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睏知錄

文化睏知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馮天瑜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壹 文化史片议
古典生态智慧的现代价值及其限定 / 2
“五伦”“三纲”分梳 / 13
“劳心”与“劳力”的离合变迁 / 24
科举制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 42
贰 历史语义学
中国衍为国名历程 / 74
“革命”概念的迁衍建立 / 92
“科学”概念的古今转换与中外对接 / 121
“共和”内涵的衍生发展 / 133
叁 中华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说 / 148
农耕文明思维探略 / 158
循环论与循环经济 / 171
试析“李约瑟悖论” / 176
“中国世纪”说当缓议 / 184
肆 明清文化五百年
“集古”与“萌新” / 194
明代理学流变考 / 206
明清之际文化近代性初萌——以徐光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例 / 226
晚清新教传教士译业述评 / 238
近人对传统文化的两极评判 / 250
伍 中日文化交际
中日何以“两千年玉帛”“一百载干戈” / 264
汉字文化对日本的深广影响 / 271
近代日本新语入华评议 / 288
中日间关于对方国情的“信息不对称” / 302
近代日本中国调查的历史警示与文献价值 / 308
陆 问学历程
修学三门径:义理—考据—辞章 / 324
庭教记略 / 332
未成文的家训 / 335
“住读”湖北省图书馆八年记 / 338
“看家书” / 346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本書收錄瞭馮天瑜教授最新研究成果,遵循微觀辨析與宏觀把握相結閤,義理、考據、辭章三者相濟之理路,考究文化史學基本論題,如中國文化之生成機製、發展脈絡及走勢、中國文化特質、中外文化互動等,以“文化生態”說為基旨,以中西文化互動為視野,探析中華文化源流,考究中華元典智慧,提供領略中華文化之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指引。

用户评价

评分

冯天瑜,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本书是其撰写的论文集,内容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文化史、近代思想观念史、中国近代化困境、明清思想史论、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和学术回顾,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古今中西的比较研究。所谓中西本质上,也仍然是古今的比较研究,只不过是西方代表现代,而中国代表古代,因此我们可以把全书分为两个对立的板块,其中中国传统板块中,冯天瑜着重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农业文明、文化生态,用来解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以及中国为何无法发展出现代文明。另一个板块是介绍西方现代文明以及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这部分主要是以中外比较研究体现出来,比如在介绍革命、科学和共和概念是如何从西方传入到中国,李约瑟是如何评价中国为何没有科学技术,以及明清以来西方的影响。启蒙史观的中国研究。

评分

冯天瑜,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本书是其撰写的论文集,内容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文化史、近代思想观念史、中国近代化困境、明清思想史论、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和学术回顾,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古今中西的比较研究。所谓中西本质上,也仍然是古今的比较研究,只不过是西方代表现代,而中国代表古代,因此我们可以把全书分为两个对立的板块,其中中国传统板块中,冯天瑜着重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农业文明、文化生态,用来解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以及中国为何无法发展出现代文明。另一个板块是介绍西方现代文明以及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这部分主要是以中外比较研究体现出来,比如在介绍革命、科学和共和概念是如何从西方传入到中国,李约瑟是如何评价中国为何没有科学技术,以及明清以来西方的影响。启蒙史观的中国研究。

评分

冯天瑜,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本书是其撰写的论文集,内容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文化史、近代思想观念史、中国近代化困境、明清思想史论、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和学术回顾,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古今中西的比较研究。所谓中西本质上,也仍然是古今的比较研究,只不过是西方代表现代,而中国代表古代,因此我们可以把全书分为两个对立的板块,其中中国传统板块中,冯天瑜着重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农业文明、文化生态,用来解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以及中国为何无法发展出现代文明。另一个板块是介绍西方现代文明以及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这部分主要是以中外比较研究体现出来,比如在介绍革命、科学和共和概念是如何从西方传入到中国,李约瑟是如何评价中国为何没有科学技术,以及明清以来西方的影响。启蒙史观的中国研究。

