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傳

大腦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馬修·科布(Matthew Cobb)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导读暨推荐序
绪 论
第一部分 过 去
第1章 心:史前时代至17世纪
第2章 力:17世纪至18世纪
第3章 电:18世纪至19世纪
第4章 功能:19世纪
第5章 进化:19世纪
第6章 抑制:19世纪
第7章 神经元:19至20世纪
第8章 机器:1900至1930年
第9章 控制:1930至1950年
第二部分 现 在
第10章 记忆:1950年至今
第11章 环路:1950年至今
第12章 计算机:1950年至今
第13章 化学:1950年至今
第14章 定位:1950年至今
第15章 意识:1950年至今
第三部分 未 来
致 谢
注 释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漫漫幾韆年

人類對腦的認識走過瞭哪些裏程碑?

積澱數十載

有關腦的關鍵思想正在等待何種變革?

-----------------------------

【內容簡介】

我們的感覺和身體活動的指令來自何方,情緒、意識、學習與記憶等認知活動的居所又在哪裏?自有文字記載起,人 類對這些問題就從未停止過好奇。漫漫幾韆年來,我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從樸素、粗淺的心靈中心觀,走到瞭精細、深入的腦中心觀。腦,這個“已知宇宙中最復雜的物體”,吸引瞭人類曆史上無數最聰穎的頭腦去破解它的秘密。

在認識腦工作機製的過程中,人類一直在使用各種隱喻,這些隱喻無一不受技術、時代以及人類當時對腦認知水平的限製,在完成自己的曆史使命後會被新的隱喻所取代。在《大腦傳》中,作者馬修·科布以腦的隱喻為切入點,介紹瞭人類腦的認識史上一個又一個裏程碑以及那些做齣偉大發現的科學傢。從心智源自心髒的觀點到把腦視作機器的機械觀,從電與神經活動的關係到神經係統的神經元學說,從神經信號如何錶徵信息到腦功能的局域化定位與分散式分布之爭,從把腦看作一成不變的電路到把腦視作一個具有可塑性的網絡,作者曆數瞭人類對腦認識的麯摺演進曆程,講述瞭腦科學研究對計算機、人工智能等領域的誕生和發展産生的深遠影響,勾勒齣瞭一部群星閃耀、波瀾壯闊的科學史詩。

-----------------------------

【編輯推薦】

★ 根據能夠查到的資料(在中國國傢圖書館做過檢索確認),本書是首部簡體中文通俗腦科學全史

★ 這是我一生中齣版界齣版的所有關於腦的圖書裏最好的那一本(沒有之一)。——理查德·C. 阿特金森,美國五院院士(會士)、加州大學係統榮休校長、美國科學促進會前主席、美國國傢科學基金會前主席

★ 如果你對神經科學一無所知,並且希望快速瞭解這門科學,不妨試試這本精彩的書。——《科學美國人》

★ 入選六傢英美著名媒體年度圖書書單:《泰晤士報》《泰晤士報文學副刊》《每日電訊報》《科學新聞》《大眾科學》《新政治傢》

★ 唯一入圍英國最具影響力的非虛構圖書奬貝利•吉福德奬2020年決選名單的科普圖書

★ 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資深教授陳嘉映、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高級研究員仇子龍聯袂作序

★ 全院士英美專傢推薦陣容;神經科學傢、清華大學藥學院教授魯白、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馬淩聯閤推薦

-----------------------------

【媒體、學者推薦】

這是我一生中齣版界齣版的所有關於腦的圖書裏最好的那一本(沒有之一)。——理查德·C. 阿特金森,美國五院院士(會士)、加州大學係統榮休校長、美國科學促進會前主席、美國國傢科學基金會前主席

對人類探索腦如何發揮作用的浩瀚曆史做瞭精湛的考察,其範圍之廣、程度之細、見識之深令人嘆服。——邁剋爾·加紮尼加,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醫學院院士、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教授

思想深邃、發人深省,真希望我能寫齣一本這樣的書。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我都會一直思考這本書中的內容,其中一些將是未來腦研究的起點。——瑪麗娜·皮喬托,美國醫學院院士、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神經科學雜誌》總編、耶魯大學教授

這是一本學術性和奇妙性兼具的有趣指南,介紹瞭推動人類對腦認識的科學進展,以及取得這些進展的非凡人物。——剋裏斯·弗裏斯,英國皇傢學會會士、英國國傢學術院院士、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倫敦大學學院教授

一部智識的力作,齣色地展示瞭曆史方法往往是解釋科學難題的最佳方式。——亨利·馬什,神經外科醫師、英國皇傢外科學院院士

一部雄心勃勃的思想史。——《自然》雜誌

科布的博學和引人入勝的寫作風格帶我們踏上瞭一段迷人的旅程。——《科學》雜誌

如果你對神經科學一無所知,並且希望快速瞭解這門科學,不妨試試這本精彩的書。——《科學美國人》

如果你想隻讀一本書來瞭解腦科學的過去與現狀,這本書大概是不二之選。——陳嘉映,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資深教授

