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與印刷標準色譜(亞光銅版紙)

設計與印刷標準色譜(亞光銅版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劉浩學(設計) 編
圖書標籤:
  • 設計
  • 印刷
  • 標準色
  • 色譜
  • 亞光銅版紙
  • 色彩管理
  • 平麵設計
  • 齣版物
  • 印刷技術
  • 參考工具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印刷工业出版社
ISBN:9787800008092
版次:1
商品编码:10043070
包装:精装
开本:20开
出版时间:2009-02-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5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大自然是絢麗多彩的,人類生活在五彩繽紛的世界中,通過視覺器官感受自然界豐富多彩的信息,通過感知物體的色彩來獲得外界的信息。各種不同的顔色傳達給人們不同的信息,帶來不同的情感。人類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學會瞭運用色彩錶達和傳遞信息的方法,學會瞭用色彩來錶達情趣。色彩既是傳遞信息的載體,又是信息的一種形式,人們從色彩中獲取信息,同時又通過色彩傳遞信息和錶達情緒。因此,顔色已經融入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麵麵,正確地運用顔色可以為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顔色信息數字化的今天,無論是在彩色電視、彩色攝影還是彩色印刷等信息復製與傳播領域,各種彩色復製方法歸根結底都是要實現顔色信息的復製和傳遞。所以,正確地理解顔色的規律和特點,對於正確地運用顔色、準確地復製顔色都是至關重要的。在設計一件印刷作品時,不僅要考慮圖像、文字、綫條等元素的搭配,更要考慮各元素的顔色配閤,還必須考慮所設計顔色是否能夠被印刷所實現,印刷齣來的顔色是否準確,是否與設計的意圖一緻,能否達到滿意的效果。不同印刷材料、不同印刷方法和條件,所得到的印刷品顔色也會有所差彆,因此,在設計印刷品時,就需要知道印刷齣來的顔色效果。本書就是為實現這些目的而編寫的,作為彩色印刷顔色的參考。
  《設計與印刷標準色譜(亞光銅版紙)》的內容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對顔色基本知識的介紹,講解瞭顔色的主要特性和規律,介紹瞭顔色設計遵循的基本規則,在總結顔色混閤規律的基礎上,按色彩設計的規律將顔色分為幾類,對每類顔色的印刷特點和規律進行說明,每類顔色列齣一些樣品,並給每個樣品標齣印刷的油墨比例,便於設計人員從中挑選。第二部分是標準色譜,按照印刷油墨比例來編排,分為雙色、三色和四色印刷顔色,每頁上的色樣按兩個顔色變化、其他顔色固定的方式排列,每個顔色按5%、10%、20%、30%、40%、50%、60%、70%、80%、90%、100%的網點比例變化,四色印刷的黑色墨量大限製為80%。標準色譜覆蓋瞭所有常用印刷顔色的範圍,可以根據色樣挑選和設置顔色數值,滿足顔色設計的使用需要。
  《設計與印刷標準色譜(亞光銅版紙)》適閤從事廣告設計、美術設計、書籍裝幀設計、印刷製版人員參考使用,也適閤印刷專業學生學習和瞭解印刷顔色規律使用。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本色譜使用說明
本色譜印刷參數
PART1:顔色基礎知識
顔色的由來
顔色的視覺屬性
顔色的混閤規律
顔色的和諧理論
顔色環
淡色環
淡純色係列
濃純色係列
明亮色係列
淺淡色係列
深濃色係列
深暗色係列
暖色係
冷色係

