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 到100 歲,該學會的人生大事,都在這些生活的小事裏瞭。
◎ 編輯推薦
★ 0—100歲都能看懂的“人生預告片” ,道盡一生心路曆程與智慧,讓人眼底含淚。
☆ 風靡全球的“心靈療愈成人繪本”,讓心迴歸簡單。沒有“應該要過”的人生,隻有“想要過的人生”。
◆ 不管你正處在哪個階段,書中都有與你此時此刻生命狀態共鳴的一句話。
◇ 書中的感悟全部來源於真實生活。
作者親身采訪不同年齡、不同社會地位、不同國籍的各色人物,她隻問他們一個問題:“生活教會瞭你什麼?”將他們的所思所感匯集成瞭這本0-100歲的故事。
● 一歲,一年,一幅圖,一句話。
每一個年齡階段的感悟隻用一幅圖和一句話來錶達。以繪本方式寫人生哲學,能給讀者更多留白和解讀空間,更容易引起共鳴,讓讀者帶入自己的故事
○《紐約時報》年度最佳插畫奬、葡萄牙繪本插畫大奬、布拉迪斯拉發國際插畫雙年展奬、韓國CJ 圖畫書奬得主純真手繪。色粉、蠟筆等綜閤材料繪製,猶如小孩子的稚嫩筆觸,突顯初生時的純粹,年老時的通達。
◎ 媒體評論
一歲,一年,一幅圖,一句話。道盡人生曆程與智慧,讓人眼底含淚。——柏林文學周刊
這可能是本年度最美麗、動人的書。——奧地利新聞報
不是簡單讀讀就完瞭的書,它會陪你經曆真正的生活。——紐約書評
◎ 內容簡介
本書的誕生源於一份禮物。作者海剋·法勒是德國《時代周刊》的編輯,當她看到剛齣生的可愛侄女時,突然萌發瞭創作靈感:寫一本獨一無二的書,讓侄女知道即將要麵對的一生。她邀請獲奬無數的插畫傢瓦萊裏奧·維達裏共同創作,自己則親身采訪不同年齡、不同社會地位、不同國籍的各色人物,集閤成瞭這本從0 到100 歲的故事。她隻問他們一個問題:“生活教會瞭你什麼?”
采訪後她意外發現,許多背景差異很大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對世界的理解竟有一些相似之處,比如:
19 歲時,會經常討厭自己。
36 歲時,發現現實與想象相去甚遠。
43 歲時,學會瞭為自己而活。
51 歲時,接受瞭父母的樣子。
75 歲時,學會瞭遺忘。
80 歲時,感到生命有限,更加珍惜當下。
92 歲時,接受瞭人終會死亡的事實。
你將逐年、逐頁地順著一生的時間,經曆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的小事情。相信,不管你正處在人生哪個階段,書中都有與你此時此刻生命狀態共鳴的一句話。你的人生,走到瞭哪一年?
##以为是儿童绘本,但更适合大人。1岁半懂得信任,7岁学会了发呆,16岁第一次接吻,26岁感受心碎,32岁成为母亲,43岁开始为自己而活,51岁慢慢接受父母老去的样子,56岁重新抬头看天上的月亮,65岁回到故乡,74岁才明白今生挚爱,92岁坦然面对死亡。人生这趟单向旅程,很多情况无经验可借鉴,但无论走到哪一段路,最好的年龄都不是以失去的日子计算的,而是那些你享受过的时光。
评分##评分虚高了,只是一本手绘,读完感触并不很深刻
评分##温暖又好读,你会发现无论你身在什么人生阶段,这本书里的1-100都能打动你。无论是6个月想要抓住一切的你,还是74岁才遇到适合的另一半。不是每个人感受到的人生都是这样的顺序,但人生总是五味杂陈。我们时刻在纵向横向对比着自己的人生,但获得快乐的方式其实总是哪样简单又复杂,让我想到了《this is us》。负责绘图的画家的表现形式我也很喜欢,比如那些用空白来展现的部分,或通过图像上的表现消失的生命或者换一种视角来看人生的部分。是一本随时可以看完,却也随时可以反复翻看的书。而它没有给你关于标题里的答案。
评分 评分##五六岁的时候,会平躺在床上,看着屋顶发黄的白炽灯出神,开一下关一下,想一下死亡,是离开父母的恐惧; 十五六岁,在乌烟瘴气的网吧通宵“厮杀”后,看了一部名叫《春风化雨》的电影,想了一下死亡,是无畏的“去他妈的”; 二十五六岁,离开了象牙塔和家,意气风发却看到了社会的复杂,找个角落喝口咖啡,抽口烟解乏的时候,又想到了死亡,是解脱或存活的无解…… 这会,又想到了王小波: 那一天我21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 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 我还坚守云之前,即便我也已经知道云之后。
评分##像《布莱克书店》里Manny买的那本《平静小书》,你读到一半就觉得“啊人生不过是诸如此类的小事”
评分##这本书如果把每一页拆出来,放大,在一个环形展厅里头尾相连,进行展览,一定震撼人心。当然,它现在的样子也足够震撼了。入选十月推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