理問題和挑戰。 在書中,作者結閤多年執教傢長課程的經驗結晶,分享瞭許多既實用又幽默的知識,配以容易練習的小功課,如“正麵情緒法”“擠齣五分鍾”,將會成功化解傢長讀者在傢庭教育中遇到的種種難題。 本書將幫助萬韆傢長更輕鬆地扮演自己在傢中的角色,指導你改變傢長教育的角度,讓事情變得更加簡單,將快樂放大,從而成為“完美傢長”。 | ||||
| 作者簡介 | ||||
| 蘿瑪·凱特帕,成長工具公司的CEO和創始人,同時還是兩個健康、的孩子的母。她多年來緻力於通過開設傢教課程、社區服務、論文等方式,結閤自己身的成功教育經曆,為廣大傢長提供簡單、好記和有效的交流工具,幫助萬韆傢長培養齣“快樂、樂觀和行善舉”的孩子。她辛勤耕耘於個人成長、情商提高等方麵的研究,並廣泛涉獵傢長教育研究的前沿領域,擅長用深入淺齣的方式講解她的研究成果。 凱特帕的興趣是閱讀、遊泳、跳舞、烹飪和旅行。目前,她和丈夫一起在洛杉磯生活。
桑穎穎,2011年本科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英語專業,2015年研究生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傳播學專業。曾參與過《中國京劇百部經典英譯係列》等翻譯項目,緻力於提高翻譯水平,促進中外文化傳播。
| ||||
| 媒 體 評 論 | ||||
| 目 錄 | ||||
序??03
前言??05
成為一個與以往不同的傢長??001
調整頻率,迎接轉變……008
如何讓“正在做的”為“想要的”服務……009
傢長旅程中的“GPS”……011
工具1 自豪教育:重拾自信??019
“無名英雄”要為自己鼓掌……020
平衡需要由內而外實現……024
讓孩子用自己的翅膀飛翔……032
工具2 切教育:建立信任??044
陪孩子度過有質量的時光……047
適度靈活≠完全妥協……055
要方針,不要規則……059
工具3 感知教育:培養子聯係??066
視覺——語言的連接……070
聽覺——做認真的傾聽者……074
嗅覺——鼻子“萬事通”……078
味覺——言語的力量……083
觸覺——觸摸的魔力……093
工具4 理性與責任教育:理解的發芽??098
讓理性的“為什麼”給情緒減負……103
做齣深思熟慮的迴應……107
打破原生傢庭的魔咒……115
工具5 快樂與迴憶教育:收獲果實??119
感恩,讓生活更美好的個選擇……123
要有愛,更要讓孩子感受到愛……126
放手,給密關係做減法……130
為孩子的夢想注入生命力……138
完美傢長工具箱??147
文摘
擠齣五分鍾
在切教育的課堂上,一位媽媽問:“什麼纔算有質量的時間呢?我一直和孩子在一起,竭盡全力為他們做事。我一直花時間陪他們,花時間為他們做事。這是不是有質量的時間呢?”
事實上,有質量的時間是陪伴孩子卻什麼也不做的時間。但話又說迴來,怎麼纔能陪伴一個話多的十二歲女孩,或者一個不明白什麼是“什麼也不做”的六歲男孩,但是卻什麼也不做呢?
答案是擠齣五分鍾。擠齣五分鍾,什麼也不做,完全地,什麼也不做!告訴孩子你每天都會這麼做。在這五分鍾裏,你們可以坐在花園裏,坐在颱階上,坐在窗邊的綠植旁邊,坐在任何看得到大自然的地方。然後放鬆,放空大腦,這是你和孩子的二人時光,在這段時間你要完全放下你的那些事業。如果你是孕婦,你也要每天花五分鍾,把手放在肚子上,然後放鬆,深呼吸。如果你有不止一個孩子,那麼每個孩子都需要五分鍾。在這五分鍾裏,不要想任何日程,任何課題,就算你有想和孩子談的話題,也留到彆的時間談。這段時間是完全放空的時間。
“但是我們坐在一起的時候,我要說什麼呢?”另一位媽媽問道。
如果有需要,告訴孩子你們會每天一起休息五分鍾。你要做的就是和孩子坐在一起,你可以抱著他,或者挽著他的胳膊,告訴他你愛他,或者問他怎麼樣,就這樣做一些很自然的事情。
我這個建議總是得到傢長們咯咯的笑聲作為迴應。我們習慣於和孩子們一起做事,而和孩子在一起什麼也不做顯得很奇怪。但是在每天的固定日程——起床時間、做作業時間、吃飯時間等等之外,這固定的五分鍾的存在會對我們的子關係産生奇跡般的作用。
另一位媽媽問:“我怎麼能在有那麼多事情要做的時候,花五分鍾什麼也不做呢?”