PATR2:標準色譜
C 0~100+M 0~100
C 0~100+Y 0~100
M 0~100+Y 0~100
C 0~100+K 0~100
M 0~100+K 0~100
Y 0~100+K 0~100
C 0~100+M 0~100+YIO
C 0~100+rvl 0~100+Y20
c 0~100+M 0~100+Y30
C 0~100+M 0~100+Y40
C 0~100+M 0~100+Y50
C 0~100+M 0~100+Y60
C 0~100+Y70
C 0~100+M 0~100+Y80
C 0~100+M 0~100+Y90
C 0~100+M 0~100+Y100
C 0~lOO+K10
C 0~100+M 0~100+K20
C 0~100+M 0~100+K30
C 0~100+M 0~100+K40
C 0~100+M 0~100+K50
C 0~100+M 0~100+K60
C 0~100+M 0~100+KTO
C 0~100+M 0~100+K80
C 0~100+M 0~100+K90
C 0~lOo+Y 0~100+K10
C 0~100+Y 0~100+K20
C 0~100+Y 0~100+K30
C 0~lOO+Y 0~100+K40
C 0~100+Y 0~100+K50
C 0~100+Y 0~100+K60
C 0~100+Y 0~100+K70
C 0~100+Y 0~100+K80
C 0~100+Y 0~100+K90
M 0~i00+Y 0~I00+KIO
M 0~100+Y 0~100+K20
M 0~100+Y 0~100+K30
M 0~100+K40
M 0~100+Y 0~100+K50
M 0~100+Y 0~100+K60
M 0~100+Y 0~100+K70
M 0~100+Y 0~100+K80
M 0~100+Y 0~100+K90
C 0~100+M 0~100+YIO+K10
C 0~100+M 0~I00+YIO+K20
C 0~100+M 0~100+YIO+K30
C 0~lOO+M 0~100+Y10+K40
C 0~100+M 0~100+Y10+K50
C 0~100+M 0~100+YIO+K60
C 0~100+YlO+K70
C 0~100+M 0~100+YIO+K80
C 0~100+M 0~100+Y20+K10

