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常人體解剖學---十二五規劃(第九版) | ||
| 定價 | 59.00 | |
| 齣版社 | 中國中醫藥齣版社 | |
| 版次 | ||
| 齣版時間 | 2012-7-1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邵水金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306 | |
| 字數 | 451000 | |
| ISBN編碼 | 9787513209274 | |
老實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對我來說,算不上愉悅。我當初選擇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是“十二五規劃”的教材,而且是第九版,齣版時間也在2012年,我以為這會是一本非常經典和易於理解的教材。邵水金主編的名字也給瞭我一定的信心。然而,當我真正開始閱讀時,我發現它的語言風格和組織結構,似乎更偏嚮於學術研究者或者已經具備相當解剖學知識背景的讀者。書中充斥著大量的專業術語,而且很多概念的解釋都非常簡練,缺乏足夠的鋪墊和形象的比喻。我感覺自己像是在啃一本字典,很多時候需要反復查閱其他資料來弄懂其中的含義。特彆是當涉及到一些比較復雜的解剖結構和生理過程時,書中給齣的描述總是顯得有些抽象,沒有太多直觀的圖示或者案例來幫助我建立起清晰的認識。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夠引導我,讓我能夠帶著好奇心去探索人體奧秘的書,而不是一本讓我感到疲憊和沮喪的學習工具。
评分我買這本書的初衷,是希望能係統地學習人體解剖學,因為它是醫學學習的基礎,也正好碰上是“十二五規劃”的教材,感覺比較權威,而且是邵水金主編,名字也挺有份量,2012年的版本,齣版信息都齊全。拿到書後,我確實看到瞭非常全麵的信息,幾乎涵蓋瞭人體的每一個部分,從骨骼、肌肉到神經、血管、內髒等等,介紹都相當詳盡。但是,問題就在於,這種詳盡有時候會變成一種“信息過載”。我感覺作者像是把所有他知道的,或者所有需要你知道的,一股腦兒地塞瞭進來,而沒有很好地進行取捨和組織。很多地方,當我試圖去理解一個結構的功能或者它在整體中的位置時,就會被一大堆專業術語和非常細緻的描述給淹沒。我想要的,是那種能夠幫助我建立起整體框架,然後再逐步深入細節的講解方式。這本書就像一個巨大的數據庫,信息量是沒得說,但如何從中高效地提取和整閤知識,對我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我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去連接那些零散的信息點,這無疑增加瞭學習的難度和耗時。
评分這本《正常人體解剖學》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它那種“厚重感”,不僅僅是紙張和頁碼上的厚重,更是知識密度上的那種壓迫感。我原本期待的是一本能夠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一樣,引導我一步步認識人體奧秘的書。然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打開瞭一本百科全書,裏麵充斥著大量的名詞、數據和細節,而且很多時候,這些信息之間缺乏足夠的聯係和解釋。我特彆想知道各個結構的功能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但書中更多的是對結構的描述,像是一個靜態的地圖,而我更需要的是一個動態的、能夠展現生命活動的“電影”。比如,在講到神經係統的時候,它會詳細列齣各種神經的名稱、走嚮,但對於這些神經是如何傳遞信號、如何控製我們身體運動和感知,以及它們之間是如何協同工作的,講解得就比較寥寥。我嘗試著去理解,但缺乏生動的例子和圖示來輔助,很容易就感到迷失。雖然我知道這是一本專業教材,但對於希望能夠真正“學會”和“理解”的人來說,它在教學方法和呈現方式上,我覺得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讓學習的過程不至於如此艱澀。
评分這本書,我得說,真的讓我腦殼疼。本來是想找本紮實的解剖學教材,畢竟是“十二五規劃”的“第九版”,聽著就挺權威的,而且邵水金主編,名字也挺響亮,2012年7月齣版,9787開頭的書號,感覺應該不會差。結果拿到手,翻開第一頁,我就懵瞭。不是說內容不好,而是它展現齣來的邏輯和條理,跟我想象中的“清晰易懂”差瞭十萬八韆裏。舉個例子,講骨骼係統的時候,它會跳躍式地介紹,一會兒說這個骨頭,一會兒又跳到另一個完全不相乾的部位,而且描述的語言又特彆學術化,很多地方像是直接把專業術語堆砌在一起,沒有任何過渡和解釋。我需要的是那種能把復雜概念層層剝開,讓我這個初學者能慢慢理解的書,而不是這種上來就給我一堆專業名詞,讓我自己去琢磨的。花瞭很長時間,我纔勉強梳理齣一些基本概念,但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真的太少瞭。感覺這本書更像是給已經有一定基礎,能夠自己從中提取信息,或者說是需要一本快速查閱參考手冊的人準備的,對於像我這樣想從零開始建立紮實基礎的學生來說,學習麯綫簡直是陡峭到令人絕望。
评分拿到這本書,確實是被它的“大部頭”所震撼,而且“十二五規劃”、“第九版”、“邵水金主編”、“2012-7-1齣版”、“9787”這些標簽,讓我覺得它一定是一本嚴謹且權威的教材。翻開來,裏麵的信息量確實是驚人的,各種骨骼、肌肉、器官的名稱、位置、毗鄰關係都一一列舉,詳盡得讓人嘆為觀止。我原本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著我遊覽人體這座精妙的建築,告訴我每個房間的作用,以及它們是如何連接和協作的。但是,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張極其詳細的建築圖紙,上麵布滿瞭各種標注和數據,我需要自己去辨認、去理解,纔能大緻描繪齣建築的輪廓。很多時候,我在閱讀時,腦海中會浮現齣“為什麼是這樣?”“它有什麼用?”的疑問,但書中往往直接給齣答案,或者簡單帶過,缺乏深入的闡釋和理論的支持。這就導緻我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在記憶和背誦,而缺乏對事物本質的理解和知識的融會貫通,感覺學習效率並沒有達到預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