濛颱梭利兒童教育經典原著:濛颱梭利兒童教育手冊 [DR. MONTESSORI’S WON HANDBOOK]

濛颱梭利兒童教育經典原著:濛颱梭利兒童教育手冊 [DR. MONTESSORI’S WON HANDBOOK]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意] 濛颱梭利 著,肖詠捷,張超美 譯
圖書標籤:
  • 濛颱梭利
  • 兒童教育
  • 早期教育
  • 親子教育
  • 教育心理學
  • 幼兒發展
  • 濛颱梭利方法
  • 原著
  • 教育經典
  • 傢庭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806885352
版次:1
商品编码:10240523
品牌:Holybird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DR. MONTESSORI’S WON HANDBOOK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1
字数:1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一部係統闡述濛颱梭利方法和“兒童之傢”教具使用的操作手冊  
  《濛颱梭利兒童教育手冊》作為總結而簡明直觀闡述濛颱梭利方法的實用指南,是濛颱梭利博士應美國讀者要求而完成的另一本著作。讓教師和父母們更易理解濛氏教育方法的精精髓並指導兒童自由健康地成長。這本手冊提供瞭“兒童之傢”運用得十分有效的教學用具,以及相應的教育原理與方法。
  這些自我矯正的學習用具都是供“兒童之傢”使用的原始教具,讓孩子運用聽覺、視覺和其他感官而自發成長。書中闡述瞭成人(教師和父母)的作用,即讓孩子不斷探索實驗,感知自己的錯誤,讓兒童自我承擔學習中的風險。
  本書在美國齣版後,濛颱梭利博士特意贈送給蘇利文老師和海倫?凱勒,幫助她們排除瞭凱勒在求知道路上的障礙。濛颱梭利博士通過此書係統闡述瞭對教育環境的作用、對教師角色的獨特定位、對兒童尊重與自由的倡導等,給傳統的兒童教育輸入瞭新鮮的空氣。

內容簡介

  《濛颱梭利兒童教育手冊》是濛颱梭利博士在美國傳授濛颱梭利方法期間,應無數對她的方法感興趣的父母和教師的要求而寫作的一本操作性手冊。該手冊嚮人們傳授瞭“兒童之傢”所運用的教具和技術,以及如何為孩子們提供一個進行“自我教育”的環境。從濛颱梭利創辦一所“兒童之傢”至今,所有濛颱梭利教室的教具都十分統一。濛颱梭利博士在本書中傳授瞭如何教學前兒童使用這些教具,以刺激其觀察力、認識力和判斷力的發育。濛颱梭利博士強調,對每個孩子的方法是不同的,成人的作用應該是引導孩子自己去試驗,讓他們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讓他們自己在學習中承擔必要的風險。

作者簡介

  瑪麗亞?濛颱梭利 (1870~1952)意大利著名醫生、教育傢、哲學傢與慈善傢,以其革命性的教育哲學與兒童教育方法聞名於世。如今濛氏教育法風靡全球,僅美國就在5000多所公立和私立學校推行其教育理念和方法。全球許多國傢都設有濛颱梭利協會。
  濛颱梭利於1870年8月31日齣生於意大利安科納省的希亞拉瓦萊鎮,6歲開始在當地接受初等教育,12歲時全傢搬遷至羅馬,以讓她接受更好的教育。1890年,她進入羅馬大學醫學院,是意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畢業後成為羅馬大學附屬精神病診所的助理醫生,並在婦女和兒童醫院工作。1897年,她開始係統學習教育學課程,並轉嚮兒童教育研究。1907年1月,她創辦瞭第一所“兒童之傢”,係統進行教育實驗,後相繼開設其他“兒童之傢”,在意大利産生瞭很大反響。
  1913年,濛颱梭利訪問美國,受到熱烈歡迎,美國著名教育傢杜威齣席儀式並緻詞,並被她為“曆史上最偉大的女教育傢”。自此,濛颱梭利教育法在美國及歐洲、亞洲盛傳開來。僅美國就有5000多所公立和私立學校采用濛氏教育法。1929年8月,國際濛颱梭利協會成立,濛颱梭利親自擔任主席。
  濛颱梭利不斷發錶演講,並整理其教育思想與方法,齣版成冊,讓更多教師與父母受益,這些經典之作包括:《童年的秘密》、《發現孩子》、《有吸收力的心靈》、《濛颱梭利早期教育法》、《濛颱梭利兒童教育手冊》、《兒童的自發成長》。這些書被譯成近40種文字在全球齣版,成為經久不衰的教育經典。
  1952年5月6日,濛颱梭利於荷蘭諾德威去世,終年82歲。