精彩書摘

  PARTI:顔色基礎知識
  顔色的由來
  為什麼世界是絢麗多彩的?為什麼不同的物體具有不同的顔色?顔色是怎麼形成的?哪些因素對顔色有影響?顔色都有哪些特點和規律?
  顔色是人的視覺係統對外界光刺激産生的反應,即由物理刺激産生的一種視覺感覺。産生顔色感覺有幾個必要的條件:一是要有光源,如太陽光和燈光的照明;二是光照射在物體上被物體吸收、反射或透射,物體反射或透射的光進入眼睛,形成顔色刺激;三是人的視覺係統接收顔色刺激産生反應,經過大腦的處理形成瞭顔色的感覺。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被稱為産生顔色感覺的三要素。
  那麼,為什麼有光照纔能産生顔色感覺?顔色感覺與光有什麼關係呢?我們知道,光是一種電磁波輻射,電磁波輻射的種類很多,可以用輻射的波長來劃分。眼睛可以看到的光是波長為380-780nm(近似為400-700nm)範圍內的電磁波輻射,日光或燈光是這些波長的光以大緻相等的比例混閤而得到的,而不同波長的光就會産生不同的顔色感覺。物理學傢牛頓(Isaac Newton)被認為是最早發現這個秘密的人。牛頓在偶然的機會中發現,一束白光通過三棱鏡後就變成瞭紅、橙、黃、綠、青、藍、紫的七色光,不同的顔色被摺射在不同的位置,如圖1所示。
  牛頓經過數學推導,得齣不同波長光的摺射率,得到不同波長光産生不同顔色感覺的結論,從此揭開瞭顔色的奧秘。我們之所以能看到各種不同的顔色,是因為不同波長光形成的顔色刺激造成的,而不同的物體具有不同的光學特性,會吸收不同波長的光,使得照射在它上麵的光的各波長混閤比例發生變化,因而形成瞭不同的顔色刺激,産生瞭不同的顔色感覺。不同波長的光與顔色感覺的對應關係大緻如圖2所示,由此可以建立顔色感覺與光刺激波長之間的聯係,各種其他顔色感覺都是由這些顔色以不同比例混閤而得到的。
  ……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本不包含《設計與印刷標準色譜(亞光銅版紙)》內容的圖書簡介: --- 《全球建築史:從史前到當代》 一部跨越時空的建築百科全書 作者:[虛構作者名] 齣版社:[虛構齣版社名] 字數:約 850,000 字 (包含圖文內容估算) 開本:16開 頁數:約 1200 頁 --- 內容概要 《全球建築史:從史前到當代》是一部宏大、係統且極具洞察力的著作,旨在全麵梳理和深入解讀人類文明進程中各個階段、各個地域的建築實踐、理論思想與文化意義。本書突破瞭傳統建築史以西方為中心的敘事模式,力求構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視野,將巴比倫的空中花園與美索不達米亞的泥磚神廟、瑪雅的金字塔與安第斯山脈的石砌奇觀、中國古代的木結構宮殿與日本的禪宗園林,以及近現代以來遍布全球的現代主義浪潮和後現代主義思潮,置於同一個廣闊的文化和技術背景下進行比較和分析。 本書不僅僅是風格流派的簡單羅列,更著重探討瞭建築作為人類社會組織、權力錶達、宗教信仰、技術革新和日常生活載體的復雜角色。每一章都深入挖掘瞭特定時代和地區的社會結構、地理環境、可利用材料以及哲學觀念如何塑造瞭最終的建築形態。 主要內容結構 本書共分為六大部分,三十六個章節,層層遞進,脈絡清晰: 第一部分:起源與早期文明的奠基(史前至公元前 500 年) 本部分考察瞭建築的最初形態——從穴居到永久定居的轉變,以及早期人類如何利用自然材料(木材、泥土、石塊)構建庇護所和集體空間。重點分析瞭巨石陣、土丘、以及美索不達米亞和尼羅河流域的早期神廟和城市規劃。特彆關注瞭材料科學的萌芽與早期工程技術的應用。 第二部分:古典世界的輝煌與理性(公元前 500 年至公元 500 年) 聚焦於古希臘的柱式係統、幾何學在建築中的應用,以及古羅馬在土木工程(如拱券、混凝土、渡槽、公共浴場)方麵的革命性突破。同時,詳細考察瞭埃及的宏偉陵墓體係,以及印度河流域與波斯帝國的建築成就,探討瞭古典美學原則的建立及其對後世的深遠影響。 第三部分:信仰、帝國與本土智慧的交融(公元 500 年至 1400 年) 本捲深入探討瞭中世紀世界的宗教建築主導地位。內容涵蓋拜占庭的圓穹結構(如聖索菲亞大教堂)、西歐的羅馬式與哥特式大教堂的結構創新(飛扶壁與肋拱),以及伊斯蘭建築在裝飾藝術、幾何圖案和空間處理上的獨特成就。此外,還詳盡描繪瞭中國唐宋時期的木構體係的成熟、日本奈良平城京的布局,以及中美洲瑪雅和阿茲特剋文明的祭祀建築。 第四部分:文藝復興、巴洛剋與全球擴張的時代(1400 年至 1800 年) 重點分析瞭人文主義思想如何復興古典原則,並將其推嚮新的高度(如布魯內萊斯基和帕拉第奧)。隨後,探討瞭巴洛剋和洛可可風格如何利用動感、光影和錯覺來錶達絕對權力與情感張力。本部分還首次將視角擴展至殖民地建築,考察歐洲風格如何與非洲、亞洲和美洲的本土建築技術發生衝突與融閤。 第五部分:工業革命、現代主義的誕生與革命(1800 年至 1970 年) 這是本書論述最為密集的章節之一。詳細分析瞭鋼鐵、玻璃和鋼筋混凝土等新材料對建築形態的解放作用。從水晶宮到包豪斯,從柯布西耶的“新建築五點”到密斯·凡德羅的“少即是多”,係統梳理瞭現代主義運動的理論基礎、技術驅動力以及其在城市化進程中的實踐後果。同時也批判性地討論瞭現代主義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遭遇的水土不服。 第六部分:後現代、解構與可持續的未來(1970 年至今) 本部分關注當代建築的多樣性與復雜性。探討瞭後現代主義對現代主義單一標準的叛逆、解構主義對傳統穩定性的挑戰。更重要的是,本書將大量的篇幅用於分析“綠色建築”、“生態設計”和“韌性城市”等新興議題,探討在氣候變化和資源有限的背景下,建築的社會責任和技術方嚮,並展望瞭數字化設計和預製化建造對未來城市形態的塑造。 本書特色與價值 1. 真正的全球視野: 本書堅決避免“歐洲中心論”的偏見,將非西方世界的建築成就置於與西方同等重要的地位進行深入研究和對比分析。 2. 跨學科的整閤: 建築不僅僅是藝術,更是工程、政治、社會學和材料科學的綜閤體現。本書大量引入考古學、人類學和經濟學視角,以更立體地解讀建築的成因和影響。 3. 豐富的視覺材料(非附錄): 全書配有精心挑選的平麵圖、剖麵圖、立麵圖以及高質量的實景照片(或曆史手繪圖的復刻),所有圖示均進行專業化的綫條處理和標注,以輔助讀者理解復雜的結構邏輯和空間關係。 4. 概念的清晰闡釋: 對於諸如“適形性”、“文脈主義”、“地方性”等復雜的建築理論術語,本書提供瞭清晰、準確且富有曆史語境的解釋。 5. 對技術驅動力的深入分析: 從羅馬的火山灰混凝土到現代的預應力技術,本書清晰地展示瞭材料和結構技術是如何推動建築美學和可能性的邊界的。 適閤讀者 本書是建築學、城市規劃、藝術史、曆史學、文化研究等領域學生及專業人士的權威參考書。同時,對於對人類文明發展脈絡、空間觀念變遷感興趣的廣大曆史愛好者和文化探索者而言,本書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深度閱讀材料。它提供瞭一個宏大的框架,幫助讀者理解我們今天所處的建成環境是如何一步步從遠古的篝火旁演變而來的。 ---

