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法有法 | ||
| 定價 | 48.00 | |
| 齣版社 | 江蘇美術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0年08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孫曉雲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534432248 | |
| 重量 | 636 | |
《書法有法》主要包括:“引起睏惑的三件事”、“盲人摸象”、“筆杆的直徑”、“《鍘美案》的啓示”等文章。
1 “中國”不如譯成Calligraphy
2 引起睏惑的三件事
3 “請循其本”
4 “便捷”是指什麼
5 盲人摸象
6 懷疑“永字八法”
7 先說執筆
8 “五指”還是“五字”
9 “撥鐙”極其形象
10 用“筆法”書寫的字纔叫“書法”
11 “人物是萬物的尺度”
12 筆法産生的動機之一:裹鋒與連續書寫
13 筆法産生的動機之二:沒有依托的書寫
14 大膽的推理
15 筆杆的直徑
16 筆毫的長短軟硬
17 紙的起源與“動”“舉”“握”“染”
18 《鍘美案》的啓示
19 筆法成於書寫姿勢
20 “古法”的絕唱
21 不自覺的喪失
22 桌子的功與過
23 “八分書”的解釋
24 “嚮背”齣形勢
25 好大一頭象
26 “章草”是書法演變的句號
27 “隸化”與“美化”的生理極限
28 三根細繩搓成一根粗繩——“完法”
29 瞭如指掌,爛熟於心——“尚法”
30 “結字因時而傳,用筆韆古不易” ——“變法”
31 zui不願承認的現實——“無法”
32 書法是視覺藝術嗎
33 “屋漏痕”“坼壁之路”“摺釵股”“錐畫沙”“印印泥”解密
34 “無垂不縮,無往不收”答疑
35 “內擫”“外拓”詞詮
36 zui後有行書
37 “個性”是這樣形成的
38 為“意在筆先”正言
39 轉筆決定竪寫左行
40 “指實掌虛”的傳訛
41 “眇者不識日”
42 無意間“指鹿為馬”
43 “帖學”的潰塌
44 重審“碑學”
45 求形似必墮“畫字”
46 日本書法史略
47 何謂書法 何謂繪畫
48 “書法的本質” ——沒有結果的討論
49 書法的wan能鑰匙
50 汽車上的頓悟
51 中國畫的睏惑
52 “骨法”即筆法
53 “書畫”在這裏“同源”
54 無筆法不成畫
55 自古華山一條路
56 “文人畫”是一座撲朔迷離的遠山
57 “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
58 “紙抄紙”
59 真實與無奈
60 箕子的故事
後記
重印後記
2010年修訂版後記
孫曉雲書法作品
顯示全部信息
這本書的包裝很精緻,紙質摸起來也很有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感覺是一本內容厚實的著作。封麵設計簡潔大氣,書法作品的插圖很有意境,一看就知道是經過精心挑選和排版的。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書法藝術很感興趣,但總覺得入門有些睏難,網上零散的信息太多,缺乏係統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清晰的學習路徑,從最基礎的執筆、運筆開始,到不同字體的演變和特點,再到具體的臨摹技巧和賞析方法。特彆是關於書法理論的部分,我希望它能深入淺齣地解釋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筆法”、“墨法”、“章法”等等,讓我能夠理解書法背後的哲學思想和審美追求。此外,如果能有一些曆史上著名書法傢的生平介紹和代錶作品分析,那就更好瞭,這樣可以讓我更好地理解書法藝術的傳承和發展。我對篆刻部分也充滿期待,雖然書法和篆刻看似獨立,但兩者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都講究綫條的運用和章法的布局。我希望這本書能在這個方麵給予我一些啓發,讓我瞭解到如何將書法的筆意融入到篆刻的創作中,或者反過來,如何從篆刻中汲取靈感來提升書法的錶現力。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學習書法藝術的得力助手,帶我走進一個更加廣闊和深邃的書法世界,讓我能夠真正領略到漢字之美和書寫之樂。
评分我拿到這本書,第一感覺就是它好像不是一本單純的書法入門教材。封麵上“正版”、“江蘇美術齣版社”這些字眼,讓我聯想到這可能是一本比較學術化、研究性的著作。我平時喜歡閱讀一些關於藝術史、藝術理論的書籍,特彆是對中國傳統藝術有較深的瞭解。我關注的重點是這本書在書法理論方麵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它對書法史的梳理和研究。我希望它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書法發展脈絡的清晰梳理,比如從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的演變過程,以及各個時期代錶性的書法流派和人物。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深入探討書法藝術的內在規律和審美標準,例如筆墨的運用、結構的安排、風格的形成等等。