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開放的文化觀念及其他——紀念新文化運動九十周年
定價:59.00元
作者:耿雲誌,陳於武
齣版社:國傢圖書館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750133974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763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對中國固有文化進行批評和反省,同時努力追求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相互密接,相互融閤的一場文化革新運動。是中國人,主要是一部分知識分子開始走齣封閉,漸漸形成開放的文化觀念的曆史過程。但這一過程中仍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解決。 本書的各位作者都是各自領域裏有影響力,有性的專傢,他們的研究也在程度上解決瞭許多學界普遍關注的問題,對於研究和理解二十世紀初期社會文化變革階段的政治、文化等現象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目錄
開放的文化觀念——紀念新文化運動九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開會辭(代序)
新文化運動:建立中國與世界文化密接關係的努力
漣漪重疊:“五四”前後麵嚮世界傾嚮的延續
文化開放時代的精神進化——以“五四”時期的“個性主義”文化觀為中心
國本、個人與公意:“五四”時期關於政治正當性的討論
“五四”新思潮倡導力量的形成與聚閤途徑初探——以《甲寅》、《新青年》撰稿人為中心的考察
試論新文化運動與歐洲文藝復興
中國近現代思想史上的漢字改革——為漢字說句公道話
“五四”前後現代大學理念的闡發及其製度建構
“五四”餘影下的儒學透視
從到:試論孫中山“訓政”思想的變異
鬍適與赫胥黎
鬍適研究在俄羅斯(蘇聯)(1923——2007)
“五四”新文化思潮分化之初探——以評鬍適的文章為例
新文化運動時期陳獨秀“反封建”命題論析
“科學與人生觀”論戰中的丁文江
張君勱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文化民族主義思想辨正——以“科玄論戰”為中點的再考察
晚清精英文化心態的逐步開放
遺忘、忽略還是其他:從晚清傳教士關於中國國民性的討論及其在民國時期的影響說起
晚清帝國對“萬國公法”的理解和認識
開放時代與保守的個人:一個清末士大夫思想與生活的兩重世界
歐戰前後:國人的現代性反省
次世界大戰與“五四”前後的民族主義思潮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上印著“開放的文化觀念及其他——紀念新文化運動九十周年”幾個大字,當時就被這個標題吸引住瞭。新文化運動,這個詞語本身就帶著一種振聾發聵的力量,它代錶著一場思想的啓濛,對傳統的一次深刻反思,以及對未來的大膽暢想。九十周年,這個時間節點也顯得尤為重要,仿佛在邀請我們迴溯曆史,審視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並思考它對當下乃至未來的意義。我一直對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和他們的思想鬥爭非常感興趣,想象著他們如何在舊思想的桎梏下,呼喊著“科學與民主”,如何用筆 as 刀劍,去剖析和批判,去構建和引領。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瞭那些曾經被反復提及的名字:陳獨秀、李大釗、魯迅、鬍適……他們提齣的“德先生”和“賽先生”,不僅僅是口號,更是對整個社會發展方嚮的指引。而“開放的文化觀念”,更是直接觸及瞭我內心深處對於文化交流和融閤的思考。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們是否真的做到瞭開放?我們是在吸收和藉鑒,還是在盲目跟風?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契機,讓我們能從曆史的源頭,去理解“開放”二字的真正內涵,以及它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演變與挑戰。我期待著在書中找到對這些問題的深入探討,找到那些被曆史塵埃掩埋的細節,以及那些至今仍閃爍著智慧光芒的論述。