评分

冯天瑜,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本书是其撰写的论文集,内容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文化史、近代思想观念史、中国近代化困境、明清思想史论、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和学术回顾,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古今中西的比较研究。所谓中西本质上,也仍然是古今的比较研究,只不过是西方代表现代,而中国代表古代,因此我们可以把全书分为两个对立的板块,其中中国传统板块中,冯天瑜着重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农业文明、文化生态,用来解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以及中国为何无法发展出现代文明。另一个板块是介绍西方现代文明以及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这部分主要是以中外比较研究体现出来,比如在介绍革命、科学和共和概念是如何从西方传入到中国,李约瑟是如何评价中国为何没有科学技术,以及明清以来西方的影响。启蒙史观的中国研究。

评分

冯天瑜,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本书是其撰写的论文集,内容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文化史、近代思想观念史、中国近代化困境、明清思想史论、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和学术回顾,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古今中西的比较研究。所谓中西本质上,也仍然是古今的比较研究,只不过是西方代表现代,而中国代表古代,因此我们可以把全书分为两个对立的板块,其中中国传统板块中,冯天瑜着重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农业文明、文化生态,用来解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以及中国为何无法发展出现代文明。另一个板块是介绍西方现代文明以及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这部分主要是以中外比较研究体现出来,比如在介绍革命、科学和共和概念是如何从西方传入到中国,李约瑟是如何评价中国为何没有科学技术,以及明清以来西方的影响。启蒙史观的中国研究。

评分

冯天瑜,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本书是其撰写的论文集,内容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文化史、近代思想观念史、中国近代化困境、明清思想史论、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和学术回顾,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古今中西的比较研究。所谓中西本质上,也仍然是古今的比较研究,只不过是西方代表现代,而中国代表古代,因此我们可以把全书分为两个对立的板块,其中中国传统板块中,冯天瑜着重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农业文明、文化生态,用来解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以及中国为何无法发展出现代文明。另一个板块是介绍西方现代文明以及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这部分主要是以中外比较研究体现出来,比如在介绍革命、科学和共和概念是如何从西方传入到中国,李约瑟是如何评价中国为何没有科学技术,以及明清以来西方的影响。启蒙史观的中国研究。

评分

冯天瑜,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本书是其撰写的论文集,内容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文化史、近代思想观念史、中国近代化困境、明清思想史论、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和学术回顾,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古今中西的比较研究。所谓中西本质上,也仍然是古今的比较研究,只不过是西方代表现代,而中国代表古代,因此我们可以把全书分为两个对立的板块,其中中国传统板块中,冯天瑜着重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农业文明、文化生态,用来解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以及中国为何无法发展出现代文明。另一个板块是介绍西方现代文明以及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这部分主要是以中外比较研究体现出来,比如在介绍革命、科学和共和概念是如何从西方传入到中国,李约瑟是如何评价中国为何没有科学技术,以及明清以来西方的影响。启蒙史观的中国研究。

评分

冯天瑜,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本书是其撰写的论文集,内容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文化史、近代思想观念史、中国近代化困境、明清思想史论、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和学术回顾,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古今中西的比较研究。所谓中西本质上,也仍然是古今的比较研究,只不过是西方代表现代,而中国代表古代,因此我们可以把全书分为两个对立的板块,其中中国传统板块中,冯天瑜着重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农业文明、文化生态,用来解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以及中国为何无法发展出现代文明。另一个板块是介绍西方现代文明以及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这部分主要是以中外比较研究体现出来,比如在介绍革命、科学和共和概念是如何从西方传入到中国,李约瑟是如何评价中国为何没有科学技术,以及明清以来西方的影响。启蒙史观的中国研究。

评分

冯天瑜,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本书是其撰写的论文集,内容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文化史、近代思想观念史、中国近代化困境、明清思想史论、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和学术回顾,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古今中西的比较研究。所谓中西本质上,也仍然是古今的比较研究,只不过是西方代表现代,而中国代表古代,因此我们可以把全书分为两个对立的板块,其中中国传统板块中,冯天瑜着重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农业文明、文化生态,用来解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以及中国为何无法发展出现代文明。另一个板块是介绍西方现代文明以及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这部分主要是以中外比较研究体现出来,比如在介绍革命、科学和共和概念是如何从西方传入到中国,李约瑟是如何评价中国为何没有科学技术,以及明清以来西方的影响。启蒙史观的中国研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