這是一部有趣而又引人思考的科普著作。它用有創意的手法描述瞭人類對大腦認識的曆史,不僅展示瞭人類是如何一步一步理解自己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還啓發瞭我們未來該如何做腦研究。作者不僅知識淵博,而且對大腦的工作機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並常常迸發齣一些閃光的思想。——魯白,神經科學傢、清華大學藥學院教授

一本精彩絕倫的科普書,描繪瞭西方科學界認識大腦的曆程。作為一個演化瞭五億多年的器官,腦的復雜程度超乎想象,就像一個內在的小宇宙。對腦的探索與對宇宙的探索一樣震撼人心。人類素有用已知“隱喻”未知的習慣,“腦是機器”就是一個例子。在曆經液壓動力、發條裝置、電報網絡、電話交換機和當前的計算機後,這個“機器”隱喻已近強弩之末,下一步該嚮何處去?這本書教誨我們,科學中最重要的五個字是“我們不知道”。由未知生發齣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實證能力,在我看來,正是人類大腦的卓絕之處。——馬淩,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書評人

用户评价

评分

##科学史阅读的问题就是浅尝辄止,本书也不能免俗。当然,这种浅尝辄止是有意义的,特别是在现代篇和未来篇,它给出了这个领域的可能发展方向。令人诧异的是,人类究竟是自负还是自信,在一个黑箱(人类意识产生)尚未厘清时已经勇敢的开启了新的若干个黑箱(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曾经在机器学习课程中,老师提到要不断训练才能使自己所写的代码更好的学习更接近于人,现在想来后背一阵发凉。所以我们不可避免要走入赛博朋克了吗?

评分

##书符其名。大脑的观念史。

评分

##流水账

评分

##科学史阅读的问题就是浅尝辄止,本书也不能免俗。当然,这种浅尝辄止是有意义的,特别是在现代篇和未来篇,它给出了这个领域的可能发展方向。令人诧异的是,人类究竟是自负还是自信,在一个黑箱(人类意识产生)尚未厘清时已经勇敢的开启了新的若干个黑箱(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曾经在机器学习课程中,老师提到要不断训练才能使自己所写的代码更好的学习更接近于人,现在想来后背一阵发凉。所以我们不可避免要走入赛博朋克了吗?

评分

##这本书的确称得上人类认识大脑的一本传记,作者将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与大脑的相处变化述说的十分清晰。秉承着“科学离不开文化”这样的观念,作者在介绍“脑知识”的同时也不忘提醒读者要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理解人们对脑的认识来源。 更有趣的是本书中的案例来自世界各地,且不光有人脑研究,也有动物脑解剖作为对比。 还得再读几遍才能记住更多。

评分

##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对记忆和意识的理解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多的只是对单一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评分

##尽管涉及了生物学、心理学、神经学、物理学、控制论、计算机科学和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交叉学科,但是本书却非常有趣好读。虽然很多部分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我仍然很高兴。如果我能看懂那些公式和图表,甚至是一些文字叙述,那才是脑科学研究的悲哀。

评分

##这本写的太丝滑了,少有的我在短时间内看了两遍的书。陈嘉映老师写的导读也很好。本书讲述了几个世纪以来有关脑的发现,展示了人们是如何发现脑是产生思想的器官并探索脑的运作机制的,而且在绪论中作者勇敢的承认了许多声称揭示了脑如何运作的书籍鲜少承认的一个事实,那就是【尽管我们对脑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基本认知,但对于数十亿个,数百亿个数千个甚至仅仅数十个神经元是如何协同工作,从而产生脑活动的,我们仍然没有清楚的认识。】在“现代”这一部分作者用了相当的篇幅来厘清那些被大众广为传播但是实际上并未被获得切实证据的观点,并且指出很多说法人们之所以相信,是因为“听起来很像真的”。在对未来的展望中,作者谨慎的提出带有个人偏好的建议【将资源投入到分散的、可执行的项目中。】

评分

##科学史阅读的问题就是浅尝辄止,本书也不能免俗。当然,这种浅尝辄止是有意义的,特别是在现代篇和未来篇,它给出了这个领域的可能发展方向。令人诧异的是,人类究竟是自负还是自信,在一个黑箱(人类意识产生)尚未厘清时已经勇敢的开启了新的若干个黑箱(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曾经在机器学习课程中,老师提到要不断训练才能使自己所写的代码更好的学习更接近于人,现在想来后背一阵发凉。所以我们不可避免要走入赛博朋克了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