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見證汶川2008大地震
定價:320.00元
作者:中國攝影傢協會編
齣版社:中國攝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10-01
ISBN:978780236283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見證汶川2008大地震》收錄218幅(組)照片,以“災難”“救援”“重建”三個主題紀實汶川大地震這場災難;以照片和攝影人語等形式,展現中國人民抗震救災、眾誌成城的精神。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第四段評價: 作為一名社會學領域的學者,我對《見證汶川2008大地震》所蘊含的社會學價值非常感興趣。我預設這本書會深入探討災難對社會結構、社區關係以及個體心理産生的多方麵影響。我尤其關注在危機情境下,社會資本的動員和重塑,以及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互動模式。例如,在災難發生後,社會凝聚力是如何增強或削弱的?民間救援組織和政府救援體係是如何協同運作的?媒體在信息傳播和輿論引導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災後重建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恢復,更是社會秩序的重建,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提供這方麵的深刻洞察。我還會關注書中關於弱勢群體(如兒童、老人、殘疾人)在災難中的處境和需求,以及社會救助體係是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的。此外,集體記憶的形成與傳承,以及此次地震對中國社會價值觀和集體認同的可能影響,也是我非常期待探討的議題。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關於社會韌性、集體行動和危機管理的研究案例。
评分第五段評價: 我一直以來都對那些記錄曆史瞬間的書籍抱有濃厚的興趣。在我看來,曆史不應該僅僅是冰冷的文字和數據,它更應該是有溫度的,有情感的。《見證汶川2008大地震》這個書名,自然而然地將我的思緒拉迴到那個令人心碎的日子。我期待這本書能夠通過詳實的文字和可能包含的圖像,為我勾勒齣一幅完整的曆史畫捲。我希望它能夠超越簡單的事件敘述,去捕捉那個時代背景下,人們的反應和情感。例如,地震發生時,人們的恐慌與無助,救援隊伍的迅速集結和不畏犧牲,全國人民的慷慨解囊和守望相助。我也希望書中能夠包含一些關於災後重建的曆程,那些在廢墟上重新站起來的村莊和城市,那些在睏難中展現齣的堅韌與希望。我關注的不僅僅是災難本身,更是災難所激發齣的,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以及一個民族在經曆磨難後,如何變得更加團結和強大。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份珍貴的曆史記錄,一次關於國傢集體記憶的觸摸,一次對生命意義的莊嚴緻敬。
评分第三段評價: 我的閱讀偏好相對比較“輕盈”,我更喜歡那些能讓我開懷大笑,或者沉浸在奇幻世界中的故事。嚴肅的曆史題材,尤其是災難性的事件,對我來說總是有點過於沉重。然而,《見證汶川2008大地震》這個書名,偶爾會在不經意間觸動我心底的某個角落。我常常在想,在那樣的極端睏境中,普通人會展現齣怎樣的力量?那些平日裏可能不起眼的角色,在生死關頭,又會做齣怎樣的選擇?我並不期待這本書會給我提供什麼深刻的人生哲理,或者宏大的曆史敘事。我隻想從中看到一些“人”的故事,看到普通人的情感,看到他們在壓力下的反應,他們的痛苦,他們的堅持,以及他們之間可能産生的,意想不到的溫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相對溫和,或者說,不會過於血腥和直白的方式來呈現,讓我能夠承受。如果能有一些關於救援人員的故事,或者災後重建中,普通人的努力和生活點滴,那會更吸引我。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扇窺探人性深處,一扇理解“活著”這件事本身意義的窗戶。
评分第二段評價: 作為一名地理愛好者,我對《見證汶川2008大地震》這個標題下的內容充滿瞭好奇。我知道汶川地震是一次極為劇烈的地質事件,其誘因、傳播範圍、以及對地貌産生的深遠影響,都是我一直以來關注的焦點。我希望這本書能不僅僅停留在講述災難的傷痛,而是能為我揭示更多關於地震發生的科學原理。例如,龍門山斷裂帶的構造特點,地震波的傳播路徑,以及此次地震與地質構造之間的具體聯係。我也期待書中能有相關的圖錶、數據和地質圖,能夠直觀地展現地震的規模和強度,以及它如何作用於大地。當然,我也明白,一本關於地震的書籍,必然會涉及救援和重建的議題。但這並非我關注的核心。我更想瞭解的是,這次地震是如何改變瞭那片土地的地質結構,是否會引發後續的次生災害,以及科學傢們是如何通過這次事件,進一步認識地震的本質,並為未來的防震減災提供寶貴的經驗。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本關於地球運動的案例分析,一次對自然力量的敬畏與探索。
评分第一段評價: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其實帶著一種復雜的心情。汶川地震,那個名字本身就承載瞭太多沉重的過往,每一個字眼都似乎在訴說著生命的脆弱與堅韌。我並非是那種熱衷於災難文學的讀者,更多的時候,我傾嚮於那些能帶來溫暖、啓迪思考的書籍。然而,《見證汶川2008大地震》這個書名,讓我無法忽視它所蘊含的巨大信息量和可能的情感衝擊。我設想,這本書不會僅僅停留在新聞報道的羅列,它應該會試圖去捕捉那些在災難麵前,人性的閃光點,那些普通人在絕境中的勇氣與互助。我期待它能描繪齣災難的全貌,但更渴望它能深入挖掘那些關於生命、關於愛、關於重建的動人故事。地震留下的物理創傷是顯而易見的,但它對人心靈的影響,對一個民族精神的重塑,或許纔是更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和銘記的。我好奇作者是如何組織這些素材的,是通過親曆者的口述,還是通過冷靜的調查與分析?不論何種方式,我都希望它能讓我感受到一種真實的力量,一種在黑暗中依然不滅的希望之光。這本書,或許會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對生命意義的重新審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