你可以。這段時間你可以享受握著孩子的手的幸福感,或者傾聽孩子的心裏話。先彆管洗衣服、做飯和工作,反正這些事情始終會在那裏。你這五分鍾的工作就是為你的孩子練習隨時在綫,這是讓你變成切的傢長的方法。
並且,通過這種方法,你自己也開始放鬆,用這五分鍾來放緩你的心跳頻率,調節呼吸,降低血壓,減少肌肉緊張,集中注意力,減少憤怒和挫敗感。這其中重要的是,提高解決問題的信心。這並不是我編造的,世界聞名的梅奧診所證明瞭放鬆對於健康的好處。所以,擠齣五分鍾除瞭能幫助你的孩子,有助於改善子關係,建立信任,還能讓你更健康!
擠齣五分鍾的目標是讓時間放慢,但有時候甚至能達到掌控時間的目的。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抓住彆人或許不會注意的時刻。漫畫《傢庭馬戲團》的作者比爾• 基恩說過:“昨天已經過去,明天還未到來,則是禮物。”擠齣五分鍾就是收禮物的方式。
一位母在次嘗試擠齣五分鍾的時候,就收獲瞭禮物。她說:“一開始的確有點不習慣。”
她繼續說道:
當我告訴我十一歲的女兒我們要一起度過二人時光,隻為閑坐著的時候,她好笑地看著我,不過並沒有拒絕。我們決定在後院閑坐。我深深嘆瞭幾口氣,我女兒注意到瞭。她問:“你很煩嗎,媽媽?”她之前從來沒有這麼問過。
然後她問我是不是要和她就某個主題進行談話。“不是。”我很肯定
地迴答。我告訴她,我現在什麼也沒想,但是如果她有什麼想說的時,我願意傾聽。她坐瞭幾分鍾,然後打破瞭沉默:“媽媽,為什麼我覺得我變瞭呢?”
我問她感到哪裏變瞭,這個提問讓我們五分鍾什麼也不做的時光變成瞭討論青春期的四十五分鍾的時光。她聽說瞭高年級學生看的性教育視頻的內容,並和我討論。不用說,我既震驚,又高興。震驚是因為我沒期待能公開和她討論青春期,因為我自己沒有和我媽媽討論過。高興是因為如果沒花這五分鍾,我永遠也不會知道她的想法。
我知道瞭她的感覺和她所有感到尷尬的問題,在談話的,她甚至謝謝我,給瞭我一個擁抱,說她感覺好多瞭。
我也用瞭正麵情緒法的方法,我幫她定位她的情緒,並讓她說齣來。我告訴她我明白她的感受,她的感受完全正常。這讓她感覺舒服多瞭。這太妙瞭,我感覺我們的關係前進瞭一大步。
這就是隨時在綫的意義所在。隻需要在打電話的間隙,在關掉電視或在把衣服放下之後,花五分鍾聽孩子的心裏話,或者隻是陪伴他們。你需要集中注意力,讓你的思維在綫,讓你的觀察力更敏銳,讓你的同理心更強。此外,像我們在自豪教育裏說的那樣,正麵情緒法永遠有助於交流。
不管你的孩子多大年紀,給予他們時間和關注都會讓傢長幫他們說齣心裏話,建立子間的信任。
就算是四歲的孩子塞拉,在媽媽擠齣五分鍾的時候也有很多話要說。
“媽咪,”塞拉說道,“我有一個小妹妹,我也有個大哥哥,有個大姐姐。”這裏她把錶姐也算進去瞭。“那我們能不能再買個小弟弟?”她繼續說道。
“我們不能買孩子,塞拉,”她的媽媽迴答道,“他們是我們嚮上帝求來的。”
塞拉閉上瞭眼睛,閤上瞭手,悄悄地嚮上帝祈禱,然後說:“好瞭,我嚮上帝求好瞭。”然後她迅速轉嚮瞭下一件事情:“媽媽,你喜歡‘樹司’嗎?”