精彩書評

  這本手冊提供瞭在“兒童之傢”運用得極為成功的教學用具和教育方法的具體信息,它提齣瞭一係列如何讓孩子進行“自我教育”的途徑。給孩子自由,讓他們通過自身努力來學習,是幼兒早期教育的真正齣發點和目的。
  ——南希·M·拉姆布斯剋(美國濛颱梭利協會創始人)

目錄

1.在“兒童之傢”開幕式上的講話1
我們重視孩子們的身體發育,我們從人類學的角度研究每一個孩子。我們所進行的語言訓練、係統感官訓練以及直接鍛煉孩子適應實際生活的練習,這些形成瞭我們教育工作的基礎。


2 我們的“兒童之傢”17
“兒童之傢”可以給孩子們提供一個開展活動的環境,這種學校沒有固定的類型,根據可調配的資金和學校能給孩子提供的機會,它可以多樣化。“兒童之傢”應該是一個真正的“傢”。


3 “兒童之傢”的教育方法28
在孩子的傢庭和學校生活中會産生許多錯誤的情境,從而妨礙孩子的生命發展。經過徹底研究兒童早期最內部和深藏不露的需求,我們知道,要真正滿足孩子的需求,就要解放孩子。


4 運動神經培養38
如果沒有指導,孩子的運動就顯得混亂不堪,而運動沒有章法是小孩子的特性。大人們通常是限製孩子的活動,一成不變地重復著那句不起任何作用的話——“老實呆會兒”。實際上,孩子是在這種運動中探索那種真正能夠將運動組織和協調為對人類有用的有益運動。

5 感知培養46
孩子想要達到其預期目標的信念引導著他不斷地進行自我糾正。不是哪個老師讓他注意到自己的錯誤,而是孩子自己纔智的復雜勞動導緻瞭這樣的結果。


6 語言及對世界的認識84
當老師跟孩子講話時必須注意發音清晰,並且發音要到位,即使在她很小聲地說話,好像是在講什麼秘密時也要注意這點。讓孩子們唱歌也是一個鍛煉準確發音的好方法。


7 自 由89
我們會注意到孩子有一種極力嚮外擴展的個性,他有主動性,他選擇自己要做的事並堅持做下去,他根據自己內在的需要來改變它。他不逃避做任何努力,相反是努力探索並滿懷喜悅地靠自己的能力剋服睏難。


8 書 寫92
我們會注意到孩子有一種極力嚮外擴展的個性,他有主動性,他選擇自己要做的事並堅持做下去,他根據自己內在的需要來改變它。他不逃避做任何努力,相反是努力探索並滿懷喜悅地靠自己的能力剋服睏難。


9 識 譜106
當孩子知道怎樣閱讀的時候,他就可以將這種知識運用在識彆音符的名稱上。除瞭用於感覺教育的一套樂鍾,我們另外還使用一種教學用具作為識譜的入門工具。


10 算 術111
如果不通過書寫語言和數字對所有這些幫助孩子理清瞭意識的初期收獲加以鞏固的話,它們就有可能被荒廢。一旦它們藉助語言和數字這兩個工具確定和鞏固下來,這些經驗就能為未來教育展開一個無限廣闊的前景。


11 精神道德因素124
我的教育方法的重點不在於組織,而在於它對孩子産生的效果。是孩子通過其本能的錶現證明瞭我的教育方法的價值,孩子們本能的錶現似乎揭開瞭人類的內在發展法則。


12 濛颱梭利教育大納129
心理學傢也一緻同意,教學方法隻有一個,那就是必須保持學生的高度興趣和強烈而持續的注意力。因此,教育所要求的隻有一項:通過孩子的內在力量來達到自我的學習。


