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教養力作,英國*貴族私學惠靈頓公學、澳大利亞*私學基隆文法學院實踐的幸福課。
l 中國教育風雲人物孫雲曉主編推薦,CCTV《讀書》5期聯讀的幸福經典係列作品。
l 我們希望孩子對未來懷抱信心、對遠景勇於探險、有足夠的勇氣來實行社會正義;我們希望孩子在麵對成長所帶來的挫摺與失敗時不屈不撓;我們希望孩子能夠獲得幸福一生的能力。
l 塞利格曼幸福五部麯之4
基本信息商品名稱: | 教齣樂觀的孩子:讓孩子受用一生的幸福經典(珍藏版平裝) | 開本: | 16開 |
作者: | 【美】馬丁·塞利格曼,卡倫·萊維奇,莉薩·傑科剋斯,簡·吉勒姆著 | 定價: | 59.90 |
ISBN號: | 9787550290457 | 齣版時間: | 2017-05-01 |
齣版社: |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 印刷時間: | 2017-05-01 |
版次: | 1 | 印次: | 1 |
l 《教齣樂觀的孩子》是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集30年、韆百個及兒童研究之精華著成的教育經典。大量研究錶明,比起成功,樂觀對孩子來說更具有意義、更具有價值。樂觀的孩子更容易成功,更有創造力,更容易擁有幸福的生活,我們傳統上追求的財富成功,都可以通過樂觀獲得。
l 《教齣樂觀的孩子》一書目的在於讓父母、老師及整個教育係統教會兒童習得樂觀。這本書與其他育兒及自我提升類書籍不同的是,它不僅有理論與實驗,還有一些關於育兒問題的重要建議。
l 當下,一些自稱專傢的人,提齣的很多輕率的意見令許多父母如獲救命稻草,他們基於脆弱的證明、原理和臨床的假設,來改變自己撫養孩子的方式。《教齣樂觀的孩子》徹底改變瞭這一點,特彆反駁瞭純粹的正嚮教育、純粹的鼓勵式教育和自尊教育,倡導用科學、理性的ABCDE法則教齣樂觀的孩子。
馬丁?塞利格曼
l 美國知名心理學傢,積極心理學創建人,被公認為“積極心理學之父”,國際積極心理學會(IPPA)終身榮譽*。
l 1998年,以*票數當選美國心理協會*。曾獲美國心理協會兩項大奬——威廉姆斯奬和詹姆斯·卡特爾奬。
l 暢銷書作傢,其著作《真實的幸福》《活齣*樂觀的自己》《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教齣樂觀的孩子》《持續的幸福》被譯為多種語言,暢銷。
l 《紐約時報》《時代周刊》《新聞周刊》等世界媒體*為關注的心理學者。
[目錄]
主編序 樂觀的孩子纔會擁有希望 孫雲曉
推薦序 幸福可以學習,幸福可以到永遠 任俊
*部分 為什麼孩子需要樂觀
第1 章 悲觀在流行/ 002
假設我們是好父母,那麼就會希望孩子在每一方麵都我們。但是有一種很嚴重的障礙威脅瞭我們的期望,它侵蝕孩子活動與樂觀的天性,它就是“悲觀”。
第2 章 樂觀需要從小培養 / 011
在青春期,你的孩子可能變得悲觀、被動與內嚮。孩子*次遭遇的抑鬱事件很重要,因為這會成為他一生中應付不良事件的標準。
第二部分 孩子不快樂,父母有責任
第3 章 父母的教養誤區 / 022
大多數父母更關注提升孩子的自尊,這聽起來沒什麼壞處,但僅重視孩子的感受而忽略孩子的所作所為,會使孩子更容易抑鬱。
第4 章 為什麼孩子越來越不快樂 / 030
刻意緩和抑鬱的心情,會使孩子更難感受滿意的感受。幫助孩子逃避失敗的感受會使孩子更難得到掌控的感受。鼓勵廉價的成功,會造就齣以昂貴失敗為代價的下一代。
第三部分 你的孩子是樂觀,還是悲觀
第5 章 樂觀小孩的養成規則 / 038
一個壞消息是,在孩子身上的悲觀可能成為他一輩子對待挫摺及失敗的標準。一個好消息是,孩子可以藉由你的協助習得樂觀。
第6 章 你的孩子是個樂觀者嗎 / 052
你也許認為要區分孩子是樂觀還是悲觀是很容易的,實則不然。想要正確的測量樂觀,需要一套標準問捲。
第7 章 孩子的樂觀哪裏來 / 078
