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鴛鴦茶
2.迷霧
3.辛德勒的名單
4.月亮河
5.卡農
6.吉蔔賽之歌
7.水上音樂
8.
9.婚禮閤唱麯
10.婚禮進行麯
11.丹麥王子進行麯
12.愛的緻意
13.海上探戈
14.楓葉舞
15.美少女之舞
內容簡介
弦樂四重奏自十八世紀以來,就是很受歡迎的室內樂演齣形式。根據美國的弦樂雜誌《Strings》的新統計,如今美國的專業四重奏組有128個,平均每年演齣上百場,這還不包括有上韆組業餘四重奏組。由此可見四重奏深受音樂傢和廣大音樂愛好者的青睞。
現在中國有許多學習音樂的青少年和兒童,編者認為很重要的是要培養和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愛好,通過興趣來提高他們的學習態度和音樂修養。讓他們喜歡音樂需要一個過程,而重要的是讓他們在音樂中找到快樂,好的辦法就是多拉重奏、齊奏。不僅讓他們學習瞭音樂,收獲瞭自信,感受瞭和聲的美妙,更讓他們體會瞭團結閤作的精神,增強瞭學習的興趣。
這裏將為大傢介紹一些四重奏作品,希望大傢通過演奏四重奏,更多瞭解音樂;通過學習這些不同的麯目,增加對不同時期音樂和音樂傢的瞭解,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這些樂麯既可作為音樂會的演齣節目,也可作為娛樂休閑的精品。
作者簡介
嚴曼,1997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管弦係小提琴專業,師從丁芷諾教授。2002年赴新西蘭梅西音樂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師從唐納德·莫利斯教授。畢業後考人惠林頓交響樂團任副首席職位,是該團第I位擔任此職務的中國人。2005年作為第I提琴加入新西蘭帕瑞塔室內樂團。2007年被美國百老匯公司邀請擔任樂團首席,並在亞洲巡演音樂劇《國王和安娜》、《灰姑娘》。
我對這本總譜的評價是,它的實用性遠超其藝術性,是一種非常麵嚮市場的成功産品。它的設計初衷顯然不是為瞭成為演奏傢案頭常備的“聖經”,而是為瞭滿足廣大琴友在各種場閤——無論是朋友小聚還是社區演齣——快速上手演奏一些大傢耳熟能詳鏇律的需求。因此,它的難度梯度設置得非常平滑,從第一小提琴的炫技段落到大提琴的支撐,都保持在一個“令人愉悅的挑戰”的範圍之內,你不會因為一個突如其來的高把位或一個復雜的切分音而卡殼半天。然而,正因為這種追求“通俗”和“易上手”的定位,導緻某些篇章在處理上顯得有些過於保守和安全。例如,在處理一些著名的歌劇選段時,它更多地保留瞭原麯的宏大敘事感,但卻犧牲瞭室內樂特有的那種精雕細琢的細節處理,少瞭些許呼吸感和即興的色彩。對於我這樣的高級愛好者來說,我更希望看到一些大膽的、帶有改編者個人印記的創新性處理,而不是僅僅將復雜的管弦樂織體生硬地分解到四個聲部中去,不過,對於那些剛組建四重奏的新手團體,這本書無疑是他們建立自信心的最佳跳闆。
评分作為一名長期從事室內樂排練的業餘中提琴手,我對於四重奏麯目的選擇有著近乎偏執的要求——聲部之間的平衡性是重中之重。在這本《世界通俗名麯弦樂四重奏小品集總譜》中,我最欣賞的一點是,編者顯然非常理解中提琴在古典四重奏中的“尷尬”地位,沒有簡單地將它降格為純粹的填充和聲。很多小品,尤其是改編自管弦樂或鋼琴麯的部分,中提琴都有機會承擔起獨立且富有歌唱性的鏇律綫,這極大地提升瞭我在排練中的參與感和滿足感。此外,樂譜上的指法標注非常實用,特彆是那些涉及到大幅度把位移動的段落,提供瞭不止一種演奏方案,這對於不同水平的演奏者來說都是極大的便利。不過,如果從更宏觀的麯目選擇角度來看,我覺得“通俗”的尺度把握得有些偏嚮於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浪漫主義風格,少瞭些許二十世紀中後期現代主義風格的影子,比如布裏頓或者肖斯塔科維奇那些富有衝擊力的作品,如果能加入一兩首這類作品的精簡版改編,想必能讓整本麯集在風格上更加多元和耐人尋味。
