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民族民間文化論壇(第五輯)
定價:69.80元
作者:田兆元,紮格爾,黃江平
齣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5201383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外民俗學者的研究論文集,從不同領域和視角來研究民族民間文化,展示瞭民俗學界外交流的新思想、新成果,促使一批學術新秀嶄露頭角。
內容提要
《民族民間文化論壇(第五輯)》,田兆元主編,是外民俗學者的研究論文集,從不同領域和視角來研究民族民間文化。本書主要欄目有:特輯:非遺圖譜研究、海洋文化研究、城市文化研究、民間文化研究、域外學人研究成果、青年學者園地等,展示瞭民俗學界外交流的新思想、新成果,促使一批學術新秀嶄露頭角。
目錄
捲首語
特輯: 非遺圖譜研究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圖譜的編製實踐及理論建設蔡豐明
活態的文化傳承: 傳統節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産概述李宏利
非遺資源視域下節日傳統的民俗資本化路徑蘇長鴻
編製民俗圖譜的必要性、構成要素與重點
——以手工紡織類非遺為例王海鼕
中國傳說類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概述
畢旭玲
《白蛇傳》傳說圖譜編撰的原則餘紅艷
海洋文化研究
舟山群島與日本、韓國的船崇拜及其比較金濤
媽祖文化與産業發展之研究[颱] 蔡泰山
東海龍歌謠的藝術類型與特定場景金庭竹
颱灣現代海洋小說初探[颱] 蔣忠益[颱] 楊淑雅
從視域融閤談海洋文學的閱讀意義[颱] 柳秀英
城市文化研究
民間信仰、社會治理與公共文化建設
——以上海市三林鎮西城隍廟會為例黃江平
元代上海城市民俗概論程潔
民間文藝研究
《華山畿》愛情意蘊審美及故事發生地新證李金坤
論“亞魯王”的軍事謀略思想楊茂銳
中國香囊文化試探徐華龍
域外學術研究
對少數民族的移民與國際移民研究的一些反思
[英] 王富文
海外華人對春節的記憶與文化認同
——以印尼雅加達為例[印尼] 範麗波徐贛麗
在日華人華僑公墓與後土神信仰[日] 鬆尾恒一,徐銘(譯)
杜詩序說[日] 吉川幸次郎,孟偉譯
青年學者園地
兔兒神傳說和信仰馮瑤
盤古神話的母題探析
——以《三五曆紀》《五運曆年紀》文獻為依據謝靈君
中原地區迴族婚慶習俗探析
——以河南省武陟縣王李莊為個案程姍姍
南京剪紙傳承人訪談及相關思考張裕硃玫潔作者介紹
田兆元,1959年生,湖北宜都人,曆史學博士。現為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民俗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海上風民族民間文化論壇創辦人。社會主要有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民俗學會理事,中國漢民族學會理事,上海曆史學會理事、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專傢組成員等。著有《神話與中國社會》、《盟誓史》、《商賈史》、《文化人類學教程》、《神話學與美學論集》等多種,論文80餘篇。研究強調綜閤地、多學科交融地研究中國文化,理論文獻性與實踐應用性並重,長於社會與文化的互動研究,各類傳統組織構建的文化因素研究,對於商賈文化與中國經濟發展的關係有獨特的理解,對於民俗文化資源及其開發問題頗多思考,人類學與民俗學的視角是其理解中國文化及其社會管理的主要關照方式。主要研究方嚮:民俗與地域文化研究,文化遺産資源與應用研究,神話學與民間文藝學研究。
文摘
序言
第四段: 剛開始接觸《民族民間文化論壇(第五輯)》這本書時,我原本以為會看到很多枯燥的學術論文,但事實並非如此。書中那些關於民間故事、民間醫藥、甚至是一些生活習俗的描寫,都充滿瞭生動和趣味。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某個山村的節慶活動描述,作者筆下的場景仿佛就在眼前展開,村民們載歌載舞,笑語盈盈,空氣中彌漫著節日的喜悅和淳樸的人情味。這種對生活細節的捕捉,讓我感受到瞭民族民間文化最真實、最鮮活的一麵。這本書也讓我開始思考,在我們日益城市化、現代化的今天,那些曾經根植於土地的傳統文化,究竟還剩下多少,又將走嚮何方?作者們在書中提齣的關於文化變遷、文化斷層以及文化復興的探討,都引發瞭我深刻的思考。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過去”的記錄,更是一本關於“現在”和“未來”的思考。書中還收錄瞭一些關於民間信仰的探討,作者們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這些信仰的形成和演變,以及它們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這對於理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非常有啓發。
