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臨床必讀叢書·黃帝內經素問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黃帝內經素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田代華 著
圖書標籤:
  • 中醫
  • 黃帝內經
  • 素問
  • 中醫經典
  • 中醫臨床
  • 中醫教材
  • 傳統醫學
  • 養生
  • 經絡
  • 中醫基礎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067225
版次:1
商品编码:1006474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9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黃帝內經素問》是我國現存很早的醫學典籍,集中反映瞭我國古代的醫學成就,創立瞭祖國醫學的理論體係,奠定瞭中醫學發展的基礎,始終指導著祖國醫學的發展,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它由《素問》和《靈樞》組成。其中,《素問》所論述的內容包括陰陽五行、髒象氣血、腧穴針道、病因病機、診法病證、治則治法、醫德養生,運氣學說等,較為詳盡地論述瞭人體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的有關內容,突齣瞭古代的哲學思想,強調瞭人體內外統一的整體觀念,從而成為中醫基本理論的淵藪。
  《黃帝內經》由《素問》和《靈樞》組成,為我國現存很早的醫學典籍,大約成書於戰國至西漢時期,它集中反映瞭我國古代的醫學成就,創立瞭祖國醫學的理論體係,奠定瞭中醫學發展的基礎,始終指導著祖國醫學的發展,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素問》共24捲,81篇,所論內容十分豐富,包括陰陽五行、髒象氣血、腧穴針道、病因病機、診法病證、治則治法、醫德養生,運氣學說等,較為詳盡地論述瞭人體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的有關內容,突齣瞭古代的哲學思想,強調瞭人體內外統一的整體觀念,從而成為中醫基本理論的淵藪。
  由於《素問》成書較早,又經曆代傳抄翻刻,以緻誤脫衍倒,文失其真,故校勘研究者代不乏人。然因受到時代的限製和個人理解的偏頗,現仍存有諸多懸而未決的問題,以緻給閱讀理解《中醫臨床必讀叢書:黃帝內經素問》帶來一定睏難。為此,本次重新對該書進行瞭整理,選用1963年人民衛生齣版社校勘鉛印本為底本,參考瞭現存多種版本和相關著作進行校勘;對書中的異體字、繁簡字、俗寫字、古今字則進行瞭統一處理。本次整理的目的,在於藉鑒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經驗,並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改正書中明顯的誤字,以便為讀者學習研究《中醫臨床必讀叢書:黃帝內經素問》提供規範的版本。另外,本次整理於書末附有重要詞語索引,以方便讀者利用。

作者簡介

  田代華,男,生於1942年12月,教授。擔任全國中醫文獻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多年來從事中醫醫史文獻學教學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嚮為中醫臨床文獻。
  在對中醫臨床各科常見疾病古今文獻進行全麵總結的基礎上,利用計算機和現代統計學研究方法,對常見疾病古今方藥進行瞭係統研究,聚類齣許多新的方劑,篩選齣大量常用的藥物,為中醫臨床、科研和新藥開發提供瞭寶貴而可信的資料。對中醫證候的形成提齣瞭新觀點,認為病因、病位、體質是構成中醫證候的三大要素,隻要對上述三大要素進行規範,就能建立中醫統一的辨證方法,從而提高中醫治療效果,目前已經做瞭大量基礎工作。
  發錶論文40餘篇,齣版著作20餘部,點校大量中醫古籍,近年主編5部,副主編3部,主校著作10餘部,並參加瞭《中華本草》、《針灸甲乙經》、《素問校釋》等大型中醫著作的編寫和文獻整理工作。其中主編的《實用中藥辭典》近500萬字,反映瞭當代中藥發展的新成果。獲國傢科委科技進步三等奬1項,國傢中醫藥管理局基礎醫學一等奬1項、科技進步二等奬2項、三等奬1項,山東省教委科技進步二等奬2項、三等奬1項,省衛生廳科技進步二等奬2項。已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各10餘名,現帶博士5名。

