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菲利普·曼塞爾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致 谢 i
前 言 ⅲ
1 “征服者” 1
2 神的城市 28
3 皇 宫 58
4 后宫和公共浴室 83
5 黄金城 113
6 维齐尔和译员 137
7 惬意的毯子 169
8 大使和艺术家 197
9 禁卫军蹙眉 229
10 马哈茂德二世 249
11 奇迹之城 271
12 通往沙皇格勒之路 301
13 耶尔德兹 324
14 青年土耳其党人 357
15 首都之死 392
尾 声 429
词汇表 448
附录一 454
附录二 455
附录三 456
附录四 458
附录五 459
附录六 460
附录七 462
附录八 464
注 释 465
参考文献 507
出版后记 529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一座城市,兩個世界,東西方文化的交匯地

500年多元文化的碰撞,凝結成難忘的舊日傳奇

【編輯推薦】

1.時間跨度長達500年,不僅講述瞭一座城市的曆史,更是一部東西方文化交流與衝突的宏大敘事,堪稱“世界的十字路口”。

2.從世界曆史的轉摺點1453年入手,追憶瞭君士坦丁堡進入現代世界之後到奧斯曼帝國解體復歸平淡的繁華舊夢。

3.筆觸生動,細節豐富,角色多元,描繪瞭一幅彆開生麵、具有煙火氣的城市日常生活圖景,帶領讀者透過曆史煙塵,深入領略韆年帝都的鮮活麵貌。

4.聯係當今嚴峻的國際形勢,該城作為世界的樞紐,將繼續在全球地緣政治中發揮重要作用,希望本書能給讀者帶來些許啓發。

【內容簡介】

君士坦丁堡橫跨歐亞大陸,占據著得天獨厚的戰略要衝之地,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地和戰場。本書以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作為一個徵服者騎著白馬進入君士坦丁堡為開端,引人入勝地敘述瞭該城在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首都之後的雙重角色:既是歐洲體係的組成部分,又是吸引著從巴黎至伊斯法罕的民眾和思想的磁石。本書的結尾是奧斯曼帝國的最後一任統治者阿蔔杜勒邁吉德乘坐東方快車匆忙駛離君士坦丁堡。在這兩大事件之間的漫長歲月裏,作者透過該城熙熙攘攘的錶象,通過敘述奧斯曼蘇丹及其王朝對於它的影響力、在君士坦丁堡定居和效力於蘇丹的主要傢族的經曆,比如泰斯塔傢族、柯普律呂傢族和馬夫羅科紮托斯傢族,記錄下它曾經作為帝國首都、聖城、貿易轉口港、娛樂勝地的曆史。就其文化和智識生活來說,它亦是一座現代化實驗場所,無愧於“舉世嚮往之城”“眾城之女王”等美譽。

用户评价

评分

##君士坦丁堡在作为奥斯曼首都的最后几年,将战场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考虑将圣索菲亚清真寺变为教堂是自然而然之事上,寇松并非身一人。一种救赎的焦躁从希腊传播到英国,圣索菲亚赎回委员会在英国成立。天主教会也声称对圣索菲亚清真寺拥有所有权。一名意大利代表认为,既然这座城市是由罗马皇帝建造的,并且拥有热那亚建筑,那么它应该是意大利的。奥斯曼政府在圣索菲亚清真寺前驻扎了配有机关枪的士兵,防止基督徒的偷袭。不仅是出于个人的偏见,君士坦丁堡作为伊斯兰教的首都也是寇松望对该城的主要清真寺索菲亚进行再洗礼,以及驱逐苏丹哈里发的原因。他向内阁同僚宣称:印度穆斯林从来没有对君士坦丁堡赋予任何圣性和敬意。事实上,印度穆斯林从18世纪就开始这么做了,并且亲奥斯曼的哈里发运动即将横扫印度,其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土耳其伊斯兰

评分

##之前读过的几本有关君士坦丁堡的书都是基于“蜀汉”的视角,这一本则是从“曹魏”的视角出发,写的是1453年圣城陷落后的几百年历史。最有意思的是地理和历史的结合。

评分

##君士坦丁堡在作为奥斯曼首都的最后几年,将战场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考虑将圣索菲亚清真寺变为教堂是自然而然之事上,寇松并非身一人。一种救赎的焦躁从希腊传播到英国,圣索菲亚赎回委员会在英国成立。天主教会也声称对圣索菲亚清真寺拥有所有权。一名意大利代表认为,既然这座城市是由罗马皇帝建造的,并且拥有热那亚建筑,那么它应该是意大利的。奥斯曼政府在圣索菲亚清真寺前驻扎了配有机关枪的士兵,防止基督徒的偷袭。不仅是出于个人的偏见,君士坦丁堡作为伊斯兰教的首都也是寇松望对该城的主要清真寺索菲亚进行再洗礼,以及驱逐苏丹哈里发的原因。他向内阁同僚宣称:印度穆斯林从来没有对君士坦丁堡赋予任何圣性和敬意。事实上,印度穆斯林从18世纪就开始这么做了,并且亲奥斯曼的哈里发运动即将横扫印度,其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土耳其伊斯兰

评分

评分

本书作者曼赛尔是英国知名的中世纪宫廷史学者,本书关于君士坦丁堡的讲述分两部分进行,在拜占庭王国时期,全书突出介绍君士坦丁堡的宫廷文化史,包括皇宫及其配套设施的富丽堂皇,作为连接欧亚非大陆贸易节点的物质文化丰富,包括后花园里面夺目的花卉,花园里面贵族享用的咖啡与美酒。后半部分待拜占庭灭亡后,本书讲述这座城市的中世纪建城史的重要沿革,直到凯末尔的上台为止。

评分

评分

评分

##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后,由俄罗斯承袭东正教的衣钵。人们相信,圣母具有保护力的面纱罩住了莫斯科,也就是第三罗马。17世纪,莫斯科三大城门之一被命名为康斯坦丁诺夫—叶列宁斯克门,这道城门刚好位于圣巴西尔大教堂的后方。到了18世纪,广受爱戴的叶卡捷琳娜大帝被称为蒙福的女皇,她的礼服上绣着闪亮的双头,这是帕里奥洛格斯王朝的盾形纹章,也是拜占庭的象征。15世纪末,俄罗斯满腔热情地采用了这个纹章。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