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的文學教育

AI時代的文學教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平原 主編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序 人工智能四重奏 陈平原/ 001
AI与人类命运
“后人类时代”的AI可以替代人的思想吗 丁 帆 / 015
“我怀疑,故我在”:关于人工智能的哲思 方维规 / 033
AI时代的教育:在人文与“人智”之间 张宝明 / 044
关于AI写作的三个观察和三个困惑 李 怡 / 055
想象力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 谢有顺 / 065
AI时代的阅读问题 曾 军 / 072
人工智能与人文教育 武新军 / 083
这一跃后,我们与谁背离? 陈济舟 / 091
AI与诗文写作
DeepSeek与诗:如何迎向人机共生新时代 胡晓明 樊梦瑶 / 101
在AI时代如何重建诗人的自信 彭玉平 / 122
不可替代的体验:AI时代文学存续的理由 蒋 寅 / 127
DeepSeek时代:文学写作的两极分化 赵 勇 / 133
I时代的科幻、诗歌与呼吸 宋明炜 / 148
AI来了,人文写作和文学教育或许有救了 刘复生 / 155
回心文本,亲自写作 邵燕君 / 162
AI时代,“作者”何为? 季剑青 / 170
AI与人文教育
AI时代的古典文学研究 刘跃进 / 179
AI时代如何呈现具身性的口头文学 朝戈金 / 186
AI时代的文学研究 朱国华 / 191
世界文学的智能布局 赵白生 / 202
AI与人文:我的观察和思考 徐永明 / 208
古籍数字化与传统诗学的范式革新 李飞跃 / 214
在人文社科领域应用大语言模型的问题分析和解决之道 王 军 / 222
“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文学创作、研究与教育 王 贺 / 228
AI与课程教学
AI时代,文学教育的变革与挑战 郭英剑 / 249
多媒体展演:AI时代人文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宋伟杰 / 271
AI时代的国学教育与人文学重建 魏 泉 / 276
一篇作业引发的AI思考 杨 早 凌云岚 / 284
文学的“终结”与最后之人 张春田 / 296
从钱锺书手稿数据库到《管锥编》的AI导读 张 治 / 303
一个“保守主义”教育者的自白 崔文东 / 310
AI时代,我们如何阅读梁启超 宋 雪 / 315
与AI共生:一名论文写作课教师的课堂改良计划 李 静 / 323
外 编
AI时代,文学如何教育 陈平原 / 339
人文学者:怎样与AI共舞 陈平原 / 350
AI时代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陈平原 / 361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從ChatGPT橫空齣世到Deepseek震驚全球,短短幾年間,人工智能從一個高深的專業領域,變成一個狂歡的全民話題。受其深刻影響。作為大學教授,尤其是人文學者,對此自然格外敏感。

世界史上,每次特彆重大的科技進步,都會伴隨一定的價值重組、社會動蕩,以及知識結構的變遷。這迴自然也不例外。有鑒於此,北京大學陳平原教授組織專傢團隊,暢談“AI時代的文學教育”,內容包括對於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文學研究的深刻反思以及對於文學教育的宗旨與目標、課程設置與教學方式、論文要求與學術倫理等的重新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以我个人拙见,有些老师其实不太懂AI,说着有点烂大街的对于技术的担忧;有些老师说的是比较实的问题(大学教育之类),暂时与我无关;有几位老师(比如刘复生老师)的观点我是比较赞同的。

评分

##不得不说,以我个人拙见,有些老师其实不太懂AI,说着有点烂大街的对于技术的担忧;有些老师说的是比较实的问题(大学教育之类),暂时与我无关;有几位老师(比如刘复生老师)的观点我是比较赞同的。

评分

##好多年都不给自己编的书打分写评语了,但看到有人说这书是“鼓捣文学ai”“大唱赞歌”的,这不是事实。可以说写得不好,没看内容就想象是“赞歌”就不好了。

评分

##不得不说,以我个人拙见,有些老师其实不太懂AI,说着有点烂大街的对于技术的担忧;有些老师说的是比较实的问题(大学教育之类),暂时与我无关;有几位老师(比如刘复生老师)的观点我是比较赞同的。

评分

##算是好看的书。有些真知灼见,有些急就章敷衍成篇。大体能代表被DeepSeek轰炸过后主流中文系对ai的基本见解,或许会有人嘲弄迂腐,但中文系的行文是有意思的

评分

以答某媒体的一段访谈来做评:现阶段,我们看到各地都在如火如荼的展开讨论,疯狂的追逐人工智能,一些传统学者也在组织出书发议论,大家都处在一种欣快症中。我想说的是, AI时代的文学研究,不是靠传统学者旧瓶装新酒谈出来的,而是下功夫做出来的,是在和模型算法一轮轮的交手中,不断细读、检验、推理、论证,批评阐释出来的,这需要历时漫长专心致志的投入。数字人文虽然是一个大场、新场,但它根本上仍然遵循“赢者输”的法则,仍然类似艺术生产场……

评分

##好多年都不给自己编的书打分写评语了,但看到有人说这书是“鼓捣文学ai”“大唱赞歌”的,这不是事实。可以说写得不好,没看内容就想象是“赞歌”就不好了。

评分

以答某媒体的一段访谈来做评:现阶段,我们看到各地都在如火如荼的展开讨论,疯狂的追逐人工智能,一些传统学者也在组织出书发议论,大家都处在一种欣快症中。我想说的是, AI时代的文学研究,不是靠传统学者旧瓶装新酒谈出来的,而是下功夫做出来的,是在和模型算法一轮轮的交手中,不断细读、检验、推理、论证,批评阐释出来的,这需要历时漫长专心致志的投入。数字人文虽然是一个大场、新场,但它根本上仍然遵循“赢者输”的法则,仍然类似艺术生产场……

评分

##不得不说,以我个人拙见,有些老师其实不太懂AI,说着有点烂大街的对于技术的担忧;有些老师说的是比较实的问题(大学教育之类),暂时与我无关;有几位老师(比如刘复生老师)的观点我是比较赞同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