目錄

捲第一 1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1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 3
生氣通天論篇第三 4
金匱真言論篇第四 6
捲第二 9
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9
陰陽離閤論篇第六 13
陰陽彆論篇第七 14
捲第三 17
靈蘭秘典論篇第八 17
六節藏象論篇第九 18
五髒生成篇第十 20
五髒彆論篇第十一 22
捲第四 24
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二 24
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 25
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 26
玉版論要篇第十五 27
診要經終論篇第十六 28
捲第五 30
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 30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 33
捲第六 37
玉機真髒論篇第十九 37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 41
捲第七 45
經脈彆論篇第二十一 45
髒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46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49
血氣形誌篇第二十四 50
捲第八 52
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 52
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 53
離閤真邪論篇第二十七 55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 57
太陰陽明論篇第二十九 60
陽明脈解篇第三十 61
捲第九 62
熱論篇第三十一 62
刺熱篇第三十二 63
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 65
逆調論篇第三十四 67
捲第十 69
瘧論篇第三十五 69
刺瘧篇第三十六 72
氣厥論篇第三十七 74
咳論篇第三十八 75
捲第十一 77
舉痛論篇第三十九 77
腹中論篇第四十 79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81
捲第十二 83
風論篇第四十二 83
痹論篇第四十三 85
痿論篇第四十四 87
厥論篇第四十五 88
捲第十三 91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 91
奇病論篇第四十七 92
大奇論篇第四十八 94
脈解篇第四十九 96
捲第十四 99
刺要論篇第五十 99
刺齊論篇第五十一 100
刺禁論篇第五十二 100
刺誌論篇第五十三 101
針解篇第五十四 102
長刺節論篇第五十五 104
捲第十五 1IJ5
皮部論篇第五十六 105
經絡論篇第五十七 106
氣穴論篇第五十八 107
氣府論篇第五十九 108
捲第十六 111
骨空論篇第六十 11l
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 113
捲第十七 116
調經論篇第六十二 116
捲第十八 121
繆刺論篇第六十三 121
四時刺逆從論篇第六十四 124
標本病傳論篇第六十五 126
捲第十九 128
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 128
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 130
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 134
捲第二十 139
氣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 139
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 145
捲第二十一 154
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 154
刺法論篇第七十二(原亡今附) 175
本病論篇第七十三(原亡今附) 175
捲第二十二 176
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 176
捲第二十三 191
著至教論篇第七十五 191
示從容論篇第七十六 192
疏五過論篇第七十七 193
徵四失論篇第七十八 195
捲第二十四 197
陰陽類論篇第七十九 197
方盛衰論篇第八十 198
解精微論篇第八十一 200
附黃帝內經素問遺篇 203
刺法論篇第七十二 203
本病論篇第七十三 209
黃帝內經素問重要詞語索引 218

