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畫史記叢
定價:39.00元
作者:劉新
齣版社: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49592562
字數:
頁碼:272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畫史記叢》是一部飽含作傢見解與思考的美術史專著,具有的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有利於美術史研究,是作者學術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適於相關從業人員及美術愛好者的學習與閱讀。
n內容提要
這本《畫史記叢》裏收錄的是劉新從未在其他場閤發錶過的幾十篇雜文閤集;文體包括講義、論文、劄記、隨筆等;內容包括蘇立文、魯迅、陳師曾、徐悲鴻、劉海粟、齊白石、許幸之、張在民、張倩英、雷時康、丁聰、豐子愷、蔣兆和、周思聰和德國木刻研究、蘇聯時期木刻、美洲版畫、英國木刻等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中活躍的藝術人物和藝術種類。
n目錄
目錄
n[捲一]
n從 “國立”到 “中央” _3
n——中國早期西畫演進的北方路綫及中心格局的再發現
n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中的裝飾繪畫體係 _18
n——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藝術文脈和繪學傳統
n中國近現代美術史研究與學科中的李樹聲 _31
n蘇立文的敘述史學 _40
n——讀蘇立文的《20世紀中國藝術與藝術傢》
n魯迅與廚川白村 _52
n陳師曾與大村西崖 _59
n從史料到史識 _66
n[捲二]
n明季吳興版畫一瞥 _77
n新文化運動時期的美術思想環境 _80
n上海百年美術的一個輪廓 _95
n黑暗中的一道亮光 _99
n風光這邊獨好 _105
n《第三代中國油畫傢研究》略讀筆記 _111
n理性與粗獷的視覺靈光 _118
n——德國黑白木刻散記
n浪漫青年的藝術 _124
n——蘇聯時期的木刻版畫
n人類頌歌與現實抗爭的版畫譜係 _130
n——我知道的美洲版畫
n俊秀之風 _135
n——英國版畫瑣記
n[捲三]
n恢宏豪氣世紀風 _141
n——讀劉海粟隨記
n不要忘瞭許幸之 _148
n葉淺予筆下的活的中國 _152
n曾經是木刻傢的張在民 _158
n找迴的張倩英 _162
n寄往天國的書 _165
n紀念雷時康老師 _174
n我看諶北新的風景畫 _182
n德加的色粉畫 _189
n[捲四]
n遠古的浪漫 _197
n鄉土的知覺與價值 _201
n漫談繪畫學習中的速寫價值 _203
n中國油畫史中的 “寫意”語境 _221
n——“文脈傳薪:2015中國寫意油畫”學術研討會發言追記
n我們的 “特點”在哪? _229
n凃剋的賀年畫 _234
n丁聰與 《阿Q正傳》插畫 _237
n圖解丁聰 _240
n豐子愷的《藝術教育》 _243
n豐子愷的新舊兩張畫 _246
n大放 “衛星”的蔣兆和 _249
n周思聰的《人民和總理》 _252
n兩岸書 _254
n後 記 _257
n作者介紹
劉新,批評傢、編輯、畫傢、策展人,主要研究方嚮:視覺文化研究、美術史、藝術學、美術批評與方法研究等。中國美術傢協會會員,廣西美術傢協會理論藝委會主任。長期從事美術史論、美術批評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在中國近現代美術研究方麵甚有建樹。
文摘
《畫史記叢》:
這個社團是杭州國立藝專學生成立的“一八藝社”,那個大文豪則是魯迅。事實上,“一八藝社”並不是一個專門倡導木刻藝術的團體,而是一個包含國畫、油畫和圖案等多種畫種的校方團體,後來一些受左翼文藝影響的學生對它重新進行組織,改變瞭它的藝術性質,突齣瞭普羅美術的內容,強化瞭木刻於其中的地位。裏麵的幾位主要成員陳耀唐(陳鐵耕)、陳廣(陳卓坤)、鬍以撰(鬍一川)、汪占非、姚馥(夏明)、盧鴻基等,後來都成瞭新興木刻運動的健將。標誌著中國新興木刻運動正式發端的“上海木刻講習班”,即是“一八藝社”的部分成員與上海的進步美術青年周熙(江豐)、黃聊化(黃山定)和左翼美術傢聯盟結閤後,由魯迅先生挑選人員,於1931年8月在上海舉辦的。有瞭“左聯”和魯迅的思想引導,普羅藝術在進步青年中的影響迅速推及社會,成為學院藝術無法相比的一種社會性思潮,甚至到瞭木刻即是左翼和進步的代名詞的程度,尤其抗戰以後,這種態度和指嚮更是這樣。總之木刻運動的思想基礎一直是左翼文化運動,也當然一直是中國黨所保護和提倡的藝術。
……
序言
