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木》是《鞦園》的續集。一位八旬奶奶講述她和媽媽,以及中南腹地那些傢人、親戚、鄉親們的故事,在那樣的年代裏,人們像水中的浮木般起起伏伏、隨波逐流、掙紮求生,他們的命運在大時代中載浮載沉、漂泊無嚮,有的從此破碎,有的尚有一綫生機。文字中涉及的人物,其生命多數不復存在, 恰如泡影破滅於水麵,閃電消失於天空。作者通過迴憶,講述瞭中國人民生生不息的堅韌與美好,這一生,像是一顆露珠的記憶,微小,短暫。但在露珠破滅之前,那也是閃耀著晶亮光芒的,是一個完整的宇宙。
##想起妈妈跟我说过,我曾经有过一个未谋面的哥哥,一岁大的时候,因为肺炎过世了。跟《浮木》里的杨锐差不多吧。后来,妈妈有了第二个孩子,家里穷,营养不够,怀胎七月就早产了,刚出生时只有三斤半。哥哥幼时多病,一生病就高烧,一高烧就晕厥,那时的医疗条件不好,靠药物退烧,药毒潜伏体内,到了十来岁时,眼睛出了问题,各处寻医不得,致盲。我跟哥哥差三岁,生我之后,爸爸进了公司,妈妈进了工厂,经济条件好转,雇了一个小阿妹带我,我无忧无虑懵懂天真受着宠爱长大。爸爸多年劳累积病已经过世,妈妈现在身体也不好,一直无法适应没有爸爸的日子。中国普通家庭大约都有类似的经历。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秋园》和《浮木》的原因。
评分##真好看啊,杨本芬女士了不起!一生颠沛流离、不乏苦难,却在退休后,于做饭洗碗、照顾老伴外孙女的间歇,提笔写作,还写得这么好。一个个中国最普通平凡的人的故事,生生死死、恩怨情仇、灾难与希望,那么质朴和烟火,就像在看老家叔伯姨的人生。这么真实有质感的记录,会一直流传下去吧。
评分##如果说《秋园》是你我的外婆;《浮木》就是你我的故乡。
评分##比之《秋园》,更喜欢《浮木》。读到了正统历史之外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史,扑面而来一股如布莱希特在诗里所言的“天空只下铁,不下雨”的苍凉。人们活着,人们死去,仅此而已。女儿的后记把人看哭,“我是穷人的孩子。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期待第三部。
评分##《浮木》这个书名取得太好了,时代下的女性,不正如浮木一般,在命运的长河里飘零着。杨阿姨平朴的语言,娓娓道来那些从过去流淌而下的故事,那种旧时女性无力又宿命的感觉,太贴切不过了。作者细节描写如此素雅清新,稍加添改都失去原文平和之力。是一本细腻的刻画那个年代女性众生的短篇集,读完之后想去读长篇《秋园》。
评分我总爱拿东亚几个国家和地区做对比,旁敲侧击地指出受儒家文化的深度影响,其糟粕也是如此相似。 以至于看到《乡》这一章的时候一直在试图与《82年的金智英》和《坡道上的家》做类比,试图牵强附会挖掘女性觉醒的点点滴滴。 可直到看完,再回忆《秋园》,才恍然大悟,我太肤浅了。奶奶质朴的文字和娓娓道来的回忆底下是更耀眼的人性啊,是近百年中国历史下女性更悠长扎实的无声呐喊啊 如果还非要类比,我相信她是那不勒斯四部曲一般的存在
评分##麻叶,太苦了,怎么那么苦,感觉死完了……好在后面现在的平凡生活给了一些温暖!其实无论是浮木还是草芥,经历了生活所给的各种磨难以后,依然能笑对人生,这种女性温柔的力量才是最珍贵的。很多地方都读到鼻子酸酸,做人好难的。从小人物身上可以看见那个年代的魔幻,因为名字叫“王者兴”被批斗,因为自己的不小心把恨撒在女鹅身上的文秀(给她灌屎那点真的有点扶不住…其实死了还好,她不受罪,女鹅也不用来到世上受苦…算下来,世平郎中是最幸运的人了吧,富贵人家,为了体验一把败家子的生活,48年卖了家产去当下层人民,结果新中国成立以后化为贫农,又翻身成了主人翁,91岁安详离世(太魔幻了…她母亲因为白内障不能看书看电视那点让我觉得如果老了我情愿又聋又哑也不要让我瞎啊,求求了!湖南话代入感好好笑~
评分##火车上一口气读完,多次泫然欲泣,比《秋园》笔触更细腻动人。这些普通人的一生,如浮木般在历史长河里浮沉,多是悲苦沉重之事。始终不变的,是母亲、是之骅乃至一代一代走过那个苦难年代的中国女性,始终保有乐天善良的秉性。读完想回家好好抱抱妈妈。
评分##如果说《秋园》是你我的外婆;《浮木》就是你我的故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