精彩書摘

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
黃帝問曰: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君王眾庶,盡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於骨髓,心私慮之。餘欲針除其疾病,為之奈何?岐伯對曰:夫鹽之味鹹者,其氣令器津泄;弦絕者,其音嘶敗;木敷者,其葉發;病深者,其聲噦。人有此三者,是謂壞府,毒藥無治,短針無取,此皆絕皮傷肉,血氣爭黑。
帝曰:餘念其痛,心為之亂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聞之,以為殘賊,為之奈何?岐伯曰:夫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閤氣,命之曰人。人能應四時者,天地為之父母;知萬物者,謂之天子。天有陰陽,人有十二節;天有寒暑,人有虛實。能經天地陰陽之化者,不失四時;知十二節之理者,聖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動之變者,五勝更立;能達虛實之數者,獨齣獨人,呿吟至微,鞦毫在目。
帝曰:人生有形,不離陰陽,天地閤氣,彆為九野,分為四時,月有小大,日有短長,萬物並至,不可勝量,虛實呿吟,敢問其方?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萬物盡然,不可勝竭。故針有懸布天下者五,黔首共餘食,莫知之也。一日治神,二日知養身,三日知毒藥為真,四日製砭石小大,五日知腑髒血氣之診。五法俱立,各有所先。今末世之刺也,虛者實之,滿者泄之,此皆眾工所共知也。若夫法天則地,隨應而動,和之者若響,隨之者若影,道無鬼神,獨來獨往。
帝曰:願聞其道。岐伯日: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髒已定,九候已備,後乃存針,眾脈不見,眾凶弗聞,外內相得,無以形先,可玩往來,乃施於人。人有虛實,五虛勿近,五實勿遠,至其當發,間不容瞚。手動若務,針耀而勻,靜意視義,觀適之變,是謂冥冥,莫知其形,見其烏烏,見其稷稷,徒見其飛,不知其誰,伏如橫弩,起如發機。
帝曰:何如而虛?何如而實?岐伯曰:刺實者須其虛,刺虛者須其實。經氣已至,慎守勿失,深淺在誌,遠近若一,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於眾物。
八正種明論篇第二十六
黃帝問曰:用針之服,必有法則焉,今何法何則?岐伯對曰:法天則地,閤以天光。帝曰:願卒聞之。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是故天溫日明,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浮,故血易瀉,氣易行;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泣而衛氣沉。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郭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郭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也。是以天寒無刺,天溫無疑。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月郭空無治,是謂得時而調之。因天之序,盛虛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故日月生而瀉,是謂髒虛;月滿而補,血氣揚溢,絡有留血,命日重實;月郭空而治,是謂亂經。陰陽相錯,真邪不彆,沉以留止,外虛內亂,淫邪乃起。
帝曰:星辰八正何候?岐伯曰:星辰者,所以製日月之行也。八正者,所以候八風之虛邪以時至者也。四時者,所以分春鞦鼕夏之氣所在,以時調之也。八正之虛邪,而避之勿犯也。以身之虛,而逢天之虛,兩虛相感,其氣至骨,入則傷五髒,工候救之,弗能傷也。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
帝曰:善。其法星辰者,餘聞之矣,願聞法往古者。岐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針經》也。驗於來今者,先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以候氣之浮沉,而調之於身,觀其立有驗也。觀於冥冥者,言形氣榮衛之不形於外,而工獨知之,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四時氣之浮沉,參伍相閤而調之,工常先見之,然而不形於外,故日觀於冥冥焉。通於無窮者,可以傳於後世也,是故工之所以異也。然而不形見於外,故俱不能見也。視之無形,嘗之無味,故謂冥冥,若神仿佛。
……

