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恭
定價:24.00元
作者: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宣傳部,中國農工民主黨
齣版社:安徽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33681296
字數:
頁碼:17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恭》在古今中外經典著作中摘取精華,並加以注解詮釋,以故事帶入閱讀,隨後對故事裏摺射齣的觀念加以點擊並剖析;並提齣反思性問題,引導讀者進一步思考在新時代如何藉鑒和發揚傳統美德。
目錄
修己篤恭篇
鋤麂觸槐
孔子有禮
孔子論仁
孟子避而不見齊王
卻之不恭
徐稺恭祭
羊祜清廉謙恭
孫晷溫恭
幸靈至恭
陳禕恭敬求真經
德言對經
硃熹問居
曾國藩修煉人格
恭敬待人篇
伯禽趨跪
孫叔敖虛懷若榖
晏嬰敬越石父
蘧伯玉敬上知非
圯橋進履
劉秀謙恭
蔡邕倒屣迎王粲
劉璡束帶
楊黼孝順恭敬
“隻要虛心,到處有吾師”
禮敬他人收獲成功
尊己同時尊人
恭謹處事篇
恭敬惠義的子産
信陵君有功不傲
遵禮重德的張湛
端莊恭敬的鄧綏
謙恭忠厚張安世
恭敬儼然長孫儉
狄仁傑恭於事業
謙遜恭謹的王曾
布衣宰相範純仁
肅王補闕
嶽飛謙恭如書生
洪邁失言自愧
謙恭禮賢篇
恭敬仁愛的商湯
周文王好賢愛纔
周公吐哺
齊桓公恭敬得賢纔
魏文侯求賢
燕昭王招賢
信陵君敬侯贏
劉邦恭敬得賢臣
曹操跣足迎許攸
劉備三顧茅廬
張鬆獻地圖
尊師重教篇
子貢敬師
曾子避席
苟子論恭
漢明帝敬師
魏昭恭敬求學
唐太宗教子恭敬
程門立雪
革命前輩尊敬老師
作者介紹
文摘
《恭》:
鋤麂觸槐 經典古訓 不定恭敬,民之圭也。
【齣處】 《春鞦·左氏傳》 【淺析】 時刻不忘記恭敬,這是可以為人民做主的人。
故事欣賞 春鞦時期,趙盾是晉國卿大夫,是傑齣的政治傢、戰略指揮傢,謚號宣,史料中多稱其為趙宣子、宣孟。
晉國國君晉靈公是昏君,不行正道。趙盾曾多次勸諫他。晉靈公很厭惡趙盾,就派瞭晉國力士鋤麂去行刺趙盾。
這天天色很早的時候,鋤麂就齣發去行刺,淩晨就到瞭趙盾的傢裏。這時趙盾臥室的門卻已經打開瞭。趙盾已經穿好瞭朝服,端端正正地坐著,稍微閉目養神,等候著上早朝。鋤麂見瞭非常吃驚,悄悄退瞭齣來,感嘆地說:“趙盾一個人的時候,都不忘記恭敬,這樣的人是人民的靠山,是國傢的棟梁。假如我殺瞭他,對不起國傢和人民,就是不忠;假如我不殺他,又失信於君王,就是不守信用。在這兩者之間隻要觸犯瞭一種,還不如死瞭。” 後,為瞭忠信兩全,鋤麂頭撞槐樹而死。
迴音壁 鋤麂是晉國的一個力士。他和趙盾沒有任何恩怨,是受國君的命令去行刺趙盾。趙盾的恭敬態度,能讓鋤麂生起如此深的欽佩之情,竟然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而挽救他的生命。由此可見恭敬多麼重要。所以我們應該做到“毋不敬”,時時提起恭敬之心。
【名言警句】 夫不忘恭敬,社稷之鎮也。
——《國語》 淺釋:這個人不忘恭敬,是國傢的棟梁之材。
主敬則身強。內而專靜統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齣門如見大賓,使民為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
——曾國藩 淺釋: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態度恭恭敬敬就能身心強健。內心專一寜靜,渾然一體,外錶衣著整齊,態度嚴謹,這是恭敬的方法;齣門就像去拜訪尊貴的客人,就像老百姓在祭祀祖先時所錶現齣來的那種恭敬的樣子,這是恭敬的氣氛;憑藉自己的纔智安撫百姓,必須做到一絲不苟、恭恭敬敬,這樣百姓纔能信服,這是恭敬的效果。
孔子有禮 經典古訓 予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齣處】 《論語》 【淺析】 孔子溫和而又嚴厲,威嚴而不凶猛,莊重而又安詳。
儒傢創始人孔子在中國被稱為“聖人”,主張以“禮”治國。
孔子在魯國做官的時候,服侍君王非常盡禮。他走進周公的廟裏,每一件事情的禮儀都要嚮人詢問,以免失禮。
《論語》記載瞭孔子在朝、在鄉的言談舉止、音容笑貌,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孔子在不同的場閤,對待不同的人,往往神態、言行都不同,錶現齣對不同人物的不同恭敬方式。孑L子在傢鄉顯得很溫和恭敬,像是不會說話的樣子。
但他在宗廟裏、朝廷上,卻很善言辭,隻是說得比較謹慎而已。孔子在上朝的時候,國君還沒有到,他和上大夫交談,態度中正自然;和下大夫交談,態度和樂輕鬆。國君來瞭,孔子的態度恭敬而謹慎,但又儀態適中。孔子進入國君的宮門時,低頭彎腰,態度恭敬;快到國君麵前時,小步快行,態度恭敬謹慎。迴到自己的位置,是恭敬而不安的樣子。孔子齣使彆的諸侯國,拿著圭,恭敬謹慎,像是舉著非常沉重的物品。嚮上舉時好像在作揖,放在下麵時好像是給人遞東西。他的臉色莊重得像戰栗的樣子,邁的步子很小,好像沿著一條直綫往前走。在舉行贈送禮物的儀式時,他顯得和顔悅色。他和國君私下會見的時候,就顯得輕鬆愉怏。
恭,敬也。恭與禮相關聯,屬於禮貌中的外貌和儀態。敬是與他人的關係有關,是對人的態度等。恭、敬兩字經常在一起齣現。儒傢非常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認為恭敬和謙虛一樣,都是為人處世的重要準則,因為人隻有以一種恭敬的心對待彆人,對待自己的職責,纔能獲得彆人的尊敬。
【名言警句】 恭而無禮則勞。
——《論語》 淺釋:一味恭敬而不懂禮法就會煩勞、憂愁。
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孔子 淺釋:恭敬、謹慎的態度符閤禮,就不緻遭受恥辱。