作為父母及教師必須時時想到:正確的教導可幫助孩子養成並保持樂觀心態,同時更積極的重要經曆也會使其樂觀更穩固。
第四部分 如何教齣樂觀的孩子
第8 章 處於險境的孩子 / 096
當她感到抑鬱時:“就好像我對任何事情都不在乎瞭。我知道我以前很喜歡那些東西。但是我總是覺得很無聊,也不再喜歡那些課和老師瞭。”
第9 章 樂觀教養ABC 法則 / 113
讓孩子記下自己的內心對話,幫助孩子注意這些,事後,你們纔可以一起來評估這些對話的正確性。
第10 章 讓孩子學會解釋 / 135
孩子的悲觀,有一部分是來自他所接觸及尊敬的,如父母、老師和教練。孩子就像是塊海綿,他們不但吸收你所講的話,也吸收你講話的方式。
第11 章 讓孩子學會反駁 / 159
反駁必須根據事實,必須是可以被證實的。如果孩子的反駁是不清楚的或僅是空虛的積極思維,反駁就不會打消他的悲觀想法。
第12 章 讓孩子學會與人相處 / 187
不要為孩子解決任何問題;一旦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你就不能對他的解決方式過分苛求;要示範具有靈活性的問題解決策略。
第五部分 *快樂的孩子
第13 章 樂觀的金字塔 / 226
孩子有瞭掌控感作發展的基礎,有正麵積極性作中堅力量,樂觀的解釋風格就順其自然地形成瞭。
第14 章 要樂觀,還要好教養 / 243
樂觀不是萬靈丹。它不能取代父母的良好教養,它不能取代孩子已形成的道德觀,它也不能取代雄心大誌或是正義感。
[主編序]
樂觀的孩子纔會充滿希望 孫雲曉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
中國教育學會傢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
如 |
果有人問我兒童*需要培養的品質是什麼?我會說樂觀、興趣和習慣,並認為這是*重要的兒童教育目標。沒有濃厚的興趣,就沒有成長的動力;沒有良好的習慣,就沒有成長的保障;而興趣與習慣都離不開樂觀這個基礎。或許可以說,孩子是否樂觀是教育成敗的根本標誌。
如何做纔能讓孩子樂觀起來?說到這裏,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和一門新學問:馬丁·塞利格曼和積極心理學。
塞利格曼是賓州大學心理學教授、美國心理協會前*,我本人之所以對他深懷敬意,是因為他以非凡的勇氣和智慧創立瞭積極心理學,提齣瞭從“習得性無助”到“習得性樂觀”的教育方嚮和方法,被譽為積極心理學之父。而他的經典作品《教齣樂觀的孩子》,更是兒童心理與教育領域罕見的開創性佳作,值得廣大兒童的父母與教師的必讀書。
2012年11月8日晚上,我有幸受到國內知名齣版商湛廬文化的邀請,在塞利格曼新書《持續的幸福》的*儀式緻辭,並*次見到瞭作者。
作為中國教育的實踐者與研究者,我在緻辭時列舉齣瞭一些研究數據和案例,並說道:“中國教育太需要積極心理學瞭,因為在應試教育的強大壓力之下,中國的孩子特彆容易産生習得性無助的心理傾嚮。”發布式結束後,塞利格曼主動與我握手,說:“您剛纔的演講非常精彩,其中談到的中國青少年的教育問題與積極心理學的關係,令我印象深刻。”
塞利格曼的教育啓示1:樂觀是可以習得的
塞利格曼以“習得性無助”這一現象的發現而受到國際心理學界的廣泛關注。
和塞利格曼實驗中受電擊的小狗一樣,如果我們總是在一件事情上遭遇失敗,就可能放棄對此事的努力,甚至還會因此對自身産生懷疑,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而事實上,我們並不是“真的不行”,隻是陷入瞭“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中,這種心理讓人們自設樊籬,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自身不可改變的因素,放棄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在40餘年的青少年教育和研究過程中,包括2013年4月在廣東未成年犯管教所開展的係列訪談,我深度接觸或調查過許多學業失敗乃至人生受挫的青少年,可以肯定地說,大部分兒童失敗的源頭都與習得性無助密切相關。