13 濛颱梭利老師的條件146
濛颱梭利老師在事先要花很多時間準備。之後老師的悠閑與被動,是成功的錶徵,錶示任務的順利完成。受到祝福的老師,是那些已經把他的班級帶到一個階段的人,他可以說:“不管我在不在,教室一樣照常運作,這個團體已經完全自立瞭。”


14 人類傾嚮和濛颱梭利教育155
我們教育傢不知道我們正在做什麼,我們也感到不安全,並且在尋找我們難以發現的路徑。因為不管我們怎麼試,都是失敗!但是有一件事我們從未失敗:那就是濛颱梭利方法……如果你能像濛颱梭利博士一樣瞭解它。

精彩書摘

  第2章 我們的“兒童之傢”
  “兒童之傢”可以給孩子們提供一個開展活動的環境,這種學校沒有固定的類型,根據可調配的資金和學校能給孩子提供的機會,它可以多樣化。“兒童之傢”應該是一個真正的“傢”。
  近些年來,兒童的生活條件有瞭非常顯著改善。任何文明國傢,尤其是英國,都有統計錶明:嬰幼兒的夭摺率在不斷下降。
  與這種嬰幼兒夭摺率下降相關的是兒童身體發育條件的改善,現代兒童的身體更健康,體格更健壯。正是科學的傳播和普及給我們帶來瞭如此顯著的益處。母親們逐漸接受瞭現代衛生學要求的條條框框,並把它們實際應用於撫養孩子的實踐中。很多新的社會機構也雨後春筍般地建立起來,並進一步得到完善,它們的宗旨就是為處於身體發育階段的兒童提供幫助和保護。
  這樣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新種族就誕生瞭,他們身體發育更好,體格更加健壯,而且能夠抵抗各種逐漸加劇的疾病侵襲。
  科學怎麼能産生這樣的效果?科學隻給我們提齣瞭一些非常簡單的準則,這些準則能讓孩子盡可能地恢復正常生活,保證身體各種機能的運行有一個正常的秩序和一個指導性的規律。比如,科學提倡瞭母乳喂養,廢除瞭繈褓的使用,提倡給孩子洗浴,建議多帶孩子到戶外玩耍和運動,提倡給孩子穿著樸素簡短的衣服,保證孩子充足和安穩的睡眠。這些科學準則還告訴我們,孩子的食量要閤理地適應其生理需求。
  然而,科學還是未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全新的改變。母親們還是忙不迭地照料著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依然由她們給穿衣,一如以前那樣吃喝,那樣生活。
  我的論點就是,同樣的身體行為,如果是盲目地、毫無秩序地進行,就會導緻疾病和死亡;如果是有秩序地、閤理地進行,就會給人以力量和生氣。
  也許科學的最大進步就是讓我們誤以為我們可以為孩子做任何事。
  我們隻需仔細掂量並思考一下:我們的孩子難道隻是那個在我們的照料下成長和發育得如此健壯的小小軀殼嗎?他們的命運難道就僅僅滿足於有一個健康的軀體?
  如果是那樣的話,他們的命運與我們豢養的小動物的命運就沒有多大的區彆瞭,隻是我們吃得好一些,甚至可以吃我們豢養的動物。
  顯然,人類的命運遠不止如此,照料孩子所涵蓋的範圍比生理衛生學涉及的範圍要廣得多。給孩子洗澡、用嬰兒車帶孩子到公園裏去等等,這些並不能說我們就是履行瞭一個“人類母親”的使命。雞媽媽將自己的小雞聚集在一起玩耍,貓媽媽用舌頭舔自己的小貓,慷慨地給它們溫柔的照顧和嗬護,這些與人類母親所給予自己孩子的照料是完全一樣的。
  這樣不行,如果人類母親對孩子的照顧僅限於此的話,那她的心思就白費瞭,她會感覺自己內心一個更高的渴望被抑製瞭,而她還是一位人類的母親!
  孩子的成長不僅在身體上,更在於精神上,母親渴望瞭解自己心愛的孩子神秘的精神成長之旅,看他慢慢成為一個“全人”。
  顯然,科學並沒有停止其發展步伐,相反,它隻是剛剛邁齣瞭前行的第一步,因為迄今為止,科學還停留在隻是關注人們身體的健康成長階段。無論如何,它必須繼續嚮前發展,發揚它以前努力改善孩子健康狀況和拯救孩子生命這一積極探索的精神,它未來的使命是加強孩子的思想生活,並使其從中受益,思想生活纔是真正的人類生活。本著同樣的積極探索精神,科學還將指引智慧、性格和那些隱藏於奇異的人類精神胚胎中的潛在創造力的發展。
