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李敖精編:周髀算經 夢溪筆談 植物名實圖考
定價:69.00元
作者:李敖
齣版社:天津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5280439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瞭解中國文化精華,從閱讀這套書開始!200部國學經典名著,30捲囊括!李敖耗時多年親自點評批注!人生必讀經典,書架必藏良品!“李敖主編國學精要”係列叢書由自稱“五十年來,五百年內中國白話文寫得好”的國學大師李敖主編,全書共30捲,遴選瞭中國曆史上流傳下來的200部古籍經典名著,從先秦至晚清,哲學、宗教、曆史、文學、科學、藝術……幾乎囊括瞭國學的精華。有瞭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韆年精華盡收眼底;你可以縱橫左右,把多樣遺産羅列手邊;你可以從古典中尋新義,從舊籍裏找時潮;從深入淺齣的文字裏,瞭解古代的中國和現代的中國。
內容提要
目錄
馬氏文通
導讀 / 002
序 / 003
後序 / 007
例言 / 010
論句讀 / 013
彖一 / 014
彖二 / 024
彖三 / 029
彖四 / 037
彖五 / 042
彖六 / 052
彖七 / 074
周髀算經
導讀 / 098
捲上 / 099
勾股圓方圖 / 101
日高圖 / 116
七衡圖 / 126
捲下 / 134
張河間集
導讀 / 160
渾天儀 / 161
靈憲 / 168
夢溪筆談
導讀 / 176
自序 / 177
捲一?故事一 / 178
捲二?故事二 / 189
捲三?辯證一 / 193
捲四?辯證二 / 204
捲五?樂律一 / 210
捲六?樂律二 / 226
捲七?象數一 / 229
捲八?象數二 / 247
捲九?人事一 / 251
捲十?人事二 / 269
捲十一?官政一 / 272
捲十二?官政二 / 282
捲十三?權智 / 290
捲十四?藝文一 / 299
捲十五?藝文二 / 307
捲十六?藝文三 / 315
捲十七?書畫 / 317
捲十八?技藝 / 326
捲十九?器用 / 338
捲二十?神奇 / 345
捲二十一?異事 / 356
捲二十二 謬誤 / 368
捲二十三?譏謔 / 373
捲二十四 雜誌一 / 379
捲二十五?雜誌二 / 391
捲二十六?藥議 / 406
乾道本湯修年跋 / 416
津逮秘書本毛晉跋二篇 / 417
重刻夢溪筆談序 / 419
重刻夢溪筆談後序 / 421
補筆談
重編補筆談序 / 423
故事 / 425
辯證 / 428
樂律 / 434
象數 / 440
官政 / 449
權智 / 451
藝文 / 455
器用 / 457
異事 / 460
雜誌 / 462
藥議 / 470
續筆談
十一篇 / 478
植物名實圖考
導讀 / 484
捲三十八·木類
野鴉椿 / 485
化香樹 / 486
土厚樸 / 487
酒藥子樹 / 488
苦茶樹 / 489
吉利子樹 / 490
萬年青 / 491
綉花針 / 492
馬棘 / 493
賴 / 494
萬年紅 / 495
野樟樹 / 496
赤藥子 / 497
鬧狗子 / 498
野漆樹 / 499
山桂花 / 500
見風消 / 501
紫荊花 / 502
花 / 503
拘那花 / 504
寶碗花 / 505
倒掛金鈎 / 506
刺楓 / 507
丫楓小樹 / 508
三角楓 / 509
十大功勞 / 510
望水檀 / 511
烏口樹 / 512
旱蓮 / 513
水楊梅 / 514
香花樹 / 515
接骨木 / 516
野紅花 / 517
虎刺樹 / 518
半邊風 / 519
小銀茶匙 / 520
田螺虎樹 / 521
水蔓子 / 522
白花樹 / 523
作者介紹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餘縣人,颱灣作傢、中國近代史學者、文化學者、曆史學傢、作傢、時事批評傢。颱灣無黨派人士,曾任颱灣“立法委員”(又稱民意代錶)。其人意誌如鐵、鬥誌昂揚,活力無限,“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故自詡為“中國白話文之的一人”,亦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傑齣的批評傢”。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話說》《紅色11》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個業餘曆史愛好者,我一直對古代的科技發展充滿好奇。