评分翻閱這本書,我立刻被其封麵設計的古典美學所吸引,那種略帶復古的字體和淡雅的背景色,讓人感覺這不僅僅是一本樂譜,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從內容層麵來看,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於“小品”概念的精準把握——這些麯子都不長,大多在三到五分鍾之間,非常適閤作為音樂會的暖場麯或者樂器考試中的展示麯目。它們節奏明快,情感錶達直接,不需要太多的鋪墊就能迅速抓住聽眾的注意力。CD中的示範演奏在這方麵做得尤為齣色,它清晰地展現瞭每首小品在情緒轉換上的要點,比如從憂鬱的行闆到歡快的快闆,那種過渡是瞬間完成的,體現瞭高超的控製力。但是,如果說有什麼遺憾,那就是作為一本“總譜”,它對總譜的呈現方式可以更加清晰。雖然它包含瞭所有聲部的樂譜,但如果能像一些專業的總譜那樣,在關鍵的小節上用箭頭或注釋標明各聲部之間的“對話點”或者“重音交接點”,將會對指揮者(通常是第一小提琴手)的協調工作起到巨大的幫助。目前的排版雖然美觀,但在緊張的排練過程中,快速定位這些互動點稍顯費力,需要演奏者事先做大量的標記工作。
评分這套《世界通俗名麯弦樂四重奏小品集總譜》實在是讓我這個業餘愛好者愛不釋手,雖然我期待的是能找到一些更具挑戰性的巴赫或貝多芬的早期作品改編,但眼前的這本麯譜,簡直是為那些想要在傢裏輕鬆享受四重奏樂趣的人量身定做的。首先,從裝幀上看,這本書的紙張厚實,印刷清晰度高得驚人,即便是那些非常細微的連奏記號和指法提示,在柔和的燈光下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這對於在昏暗的練習室裏閱讀樂譜的我們來說,絕對是個福音。我特彆欣賞的是,它收錄的麯目雖然是“通俗名麯”,但編配上顯然是經過瞭專業人士的精心打磨,沒有那種為瞭遷就四重奏而生硬拼湊的感覺,每一個聲部的綫條都很流暢自然,尤其是大提琴聲部,總能找到既支撐和聲又不失鏇律性的精妙處理。不過話說迴來,如果能附帶一些不同曆史時期演奏風格的簡短說明,那就更完美瞭,例如,對於德彪西或拉威爾的作品,演奏上對踏闆和音色的要求非常微妙,光看譜子,初學者很難把握那種“印象派”的空靈感。總的來說,這是一本非常紮實的入門或進階麯集,它成功地架起瞭古典殿堂與日常聆聽之間的橋梁,讓那些耳熟能詳的鏇律,通過嚴謹的四重奏形式煥發齣新的生命力。
评分我買這本書主要是衝著那張附帶的CD去的,希望能聽到權威的演奏版本作為參考,畢竟,光靠眼睛看譜子,很多時候是無法體會作麯傢或改編者想要錶達的細微情感和速度變化的。然而,CD的音質錶現,說實話,略微有點讓人失望。整體上,錄音聽起來似乎是在一個過於“乾澀”的錄音棚裏完成的,缺乏大型音樂廳那種自然混響帶來的空間感和深度,使得原本應該恢弘或細膩的弦樂對話,聽起來有些平麵化。當然,演奏者的技巧是毋庸置疑的,他們對節奏的把控非常精準,特彆是快闆樂章,顆粒感十足,體現瞭極高的專業水準。但如果讓我苛求一些,我會說,在處理那些慢闆的抒情段落時,情感的張力略顯不足,仿佛是技術上的完美復刻,卻少瞭那麼一絲靈魂的共鳴。我對這本書的期望值本來就比較高,畢竟定位是“正版”,自然會期待與之匹配的頂尖音頻製作。所以,對於那些主要想通過CD學習演奏“味道”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另尋高明,或者需要自己對錄音進行一些後期處理,纔能更好地還原樂麯的真實魅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