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賡武迴憶錄(上、下捲)

王賡武迴憶錄(上、下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賡武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上卷 家园何处是
叙说缘起/Ⅰ
第一部 我的小小世界
从泗水到怡保/3
从绿城开启的世界/13
中国的滋味/25
帝国终结,另辟天地/35
母亲的回忆/41
第二部 学习漫游
战火延烧至马来亚/61
小城男孩/67
另一种学习/77
新规则/91
准备回家/101
母亲的战时回忆/107
第三部 前往南京
大家族/121
抵达南京/133
和父母同住的五个月/141
安顿下来读书的日子/149
我的老师/159
向朋友学习/173
母亲回到怡保/185
第四部 怡保
改变方向/195
重新开始/207
下卷 心安既是家
家园何处/Ⅰ
第一部 入乡问俗
安全着陆/3
新来乍到/9
谁的文学?/15
诗歌创作/21
书山有路/29
马尼拉的警讯/37
第二部 我的新思维
什么是民族国家?/49
新加坡殖民地/55
政治教育/63
第三部 喜结良缘
初识娉婷/75
妈妈童懿和/85
爸爸林德翰/93
重新认识/101
第四部 双重视野
学海无涯/115
遥远的历史/125
为什么是十世纪/133
与汉学半途相会/139
英国文学中的英国/145
第五部 成家
重聚和结婚/153
剑桥和伦敦/163
婴儿诞生/171
第六部 理想的工作场所
近乡情怯/179
迁居吉隆坡/193
哪一个阵营?/199
第七部 全球化?
进入冷战/211
关于新世界的报告/215
东岸研究中心/227
娉婷眼中的美国/237
马来西亚/241
调查报告/251
第八部 家庭根源
祖孙三代/259
我们盖房子/265
定居/271
第九部 出乎意料
1965: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83
1965: 调整方向/289
国家历史/295
革命/303
聚焦东亚/311
稍事休息/321
总结/327
心安即是家/333
附录: 有关马来亚家乡的著作/337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 這是一部豐富又極為坦誠的迴憶錄,讀者可以毫不費力從中看到,是什麼造就瞭這位廣受贊譽的曆史學傢的學術成就和世界視野。而尤為吸引人的是,他用近一個世紀的經曆,迴溯瞭對“傢”和“愛”的領悟,探索並創造傢園歸宿感,充滿瞭睿智與樸素誠摯的情感。

★ 繼黃仁宇《黃河青山》、齊邦媛《巨流河》之後,又一本充滿曆史細節、傢族記憶和個人魅力的跨時代記錄。

★史學傢、教育傢、2020年“唐奬 • 漢學奬”得主王賡武,年近九旬執筆迴首動蕩的少年時期,“變動隨時會降臨,人們可能輕易就被從根切斷”,然而“沒有東西能擋在我認識萬物的道路上。”

★兩捲本《迴憶錄》,王賡武親筆撰述的珍貴文本,加入母親、妻子跨時代的記錄文字,近六百頁巨製,十數幅跨越百年的傢族照片,兼具豐富的文學與史料價值,筆調平實深厚,謙遜動人,堪稱二十世紀曆史洪流之中一部豐富而獨特的生命畫捲。

王賡武是享有盛譽的海外華人曆史學傢和教育傢,其生長於1930年代的南洋,時逢戰亂和動蕩,不得不在中國、南洋和英國等地輾轉求學,加之齣身中國江南耕讀世傢的知識分子父母強烈的鄉愁情懷,使作者對華人在海外安身立命、“尋找傢園”的歸屬感這一復雜的命題,有麯摺的經曆和真切的人生經驗;成年後,在橫跨三大洲幾十年的學術與教育生涯中,他與同時代的史學、漢學界重要學者,幾乎都有交往;一生摯愛的太太林娉婷更是他領悟“愛”與“傢園”的人生伴侶——由此構成的個人與時代的畫捲,經由樸素儒雅的筆墨,展現得波瀾壯闊,又發人深思。

本書是曆史學傢王賡武親筆撰述的唯一的迴憶錄,其在年近九旬之際,迴溯上下求索、“長年半遊牧”的一生,迴憶錄兼具豐富的文學與史料價值,筆調平實深厚,謙遜動人,堪稱二十世紀曆史洪流之中一部豐富而獨特的生命畫捲。