前言/序言


《黃帝內經·素問》:中華醫學的源頭活水 《黃帝內經》是中國古代醫學的奠基之作,而《素問》則是其核心篇章,猶如璀璨星河中最耀眼的那一顆。它並非一本簡單的醫書,更是一部蘊含著古人對生命、宇宙、健康奧秘深刻洞察的哲學巨著。翻開《素問》,你將踏上一段穿越時空的智慧之旅,聆聽兩韆多年前聖賢的教誨,領略中華民族獨特的生命觀和健康觀。 一、 天地人三元的宏大敘事:生命的哲學根基 《素問》開篇便將視野置於宏大的天地人三元模型之中。它認為,人與自然界息息相關,宇宙的運行規律直接影響著人體的生理、病理。 天人閤一的觀念: “夫四時之化,血脈之通,精神之在高,陰陽之在下,此天人之辨也。”《素問》強調,人體的生理活動必須順應自然界四時陰陽的變化。春生夏長,鞦收鼕藏,人體的氣血運行、髒腑功能亦遵循此規律。一旦違背自然,便易生疾。例如,鼕季寒冷,人體當養藏,若縱情於聲色,耗散陽氣,則易傷腎。 人體的整體性: 《素問》並非將人體視為孤立的器官堆砌,而是將其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髒腑之間、經絡之間、氣血津液之間相互關聯,相互製約,共同維持著生命的活力。《素問》中的“五髒生成”、“藏象論”等篇章,深刻闡述瞭各髒器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關係,為後世理解人體生理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精神與形體的統一: 《素問》高度重視精神情誌在人體健康中的作用。“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 過度的情誌波動會擾亂氣機,損傷髒腑。書中倡導“恬淡虛無,真氣從之”,認為保持內心寜靜、精神愉悅,是維持健康的重要途徑。 二、 辨證論治的智慧結晶:疾病的認識與防治 《素問》是中國傳統醫學辨證論治思想的源頭。它教導我們如何“審因”、“察證”,從而找到疾病的根源,並製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病因的係統分析: 《素問》將緻病因素歸納為“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飲食失宜”、“勞倦過度”等,並詳細闡述瞭不同病因對人體的損害機製。例如,“風為百病之長”,分析瞭風邪侵襲人體的途徑和影響。 病證的精細辨彆: 《素問》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傳變規律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書中提齣瞭“錶裏”、“寒熱”、“虛實”、“陰陽”等八綱辨證的基本原則,教導醫者如何通過望、聞、問、切四診閤參,準確把握疾病的本質。《經絡論》更是揭示瞭疾病傳變的內在聯係。 治未病的理念: 《素問》的核心思想之一是“治未病”。它強調預防勝於治療,主張通過調養生活起居、飲食精神,來增強人體的正氣,抵禦外邪,防止疾病的發生。書中“上古天真論”提齣的“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便是對這一理念的生動詮釋。 三、 養生保健的寶貴經驗:生命的智慧升華 《素問》不僅是論述疾病的醫學經典,更是一部深刻的養生智慧寶典。它為我們提供瞭科學、係統的養生方法,指導我們如何延年益壽,實現生命的健康與和諧。 順應四時,調養起居: 《素問》詳細闡述瞭不同季節的養生原則,如春季“夜臥早起,廣步於庭”,夏季“無厭於日,使氣有所泄”,鞦季“早臥早起,與雞俱鳴”,鼕季“早臥晚起,必待日齣”。這些起居作息的指導,皆是順應自然規律,蓄養生命精氣的體現。 飲食有節,辨識食物: 《素問》強調“飲食有節”,指齣過飢或過飽都會損傷脾胃。書中還對五榖、五果、五畜、五菜的性味功效進行瞭初步的論述,指導人們如何選擇適宜的食物來調養身體。 情誌調攝,寜靜緻遠: 如前所述,《素問》將情誌視為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它教導人們如何通過調整心態,保持情緒的平和,避免七情過度的傷害。 四、 傳承與啓示:活在當下,受益無窮 《黃帝內經·素問》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産,其思想至今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它所倡導的天人閤一、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治未病等理念,不僅是理解中醫藥學的基礎,更是指導我們現代人如何健康生活、和諧生存的重要啓示。 閱讀《素問》,並非僅僅是為瞭學習醫學知識,更是為瞭感悟中華民族數韆年來對生命的敬畏、對自然的尊重、對健康的追求。它如同甘甜的清泉,滋養著中華民族的生命智慧,引領著我們去探尋生命的真諦,去創造更加健康、更加美好的生活。 這部經典,值得每一位對生命、健康、傳統文化有所探索的讀者細細品讀,反復體味,定能從中獲得深刻的啓發,領略其博大精深的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黃帝內經素問》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場知識的盛宴,更是一次關於人體運作機製的深度科普。它以一種我從未想象過的方式,勾勒齣瞭人體這個復雜而精密的生命機器。書中對“氣血”的闡述,讓我對這個經常聽到的詞匯有瞭全新的理解。它不再是簡單的生理概念,而是被描繪成貫穿人體全身的生命能量,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基礎。書中詳細解釋瞭氣血是如何生成、運行,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疾病的發生。當我讀到“氣滯”和“血瘀”的描寫時,我仿佛能感受到身體內部的阻礙,理解瞭為什麼會産生疼痛和不適。這種將抽象概念具象化的能力,是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它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中醫理論,並將其與自身的身體感受聯係起來。此外,書中關於“經絡”的論述,更是讓我驚嘆於中醫的智慧。它將人體的經絡係統比作一個龐大的交通網絡,連接著身體的各個角落,輸送著氣血,維持著身體的平衡。它讓我明白,身體的疼痛和不適,可能並非是病竈本身的問題,而是能量在經絡中運行受阻所緻。這種“整體觀”的視角,讓我對身體有瞭全新的認識,也為我探索更深層次的健康之道打開瞭一扇門。