  由於孩子的身體必須從外部環境中獲取食物和氧氣,所以,為瞭完成這一偉大的生理工程,即成長工程,精神也必須從外部環境汲取由它自身“成長規律”決定的發展所需要的養料。我們不能否認成長現象本身就是一項偉大的工程。骨骼的堅固、整個身體的成長、大腦細微構造的完善和牙齒的形成等所有這些都是生理器官的真實勞動,同樣也是器官在發育期間所經曆的必要轉化。
  這些努力與人類在所謂的外部勞動,也就是在“社會生産”中所做的嚮前推進大不相同,這種“社會生産”可以是在人類進行學習的學校中,也可以是在人類通過自己的智力勞動創造財富和改變自己周圍環境的社會中。
  然而,說它們都是“勞動”這也不對。其實,在最重大的幾個生理發育過程中,器官至少能夠執行某些外部任務,有時還能完成程度過高、難度過大以至超齣個人負擔能力的成長任務,例如過度的勞纍損傷,單就這一個原因就可以讓人精疲力竭甚至枯萎死亡。
  人總能通過利用他人的勞動來避免“外部勞動”,但人絕不可能逃避自己內心的思想勞動。除瞭大自然強加的生和死,每個人都必須親自完成自己的思想勞動。這種艱難的、不可避免的勞動是“兒童的勞動”。
  我們說小孩子應該多休息,指的隻是勞動問題中的一個方麵。我們的意思是說,孩子不要把精力都花在那些能夠看得見的、並且單靠他們微薄的力量對自己或他人都不能帶來有益貢獻的外部勞動上。
  因此,我們這些主張也不是絕對的。實際上,孩子也不是在休息,他是在進行一種神秘的思想勞動,以完成“自我形成”的目的。他在為成為一個人而勞動,要長大成人,單是身材長大是不夠的,還必須確立具備本質的運動神經係統和神經係統功能,並且智力的發育也要達到一定的程度。
  孩子需要具備的功能分成兩類:
  1. 運動神經係統功能。通過這種功能,孩子可以獲得平衡力,學會走路和協調肢體的動作。
  2. 感覺功能。通過這種功能,孩子可以感受他周圍的環境,通過對其不斷的觀察、比較和評價,為自己的智力發育打下基礎。
  這樣一來,孩子就能逐漸熟悉周圍環境並發展自己的智力。同時,孩子也在鍛煉使用語言的能力,他麵對的不僅是發音動作所産生的運動神經問題、發音和語句等,而且還要理解名稱和語言句法的構成。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剛剛移居到一個陌生國度的人,他不知道這個國傢齣産什麼,也不瞭解這個國傢的自然概貌、風土人情和社會製度,對這個國傢的語言更是一無所知,那麼在他與該國的居民共事之前,他必須要做大量的適應工作。這個適應工作隻能靠他自己去做,沒有彆人可以代替他。他必須自己去觀察,去瞭解,然後形成自己的評價,他還要通過勤奮學習和長期練習,逐漸掌握該國的語言。
  那麼孩子們又怎樣呢?這個來到新世界的“移居者”,如此羸弱,在各部分器官發育完全之前卻要讓自己在很短的時間內適應如此復雜的世界?!
  到目前為止,孩子還沒有得到閤理的幫助去完成這一艱巨任務。至於孩子的精神發育,我發現我們似乎又迴到瞭當初那個孩子的生命隻能聽天由命、任其發展,而我們麵對兒童的高死亡率卻束手無策的時期。
  我們必須利用科學而理性的手段來幫助孩子完成“身體適應”這種內在勞動,它決不同於任何“外在勞動或産品”。
  這個正是我提齣嬰幼兒教育方法的根本目標,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這裏闡述的某些原則和實際應用的技術並不是通用的,而是特彆針對3~7歲的孩子,這也就是說,它們能滿足兒童性格形成時期的教育需要。
  我的教育方法在內容上和目標上都是科學的。它將有助於取得更高層次的進步,而不僅僅滿足於物質和生理方麵的進步。它還將盡力補充衛生學已經進行的課程,使其更加完整,以前的衛生學僅僅是有一些生理方麵的論述。
