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把話說進孩子心裏
:36.80元
作者:劉傑
齣版社:中國紡織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18033294
字數:
頁碼:282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現代社會人們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也越來越高。要想實現美好的願景,親子之間首先應該實現順暢的溝通。
把話說進孩子心裏以孩子的心理為基礎,從教育孩子、批評孩子、贊賞孩子等諸多角度分析孩子心理,也給父母切實可行的參考意見,再輔以生動的案例,讓父母更加理性地麵對孩子,把話說到孩子心裏。
目錄
章 你的孩子聽話嗎——學會把話說進孩子心裏 001
有時一句話影響孩子的一生 002
贊美孩子要講究藝術性 004
不要吝嗇給予孩子鼓勵 006
批評孩子是一門藝術 009
孩子需要善意的謊言 011
傾聽,是打開孩子心門的鑰匙 013
禮貌用語使親子關係更融洽 016
第二章 你會和孩子說話嗎——溝通的目的不是打擊孩子 019
孩子畏縮的原因 020
像愛惜眼睛一樣愛惜孩子的自尊 022
親子關係要講究民主 025
過分的說教隻會讓孩子逆反 027
尊重孩子,首先要給予他重視 029
不要把生活的壓力過早轉嫁給孩子 032
第三章 掌握語言技巧,你就不會再感情用事地訓孩子 035
教育常用語,你知道嗎 036
麵對欲望,教孩子學會“冷凍” 038
孩子需要正麵指引 041
培養專注力,從孩子喜歡做的事情著手 043
教會孩子求助和訴說危險 045
笑眯眯的媽媽更可愛 048
孩子,也需要找到存在感 050
第四章 不吼不叫,是媽媽必須掌握的教育智慧 053
媽媽平靜,孩子纔能坦然 05
沉默,也許是好的教育 056
透過孩子,摺射自己 057
媽媽是孩子好的榜樣 059
傢庭環境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 061
教育孩子,也需要學習 064
親子教育,爸爸不能缺位 067
角色互換,寓教於樂的好方法 069
第五章 學會傾聽孩子的內心——瞭解是一切溝通的前提 071
傾聽孩子喋喋不休的訴說 072
不要讓偏見濛蔽瞭你的心 074
孩子也需要你設身處地地為他著想 076
理解,讓孩子盡情傾訴 079
不要忽略孩子的求救信號 081
不同性格的孩子,要區彆對待 083
第六章 蹲下來教育孩子——放下傢長的架子去接近孩子的心 087
不要對孩子頤指氣使 088
完整的錶達方式,幫助孩子學會錶達 090
每日三問,對孩子很有好處 092
和孩子交流時,保持目光的平視 094
有的時候,孩子並非故意犯錯 096
爸爸媽媽,不要高高在上 098
第七章 不是孩子不聽話——你說話的方式對瞭嗎 101
說話的方式有很多 102
愛,要勇敢說齣來 104
贊美,是對孩子好的鼓勵 107
不管何時,都當孩子能夠依靠的大樹 110
不要永遠無所不能,適當嚮孩子求助 112
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期望 114
孩子的自尊心不容小覷 117
誰說孩子不能“頂嘴” 119
學會真誠地嚮孩子道歉 121
第八章 你能發現孩子的煩惱嗎——做一個會溝通的傢長 125
彆讓孩子變成書呆子 126
當孩子發呆時,不要隨便打斷他 128
成績,不是衡量孩子的標準 131
既要和老師統一戰綫,也要和孩子結成同盟 133
陪伴,幫助孩子驅散寂寞 136
當孩子和夥伴們發生衝突時 139
“早戀”不是毒瘤,而是一朵需要用心嗬護的花 141
第九章 培養瞭不起的小孩——話說對瞭纔能激勵孩子進步 145
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146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149
讓孩子勇敢邁齣人生的步 151
孩子的夢想是的 153
好孩子,愛勞動 155
肯定的魔力 158
第十章 如何幫孩子修正偏頗的路——做好孩子成長路上的標尺 161
撒謊不是好習慣 162
健康身體,從養成良好的膳食習慣開始 165
粗心是可以戰勝的缺點 167
膽量是練齣來的 169
孩子為什麼“不聽話” 171
麵對鬼精靈,不要留“空子” 173
有奬有罰,纔能樹立規矩 175
第十一章 錶揚讓孩子更齣色——用激勵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179
不要總是拿孩子和他人比較 180
讓孩子學會迎難而上 182
興趣,是孩子真正想做的事情 183
教會孩子麵對挫摺 185
心理健康的孩子纔能坦然麵對人生 187
第十二章 杜絕語言暴力——給孩子一個溫暖的童年 191
“嘮叨”,讓孩子無處可逃 192
語言暴力傷害孩子稚嫩的心靈 194
“真老虎”纔能屹立在孩子心中 197
選擇爸爸還是媽媽,對孩子殘忍 199
永遠不要說放棄孩子的話 201
不要對孩子逞一時的口舌之快 203
第十三章 彆用否定的話語評價孩子——你的信任是孩子信心的來源 205
不要用負麵評價係統對待孩子 206
冷嘲熱諷,讓你們的親情變淡 208
人人都會犯錯,孩子也是如此 210
永遠不要給孩子貼“標簽” 212
你難以想象“閉嘴”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214
沉默,有時是嚴厲的批評 216
第十四章 彆哄騙孩子——傢長的言行是孩子好的老師 219
言聽計從的孩子未必好 220
不要以“為你好”綁架孩子 222
威脅,是愚蠢的教育方式 224
不要把世界嚮孩子關閉 225
當警告失效時,怎麼辦 227
當孩子與他人産生矛盾,你會如何做 229
第十五章 學會引導——孩子的夢想是需要鼓勵的 233
重視孩子的每一個問題 234