评分

這本《黃帝內經素問》是我近期讀到的一本讓我眼前一亮的圖書。我一直對中醫藥理論的根基部分感到好奇,但又擔心其晦澀難懂,難以入門。幸運的是,這本書以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將博大精深的中醫理論呈現在我麵前。書中關於“病證結閤”的論述,讓我對疾病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層麵。它不再是簡單地將疾病進行分類,而是強調瞭“證”的概念,也就是將疾病的發生、發展以及患者的具體癥狀、體徵等進行綜閤分析,從而得齣“證候”,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治療。這種“辨證論治”的思想,讓我明白中醫治療的個體化和靈活性。它不是一成不變的藥方,而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量身定製。書中對一些常見病癥的“辨證”,以及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方藥,都讓我覺得非常精闢和實用。我開始嘗試用這種“辨證”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周圍的一些小病小痛,雖然還不能完全掌握,但已經能感受到其中的邏輯和精妙之處。這本書讓我明白,中醫的魅力在於其深刻的哲學思想和對人體的整體性認知,而非簡單的藥物堆砌。

评分

閱讀《黃帝內經素問》的過程,對我來說是一場心靈的洗禮,更是一次對生命本質的重新探索。我一直認為,健康是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轉,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健康遠不止於此。它更是一種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狀態,一種內在的平衡與寜靜。書中關於“天人閤一”的理念,讓我深深著迷。它不僅僅是說人要順應自然,而是強調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理活動、情緒變化,都與自然界的節律息息相關。比如,書中對“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的解釋,讓我明白外界環境的變化是如何直接影響人體的,以及我們應該如何通過調整自身來應對這些外邪。這讓我開始留意四季的變化,思考在不同季節,我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作息和飲食,以便更好地適應自然,保持身體的健康。書中的語言雖然古樸,但其所蘊含的智慧卻穿越時空,依然能給現代人帶來深刻的啓示。它不像一般的科普讀物那樣直白,而是通過比喻、類比等方式,引導讀者去思考,去感悟。我常常會一邊閱讀,一邊在腦海中勾勒齣書中所描繪的畫麵,仿佛置身於那個古老而充滿智慧的時代。這種閱讀體驗,是前所未有的。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自然的關係,不再是單純的徵服者,而是其中的一份子,應該去尊重、去和諧相處。

评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拿到這本《黃帝內經素問》的時候,隻是抱著一種“姑且看看”的心態。畢竟,中醫經典距離我的日常生活還是有些遙遠。然而,翻開書頁的那一刻,我的世界觀就被悄然改變瞭。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是對人體經絡係統的闡述。它不僅僅是告訴你身體的某個部位有“筋絡”,而是將它們描繪成一張張縱橫交錯的“能量通道”,連接著人體的五髒六腑,輸送著氣血。書中對經絡運行的描述,就像是一幅流動的生命畫捲,讓我看到瞭人體內部如同一個精密而有序的運行係統。當我瞭解到,身體的某些疼痛或者不適,可能並非是局部的問題,而是經絡不通所緻,這讓我對身體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再是一個個孤立的器官,而是一個整體,一個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生命體。書中的一些論述,比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讓我開始關注身體發齣的各種細微信號。此外,書中對“五髒六腑”的論述,也遠超我之前的理解。它不再是簡單的生理功能介紹,而是將五髒六腑與人的情誌、體態、甚至性格都聯係起來,這種“象”的思維方式,讓我看到瞭中醫將人體視為一個“天地人”的整體,進行 holistic 的觀察和治療。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初次踏入奇妙宮殿的探險傢,每翻一頁,都有一扇新的大門在我麵前打開,露齣令人驚嘆的風景。

评分

拿到《黃帝內經素問》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充滿好奇的,同時也帶著一份對古老智慧的敬畏。這本書並沒有讓我失望,反而像一位溫厚的長者,用其深邃的洞察力,為我揭示瞭生命健康之道。它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對“體質”的細緻區分和論述。書中並非將所有人都視為一個模子刻齣來的,而是根據人體的陰陽屬性、髒腑強弱等,將人分為不同的體質類型。這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身體“密碼”,也因此,適用於彆人的養生方法,未必就適閤自己。書中對不同體質的分析,比如“陽虛體質”和“陰虛體質”的特徵,以及它們各自的調養方法,都讓我覺得非常實用。我開始對照著書中的描述,嘗試去瞭解自己的體質,並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這種“因人而異”的養生觀,讓我感覺中醫更加人性化,也更加科學。此外,書中對“病因”的分類也非常清晰。它不僅關注外部的緻病因素,更深入到內在的情誌失調、飲食不節、勞逸過度等,將導緻疾病的各種因素一一列舉,並分析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對病因的全麵而深入的探究,讓我認識到,健康的維護需要從多個層麵入手,並非單一的手段就能奏效。

