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不曾告訴你的生命哲學課

醫生不曾告訴你的生命哲學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一方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人生:一趟“无常”的穿越
第一部分 直面衰老
1.1 怎样才算老?何时进入老年?
1.2 年龄不过是一个数字游戏?
1.3 老人生活的内圈、中圈和外圈
1.4 如何让退休生活更有意义?
1.5 服老很难,要选择过有意义的人生
1.6 如何规避“处方瀑布”?
1.7 疗愈受伤的灵魂,重建情感共同体
1.8 适应现代社会的养老攻略
1.9 人人都应该学做自己的家庭医生
1.10 老人疼痛:生命的警报器,也是磨人的钝器
1.11 互助养老或许是未来养老的新模式
1.12 拒绝“老人味”:居家与机构之选
1.13 当你老了,人工智能可能成为最懂你的那个“他”
1.14 如何对待衰弱不堪的身体
第二部分 咀嚼病痛
2.1 生命中复杂的疼痛体验
2.2 疼痛与疾病:苦不堪言
2.3 没有痛苦体验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2.4 唯有穿越痛苦,才能超越痛苦
2.5 哲人与麻醉医师眼里的疼痛意义
2.6 人类如何认识与征服疼痛?
2.7 医者要学会倾听痛苦的故事
2.8 洞悉疼痛的社会性投射
2.9 如何排遣内心的痛苦记忆
彩蛋 牙疼:生命中的巅峰体验
第三部分 正视失能与残障
3.1 一个被轻慢的人生母题
3.2 残障叙事,充满着抗争与接纳
3.3 弗里达:“我不是病了,我是碎了”
3.4 “上帝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
3.5 AI 语境中的身体:失能乎,强健乎
第四部分 豁达死亡
4.1 国人总是含蓄地认识和理解死亡
4.2 对待死亡的四种迷思
4.3 中国人对死亡也有“游戏”的一面
4.4 元宇宙能够改变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吗?
4.5 濒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4.6 如何和家人讨论死亡?
彩蛋 好书和纪录片推荐
4.7 如何和孩子谈论死亡?
4.8 死亡有“你我他”之分
4.9 如果给自己写墓志铭,你会写什么?
4.10 每个人都需要“生命旅程助理”
4.11 生命关怀重建死亡观
4.12 如何与患者、长者共情?
4.13 安宁疗护:生命最后的关怀
彩蛋 殡葬:死亡需要一个神圣的仪式
第五部分 重审医学与健康
5.1 健康与健康观
5.2 不许生病:健康意识和生命管理艺术
5.3 医院为何不可爱?
5.4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现代医学?
5.5 医学不等式与临床万花筒
5.6 养生:健康态与逍遥态
5.7 心情,心理,何以驾驭?
5.8 极限运动与健康隐匿
5.9 医学的最高境界是人文
跋 好一场“浮生”之旅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我們終將親曆老弱病死,卻從未真正做好準備

北大醫學部知名教授,國內醫學人文領域開拓者,20年教研精華

臨床+哲學+文學藝術+科技,多重前沿新知

帶你超越生理病理,更好地為自己和傢人決策

健康就是“活得長,病得晚,老得慢,死得快”

韓啓德 景軍 陳少明 力薦

~~~~~~~~~~~~~~~~~~~~~~~~~~~~~~~~~~~~~~~~~~~~~~~~~~~~~~~~~~~~~~

醫院裏本來是最需要身心撫慰的地方,但是我們經常隻能得到技術的告知、軀體的乾預。當我們置身懸崖、直麵生死,忍受瞭極度的痛苦,卻沒有關於痛苦的哲學課,也沒有關於生死的輔導課,沒人告訴你死亡為什麼會發生、它的本質是什麼,也沒人跟你講苦難是一種穿越、一種超越。

最渴望醫療獲益時,卻必須承擔診療的高風險;遭遇醫療貧睏時,病患越窮越要承受高代價。我們不禁要問:醫院為什麼不可愛?醫學到底怎麼瞭?麵對一道道生命必答題,如何纔能做到生活有品質,衰老有尊嚴,死亡有準備?

本書以醫學與文學、哲學的跨界視角,帶讀者全麵認識衰老、失能、病痛和死亡,以及如何看待生命的隱喻和意識。當我們僅有一次的生命機會時,我們必須有所準備:有準備地診療,有準備地衰老,有準備地死亡。隻有這樣纔能過好一生,纔能夠把生死、人性、美德等進行綜閤的思考,纔能夠通往理想化的或者幸福的人生。

