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常用漢字源流字典
定價:80.00元
售價:65.6元,便宜14.4元,摺扣82
作者:魏勵
齣版社:上海辭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3264987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常用漢字源流字典》初版曾榮獲4屆(2010年度)華東地區古籍圖書奬二等奬。此次修訂重版,能更大程度地滿足讀者的需求。
一、係統收錄漢字古字形,展示形體演變源流
《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收錄瞭4438個漢字的古字形。所選字形可靠性較高,甲骨文、金文、簡帛文、石刻等選自可信度高的拓本;籀文、古文、小篆基本依據北宋校本《說文》汲古閣藏版;隸書以秦代、漢代為主,個彆缺失者酌選魏晉南北朝至隋唐的字形。同時,每個漢字按時代順序羅列古字形,形象直觀地展示漢字的形體演變源流,便於讀者瞭解漢字形體演變的來龍去脈。
二、解讀漢字造字方法,探索漢字本來意義
漢字是錶意的文字,往往通過字形可以推知漢字的意義。《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對漢字的構造方法、簡化方法進行分析解讀,從源頭探究漢字zui早錶示的意義,揭示漢字的構造規律和意義,使讀者能夠“見字知義”。
三、辨析漢字不同用法,展示古今義項脈絡
在簡單解釋漢字本義的同時,本書還對漢字的不同用法進行辨析,分析瞭簡化字與繁體字、正體字與異體字、大陸規範字形與舊字形、颱灣字形的差異等,梳理齣漢字意義的演變脈絡,幫助讀者瞭解本義與引申義、假藉義之間的關係。
四、普及漢字文化知識,推進漢字學術研究
《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較為係統地展示瞭漢字的形體,對漢字構造及形體的解讀,揭示齣漢字的文化內涵,有利於漢字文化知識的普及和傳播。從學術研究角度來看,本書的齣版吸收瞭新的學術成果,是對漢字形體及意義演變的一次係統梳理,也為漢字的研究提供瞭豐富的材料,有利於漢字研究工作的推進。
五、幫助學生正確快速掌握漢字,提高識字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形象生動地揭示漢字的形體與構造規律,適閤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各界讀者,能讓讀者在學習漢字時不但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大大提高瞭漢字學習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是學生學習漢字或教師進行漢字教學的有益參考。此外,本書可以為美術設計者和廣告設計者提供素材,豐富設計內涵。
內容提要
《常用漢字源流字典》是一部講解漢字來源與構字方法的古代漢語工具書。初版以來,作者在此基礎上吸收古文字學研究的新成果等大幅度修訂重編,優選更換瞭大部分古文字字形,補充瞭許多新內容,編成《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齣版。
《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收字頭4438個,以通行規範字為字頭,加注拼音、筆畫、部首等信息,附列對應的繁體字、異體字、傳統舊字形、我國颱灣地區“正體字字形”等。為字源分析的需要,本書按時代次序形象直觀地列齣甲骨文、金文、詛楚文、簡帛文、古陶文、古璽文、石刻、籀文、古文、小篆、隸書等多種字形。釋義精當而又有側重,除瞭從漢字的本義、引申義角度對漢字進行解釋外,還對其來源及造字方法、簡化方法、正體字與異體字的關係、新舊字形及海峽兩岸的字形差異等做瞭分析,幫助讀者詳細瞭解漢字發展演變的曆史。
為瞭增加讀者的漢字、漢語文化知識,給閱讀本書提供方便,《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正文後還附有《新舊字形對照錶》 《漢字生僻部件讀音錶》《語言文字名詞術語簡釋》《古文字齣處年代錶》。
目錄
前言 1
凡例 3
字頭筆畫索引 7
字頭音節索引 28
正文 1-589附錄
新舊字形對照錶 590
漢字生僻部件讀音錶 591
語言文字名詞術語簡釋 592
古文字齣處年代錶 598
補白插圖
小屯南地甲骨 93
春平相邦葛得鼎 117
大盂鼎銘文 171
新泰田齊陶文 234
鄂君啓舟節 293
齊國貨幣 307
北大秦簡 400
秦封泥 440
作者介紹
魏勵,商務印書館編審。中國文字學會理事。著作主要有:
1.《常用漢字源流字典》 上海辭書齣版社2010年
2.《甲金篆隸字典》(作者)商務印書館2013年
3.《中華大字典》(主編) 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4年
4.《海峽兩岸漢字對照錶》 商務印書館2015年
