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一切屬於她,我的一切屬於我。”
“美國戲劇的良心”阿瑟·米勒的精神自白,對股市崩盤、大屠殺、獵巫運動和一代名伶的私人記憶。
《墮落之後》是阿瑟•米勒於1964年創作的一部兩幕劇。劇本具有濃厚的自傳色彩,是米勒對與第二任妻子瑪麗蓮•夢露之間一場失敗婚姻的總結和追溯:主人公昆廷是紐約的一名律師,他一邊迴顧25年來的人生經曆,包括股市崩盤造成的傢庭悲劇,麥卡锡“獵巫”行動下岌岌可危的友誼,以及一段痛苦的婚姻,一邊反思何為道德、何為人性。最終領悟到人類自從亞當犯瞭原罪、墮落之後,就有瞭犯罪的本能,隻認識到愛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麵對生活而無所畏懼。值得注意的是,劇本在敘事形式上大膽創新,以一種非綫性的意識流推進劇情,實現瞭齣場人物視角的自由切換。
有些西方評論傢認為,米勒敢於暴露自己的靈魂而寫齣瞭一部意義深遠的自傳體文獻,堪與奧尼爾的《長夜漫漫路迢迢》相並列而無愧。
##梦露与赫本代表了男权社会女性形象的两个极端。一个端坐神坛,终身接受万众崇拜,名字永远和端庄优雅绑定在一起;一个堕入风尘,被各种权力反复嚼碎,只剩下永远破碎的脆弱之心。梦露是一个毫无安全感的爱人,一个善意的眼神就能赢得她全心全意痴狂的爱,但再多的善意也无法打消她深埋心底的疑虑,所有人,最终,都会嘲笑、鄙夷她;所有人,最终,都会撕碎她,谋杀她。很多时候,往往正是根植于心的猜疑逼得正派的爱人与自己反目,露出獠牙,扼住你的喉颈。但米勒似乎总在撇清自己,把自己塑造成忠诚但无奈的爱人。他内心同样对梦露弃如敝履,从未真正对她抱有尊重和敬意,但又不敢承认这点,总是哄骗,总是拖延。他清楚梦露需要的是什么,但不愿意,或是无力付出,终究还是把她视为负担,视为意图毁灭自己的定时炸弹。他选择自保,将她推开,再推开。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哎,哪有人能拯救另一个人啊,活着能自渡已经是万幸了,何况有时候我们连对自己都无能为力。带自传性质的剧,在微醺状态下感受意识流别样有魅力!总觉得有点虐,又有点扎心,对感情困顿无解爱无能的可不止昆廷一个(我好脆弱…哼,说白了,就是不想受伤撒,甚至就是不想付出,坐等天上掉馅饼。就算做不到彼此之间的深情,也做不到含恨而生,爱的力量可怕,恨的力量也很阔怕啊! “一个人的时候可以彷徨,同床共枕时要坚定。就这样做人——在人间混日子。” “我满腔怒火;我——马吉,热爱丰富多彩的生活——可我憎恨这个人间。” “可是,爱,光有爱就够了吗?什么样的爱,什么样的怜悯才能使人达到这种理解呢
评分 评分##戏剧的调度编排和文学的精密建构树起无人应答的忏悔室,盘踞在记忆档案之上瞪视灵魂的破洞,蚕食过去的废墟,字字诛心泣血,质问仍旧落空。米勒认为本作是等待时间认定的最高成就,自传文献式的反思剖白注定攫取披露的赤裸程度会持续为人责难。纳粹罪孽,麦卡锡主义滋养的背叛疑云,婚姻内部龃龉暗生,不同矛盾对冲唤起存在危机。真理被玷污蔑视,好人留下终老,背信弃义与含恨而生就是生存永无止尽的无效争论。没有人能成为他者上帝,拉撒路的复生奇迹不再重临,承受那座集中营瞭望塔残躯的注视,是洞穿伊甸园堕落之后全人类身处活地狱爱无能的惨白真相:我们生活在抽象概念厮杀交战的「现在」和「未来」的末日屠宰场,人人都是同谋犯,满地谎言不再清白。米勒借戏文道出:我一心想要在书里忠于自己。他的辩解书已呈上,但玛吉及她的影射无法发出控诉。
评分##“我们并没得到祝福而相会,这种相会是发生在人类堕落之后,发生在许许多多人死亡之后”,“含恨而生”的人怎么要求那么深的爱,怎么要求不自我妥协的真实,当“一个人的时候可以彷徨,同床共枕时要坚定”也变成“就这样做人”与“在人间混日子”时。但我是来说不的,就像梦露,是来说不的,然后死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