评分第五段: 《民族民間文化論壇(第五輯)》這本書,我覺得它最值得稱贊的一點是,它真的讓我在閱讀中感受到瞭不同文化的溫度。我讀到瞭一篇關於濛古族長調的介紹,作者用詩意的語言描述瞭長調的悠揚婉轉,以及它所承載的草原人民對自由、遼闊的嚮往。聽著作者的描述,我仿佛能聽到那來自草原深處的呼喚,感受到那份屬於遊牧民族的豪邁與深情。這本書還探討瞭許多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民間習俗,比如某個地區的婚俗禮儀,作者通過細緻的描寫,展現瞭其中蘊含的傢庭觀念、社會倫理以及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樸素追求。讓我感到欣慰的是,作者們在研究中並沒有站在高高在上的學術立場,而是以一種平等的、尊重的態度去理解和解讀這些文化。他們努力去還原這些文化最真實的麵貌,去挖掘它們內在的價值。這本書不僅拓寬瞭我的視野,更讓我對我們自己所處的民族民間文化有瞭更深的敬意和熱愛。它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並在品讀中不斷獲得啓發的書。
评分第一段: 《民族民間文化論壇(第五輯)》這本書,我當初是被它的名字吸引來的。民族民間文化,這四個字本身就承載瞭厚重的曆史和濃鬱的人文氣息,讓人不禁聯想到那些世代相傳的古老歌謠,精美絕倫的傳統手工藝,以及那些在山林間、村落裏流傳的動人傳說。翻開書頁,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活力的文化寶庫之中。作者們的研究視角非常獨特,他們不僅僅滿足於對民間習俗的簡單羅列,而是深入挖掘這些文化的根源、演變過程以及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某個少數民族傳統節日的研究,作者細緻地描述瞭儀式的每一個環節,從前期的準備到儀式的進行,再到節日的結束,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瞭儀式感和象徵意義。我還讀到瞭一篇關於民間歌謠的研究,作者通過分析歌詞的韻律、意象和主題,揭示瞭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態、情感世界以及他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那些樸實無華的語言,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讓人讀來不禁潸然淚下,又倍感溫暖。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吸引人,既有學術研究的嚴謹,又不失文學作品的韻味,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和情感的共鳴。
评分第二段: 說實話,剛拿到《民族民間文化論壇(第五輯)》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論壇”類的書籍,內容難免會有些碎片化,而且學術性也可能比較強,不太容易讀進去。但這本書卻給瞭我一個驚喜。它更像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匯聚瞭不同學者對民族民間文化的不同解讀和洞察。我尤其喜歡其中一篇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文章,作者提齣的觀點非常具有前瞻性,他不僅僅關注如何“保存”文化,更強調如何讓這些文化“活”起來,如何與現代社會的需求和發展相結閤,找到新的生命力。這種思考讓我覺得,文化遺産並非是塵封在博物館裏的舊物,而是可以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書中還有一些關於民間藝術的案例分析,比如某個地區獨特的剪紙藝術,作者通過對剪紙圖案、色彩、以及傳承人的訪談,展現瞭這項傳統技藝背後蘊含的傢庭觀念、審美情趣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這些看似普通的民間藝術有瞭全新的認識,它們不僅僅是裝飾品,更是承載著曆史記憶和民族情感的藝術瑰寶。
评分第三段: 《民族民間文化論壇(第五輯)》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包容性和多元性。這本書並沒有局限於某個特定的民族或地區,而是將目光投嚮瞭廣闊的民族民間文化領域。我讀到瞭關於西南地區苗族服飾的介紹,那絢麗的色彩、精美的刺綉,以及每一處紋飾所代錶的意義,都讓我驚嘆不已。作者通過對服飾細節的深入剖析,揭示瞭苗族人民的社會結構、宗教信仰以及他們與自然界的關係。我還讀到瞭一篇關於江南地區傳統戲麯的研究,作者分析瞭戲麯的唱腔、錶演形式以及劇目內容,探討瞭戲麯在民間社會中所扮演的教化、娛樂以及維係社區情感的重要角色。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能夠將宏觀的文化理論與微觀的個體案例相結閤,讓讀者既能理解文化傳承的普遍規律,又能感受到不同文化個體所展現齣的獨特魅力。而且,書中引用的史料和研究方法都相當紮實,這對於想要深入瞭解某個民族民間文化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本非常寶貴的參考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