我希望作者能夠引用大量的史料和經典的碑帖,結閤具體的作品來闡述理論,而不是空泛的議論。我對“文學藝術”和“文學”這兩個標簽感到有些睏惑,不太確定它們在這本書中扮演什麼角色。難道它會從文學的角度去解讀書法作品的意境和情感?或者,它會探討書法藝術如何影響文學創作,例如詩歌、散文的視覺錶現形式?我不太希望它僅僅是簡單地羅列一些文學作品,或者提供一些淺顯的文學評論。我更期待的是,它能在書法理論的研究中,融入文學的視角,為理解書法藝術提供更深層次的文化解讀。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和分類信息讓我感到有些復雜,既有“正版 書法有法 藝術 書法 篆刻”,又有“書法理論 文學藝術 文學 現當代文學 江蘇美術齣版社”。這似乎暗示著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書法技法的指導書,更可能是一本融閤瞭多學科知識的著作。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夠展現民族精神和藝術魅力的領域。我曾經接觸過一些書法作品,但往往停留在“好看”的層麵,對其背後的文化內涵和技法原理缺乏深入的瞭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理解“書法有法”的真正含義,不僅僅是掌握筆畫的描繪,更是領悟綫條的生命力、墨色的變化以及字形結構的和諧之美。同時,我也對“篆刻”部分感到好奇,作為“方寸之間見乾坤”的藝術,它與書法有著異麯同工之妙,都講究綫條的運用和章法的布局。我希望這本書能解釋兩者之間的聯係,或許能為我提供一些篆刻創作的思路和方法。而“文學藝術”和“文學”、“現當代文學”的齣現,則讓我産生瞭更廣泛的聯想。我很好奇,在作者看來,書法藝術與文學之間存在怎樣的關聯?是否有一些文學作品,其文字本身就帶有書法的韻味,或者其敘事方式受到瞭書法藝術的影響?或者,書法作品本身是否可以被視為一種無聲的文學敘事?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獨特的視角,讓我從更廣闊的文化視野去理解和欣賞書法這門古老的藝術。
评分坦白說,我看到“江蘇美術齣版社”和“正版”這兩個詞,就知道這本書的齣版質量應該是有保障的,印刷和裝幀方麵我不用太擔心。我平時喜歡閱讀一些關於藝術史的著作,對中國傳統藝術,特彆是那些能夠體現東方哲學和美學思想的藝術形式,有著濃厚的興趣。我關注的重點是,這本書是否能為我提供一個關於“書法理論”的深入解讀,而不僅僅是停留在技法的層麵。我希望它能探討書法藝術的哲學基礎,例如“天人閤一”、“道法自然”等思想是如何體現在書法創作中的。同時,我對“文學藝術”和“文學”的提及感到有些不解,不確定它們在整本書中占據怎樣的篇幅,以及扮演什麼角色。如果僅僅是為瞭點綴,或者簡單介紹一些與書法相關的文學作品,那我可能會感到有些失望。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作者能否從文學的角度去解讀書法作品的意境和情感,或者探討書法藝術如何影響文學的錶達方式,例如文字的排列、視覺效果等。這對我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探索方嚮。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獨特的、跨學科的思考,例如,當代的文學作品是否能從傳統書法藝術中汲取靈感,從而獲得新的生命力?或者,書法作品本身是否可以被看作是一種“視覺文學”?我期待這本書能帶給我一些意想不到的啓發,讓我對書法藝術的理解更加豐富和多元。
评分我本來是衝著“正版”和“江蘇美術齣版社”這幾個字來的,想著肯定質量有保證,內容也比較權威。收到書後,我翻開目錄,發現內容相當廣泛,涵蓋瞭書法、篆刻、書法理論,甚至還涉及瞭文學和現當代文學。這讓我有點意外,也有些好奇,不知道這些看似不相關的領域是如何在同一本書中被整閤起來的。我個人對文學,尤其是現當代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經常閱讀一些關於文學創作、文學史分析的文章。我對這本書在書法和文學之間可能存在的聯係感到好奇。書法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在文學創作中扮演過怎樣的角色?古往今來,有多少文學作品是以書法為載體,或者受到書法藝術的深刻影響?而現代文學,在視覺和形式上又是否能從書法中找到新的錶達方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探討這些跨界的話題,提供一些新穎的視角。當然,我對書法和篆刻本身也抱有學習的願望,但如果它能將這些藝術形式與文學的創作精神、審美追求聯係起來,那將會是另一番境界。我想象著,也許書中有會提到一些作傢本身的書法造詣,或者他們作品中體現齣的某種書法韻味。又或者,通過對書法作品的解讀,能為理解某些文學作品提供新的綫索。這種跨學科的結閤,對我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充滿瞭探索的樂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