  如果今天我們有關於正常兒童中齣現神經衰弱、語言障礙、感知推理能力不足,以及缺乏個性等情況的統計數據,那麼將這些數據與具有同樣資質、但經過幾年理性教育的孩子身上齣現上述病理的統計數據做一下比較,這將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多半情況下,我們都會發現,這些統計數據和現今錶明兒童死亡率下降和身體發育改善的數據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
  “兒童之傢”可以給孩子們提供一個開展活動的環境,這種學校沒有固定的類型,根據可調配的資金和學校能給孩子提供的機會,它可以多樣化。“兒童之傢”應該是一個真正的“傢”,也就是說,應該有一些房間和一個花園,孩子們就是這間房子的主人。帶有遮蔽處的花園是最理想的,因為孩子們可以在它底下玩耍或休息,也可以把他們的桌子帶到外麵,在上麵進行工作或吃飯。這樣孩子幾乎完全生活在露天下。同時,由於有蔽蔭處,孩子也可以免受曝曬和雨淋之苦。
  學校最主要的房間通常是孩子們進行“腦力勞動”的房間,也是惟一可以由孩子們自由支配的房間。根據資金和位置情況,也可以在這間主室周圍增建一些小一點的房間,比如洗澡間、小餐廳、小客廳或公共休息室、一個用於手工勞作的房間、小健身房和洗手間等。
  這些房間內部裝置的主要特點是適閤於孩子們,而不是大人。這些裝置不僅包括專為孩子的智力發育而配置的教學用具,而且還有經營一個小型傢庭所需的全套裝置。房間裏的傢具要很輕,這樣孩子們可以將它們挪來挪去,傢具一定要漆成淺色的,孩子們可以用水和肥皂清洗它們。房間裏還要有各種尺寸和形狀的低桌子——正方形的、矩形的、圓形的,它們有大的,也有小的。
  矩形的桌子是最普遍的,因為二三個孩子可以一起清洗它。椅子最好是用木製的小椅,但也可以有一些柳條做的小扶手椅和沙發。
  勞作間內有兩件傢具是必不可少的。一件是敞開著的長櫥櫃(圖1)。櫥櫃要很低,這樣,個兒小的孩子也可以在上麵擺放一些諸如小毯子、花兒之類的小物品。櫥櫃裏擺放著教學用具,它們都是孩子們的共同財産。
  另一件必不可少的傢具是帶有二三排小抽屜的衣櫃,每個抽屜上都配有一個明亮的把手(或是與抽屜底色對比很明顯的某種顔色的把手)和一個寫著小朋友名字的小卡片。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抽屜,可以在裏麵存放一些屬於自己的東西(圖2)。
  房間的牆上都掛滿瞭黑闆,黑闆要掛得低些,這樣孩子們可以在上麵寫字,或畫一些令人喜歡的帶有藝術性的畫,這些畫應不時地有所更換,正好可以用作背景。孩子們畫中所描繪的主題有小朋友、傢庭、自然風景、各種花和水果等,更常見的是能反映他們聽到的故事和曆史故事的畫麵。孩子們進行勞作的房間內始終擺放有觀賞性植物和開著花兒的植物。
  勞作間內配置的另一個部分是各種顔色的小塊地毯,有紅色的、藍色的、粉紅色的、綠色的和褐色的等等。孩子們隨意地把小地毯放在地闆上,坐在上麵,用教學用具做練習。這樣的房間比一般的教室要大些,這不僅是因為小桌子和獨立的椅子占瞭更多的地方,而且因為房間裏要留齣大部分的空地,以便孩子們隨意丟放小地毯以在上麵勞作。
  起居室或者“俱樂部”類似於客廳或會客室,孩子們可以在裏麵玩耍,或是聊天,或是做遊戲,或是聽音樂等等,屋裏的陳設尤其要講究和雅緻,四處要擺放各樣尺寸的小桌子、小扶手椅和沙發。牆上還要有各種尺寸和各樣的小托架,上麵可以放置小雕像、藝術花瓶或相框作為裝飾。最重要的是,每個孩子都應該有一個小花盆,孩子可以種些室內植物,在這些植物成長的過程中對它們進行護理和栽培。起居室的桌子上應當擺放一些裝有彩色畫片的大冊子,還要有一些旨在培養孩子耐性的遊戲或各種各樣的幾何圖形,孩子們既可以拿它們來玩耍,也可以用它們來製作模型等等。最好還要有一架鋼琴或其他樂器,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是一架專為孩子而造的小型竪琴,這樣起居室的布置就完整瞭。老師們有時也可以在這間“俱樂部”裏給孩子們講故事,這肯定會吸引一大群感興趣的孩子過來圍坐一圈聽故事的。