……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吸引人,采用瞭沉穩而富有曆史感的色彩搭配,正中間的“恭”字書法蒼勁有力,仿佛飽含著無盡的歲月積澱。9787533681296這個ISBN號,讓我聯想到其背後所承載的厚重內容。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宣傳部和中國農工民主黨安徽教育齣版社的聯閤齣品,預示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般的讀物,更可能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和曆史的印記。我尤其好奇,這本書將以何種視角來解讀“恭”這個字,是側重於其在傳統文化中的含義,還是會將其延伸到更廣闊的社會層麵?是關於曆史上的某個重要事件,還是關於某個特定的人物?抑或是對一種精神的闡述?我設想,這本書或許會通過生動的曆史敘事,展現“恭”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演變,或是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來探討“恭”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與意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探尋那隱藏在封麵之下,令人期待的智慧與啓迪。
评分作為一名對社會學和人際交往理論感興趣的讀者,我看到“恭”這個字,便立刻聯想到瞭“尊重”、“謙遜”、“閤作”等關鍵詞。這本書,由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宣傳部和中國農工民主黨安徽教育齣版社共同推齣,其背後的信息讓我聯想到,這本書或許並非單純的學術理論探討,而是更側重於將“恭”的理念融入到社會實踐和人際關係中。我好奇,這本書會如何闡述“恭”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價值?是會提供具體的溝通技巧和人際交往指南,還是會通過案例分析,來展現“恭”如何化解矛盾、促進和諧?我設想,書中或許會引用一些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來解釋“恭”為何能夠建立信任、增進理解,也可能包含一些關於團隊建設和組織管理的建議,強調“恭”在集體協作中的重要性。這本書的齣現,恰逢當下社會對和諧人際關係和理性溝通的普遍需求,我期待它能為我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和啓示,幫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實踐“恭”的智慧,構建更積極、更健康的社會關係。
评分我是一位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禮”的觀念有著濃厚興趣的學者。當看到“恭”這個字,並注意到齣版方是“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宣傳部”和“安徽教育齣版社”時,我的思緒立刻被引嚮瞭對“恭”在政治、文化、社會各個層麵意義的深度探究。我猜測,這本書或許並非僅僅局限於對“恭”字字麵意思的解釋,而是會將其與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多黨閤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相結閤,探討“恭”在這一特定曆史和社會背景下的獨特體現。例如,“恭”是否意味著對憲法和法律的尊重,對人民民主的珍視,以及在政治協商過程中所應秉持的謙遜和審慎態度?書中是否會通過迴顧中國農工民主黨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工作,來展現其是如何理解和實踐“恭”這一精神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新鮮的視角,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恭”與現代政治文明有機結閤,為理解中國特色的政治發展道路提供理論支撐。我希望它能成為一本既有深厚文化底蘊,又能體現時代精神的優秀著作。
评分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思想情有獨鍾,而“恭”字,在我看來,是一個蘊含著豐富內涵的字眼,它既包含瞭對他人的尊重,也包含著對事物本身的敬畏。這款名為“恭”的書籍,由權威機構聯閤齣版,其嚴謹性和專業性是毋庸置疑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恭”字的文化淵源,從儒傢思想、道傢哲學乃至佛教的教義中,梳理齣“恭”的演變脈絡和多重解讀。是否會涉及到古代的禮儀製度,以及“恭”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否會探討“恭”與“孝”、“忠”等概念之間的關聯?我猜想,書中或許會穿插一些古代文人的詩詞歌賦,用優美的文字來烘托“恭”的意境,或是引用一些曆史典故,來闡釋“恭”的實際應用。這本書的齣版,無疑是對傳統文化的一次有益傳承和創新,我期待它能為讀者帶來一次深刻的文化洗禮,重新認識並體悟“恭”這一古老而又重要的品質。
评分我是一名對中國政治和曆史發展略有關注的普通讀者,9787533681296這個ISBN號,以及“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宣傳部,中國農工民主黨 安徽教育齣版社”這樣的齣版信息,讓我對這本書的性質産生瞭一些猜測。我推測,這本書很有可能涉及到中國農工民主黨的發展曆程、其在國傢發展中的作用,或是對中國近代史的某個重要時期進行梳理和解讀。而“恭”這個字,或許是這本書的核心主題,也可能是一種貫穿其中的精神指導。這本書是否會以一種客觀、嚴謹的態度,來展現農工民主黨如何踐行“恭”的精神,如何在工作中體現齣對國傢、對人民的尊重與擔當?我腦海中勾勒齣這樣一幅畫麵:書中或許會有珍貴的曆史照片和檔案資料,輔以深入的理論分析,來揭示農工民主黨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貢獻。這本書的齣現,對於希望瞭解中國多黨閤作製度,特彆是農工民主黨曆史的讀者來說,無疑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我期待它能夠填補我在這一領域的認知空白,讓我對這段曆史有一個更清晰、更全麵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