迴憶錄共兩捲。上捲《傢園何處是》,王賡武迴顧瞭對他影響至深的父母傢世,他在南洋齣生,自小接受古典中文教育和正統英文教育。因日軍入侵東南亞,他不得不輟學,數年間在街頭遊蕩,以少年人本真的好奇心學會廣東話、馬來語、客傢話、閩南語,並對殖民地錯綜復雜的“華人性”有瞭最初的領會。憑藉奇跡般的機緣,他在日本戰敗前夕重拾學業、考入國立中央大學,卻親身見證父母諄諄教導的那個故園中國終歸於幻滅。然而,青年王賡武對“傢園何處是”的睏惑與不安在此際漸漸撫平。站在兒時經曆為他塑造的“多重世界”交匯處,他“開始感到沒有東西能擋在我認識萬物的道路上”。

下捲《心安即是傢》由王賡武與太太林娉婷閤著,述說他們由青年時期在馬來亞、英國求學,學成後在吉隆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地治學與生活,在三大洲移動的切身經曆,更內在地成就瞭他對海外華人研究的學術生涯,同時在不確定的時代洪流中,探索並創造傢園歸宿感,充滿瞭睿智與樸素誠摯的情感。

用户评价

评分

##明说,一星就是给出版社的缺乏诚意。当初书友们一再询问到底有没有删节,得到的始终是含混暧昧的回答:“有什么值得删的?”结果一比对:删了,且没少删。现在的环境大家其实非常清楚,很多书不“处理一下”根本引进不了;但作为读者,我想应该有权知道这种“处理”的方式和幅度,再根据个人的标准,选择接受或不接受。任何情况下,都不该把删改图书内容当成理所当然理直气壮、也不必让受众了解实情的事。那个花落人亡若不是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就是个没长????的sb,这么简单的道理还要杠(你所谓的骂爹如果指的是反抗强权,那不谦虚地说,我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你还是液体呢。喷我一堆缺乏事实依据凭空想象臆测的废话又删了,倒真符合出版社作风),居然还觍脸拿孔夫子的话自我标榜,没闲工夫你丫都能bb那么一坨,这要是有空,不得发个长篇报告文学????

评分

##海外华人的心路历程,少年时代的阅读,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有不少的影响

评分

##本书书名即可见,传主也曾面临身份认同的困惑,如同无数海外华人--其所专的研究对象。未读过作者的学术著作,单就本书来说上部更可读,家族际遇之外,较为精彩的是就读中央大学的人和事及各人的命运。对中西语境下“爱/love”含义的探讨引人思考。 下部穿插作者太太娉婷的自述使相对枯燥的学术生涯之外多了些生动的色彩。总体而言作者算是一生顺遂,家学和个人资质都不错,成年后追寻个人学术兴趣,并与国家(新马)/民族(中国)前途相联,从而有所成就。娉婷的相爱及家庭支持在作者实现成就中也很重要。虽处海外,作者仍是古老中国之人,但积极拥抱新世界并有所成。 本书文字克敛,另据说国内版本下部删节不少,对读者甚是遗憾。

评分

##蛮重要的一套书。比起某些确定的巨大的难以转身的事物,东南亚的国族问题其实有更多空间可以观测,作者的一生当然是高级知识分子顺遂荣光的一生,但同时具体的人具体的命运也不得不面对很多痛苦的抉择,人真的能够不选边吗?人真的明确知道自己属于哪种群体吗?颠沛流离是常态,事与愿违是主流,“家园何处是”是终生的命题,而“心安即是家”或许倒只是某种不得已的和解。

评分

##那一抹淡淡的乡愁,无论身在何地,脱不开的华夏血脉和儒家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守住了文化,走到哪里都是家。

评分

##东南亚华侨史,作者从小生活在马来西亚怡保,和我非常要好的前同事老叶就是怡保人,还记得有一年假期和他一同回乡,沿途看到因为锡矿采集完毕而放弃成空的集镇,怡保虽然是霹雳州的首府,但人口也就三四十万,华人占多数,马来西亚的华人是保留最完整华人习俗的海外华人(因人口够多,可又怕被同化),中小学都是华人捐助的私立学校,每当华人传统节日,满城的红灯笼。作者1930年生人,高寿,著作等身,曾任香港大学校长,可以说是著名学者了,作者回忆录表面风平浪静,生活幸福美满,可如果了解东南亚近代史,步步惊心,海外华人近百年来,真是不容易,国弱被人欺,近代战争不断,作者上英校讲英文改变一生,很多华校生,又是另外一番奋斗历程,上下两卷是作者个人史也是华侨史,老一辈受苦,才有后辈幸福,相信未来世界的经济中心会转移的东南亚。

评分

##海外华人的心路历程,少年时代的阅读,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有不少的影响

评分

##日久他乡变故乡。

评分

##前半生写的更有意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