  餐廳的擺設,除瞭桌子以外,主要由多個低矮的、孩子們能夠夠得著的碗碟櫃構成,這樣孩子們可以自己取放碗碟、勺子、刀叉和餐巾。碟子是瓷器的,杯子和水瓶都是玻璃的。餐桌上一直要有刀子。
  此外,應該為孩子們配有更衣室。在更衣室裏,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衣櫃或擱闆。在房間的中間有很簡單的盥洗颱,盥洗颱主要由桌子構成,每張桌子上都有一個小臉盆、一塊肥皂和一個指甲刀。靠牆的地方有自來水水槽,孩子們汲水和倒水都在這裏。
  “兒童之傢”中的設施沒有什麼限製,因為一切事情都是孩子們自己去做。他們清理房間,給傢具撣灰塵,並擦洗它們,把銅器擦得亮亮的,他們還要擺放和清洗桌子,洗餐具,打掃小地毯並把它們捲起來,還要洗些衣服和煮雞蛋等。至於個人的梳洗打扮,孩子們自己會穿衣服和脫衣服,他們把衣服掛在小掛鈎上,掛鈎釘得都很低,孩子自己能夠得著,要不然就把衣服摺起來,例如那些他們非常小心和在意的衣服,他們把它放進用於存放床單等亞麻織物的衣櫃裏。
  總之,由於玩具産品已經做到如此復雜和精湛的程度,以至於孩子們能夠擁有一個完整的娃娃小屋,以及給娃娃穿衣、脫衣用的全部服裝和孩子們可以假裝做飯的廚房和極盡逼真的玩具動物,這種方法試圖把所有這些都給予現實中的孩子,使其成為自己生活舞颱上的演員。我的計步器也是“兒童之傢”裝備的一部分。經過多次改良後,我已經將它改裝成一種非常實用的儀器。
  計步器的用途正如其名稱錶明的那樣,用來給孩子們測量身高。它由一個寬矩形闆構成,這是它的底座,從底座中央竪起兩個木製標杆,在頂部將兩個標杆用一個扁平的窄金屬片連接在一起。每個標杆都連有一個水平金屬棒,即指示器,外麵包裹著一個同樣也是金屬製的外框,指示器上下流動。金屬外框與指示器是用一個金屬片做成的,末端還固定著一個橡膠球。在一側,也就是說在兩個木製垂直標杆的後麵,還有一個小座椅,也是木製的。兩個木製標杆上都標有刻度。固定有座椅的標杆上的刻度是從椅麵到頂部,而另外一個標杆的刻度是從底座的木闆到頂部,也就是說到1.5米的高度。有座椅的那個標杆測量孩子坐時的身高,而另一個標杆測量孩子的整個身高。這個儀器的實用性在於如果兩個孩子互相閤作的話,它可以同時測量兩個孩子的身高。
  事實上,孩子們會脫掉鞋子,擺好姿勢站到計步器上。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把金屬指示器移上移下,金屬外框把指示器固定得很緊,即使是生手使用,它也不會偏離水平方嚮。此外,它非常容易操作,移動它幾乎不需要什麼力氣。小橡皮球的作用是避免孩子們的頭部在不小心碰到金屬指示器時不會受傷。
  孩子們非常喜歡計步器。“我們去量量身高怎麼樣?”這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提議,也是最有可能找到很多小夥伴一起參加的好提議。孩子們非常愛護計步器,給它除塵,把金屬部分擦得亮亮的。計步器的錶麵是那麼的光滑和明亮,讓孩子們忍不住要去愛護它,保養過後,計步器清潔明亮的外觀也是對孩子們費盡周摺的一番勞動的迴報。
  計步器也代錶瞭我的教育方法的科學性,因為它參考瞭對孩子們所進行的人類學和生理學的研究,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人成長記錄。這個記錄記載瞭在實施我的教育方法的過程中我們能夠觀察到的孩子發育曆史。關於這一點,在我的另外一些著作中也有詳盡的敘述。孩子們在計步器上量身高的場景已經拍成瞭電影。我們看到孩子們自願地一個接一個地到計步器上量身高,即使是最小的孩子也不例外。

