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無名者“消失”和“進入”的始末。
2069年,“我”在英國牛津大學做訪問學者的夏天,無意中發現瞭中國青年L的手記。“我”把這份手記作為史料,後來又把它作為謎題,企圖勾勒齣L的一生。小說以現在(2069年-2075年)和過去(2014年-2015年)兩條並行的時間 綫交織敘事,融閤口述、訪談、自白、新聞報道、時事評論等多種形式,在虛構的曆史維度上,通過L及他的各位同學在時代轉摺點上的個人行動與其境遇,展現瞭21世紀世界青年一代的境況,及個體與現實、曆史的對峙與妥協,書寫瞭在混亂時代縫隙中的“水下之人”。
---
★ 我們若有所失,我們無所依憑。“我們的生命,作為幸存者,不斷地被審視。”
★ 一個極具開放性和私人性的獨特文本。一部尋找和記憶之書。一麯關於友誼、青春、成長和理想的挽歌。一部獻給世界青年的未來之書。融閤偵探解謎、政治理念、科幻元素、曆史解讀於一體,展現瞭作者跨越東西方的廣闊視野、淵博的學識和極強的文體駕馭纔能。
★ 如果不再講述,我們人人都是“水下之人”。
那些消失的、被遺忘的、淹沒的、漂泊的人,經過講述,再次被發現。一切的未盡之處,構成瞭我們存在的證明。
★ 失蹤者的生命遺痕與幸存者迥異的命運彼此交錯,再也沒有一塊安全之筏,能讓我們抵達彼岸。
★ 口述、訪談、新聞報道、獨白、時事評論、詩歌……多重語體結構並置,打破虛構與非虛構界限,復調迴聲建構起互文的橋梁,以文學書寫最大程度迫近混亂時代縫隙中的“水下之人”。
##在武汉夏天拜读了预读本
评分这是一部难以归类的书,读完怅然若失。读到最后,L的所终已经不重要了。这趟寻访的终点是亚历山大的葬礼,小说由亚历山大开始,由亚历山大结束,每个人都可以解读出其中的蕴意。青春往事的那部分记录和后面每个人的讲述互为参照,彼此交错。最后,溺水感越来越重,就让我沉入水中,随水流漂浮。
评分这是一部难以归类的书,读完怅然若失。读到最后,L的所终已经不重要了。这趟寻访的终点是亚历山大的葬礼,小说由亚历山大开始,由亚历山大结束,每个人都可以解读出其中的蕴意。青春往事的那部分记录和后面每个人的讲述互为参照,彼此交错。最后,溺水感越来越重,就让我沉入水中,随水流漂浮。
评分##在武汉夏天拜读了预读本
评分 评分 评分这是一部难以归类的书,读完怅然若失。读到最后,L的所终已经不重要了。这趟寻访的终点是亚历山大的葬礼,小说由亚历山大开始,由亚历山大结束,每个人都可以解读出其中的蕴意。青春往事的那部分记录和后面每个人的讲述互为参照,彼此交错。最后,溺水感越来越重,就让我沉入水中,随水流漂浮。
评分##在武汉夏天拜读了预读本
评分##在武汉夏天拜读了预读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