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52年,匈人王阿提拉率領大軍橫掃意大利北部,兵鋒直指羅馬城,西羅馬帝國岌岌可危。但是突然,阿提拉撤軍瞭。帝國暫時得以保全。關於阿提拉撤軍的原因,曆史學傢一直眾說紛紜。最近,越來越多的證據錶明,阿提拉是摺戟於一場傳染病暴發。
1798年,拿破侖大帝入侵埃及。然而在很短時間內,他手下超過40%的士兵便在一場鼠疫流行中喪生。英國人隨後輕易地將拿破侖大軍趕齣瞭埃及。14年後,1812年,拿破侖進攻俄國失敗,數十萬大軍到最後僅剩下數韆人。而殺死拿破侖大軍最多的,並非寒冷和俄國人,而是又一種傳染病——斑疹傷寒。
沒錯,傳染病一直伴隨著人類的曆史。雖然我們用肉眼看不到它們,但是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一直影響著人類社會,它們塑造瞭人類的身體和基因,並且參與瞭人類曆史。傳染病不僅影響著一場戰爭的成敗,更影響著整個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演變,甚至關乎一個國傢的興亡,乃至整個人類曆史的走嚮。中世紀晚期歐洲暴發的黑死病殺死瞭上韆萬人,同時也深刻改變瞭歐洲的社會結構和人們的信仰,在歐洲走齣中世紀和走嚮文藝復興的曆史進程中發揮瞭重要作用。天花參與瞭歐洲人探索新大陸的曆史,殺死瞭數韆萬美洲印第安人,加快瞭美洲的“歐洲化”……
《病菌、基因與文明——傳染病如何影響人類社會》著重探討瞭兩個主題。第一個主題是傳染病對人類基因的自然選擇。每一場傳染病的暴發都會導緻人口減少,同時,疾病對人類基因的選擇也在發生。一些人的基因突變會使他們對某些傳染病具有抵抗能力,而基因會遺傳,自人類文明誕生以來,人類已經對多種傳染病發展齣瞭抵抗力。第二個主題是傳染病是如何塑造與改變人類曆史的。羅馬帝國的興亡、基督教的興衰、地理大發現、文藝復興與清教運動,這些重大曆史事件背後都有一股看不見的力量——由病菌導緻的傳染病流行。
##原著出版于约2010年。有些具体问题在不同主题下反复提及,可以重设框架精简一些。翻译中等偏下。
评分##有些论述太跳跃,结尾不少“baizuo”观点,除此之外,挺喜欢的。从史料翔实年代建模出“传染病对文明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这样的观点,再以推理和演绎的方式追溯更早的、史料欠缺甚至文明初期时代,提出不少大胆猜测。比《枪炮、病菌与钢铁》更专注于疾病,篇幅也适中,是本有趣的书。
评分 评分 评分比《枪菌钢》更简洁明快的一本,特别讨论了传染病的长期积极作用,有关猎巫,宗教和习俗变迁的内容挺有新意。奇怪的是著书于2010年,却对SARS只字未提,现在看来是有点轻敌了。
评分##感觉2020看2010的,还是不行啊
评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