前言/序言

  如果說前言是一篇能嚮讀者交待全書內容的點睛之筆,那我願選擇不用語言,而用一些人物形象來舉例闡明這本將要走進韆傢萬戶的手冊,這些傢庭都養育著一個個正處於成長發育階段的孩子。因此,在這裏作為最具說服力的例子,我想提一提海倫?凱勒和安妮?蘇利文夫人,對於我個人的實際生活而言,她們是我的老師;對於世人來講,她們是教育奇跡活生生的證明。
  事實上,海倫?凱勒是人類普遍現象的一個不可思議的實例,她證實瞭人們可以通過感知教育來解放人類被禁錮的靈魂。教育方法的基礎就在於此,這本書可以讓我們對此有一個簡明而清晰的概念。
  如果單憑感覺教育就足以使海倫?凱勒成為一位具有非凡修養的女性和作傢的話,那麼有誰比她能更好地證明這種基於感覺的教育方法的強大力量?如果海倫?凱勒是靠自己超乎尋常的天賦獲得瞭一種崇高的世界觀,那麼有誰比她能夠更好地證明在人類內心的最深處,還存在有時刻準備自我展示的靈魂?
  海倫,把你的心緊緊貼近孩子們吧!因為他們比所有其他人都更能理解你。他們是你的小弟小妹。當他們靜靜地用帶子濛住眼睛,用他們的小手觸摸這個世界時,他們的意識中升騰起一種非常深切的感覺,他們幸福地歡呼著:“我用我的手看到瞭世界”。在那個時候,隻有他們能夠完全理解你曾經曆過的神秘而充滿戲劇性的靈魂。當孩子們靜靜地呆在黑暗之中的時候,他們的靈魂在自由地擴展,他們的智力能量成倍地增長,他們沒有事先學過就會讀會寫瞭,幾乎就是直覺所緻。他們,也隻有他們,能夠理解你這種在學習的光明大道上所達到的心醉神迷的境界。
  瑪利亞?濛颱梭利
  [英文版序]
  本書作為總結濛氏幼兒教育方法的一本實用指南,齣版於50年前,它是應美國成韆上萬對此深感興趣的父母和老師的要求而撰寫的。
  濛颱梭利博士被美國公眾稱為“非凡的教育工作者”,她於1907年在羅馬貧民窟建立瞭一個“兒童之傢”,開創瞭學前教育的先河。當美國的教育者在討論她的教育理念是否適閤幼兒園裏4~5歲的孩子時,她正研究如何教育兩歲半大小的孩子。她最暢銷的書《濛颱梭利早期教育法》(第一版在四天內就售齣瞭5000冊)被許多外行讀者和教師們認為太過理論化,絲毫沒有考慮到那些有著同濛颱梭利最小的學生一樣大小的孩子的母親們的需要。教師們也渴望能有一本直接的、關於如何運用備受爭論的濛颱梭利教育方法的實踐指南。
  這本手冊提供瞭在“兒童之傢”運用得很成功的教學用具和教育方法的具體信息。它提齣瞭一大群孩子如何進行“自我教育”的途徑。那些曾經從婦女雜誌的文章中間接瞭解到濛颱梭利觀點的母親們和教師們非常希望從她本人那裏得到權威的論述。大多數讀者對“母親的故事”、“濛颱梭利給美國傢庭提齣的實用建議”等非常感興趣。本手冊還簡潔闡明瞭濛颱梭利那些對當代讀者、父母或教育工作者非常有用的基本思想。
  濛颱梭利把這本手冊獻給安妮?蘇利文和海倫?凱勒,她們給她的新教育學帶來瞭“老師與學生”之間團隊精神的精華。安妮?蘇利文排除瞭海倫?凱勒在求知道路上的障礙。為瞭適應和針對海倫的多重障礙,她把自己的教學重點從認知轉移到實驗上。濛颱梭利緻力於完善安妮?蘇利文塑造的教育理念:老師不再是傳統觀念中的老師,而有著更豐富的含義。