评分

《黃帝內經素問》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關於生命奧秘的深度探索之旅。我一直對人體這個復雜的生命體充滿好奇,而這本書則以一種我從未想象過的方式,為我打開瞭通往中醫智慧的大門。書中關於“經絡”的闡述,讓我印象尤為深刻。它不再是抽象的解剖學知識,而是被描繪成一張張縱橫交錯的“生命網絡”,連接著人體的五髒六腑,輸送著氣血,維係著生命的活力。書中對經絡運行的細緻描寫,讓我仿佛能看到身體內部一股股生命能量在流動,它們就像是滋養身體的河流,一旦受阻,便會引發各種不適。這種對身體整體性的認識,讓我對“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開始關注身體發齣的各種細微信號,並嘗試著從經絡的角度去思考身體的不適。此外,書中對“髒腑”的論述,也讓我耳目一新。它不再是單純的生理功能介紹,而是將髒腑與人的情誌、體態、甚至性格都聯係起來,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生命認知體係。這種“象”的思維方式,讓我看到瞭中醫將人體視為一個“天地人”的整體,進行 holistic 的觀察和治療。這本書真的讓我大開眼界,讓我對中醫的博大精深有瞭初步的認識。

评分

真是讓人驚喜的一本書!我一直對中醫理論基礎充滿好奇,但又擔心過於晦澀難懂,真正拿到這本《黃帝內經素問》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它並沒有像我想象中那樣冰冷地陳列著古老的概念,而是通過生動形象的比喻和細緻入微的描寫,將人體這個“小天地”與自然界這個“大天地”緊密聯係起來,讓我仿佛親身經曆瞭一場關於生命奧秘的探索。書中的每一章節都像是一扇窗戶,讓我窺見瞭中醫深邃的智慧。比如,關於“陰陽”的論述,它不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化為春夏鞦鼕的輪轉,化為男女身體的不同,化為情緒的起伏,讓我深刻理解瞭事物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以及它如何體現在人體的生理和病理之中。再比如,對“五行”的闡述,木火土金水之間的生剋製化,不僅僅是簡單的相生相剋,更是復雜而精妙的生態係統,影響著人體的髒腑功能、情誌變化,甚至疾病的傳變。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運氣”的解讀,它將天時的變化與人體的健康息息相關,提醒我們要順應自然,在不同的季節和氣候下調整生活方式,纔能保持身體的平衡與和諧。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它沒有強行灌輸,而是引導我一步步地去思考、去體會,讓我真正領悟到中醫的精髓,而不是停留在錶麵的知識。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結閤自身感受去印證書中的道理,越發覺得中醫的博大精深,以及它對生命個體和整體的尊重。這本書真的不僅僅是醫學著作,更是一本關於如何理解生命、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指南。

评分

初次接觸《黃帝內經素問》,我的心情是既期待又帶點忐忑的。畢竟,中醫經典嚮來以其深奧和古老而著稱,我擔心自己難以消化。然而,這本書的齣現完全打消瞭我的疑慮,並給瞭我巨大的驚喜。它以一種非常貼近生活的方式,揭示瞭人體與自然環境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書中對於“形神閤一”的闡述,讓我第一次真正理解瞭何為“病由心生”。它並非空穴來風,而是通過對情誌與髒腑關係的細緻描繪,讓我明白,不良情緒的積壓,例如長期的焦慮、憤怒、悲傷,會直接損傷身體的特定髒腑,進而引發疾病。這種認知,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情緒管理,並嘗試去尋找與內心和解的方法,這對於我平日的生活有著非常現實的指導意義。更讓我著迷的是,書中對“四時養生”的論述。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春天要多吃什麼,鼕天要怎麼保暖,而是深入淺齣地解釋瞭不同季節的天氣變化如何影響人體氣血的運行,以及我們應該如何通過調整飲食、起居、運動等方式來順應自然規律,達到“治未病”的目的。例如,在容易生發的春天,書中強調要“夜臥早起,廣步於庭”,這不僅是一種生活習慣的建議,更是一種與自然同頻共振的養生哲學。讀到這裏,我纔恍然大悟,原來許多看似老生常談的養生之道,都蘊含著深刻的科學道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十分獨特,它既有古籍的韻味,又不失通俗易懂,讓我在閱讀中絲毫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用樸實而充滿智慧的語言,娓娓道來生命的奧秘。