[精彩樣章]
糟糕的示範
掌控行為是鍛煉學齡前兒童樂觀的大煉爐。在父母的協助下,孩子有可能養成麵對挑戰不退縮以及剋服睏難的習慣。一旦孩子進入學校,讓孩子擁有瞭樂觀,就可以使他從掌控行為移轉到各種思想上,尤其當孩子失敗的時候。學齡兒童已經開始想到因果關係,他們對為何成功、為何失敗發展瞭一套理論;他們也發展瞭一套理論告訴自己如何將失敗轉為成功。這些理論就是他們是悲觀或樂觀的基礎。
伊恩今年纔六歲,但似乎已經自我發展瞭一套悲觀理論。伊恩的父極力想使他增加自信心,但卻反倒使情況更糟。父下班迴傢時,在門口大聲說:“孩子們趕快來,我有一個大盒子正等著你們呢!”伊恩與他九歲的姐姐瑞鞦奔到門口,將父手中的盒子接下,他們很高興地發現,盒內裝的是他們所見過的大的積木玩具。
兩個孩子立刻坐在地上開始玩,瑞鞦開始建造一艘太空船,她很有順序地把小塊連成大塊,先做船身,再做機翼。她一邊做一邊對自己說關於太空船的任務。“我們一定要飛到月球,接迴那些太空人,然後我們要提防火星人,以免被他們捉到。”
伊恩試圖模仿他姐姐,當瑞鞦拿起一塊藍色的方塊,伊恩也拿起藍色的方塊,當瑞鞦將它接到黃色長方形上,伊恩也將它接在黃色長方形上。但伊恩卻無法做成太空船,因為瑞鞦的動作太快瞭,伊恩趕不上她。當瑞鞦繼續她的太空探險時,伊恩就變得越來越焦躁不安。每一次將積木推倒重新開始遊戲,他就很生氣。他開始將積木扔嚮他的姐姐。
父看到伊恩在掙紮,想過來安慰他。
父:伊恩,你做得真好,我覺得你做的火箭太棒瞭。
伊恩: 纔不呢!瑞鞦做的纔棒,我做的很差,甚至沒有辦法使
機翼穩固。我是個笨蛋,從來就沒有做對過一件事。
父:我喜歡你做的東西,我覺得你是的火箭製造傢。
伊恩: 那為什麼瑞鞦做的更大,翅膀更長,而且不會像我的一
樣機翼老是掉下來?我不能做這個,我不能做成任何事,
我討厭搭積木。
父: 這不是真的,伊恩。隻要你拿定主意,什麼事都能做成。
來,把積木給我,讓我幫你做,我會幫你做一個能夠飛
到月球、火星及木星的火箭,它會是世界上快的火箭,
而且它是屬於你的。
伊恩:好吧,幫我做一個,我做的從來就不會成功。
父的愛心顯露無遺,當他聽到伊恩因為無法跟上姐姐而難過的時候,他想來幫忙。他的做法是想直接提高伊恩的自信心。他告訴伊恩火箭做得很好,當伊恩對自己的能力起疑時,又告訴伊恩隻要拿定主意必可成功。實際上,父在這過程中犯瞭三個錯誤。
,父說的每一件事幾乎都不是真的,伊恩也知道,無論自己如何努力,也無法作齣像姐姐所作的那樣復雜的太空船。父應該說實話,他應該解釋當伊恩像瑞鞦那樣長到九歲時,他所作的東西就會更結實,還應告訴他當瑞鞦六歲時,她所作的東西與伊恩現在做的一樣。
第二,為瞭讓伊恩高興,父接手,為伊恩做一個他自己無法做到的東西。父所傳送的信息是:當事情發展到不是你所想要的狀況時,你就放棄讓彆人來解救你。為瞭要建立伊恩的自信,父反倒教他無助。讓伊恩經受失敗並不是一件錯事,失敗本身也並不是件大災難,它可能暫時降低瞭自信,但是你的孩子對失敗所做的詮釋可能更為有害。父應該同情伊恩並瞭解他的心情,使伊恩明白父知道他的感受(例如,我記得七歲的時候我做瞭一個風箏,當我的父與我要試飛時,它就被吹成14 片瞭,我那時覺得好難過),但是父不應該為伊恩解決問題。
第三,這是其中嚴重的錯誤,也是本書的中心題旨:父應該對伊恩解釋失敗的原因並提齣反證。伊恩從糟糕的方麵來看他的挫摺與不幸事件,“我是個笨蛋”“我做的從來就不會成功”“我從來就沒有做對過一件事”,這些都可能成為造成更多挫摺的主要原因。伊恩不僅堅信悲觀的原因,同時以消極、放棄、退縮及抱怨的方式來應對問題。這樣伊恩習得悲觀甚至不用外力,自己就可實現。
現在心理學傢已經發現如何改變悲觀。認知心理學傢已經發展齣一種強有效的方法改變人們失敗時所陷入的錯誤思維習慣。這些方法可以由父母教給孩子,尤其對學齡兒童特彆有效。把悲觀改變成樂觀的方法,就是我用來使兒童抵抗抑鬱的核心思想。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