不要因為無心的錯誤責備孩子 236
讓孩子愛上學習 238
教會孩子中肯地評價自己 240
讓孩子學會拒絕 242
當孩子受到委屈時 244
第十六章 傢長不要這樣做——給孩子成長的機會 247
贊美,一定要具體 248
對孩子,你看到什麼很重要 250
你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嗎 252
把孩子的進步看在眼裏 254
孩子永遠充滿無限的可能性 256
“建議”比“命令”更有效 259
參考文獻 262
作者介紹
劉傑,女,2001年畢業於遼寜大學,本科學曆。多年來,一直從事教學工作,教學經驗豐富。多次參加*各類課題研究,成果卓著。多次參加公開課大賽,2007年在全國第四屆教學大賽中榮獲初中組一等奬。鞍山市骨乾教師,鞍山市名師工作室副組長。多次參加市組織的名師支教活動,並受市政府錶彰。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按照年齡段劃分,而是圍繞著幾個核心的溝通障礙展開。這使得無論孩子處於哪個階段,你都能找到對應的工具。我尤其喜歡它探討的“如何處理負麵情緒”的章節。我們成人自己處理負麵情緒都常常手忙腳亂,更彆提去引導孩子瞭。書中詳細解釋瞭“情緒的循環”和“情緒的信號燈”理論,讓我明白瞭孩子每一次發脾氣或沉默,背後都有一個未被滿足的需求在呐喊。以前,我看到孩子生氣就覺得是“不聽話”,現在我看到的是“需求被忽略”。這種視角的轉換,極大地降低瞭我的焦慮感和挫敗感。它不是教我們如何“消除”負麵情緒,而是教我們如何“尊重並引導”它們。這讓我開始在傢庭互動中,多瞭一份從容和理解,那種急於“平息”事態的心態逐漸被“接納”所取代。
评分我得說,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接地氣,讀起來完全沒有傳統育兒書籍那種居高臨下的說教感。它更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朋友,拉著你坐在溫暖的壁爐邊,分享他走過的彎路和找到的捷徑。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衝突管理”部分的深度剖析。我們很多時候處理親子衝突,往往是在“誰對誰錯”的戰場上廝殺,結果是兩敗俱傷。這本書提供瞭一種“閤作解決問題”的框架,把衝突視為一個共同的挑戰,而不是一場對抗。書中有一個案例,關於如何處理孩子不願意收拾玩具的場景,通過引導孩子自己說齣“如果玩具不收起來,可能會發生什麼後果”,而不是簡單地吼叫“快點收起來”,最終達成瞭孩子內心的認同。這種引導式的提問,就像是播下一顆種子,讓孩子自己去澆灌成長的過程,遠比我們直接把答案塞給他有效得多。它教會瞭我,耐心不是一種美德,而是一種策略,是為更深層次的連接爭取時間。
评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強調父母首先要進行“自我對話”。作者清晰地闡述瞭,我們如何將童年的創傷或未解決的期望,不自覺地投射到孩子身上,從而破壞瞭真實的溝通。我花瞭好大力氣纔意識到,我之所以對孩子的小小失誤反應過度,是因為那觸動瞭我自己內心深處“不夠好”的恐懼。書中提供瞭一些靜心和反思的練習,幫助我們清理掉這些“內在的噪音”,以便能夠真正“聽見”孩子。當我開始關注自己的情緒反應時,我的語速慢瞭下來,我的眼神也變得更柔和瞭。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比任何外在的技巧都來得持久和有力。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教我們如何跟孩子說話的書,不如說是一本引導我們如何成為更完整、更覺察的父母的修行指南,它帶來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深遠的。
评分這本書真是讓我醍醐灌頂,它不是那種空洞的說教,而是真正深入到溝通的本質。我一直以為跟孩子說話,隻要語氣平和、內容正確,就萬事大吉瞭。但這本書卻展示瞭,我們常常因為自己的思維定式和未解決的情緒包袱,無意中築起瞭一道道高牆。比如,它提到“共情性傾聽”的重要性,不是聽孩子說瞭什麼,而是去感受他們沒說齣口的感受。有一次,我兒子因為考試失利悶悶不樂,我本能地想安慰他“沒關係,下次努力就好”,但讀瞭這本書後,我嘗試著描述他的感受:“你是不是覺得很失望,覺得很對不起自己?” 這一刻,他抬起頭看著我,眼神裏充滿瞭釋然和信任。這種細微的轉變,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有效溝通,是先抵達心靈,再談解決問題。它教我們如何放下評判,像一個好奇的探險傢一樣,去探索孩子內心世界的地圖,而不是急於提供導航。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套完整的“心法”,而不是一堆僵硬的“招式”。
评分坦白講,我一開始是對這類書籍持懷疑態度的,總覺得文字的東西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水土不服。但是,這本書的理論基礎非常紮實,它巧妙地融閤瞭心理學原理和日常對話的實例,讓人覺得這些方法是既科學又實用。它對“贊美”的重新定義,更是讓我大吃一驚。我們總以為多誇奬孩子是好事,但這本書指齣,過度或空泛的贊美(比如“你真棒”)反而會扼殺孩子的內在驅動力,讓他們變成“贊美成癮者”。它提倡“描述性反饋”,例如,看到孩子努力拼圖時,說“我看到你為瞭找到那個藍色的小塊,嘗試瞭好幾種方法,你真的很專注”,這種反饋直接指嚮瞭孩子的努力和過程,而不是一個空泛的結果。這種細緻入微的指導,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過去對孩子的所有評價模式,感覺就像是給我的育兒工具箱裏添置瞭一套高精度的精密儀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