评分讀到這本書的名字,我立刻迴想起學生時代在圖書館裏翻閱的那些泛黃的舊報刊,它們記錄著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激揚文字和思想碰撞。那個年代,仿佛空氣中都彌漫著一種變革的衝動,舊的秩序被質疑,新的思想在萌芽。“開放的文化觀念”,這個詞組讓我浮想聯翩。它不僅僅是接受外來文化,更是一種內在的解放,一種打破禁錮、擁抱多元的姿態。新文化運動,無疑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以“破舊立新”為己任,挑戰瞭延續韆年的封建禮教和傳統觀念,為中國社會的現代化進程奠定瞭重要的思想基礎。而“九十周年”這個節點,更增添瞭一份紀念的厚重感。九十年,足夠讓一代人成長,也足夠讓曆史的沉澱轉化為深刻的反思。我猜想,這本書會帶領我們重溫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深入剖析新文化運動的核心思想,探討它在中國文化發展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遺産。我尤其關心的是,在當下這個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時代,新文化運動所倡導的“開放”精神,是否得到瞭更好的傳承和發展?我們又該如何麵對新的文化挑戰,如何在全球文化交流中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和創造力?這本書的書名,勾起瞭我對這些宏大命題的興趣,我渴望從中獲得啓迪。
评分《開放的文化觀念及其他——紀念新文化運動九十周年》,這個書名觸動瞭我內心深處對曆史和文化的敬畏。新文化運動,對我而言,是一個充滿變革與希望的符號,它標誌著中國社會從沉睡中覺醒,開始擁抱現代文明的曙光。“開放的文化觀念”,更是這場運動的靈魂所在,它意味著打破故步自封,走嚮世界,吸收一切有益的養分。九十周年,這個數字賦予瞭紀念以莊重和深刻的意義,它邀請我們迴溯過往,審視那些奠定我們今日之基石的思想。我腦海中浮現齣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他們是如何在風雨飄搖中,用前所未有的勇氣和智慧,去質疑、去探索、去創造。我好奇這本書會如何解讀“及其他”這部分,它是否意味著除瞭“開放的文化觀念”,新文化運動還蘊含著其他同樣重要,但可能被低估的思想遺産?又或者,它會探討這些觀念在九十年後,如何以新的形式繼續影響著我們?我期待這本書不僅僅是一份簡單的迴顧,更是一次對曆史的深度對話,一次對我們自身文化基因的再認識,以及對未來文化發展方嚮的深邃思考。
评分書名《開放的文化觀念及其他——紀念新文化運動九十周年》,光是聽名字就讓人覺得非常有分量。新文化運動,這幾個字在我心中一直代錶著一種敢於挑戰、勇於革新的精神。那個時代,是無數先驅者用血與淚、用筆與墨,為中國敲開瞭一扇通往現代文明的窗戶。而“開放的文化觀念”,更是這場運動的核心精神之一。它意味著打破僵化的思想模式,擁抱多元,進行廣泛而深入的文化交流與融閤。九十年的時光,足以讓許多事物變得模糊,但新文化運動所激蕩的思想火花,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我迫切地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處理“紀念”這個關鍵詞的。它是否會帶領我們重溫新文化運動的那些經典篇章,重訪那些偉大的思想傢?它是否會深入探討“開放”在不同文化語境下的具體錶現,以及它在當今社會麵臨的挑戰?我尤其期待,這本書能夠從曆史的角度,為我們梳理齣一條清晰的脈絡,讓我們理解新文化運動如何影響瞭中國後來的文化發展軌跡,以及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又該如何繼承和發展“開放”的精神,構建更具活力的中國文化。
评分當我看到“開放的文化觀念及其他——紀念新文化運動九十周年”這個書名時,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它不僅僅是一場文學革命,更是一場深刻的思想啓濛。它挑戰權威,質疑傳統,呼喚理性與科學。“開放的文化觀念”,這個概念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在那個封閉落後的年代,能夠提齣“開放”,本身就是一種超越時代的思想。這讓我聯想到,在那個時期,知識分子們是如何藉鑒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又是如何將其與中國國情相結閤,從而推動社會進步的。而“紀念新文化運動九十周年”,則賦予瞭這本書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它不僅僅是迴顧,更是對那段曆史的再認識和再解讀。我很好奇,這本書會如何解讀“開放”在九十年前的語境下,以及它在當下的意義。它會梳理新文化運動的核心理念,挖掘那些被忽視的細枝末節,還是會探討新文化運動對當下中國社會文化的影響?我期待它能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通往那個時代思想寶庫的大門,讓我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型之路,以及在這個過程中,“開放”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