用户评价

评分

作為一名色彩理論的研究生,我購買這本書的目的可能與普通設計師略有不同。我更關注的是這套標準色譜背後的科學原理和實驗數據支撐。亞光銅版紙的特性——其漫反射的錶麵結構——對人眼感知顔色的影響機製是什麼?這本書是否能提供相關的光學數據支持,例如特定波長光的散射情況對色彩飽和度的影響分析?我希望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應該用什麼顔色”,而是“解釋瞭為什麼這個顔色在亞光紙上看起來是這樣的”。如果它能深入探討不同光照環境(比如博物館標準照明和日常辦公照明)下,色譜中的顔色會發生哪些可預測的變化,這將極大地豐富我的研究內容。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嚴謹的色彩空間定義,並且清晰地標注齣該色譜在ICC色彩管理流程中扮演的角色和定位。如果它能提供一些曆史性的對比,比如與舊版色譜在亞光紙錶現上的演變,那對於追溯和理解印刷技術進步的脈絡,將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

评分

作為一個剛踏入平麵設計行業的實習生,我目前最大的睏惑就是如何將屏幕上的RGB值準確地轉化為印刷CMYK值,尤其是麵對那些復雜且微妙的莫蘭迪色係或者高飽和度的熒光色。我現在的經驗主要來源於網上的零散教程和前輩們口耳相傳的“經驗之談”,這導緻我的工作效率低下,且返工率極高。我急切需要一本權威的、係統化的教材來建立我堅實的色彩基礎。這本《設計與印刷標準色譜(亞光銅版紙)》聽起來就非常專業,它直接點明瞭媒介——亞光銅版紙,這讓我相信它涵蓋瞭針對這種特定紙張的最佳實踐。我希望書中能用非常直觀的方式,比如圖例對比,展示齣不同墨量疊加下,顔色是如何“呼吸”和變化的。如果它還能附帶一些常見印刷故障(比如偏色、髒點)的排查指南,並指齣這些故障在標準色譜中的錶現,那對我來說無疑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專業印刷技術的大門。我更希望它能解答我對“色彩陷阱”的恐懼,讓我每次交稿時都充滿信心。

评分

我是一個小型的獨立齣版商,主要專注於藝術畫冊和攝影集,這些齣版物對色彩的還原度要求極高,幾乎是零容忍度的。我們對亞光銅版紙情有獨鍾,因為它能最大程度地展現照片的細節和紋理,避免反光乾擾。然而,選擇閤適的色譜對我們來說是個挑戰,因為市麵上很多標準色卡都是基於最常見的銅版紙或者其他光麵材料製作的。因此,一本明確針對“亞光銅版紙”優化的標準色譜,對我來說具有極高的針對性價值。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盡地列齣如何在亞光錶麵實現深邃的黑色和豐富的陰影層次,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亮度。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否提供瞭針對不同品牌亞光紙的“個性化修正錶”,因為即使是亞光紙,不同製造商的塗布工藝也會導緻細微的吸墨差異。如果能有針對高密度網點和低密度網點在亞光紙上錶現的詳細對比分析,那將極大幫助我們優化圖片的網點擴大率補償設置,確保最終成品與我的MacBook Pro顯示器上看到的“藝術原作”保持最親密的聯係。

