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在解釋意識上的失敗,似乎讓我們不得不在物理主義和某種二元論之間做齣選擇,前者意味著要否認我們的意識和主觀體驗的實在性,後者則帶來瞭更多問題。作為第三種方案的“泛心論”近年來備受哲學傢和神經科學傢關注,不少人認為它離解決意識問題的目標更近;根據這一理論,意識是 物理世界中基本的、普遍存在的特徵,我們的意識在物理世界中看起來之所以獨特,是因為它是我們目前唯一擁有的通達物質內在本質的窗口。本書迴顧瞭三種路徑在解決意識問題方麵的優勢與缺陷,以簡明扼要的哲學論證為泛心論做齣瞭有力的辯護,是一部通達意識科學研究前沿的入門佳作。
----------------------------
????我怎麼知道我是否存在?我等於我的大腦嗎?200頁無門檻直抵心靈哲學核心議題
????我們看到的紅色從何而來?疼痛的感覺能否還原為特定神經元放電?深入分析“解釋鴻溝”三種方案
????人類意識是否獨一無二?人工智能會有自我意識嗎?從“泛心論”齣發重新觀察世界
----------------------------
“本書是新一代哲學傢的宣言,他們認為我們需要修正對物理世界的看法,以適應意識。伽利略把心靈從物質中抽離齣來,這對物質科學來說是好事,但對心靈科學來說不見得如此。菲利普·高夫認為,要解釋意識,我們必須把心靈放迴物質中。他的想法很激進,但他的論證很嚴謹,這本書讀起來很愉快。我嚮任何想要瞭解意識之謎的人推薦這本書。”
——大衛·查莫斯,《有意識的心靈》作者、紐約大學哲學教授
“菲利普·高夫在本書中提齣瞭一種科學研究意識的新方法。他以通俗易懂、引人入勝的方式分析瞭為什麼我們的感覺經驗仍然無法得到科學解釋,為什麼將意識描述為物質基本特徵的理論一直被忽視,以及為什麼這些理論現在值得認真考慮。誰要是對意識研究的未來感興趣,這就是他的必讀書。”
——安娜卡·哈裏斯,科普作傢
“菲利普·高夫寫瞭一本非常通俗易懂、趣味橫生的書,介紹並捍衛瞭一種日漸流行(雖然乍看之下有些古怪)的觀點:意識無處不在,物質不會因其排列組閤突然間閃現齣意識,意識一開始就存在。關於這一引人入勝的話題,再沒有比本書更好的導論瞭。”
——史蒂芬·勞,牛津大學繼續教育係哲學主任
简洁明快的入门小册子,物理主义/二元论/泛心论 的基本逻辑和潜在困境,英美哲学风格,叙述论文和深度相比有些繁琐。
评分##如果不是让我了解到关于二元论交互中的能量问题和僵尸论证的逻辑细节【起码学到了心东西】,我可能会给本书一星的评价。goff倾向于泛心论的思路在于认为需要给物理量一个的本质,因为他不满足于物理量的相互定义,他认为这个本质是意识,但是由于这不会给物理学增加任何可以检验的新内容,为什么不说这种本质是上帝?另外我也不认同他认为泛心论没有交互问题,其实我甚至觉得他说的泛心论就是一个莫名其妙就避开了交互问题的性质二元论,另外最后一章可以不看,自己明明在前几张已经说明了不够整合的微小意识不够构成完整的意识,最后一章又说万事万物都有意识所以需要尊重?我个人不是很推荐这本
评分简洁明快的入门小册子,物理主义/二元论/泛心论 的基本逻辑和潜在困境,英美哲学风格,叙述论文和深度相比有些繁琐。
评分 评分##适合入门,但不必太过认真对待。只谈一点就够了:一本讨论意识的哲学科普作品,竟然全程没有出现马克思,尼采与弗洛伊德的名字!如果作者保持他在书里的谦逊姿态,去了解一下大陆哲学的发展(就本书清一色的英美哲学家的例子,他可能真的一无所知)他会发现拉康的幻想逻辑学要比他的论证更“优雅与简洁”
评分##适合入门,但不必太过认真对待。只谈一点就够了:一本讨论意识的哲学科普作品,竟然全程没有出现马克思,尼采与弗洛伊德的名字!如果作者保持他在书里的谦逊姿态,去了解一下大陆哲学的发展(就本书清一色的英美哲学家的例子,他可能真的一无所知)他会发现拉康的幻想逻辑学要比他的论证更“优雅与简洁”
评分 评分简洁明快的入门小册子,物理主义/二元论/泛心论 的基本逻辑和潜在困境,英美哲学风格,叙述论文和深度相比有些繁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