评分

當我拿到《黃帝內經素問》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內心充滿瞭期待,又夾雜著一絲絲的忐忑。畢竟,這是一本流傳韆年的中醫經典,我擔心自己難以完全理解其中的奧秘。然而,這本書並沒有讓我失望,它像一位智慧的長者,以其深邃的洞察力,為我揭示瞭人體健康的奧秘。書中對於“飲食養生”的論述,是我最受啓發的部分之一。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告訴你什麼食物有營養,而是深入分析瞭不同食物的性味歸經,以及它們對人體不同髒腑的影響。例如,書中關於“五榖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說法,讓我對食物的營養價值有瞭更全麵的認識。它強調瞭食物的均衡搭配,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體質和季節來選擇閤適的食物,以達到養生的目的。這種“食療”的理念,讓我覺得中醫在預防疾病方麵有著獨特的優勢。我開始更加重視飲食的質量和搭配,並嘗試著將書中的一些建議融入到我的日常飲食中。這本書讓我明白,健康的飲食不僅是滿足口腹之欲,更是對身體的一種投資。

评分

閱讀《黃帝內經素問》的過程,就像是踏入瞭一個充滿智慧的古老殿堂,每一頁都散發著曆史的芬芳和生命的哲理。這本書最讓我著迷的是它對於“情誌緻病”的深刻闡述。它並非簡單地說“生氣不好”,而是詳細分析瞭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情誌,與人體五髒六腑之間微妙而緊密的聯係。例如,過度喜悅會傷心,盛怒會傷肝,沉思會傷脾,憂愁會傷肺,恐懼會傷腎。這種將抽象的情緒與具體的生理功能聯係起來的視角,讓我第一次真正理解瞭“病由心生”這句話的深層含義。我開始反思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不良情緒,以及它們可能對身體造成的潛在影響。書中提供的養生建議,不僅僅是關於飲食和起居,更強調瞭情緒的調節和心態的平和。這種“治心”的理念,讓我覺得中醫不僅是治療身體的疾病,更是關注人作為一個整體的精神和情感健康。我開始嘗試去觀察自己的情緒變化,並學習如何以更健康的方式來處理它們。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的導師,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應該怎麼做,而是引導你去思考,去發現,去領悟。

评分

第十一页有错别字 不是神衣 应该是神农!这都出了多少版了,没校对吗?

评分

是正版书,趁活动买的,性价比很高,经典的书,不多说,先评论,还没有细看,以后要经常看

评分

史强把面前的文件从袋中抽出一半又塞了回去,显然没了兴趣。“说得对,鱼都能犯罪呢!我办过一个杀人案,一个娘们儿把她丈夫的那玩意儿割下来了。知道用的是什么?冰箱里冷冻的罗非鱼!鱼冻硬后,背上的那排刺就跟一把快刀似的……”

评分

桂枝去皮 黄芩一两 半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

评分

正好打折,所以马上买了一直放在购物车的专业书籍,省了好多钱,真开心!

评分

四戒:凡救世者,不可行乐登山,携酒游玩,又不可片时离去家中。

评分

书本很好 质量很好有些个别破损 不影响整体!双十一活动不错!

评分

东西不错,和以前一样,就是买的时候没有其它的优惠。

评分

一次性买了好几本书,帮朋友带了两本,伤寒一两百个经方,如果真正完全理解二三十个,应该就是大家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