评分

這本《設計與印刷標準色譜(亞光銅版紙)》的齣現,對我這個長期在品牌設計領域摸爬滾打的資深人士來說,簡直就是及時雨。我常常在項目收尾階段,因為屏幕顯示的顔色和最終印刷齣來的效果存在巨大差異而焦頭爛額。客戶對色彩的感知是極其主觀的,而我們的工作,就是要用最科學、最標準化的方式去“馴服”這種主觀性。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嚴謹的色彩管理體係,尤其是針對亞光銅版紙這種非常考驗油墨與紙張吸附性的介質。它應該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色卡集閤,更像是一本“色彩語言的詞典”,清晰地界定齣每一個色號背後對應的視覺感受和印刷工藝要求。我特彆關注它對於不同批次印刷品之間如何保持高度一緻性的指導,這纔是衡量一套色譜標準是否真正實用的硬性指標。如果它能深入解析油墨層的厚度、光照條件對亞光質感的具體影響,那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僅僅是參考手冊,而是成瞭我們工作室不可或缺的“色彩質檢官”。我希望翻開它,能立刻找到那種“對,就是這個顔色”的確定感,而不是麵對一片模糊的色域進行猜測和妥協。

评分

說實話,我更多的是從一個藝術指導(Art Director)的角度來看待這本色譜。在我的工作中,我需要對品牌視覺形象的“調性”負全責,而色彩是調性的靈魂。我們閤作的印刷廠水平參差不齊,有的能完美復刻我們設定的Pantone色,有的則會把我們要求的高級灰變成略帶“土氣”的米色。因此,我需要這本《設計與印刷標準色譜(亞光銅版紙)》作為我與印刷方溝通的“通用語言”,是硬性的技術閤同的補充文件。我尤其看重它在色彩理論與實際應用之間的橋梁作用。它是否清晰地解釋瞭為何在亞光紙上,同樣的油墨配比會比在亮光紙上顯得更“沉穩”?在進行套印時,不同色彩之間的套準精度對整體視覺效果的影響有多大,以及色譜中如何體現這種細微的套印差異?我需要它提供的是一種可被量化、可被執行的色彩標準,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好看”的層麵。如果它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根據紙張白度來微調基礎墨量的指導,那就太完美瞭。

评分

今天刚刚拿到书,这本:..陈旭麓1.陈旭麓写的中国近代史十五讲很不错,中国近代史十五讲作者陈旭麓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国近代史专家,以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理论体系蜚声史坛,学术研究以思辨见长,分析精当,文笔生动。陈旭麓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国近代史专家,以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理论体系蜚声史坛,学术研究以思辨见长,分析精当,文笔生动。本书选取作者有代表性的十多篇文章,兼顾思想性与可读性原则,内容涉及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按照时序与专题相结合进行编排。作者说近代中国是我们祖国刚刚走过来的昨天,与我们的生活如此亲切,它的遭遇和前进更不能不使我们百回千转地思之了。新旧杂陈,新陈代谢,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特点,也是其复杂性所在。因此,要理解这段历史,就不能不依靠思辨以揭示这种复杂性。作者对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命题,都进行了具体而有说服力的辨析。如对近代史线索的思考,对革命与改良、爱国与卖国、侵略与进步等关系的研究,对中体西用的历史演变和内在矛盾的阐释,对秘密会党、军阀对近代社会影响的探讨,等等,都发人深省。在历史人物研究上,作者主张知人论世,将人物放到时代与社会变迁过程中加以考察、认识和理解,揭示其性格与思想的复杂性,从而真实地再现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如对道光帝、光绪帝、李鸿章、孙中山与鲁迅等的论述,都令人耳目一新。中国的近代是一个最富思辨的时代,我们的祖辈对前此没有见到和亲历的新事物轮船,铁路,学堂,地动说,进化论,民约论等等,哪一样不是经过艰苦的思辨而后承认的。千百种刊物和论著,无不是这种艰苦思辨的详尽记录。前人艰苦思辨的事物,往往是吸引后人论述历史的珍贵内容那些站在思辨前列的人,更是后人热烈探讨的对象。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哲人,尽管年经百代,地异欧亚,人们总不会忘记他们,反复考订他们的生平,咀嚼他们的言论,弃其糟粕,吮其精华,以开创自己时代的思辨。而近代中国是我们祖国刚刚走过来的昨天,与我们的生活如此亲切,它的遭遇和前进更不能不使我们百回千转地思之了。第一讲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一近年来,中国近代史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从评价洋务运动及其与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乃至五四运动的轨迹,推而及于对近代史线索的探讨。所谓历史线索,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历史中形成的一种考察历史的观念,并把这种观念贯串于阐述历史的首尾,有似绳索贯串钱物,如唯物史观、进化史观、文化史观、英雄史观等等皆是。我们在50年代讨论近代史划分阶段的标准,正是以唯物史观的阶级斗争为主线,形成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三次革命高潮的递进为构架,这个构架积久渐趋公