這本書裏關於天文曆法的論述,簡直是為我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它沒有使用晦澀難懂的數學公式,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將復雜的測天原理娓娓道來。我印象最深的是對古代測量工具的描述,那種純靠人力和智慧去推演宇宙規律的艱辛與浪漫,讀起來讓人熱血沸騰。書中的考據工作做得非常紮實,引用瞭多方文獻相互印證,使得結論極具說服力。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爭議性觀點時的態度——既不偏頗,也不武斷,而是清晰地呈現不同學派的見解,留給讀者自行判斷的空間。這本著作的價值,絕非僅僅停留在知識的羅列,更在於它啓發瞭我們對古人求知精神的緻敬。
评分說實話,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有些“兩極分化”。它的學術深度毋庸置疑,對於專精於古代文獻研究的人來說,無疑是一本寶典,裏麵的注釋詳盡到令人發指,幾乎每一個典故的來源都能追溯得清清楚楚。然而,對於像我這樣僅僅想從中汲取一些趣味性知識的普通讀者,前期的鋪墊顯得有些過於冗長和學究氣瞭。我花瞭很大精力纔啃下前三分之一的內容,感覺像是在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好在一旦跨越瞭那個門檻,後續的發現和樂趣便如同豁然開朗般湧現。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是門外漢,最好搭配一些導讀性質的輔助材料,或者至少做好心理準備,這是一場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學術長跑”。
评分我最近剛讀完這本關於古典園林美學的專著,感觸頗深。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剋製而富有哲思,他沒有陷入對奇花異草的堆砌,而是將重點放在瞭“意境”的營造上。書中對於“藉景”和“框景”的分析尤其精彩,引用瞭大量古代詩詞進行佐證,使得原本抽象的園林空間概念變得鮮活而可感。特彆是有一章論述瞭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閤一”的思想是如何滲透到植物配置中的,我感覺自己對自然與人文的交融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唯一的遺憾是,部分涉及明清私傢園林布局的討論,如果能輔以更清晰的平麵圖示,對於初學者來說會更加直觀,不過這或許也是作者有意為之,旨在鼓勵讀者自行在腦海中構建畫麵,這也算是一種獨特的閱讀挑戰吧。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封麵那淡雅的米黃色,配上燙金的書名,古樸中透著一股文人雅士的韻味。拿到手裏能感受到紙張的厚實與細膩,那種微微的粗糲感,仿佛能觸摸到曆史的紋理。內頁的排版布局也極為考究,字體的選擇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恰到好處地融入瞭古典氣息,沒有絲毫的擁擠感。我特彆喜歡它在某些章節對插圖的運用,那些綫條的精細度和墨色的層次感,展現瞭齣版方在細節處理上的匠心獨運。整體而言,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次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無論是放在書架上還是捧在手中細讀,都能帶來極佳的感官體驗,讓人在接觸它的瞬間,就對內部蘊含的文化積澱充滿瞭敬意與期待。
评分這本書的觀點非常新穎,它成功地將看似毫不相關的兩個領域——古代的農業實踐與哲學思辨——巧妙地編織在瞭一起。作者挑戰瞭傳統上將古代農學視為純粹經驗積纍的看法,他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論證瞭在特定的曆史時期,生産技術的進步往往是與當時的宇宙觀和倫理觀緊密耦閤的。這種跨學科的整閤能力,著實讓人眼前一亮。特彆是關於古代水利工程與地方治理模式的關聯分析,邏輯鏈條嚴密,論據充分,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們對古代社會復雜性的認知。這本書的閱讀價值在於其提供的全新視角和批判性思維,它不隻是告訴我們“古人做瞭什麼”,更重要的是引導我們去思考“他們為什麼會那樣做”,極大地拓寬瞭我的思維邊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