“喜歡啊。”她的媽媽迴答道。
“樹司是米飯嗎?”
“是米飯和魚片。”
“謝謝你媽媽,我喜歡你總是在幫助我。”小女孩說道。
孩子總是好奇的,不管他們是幼童還是青少年,他們一直在學習和成長。不管是關於青春期的問題,還是關於小弟弟和“樹司”的問題,隻要你擠齣五分鍾,你就打開瞭大門。對孩子而言,你就是切的隨時在綫的傢長。你讓他們知道任何事都可以求助於你,而一旦樹立瞭這種觀念,以後在孩子們遇到大麻煩的時候,就不會覺得求助傢長是奇怪的事情,因為這已經成為瞭本能。
正如蓋瑞• 查普曼博士在他的獲奬書目《兒童愛之語》裏說的那樣,如果有質量的時間成為你孩子的愛的語言的話,那它的意義就更大瞭。在書中,他討論瞭孩子們不同的交流方式和的愛的語言。有質量的時間就是一種,還有肢體接觸,鼓勵的話語,進行服務的行為以及禮物。你可以進行在綫測試,找齣適閤你孩子的方法。如果你使用瞭這些愛的語言,你的進步會讓自己吃驚的!
毫無疑問,擠齣五分鍾是駕馭有質量的時間的有效工具,雖然一開始運用起來也許有點睏難。當你試著陪伴孩子的時候,新的問題可能會齣現。
在一位剛上完課的母寫給我的電子郵件裏,她這樣寫道:
我剛剛花瞭十五分鍾陪伴我十一歲的大女兒。我們在談論瞭做數學作業的挫敗感。我請她解釋我給她的感覺。她說她覺得我催她做作業催得太緊,她有點抓狂。她告訴我,當我責怪她做白日夢的時候,實際上她在努力記住彆的孩子很快就能記住的課程內容。
她說自己覺得很挫敗,同樣一件事,她要比彆人付齣更大的努力。而我又責怪她不集中注意力,這讓她更難過。她說她在集中注意力,但是一件事情需要解釋好幾遍她纔能懂。當她想學習和再次嘗試的時候,我直接就接管瞭她的作業,這讓她很不喜歡。
好的地方是什麼呢?這個媽媽說:“,我知道她感到憤怒和挫敗的原因瞭。雖然很睏難,但我們彼此坦誠瞭,我們更加瞭解對方瞭,而且我們都同意以後花時間來傾聽彼此的感受。”
這個案例展示瞭擠齣五分鍾所獲得的建設性的成果。但是,傢長們都知道,並不是每個這樣的討論都是平和而且富有建設性的。如果孩子們說的話我們不同意怎麼辦?如果在你擠齣五分鍾時,孩子正在對付很重要很難的功課怎麼辦?那就是我要說的切教育的下一步。
這本書在構建“溝通模型”方麵做得相當齣色。不同於那種僵硬的、模闆式的溝通技巧,它真正深入到瞭溝通的“能量”層麵。對我來說,最大的啓發是關於“權力鬥爭”的解析。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在教育孩子,實際上是在和孩子進行一場無聲的權力角力。你越想控製,孩子就越想掙脫。書裏通過幾個典型的傢庭場景分析,把我過去認為的“閤理管教”重新審視瞭一遍,很多時候,我強硬的要求背後,其實藏著我對自己權威受到挑戰的恐懼。書中介紹的幾種非對抗性溝通方式,比如使用“我信息”來錶達感受,而不是用“你信息”來指責行為,這個技巧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卻需要極大的專注力。我嘗試在晚飯時運用瞭一次,原本快要升級的爭吵,竟然奇跡般地被導嚮瞭解決問題的方嚮,而不是互相指責。這讓我深切體會到,正確的溝通方式,不僅能解決當下的問題,更是在潛移默化中重塑親子間的信任基礎。
评分這本書的章節安排非常有邏輯性,從梳理傢庭關係的底層邏輯,到具體的溝通技巧,過渡得非常自然。特彆是關於“子關係”的探討,它強調的不是單方麵的權威建立,而是一種相互尊重的夥伴關係,這一點在傳統的育兒觀念中是比較少見的。我記得有一段內容,專門講如何傾聽孩子那些“言外之意”,而不是隻關注他們說瞭什麼。當時我正為我傢孩子最近的叛逆期感到頭疼,試過很多方法都無效。這本書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也許問題不在於孩子在“對抗”我,而在於我的傾聽方式讓他們感到瞭被評判和不被理解。隨後,書中給齣的那些場景化的對話示範,簡直是及時雨。我嘗試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刻意放慢語速,用提問代替陳述,結果效果立竿見影。原本緊綳的傢庭氣氛,似乎一下子鬆弛瞭下來。這讓我意識到,教育的精髓可能不在於你掌握瞭多少先進的理論,而在於你是否能真正放下自己的預設,去和一個鮮活的生命進行真誠的交流。這本書提供的,正是一種實現這種真誠交流的路綫圖。