评分

书不是很厚,色卡没有金属色

评分

设计与印刷标准色谱(亚光铜版纸)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颜色基本知识的介绍,讲解了颜色的主要特性和规律,介绍了颜色设计遵循的基本规则,在总结颜色混合规律的基础上,按色彩设计的规律将颜色分为几类,对每类颜色的印刷特点和规律进行说明,每类颜色列出一些样品,并给每个样品标出印刷的油墨比例,便于设计人员从中挑选。第二部分是标准色谱,按照印刷油墨比例来编排,分为双色、三色和四色印刷颜色,每页上的色样按两个颜色变化、其他颜色固定的方式排列,每个颜色按5%、10%、20%、30%、40%、50%、60%、70%、80%、90%、100%的网点比例变化,四色印刷的黑色墨量最大限制为80%。标准色谱覆盖了所有常用印刷颜色的范围,可以根据色样挑选和设置颜色数值,满足颜色设计的使用需要。

评分

这样购买起来更方便。

评分

东西还不错 可以使用,过于专业的还是买专业色谱

评分

印刷一般,想做公司宣传品设计的参考,但没什么用。

评分

不错,还没有看,应该不错书很好,包装严实,无破损,是正版书 今天我在网上买的几本书送到了。取书的时候,忽然想起一家小书店,就在我们大院对面的街上,以前我常去,书店的名字毫无记忆,但店里的女老板我很熟,每次需要什么书都先给她打电话说好,晚上散步再去取。我们像朋友一样聊天,她还时常替读者找我签名。可是,自从学会从网上购书后,我再也没去过她那里了,今天忽然想起她,晚上散步到她那里,她要我教她在网上买书,这就是帮她在京东上买了这本书。好了,废话不说。废话不多说 同时买了三本推拿的书和这本,比认为这本是最好的!而且是最先收到的!好评必须的,书是替别人买的,货刚收到,和网上描述的一样,适合众多人群,快递也较满意。书的质量很好,内容更好!收到后看了约十几页没发现错别字,纸质也不错。应该是正版书籍,谢谢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坐得冷板凳,耐得清寂夜,是为学之根本;独处不寂寞,游走自在乐,是为人之良质。潜心学问,风姿初显。喜爱独处,以窥视内心,反观自我;砥砺思想,磨砺意志。学与诗,文与思;青春之神思飞扬与学问之静寂孤独本是一种应该的、美好的平衡。在中国传统文人那里,诗人性情,学者本分,一脉相承久矣。现在讲究“术业有专攻”,分界逐渐明确,诗与学渐离渐远。此脉悬若一线,惜乎。我青年游历治学,晚年回首成书,记忆清新如初,景物历历如昨。挥发诗人情怀,摹写学者本分,意足矣,足已矣。据悉,京东已经建立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华中、东北六大物流中心,同时在全国超过360座城市建立核心城市配送站。是中国最大的综合网络零售商,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域最受消费者欢迎和最具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在线销售家电、数码通讯、电脑、家居百货、服装服饰、母婴、图书、食品、在线旅游等12大类数万个品牌百万种优质商品。选择京东。好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两本好书:《电影学院037?电影语言的语法:电影剪辑的奥秘》编辑推荐:全球畅销三十余年并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被公认为讨论导演、摄影、剪辑等电影影像画面组织技巧方面最详密、实用的经典之作。|从实践出发阐明摄影机位、场面调度、剪辑等电影语言,为“用画面讲故事”奠定基础;百科全书式的工作手册,囊括拍摄中的所有基本设计方案,如对话场面、人物运动,使初学者能够迅速掌握专业方法;

评分

给别人用的,送货速度比较快

评分

送货很快,物品不错,挺值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