~~~~~~~~~~~~~~~~~~~~~~~~~~~~~~~~~~~~~~~~~~~~~~~~~~~~~~~~~~~~~~

本書同時從醫學與生命哲學兩條路徑帶領讀者洞察衰老、病痛、失能和死亡的本質,從而獲得更加豁達、從容的生活。

——韓啓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會長)

這是一本極富溫度與深度的生命啓示錄,以哲思之光照亮生老病死的全程。作者將專業知識與人文關懷熔於一爐,用鮮活案例拆解生命謎題,讓讀者在輕鬆閱讀中領悟:醫學不止於治身,更在於療心;生命不僅是生存,更是一場充滿意義的修行。

——景軍(清華大學社會學係教授,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特聘教授)

本書的內容不僅醫生不會告訴你,哲學傢也不會告訴你。它的論述方式充滿睿智與洞見,而且包含對生命與生活深刻體驗的描述。打開本書,你進入的不隻是某個知識的領地,更是廣泛的精神世界。

——陳少明(中山大學哲學係教授,中山大學人文學部主任)

用户评价

评分

音频改编,好读,开篇12个字基本概括了全书的精神:健康就是“活得长、病得晚、老得慢、死得快”。具体来说,一是实用,原创类确实贴近国内,比如老人看病要对诊断做减法,最好选择全科医生等;二是超越,要有更通透的养老心态,更通达的生死观,这个其实很难,说白了要有一些沉思,难怪陈少明先生推荐本书,大概也是基于此种沉思及超越吧;三是乐观,对我来说首要就是对科技的乐观,我对自己的养老只寄希望于未来的AI和机器人;四是让我忽然明白一件事,生命的养老、死亡,和职场生命的死亡,具有一致性。

评分

音频改编,好读,开篇12个字基本概括了全书的精神:健康就是“活得长、病得晚、老得慢、死得快”。具体来说,一是实用,原创类确实贴近国内,比如老人看病要对诊断做减法,最好选择全科医生等;二是超越,要有更通透的养老心态,更通达的生死观,这个其实很难,说白了要有一些沉思,难怪陈少明先生推荐本书,大概也是基于此种沉思及超越吧;三是乐观,对我来说首要就是对科技的乐观,我对自己的养老只寄希望于未来的AI和机器人;四是让我忽然明白一件事,生命的养老、死亡,和职场生命的死亡,具有一致性。

评分

评分

评分

音频改编,好读,开篇12个字基本概括了全书的精神:健康就是“活得长、病得晚、老得慢、死得快”。具体来说,一是实用,原创类确实贴近国内,比如老人看病要对诊断做减法,最好选择全科医生等;二是超越,要有更通透的养老心态,更通达的生死观,这个其实很难,说白了要有一些沉思,难怪陈少明先生推荐本书,大概也是基于此种沉思及超越吧;三是乐观,对我来说首要就是对科技的乐观,我对自己的养老只寄希望于未来的AI和机器人;四是让我忽然明白一件事,生命的养老、死亡,和职场生命的死亡,具有一致性。

评分

音频改编,好读,开篇12个字基本概括了全书的精神:健康就是“活得长、病得晚、老得慢、死得快”。具体来说,一是实用,原创类确实贴近国内,比如老人看病要对诊断做减法,最好选择全科医生等;二是超越,要有更通透的养老心态,更通达的生死观,这个其实很难,说白了要有一些沉思,难怪陈少明先生推荐本书,大概也是基于此种沉思及超越吧;三是乐观,对我来说首要就是对科技的乐观,我对自己的养老只寄希望于未来的AI和机器人;四是让我忽然明白一件事,生命的养老、死亡,和职场生命的死亡,具有一致性。

评分

##正式生命与死亡是很重要的课题~

评分

##根据授课录音整理,很浅显,也有些碎片化,但就这个迷人的主题谈了一些有意思的点。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