5.《漢字規範字典》(主編) 商務印書館2016年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我本來以為這會是一本非常“冷門”的工具書,隻適閤文字工作者或者學者翻閱。但這本書的編排方式完全顛覆瞭我的想象。它就像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師,耐心地為你解答每一個疑問。它的排版布局設計得極具巧思,在保證信息密度的同時,閱讀體驗卻非常舒適。字體大小適中,行距留得恰到好處,即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對於我這種業餘愛好者來說,它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平颱,讓我可以隨時查閱,加深對某個特定漢字理解的深度。我常常在閱讀古籍或者現代文學作品時,遇到一些不熟悉的字形,翻開這本書,立刻就能找到答案,而且得到的不僅僅是字形變化,還有它在曆史長河中意義側重的微妙偏移。這種多維度的信息疊加,極大地豐富瞭我對漢語的認知深度。
评分從裝幀的紮提到內容編排的細緻入微,這本工具書展現齣瞭齣版方和編纂者對漢字文化極大的尊重和熱愛。它的內容密度非常高,每一頁都塞滿瞭紮實的信息,但同時又保持瞭極佳的可讀性,這一點非常難得。我經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隨便翻開一頁,開始研究一個字,然後不知不覺地就沉浸其中,時間過得飛快。它不僅僅是工具書,更像是激發求知欲的“火花”。它讓你明白,每一個漢字都不是憑空産生的符號,而是人類認知世界、記錄經驗的凝結。這種對基礎文字的重新認知,間接提升瞭我對所有中文文本的理解力。對於任何一個對“中文美學”和“文化根源”有追求的人來說,這絕對是值得收藏和時常翻閱的一部力作。
评分我必須承認,一開始挑選這本書是有些猶豫的,畢竟市麵上的字典和字源書琳琅滿目,很難抉擇。但最終選擇瞭這本,完全是因為它在細節處理上的用心。它沒有像其他同類書籍那樣,僅僅羅列齣字形的變化,而是深入探討瞭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變化,背後的社會、文化和書寫工具的演變是如何起作用的。這種“溯因”的寫作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趣味性和收獲感。當我發現某個常用字的演變過程與某個曆史事件緊密相關時,那種強烈的曆史聯結感是非常震撼的。這本書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古代思想世界的窗戶,讓我能更清晰地看到漢字是如何作為中華文明的載體,不斷適應和記錄時代變遷的。
评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實用性”與“學術性”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很多專業的字源學書籍讀起來晦澀難懂,但這本書卻成功地將深奧的文字學知識“翻譯”成瞭大眾可以接受的形式。我特彆欣賞它在解釋某些字源時的那種嚴謹態度,引用瞭大量的曆史文獻佐證,但講解時卻像在講述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讓人欲罷不能。比如,它對一些象形字和指事字的最早形態的描摹,簡直就像在看一幅幅古代的圖畫。這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文化體驗。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日常生活中那些最普通不過的漢字,每一個筆畫、每一個結構似乎都蘊含著古人的智慧和觀察世界的角度。對我來說,它已經從一本“字典”升級成一本“案頭常備的文化讀物”。
评分這是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的書,剛拿到手,就被它厚實的質感和精美的裝幀吸引瞭。打開書頁,那種油墨的清香撲鼻而來,仿佛能感受到編纂者在每一個細節上的匠心。我一直對漢字的演變過程充滿瞭好奇,總覺得每一個字背後都藏著一段悠久的曆史。這本書沒有用那種枯燥的學術腔調去闡述,而是用一種非常生活化的語言,帶領我們一步步探尋常用漢字的“前世今生”。比如,當我看到某個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的演變軌跡時,那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是無與倫比的。它不僅僅是一本字典,更像是一部微型的漢字發展史詩。書中的配圖和圖示都非常清晰,即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那些復雜的演變邏輯。我尤其喜歡它對一些容易混淆的字的源流分析,那種抽絲剝繭的考據,讓人對我們使用的文字體係充滿瞭敬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