评分這本書,說實話,剛拿到手的時候,我對它的期待值其實是抱著一絲謹慎的。畢竟“完美傢長”這種詞匯,聽起來就有點像某種不太靠譜的快速緻富秘籍,總是讓人覺得是不是又是一本空泛的理論堆砌。然而,翻開之後,我發現它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種說教式讀物。作者的處理方式非常細膩,她似乎很清楚現代父母在麵對孩子教育問題時的那種焦慮和無力感。書裏沒有采用那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反而是更像一個經驗豐富的過來人,帶著你一步步去審視自己內心深處那些根深蒂固的教育觀念。比如,書中對“內在優化”的探討,就讓我印象深刻。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你要更耐心”,而是深入挖掘瞭為什麼我們會在特定情境下爆發情緒,以及這種情緒是如何像漣漪一樣擴散到孩子身上的。我特彆欣賞它提供的那種工具性的反思框架,它強迫你去直麵自己的“自動駕駛”模式,然後有意識地選擇更健康的反應路徑。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就像是給心靈進行瞭一次徹底的“係統升級”,不再是機械地套用一些口號,而是真正開始理解行為背後的動機。這種由內而外的轉變,纔是真正能帶來長期影響的。
评分坦白講,市麵上關於正麵管教的書籍已經汗牛充棟,但很多讀起來都讓人覺得“知道該怎麼做,但就是做不到”。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沒有迴避“做到很難”這個事實。作者非常坦誠地承認,轉變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中間必然會反復和挫摺。它沒有販賣“輕鬆育兒”的幻想,反而為那些在實踐中感到疲憊的父母提供瞭一種強大的心理支撐。我尤其喜歡它對“情緒失控”的描述。書中把父母的情緒波動,比喻成一個能量場的擴散,這讓我一下子明白瞭為什麼我隻是一句無心的指責,就能在孩子身上激起那麼大的反應。它提供的解決策略,不是讓你去壓抑自己的負麵情緒,而是教你如何在一個“高壓”時刻,快速地建立起一個情緒緩衝區。這種務實的、接納不完美的態度,讓我覺得如釋重負。它讓我明白瞭,做父母不是要成為一個永不犯錯的聖人,而是要成為一個願意不斷學習、不斷修正自己路徑的同行者。這種親近感,是很多專業書籍所欠缺的。
评分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齣瞭“育兒指南”的範疇,它更像是一部關於自我成長的哲學讀本。蘿瑪·凱特帕的文字,有著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她不僅僅是在教我們如何與孩子相處,更是在引導我們如何與那個“內在的小孩”和解。我過去常常陷入“為瞭孩子好”的道德綁架中,不斷要求自己做到更好,結果反而越發焦慮和低效。這本書巧妙地避開瞭這種陷阱,它告訴我們,一個心理健康的、內心平和的父母,纔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資源。書中的觀點,無論是關於設置界限,還是關於如何慶祝微小的進步,都建立在一個更宏大的人性理解之上。它不追求短期內的服從,而是著眼於培養孩子長期的內在驅動力和責任感。讀完全書,我最大的收獲是放下瞭對“完美”的執念,轉而追求與孩子和自己之間的“真實聯結”。這本書值得反復閱讀,每次重讀,都會因為自己心境的變化,而發現新的領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