說實話,《XH畫史記叢》這本書,與其說是讀,不如說是“品”。它不像某些書那樣,讓你一口氣讀完,而是需要你慢慢地去咀嚼,去體會。我特彆喜歡它在描述一些著名畫作時,所營造的那種氛圍。比如,在講到一些山水畫時,作者仿佛就置身於畫中,為你細細地描繪齣那山,那水,那雲,那霧。我仿佛能聽到鬆濤陣陣,聞到泥土的芬芳。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是我在其他任何畫史讀物中都未曾有過的。它不僅僅是告訴你這幅畫是誰畫的,畫的是什麼,更是讓你感受到畫中的情緒,體悟到畫傢的心境。有時候,我會在讀到一幅畫的時候,就直接去找這幅畫的原作來看,那種從文字描述到視覺衝擊的瞬間對接,感覺妙不可言。這套書的魅力在於,它能夠喚醒你內心深處對美的感知,讓你重新發現這個世界的細膩之處。
评分《XH畫史記叢》這套書,說是畫史,我倒覺得它更像是一場跨越時空的視覺盛宴。翻開第一頁,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瞭。它沒有那種枯燥的學院派說教,而是以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將那些沉寂在曆史塵埃中的畫作一一呈現在我們麵前。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文人畫的那幾章,作者不僅梳理瞭曆代文人畫傢們筆下的山水、花鳥,更深入剖析瞭他們創作時的心境、哲學思考,以及那些畫作背後隱藏的社會文化背景。讀著讀著,我仿佛能聽到古人撫琴弄墨的聲音,感受到他們遺世獨立的清高,體會到他們寄情山水的閑適。那些留白之處,不是空洞,而是留給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讓每一幅畫都活瞭起來。它讓我明白,繪畫不僅僅是技藝的展現,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一種與古人對話的方式。我常常會在午後陽光正好時,捧著這本書,沉浸在那些墨色與色彩交織的世界裏,感受那份寜靜與超然。這套書,對我來說,不僅是一次知識的汲取,更是一次靈魂的洗滌。
评分《XH畫史記叢》給我帶來的震撼,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改變。我一直覺得藝術史是很遙遠的東西,是專傢學者們的領域,普通人很難真正理解。但這本書卻用一種非常親切、非常生活化的語言,將那些復雜的理論和概念變得觸手可及。尤其是我讀到關於民間藝術的部分,感覺像是打開瞭一個新世界。那些沒有被學院派所“正統”的畫作,卻充滿瞭生命力和原始的創造力。作者沒有居高臨下地評判,而是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去發現和贊美這些充滿活力的藝術錶達。我記得有關於年畫的章節,裏麵詳細介紹瞭不同地區年畫的風格、題材以及它們在人們生活中的意義。我之前對年畫的印象隻停留在紅紅火火的喜慶,但讀完之後,纔發現它們承載瞭那麼多民俗信仰、祈願祝福,甚至還有對現實生活的諷刺和戲謔。這套書讓我意識到,藝術無處不在,它不僅僅存在於博物館和畫廊,更深深地根植於我們 everyday life 中。
评分最近剛讀完《XH畫史記叢》中的一部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與其說它是一本介紹畫作的書,不如說它是一部關於“看見”的書。作者帶領我們重新審視那些耳熟能詳的畫作,卻又挖掘齣瞭不為人知的細節。比如,關於唐代仕女畫的那些章節,我一直以為那些豐腴的女子隻是時代審美的體現,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她們眼神中的故事,她們服飾上精巧的圖案所蘊含的時代信息,以及她們在整個社會結構中的位置。它不僅僅是描繪瞭“美”,更是解讀瞭“美”背後的文化邏輯。我特彆喜歡其中對於色彩運用的分析,那些看似隨意的筆觸,實則蘊含著畫傢對光影、空間以及情感的精準把握。讀完之後,我再去看那些畫作,感覺像是戴上瞭一副透視眼鏡,看到瞭畫麵之下更深層次的結構和意義。這套書讓我對“欣賞”這件事有瞭全新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錶麵的贊嘆,而是能夠深入到創作者的意圖,理解藝術的脈絡。
评分《XH畫史記叢》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跟隨一位博學而又風趣的嚮導,在曆史的長河中漫步。作者的文筆非常流暢,沒有生澀的專業術語,即使是對繪畫一竅不通的人,也能輕鬆地理解。我尤其欣賞它對於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畫派進行比較和分析的時候,那種視角非常獨特。它不拘泥於固定的框架,而是能夠跳脫齣來,從更宏觀的角度去審視藝術的發展。比如,在講到抽象藝術的時候,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其定義為“看不懂”,而是深入淺齣地解釋瞭抽象藝術的起源、發展以及它所錶達的理念。我之前一直對抽象藝術有些抗拒,但讀完這本書,我開始能夠理解其中的一些邏輯和美感。它讓我明白,藝術的錶達是多種多樣的,不應該被單一的標準所衡量。這套書讓我對藝術史的理解更加立體和全麵,也更加開放和包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