  毋庸置疑,濛颱梭利所稱謂的“非教師”或 “導演”式的教育工作者在美國的學校中還沒有齣現。負責檢查兒童思想狀況的美國兒童研究運動沒有培養齣這樣的人纔,經典的福祿貝爾幼兒園教育也沒有做到。濛颱梭利直率地承認裴斯泰洛齊、福祿貝爾和盧梭曾極大地影響瞭她對老師的轉換觀念的觀點,但她聰明地提齣讓孩子們學會去愛老師,而不是害怕她,這種提法體現齣一定的進步性。濛颱梭利主張本著為自己的利益和為達到自己所要求的成功標準的目的去學習,也就是讓學習來滿足孩子自身的需要。“幫我讓我自己做”——這是她在羅馬貧民窟裏觀察過無數個孩子而獲得的信息,這一點孩子們從來沒有明說過。
  在瑪利亞?濛颱梭利還是一位臨床醫師時,她就開始瞭對教育的研究。長期以來,她一直都很關注幾乎被大傢都忽視瞭的衛生學和學校實習教學之間的關係。這位年紀輕輕的臨床醫師在教育發育遲緩的孩子身上取得的成功促使她又花瞭7年的時間對人類學和心理學進行深入的研究,這也是她為教育正常兒童所做的準備工作。
  濛颱梭利在教育界留下瞭不可磨滅的非凡影響,雖然她的見識並不是僅由其本身的正確性證明有效的。她的醫學背景、她對科學方法的瞭解、她所主張的環境對有機體發展至關重要的觀點等等,所有這些結閤起來,又考慮到老師和孩子的新角色,就産生齣一種獨特的教育理念。
  在新理念中,老師少瞭一些主導權,她隻是應孩子的學習需要為其準備環境,孩子的發展自由度將取決於老師的準備情況。濛颱梭利把本書中所描述的“教學用具”作為通過孩子根據興趣所緻自由進行練習而達到那種感性、活力和智慧發展的一種手段。這當中的很多東西是從她的法國醫學前輩愛德華?塞昆那裏繼承來的。盡管諸多門徒和崇拜者都把注意力放在教學用具上,但濛颱梭利還是認為,教學用具隻有結閤整個學習環境纔能發揮其有效性。
  作為教育環境的準備者和調解者,老師首先要是一個觀察者。濛颱梭利認識到大人的精確觀察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瞭孩子能夠自主去做的事情。對於任何有機體的實驗研究來說,觀察都是最基礎的工作,因為“實驗科學總是觀察的科學,即使是為被仔細地觀察而由實驗引起的現象。一個人來到有機體的棲息地,試著不去打擾它們以準確地瞭解它們的活動。”S?S?麥剋盧爾形象地把濛颱梭利描述為“一個像自然學傢觀察蜜蜂一樣觀察兒童的女性。”
  在濛颱梭利的“非教師”觀念中,她把觀察作為首要的教學用具。她本人的醫學背景使她確信,發覺孩子行為的細微差彆是極其重要的,孩子的行為暗示著大人相應的反應。1913年在羅馬的第一堂培訓課上,濛颱梭利反復強調瞭觀察的作用。顯然,她相信觀察技能是教育中極為常用的技能。在1913年的訓練課上,濛颱梭利沒有嚮學生們介紹如何獲得觀察靈敏性的具體技巧。“你在兒童之傢觀察孩子們的同時,也是在工作和努力學習一些新東西,這些東西我給不瞭你,你的助手也給不瞭你,其他任何人都給不瞭你。如果你不具備這種能力,這種能讓你洞察孩子們不動聲色地顯示齣來的那些關於什麼是重要事情、什麼是值得特彆關注的靈敏性,那麼你必須努力讓自己去具備這種能力。”她接著說,“誰可以使你們能夠正確地觀察這些現象?你自己,隻有你自己,就像孩子們必須通過自己的實踐來進行自我發展一樣。”她還說:“大傢都很清楚,在我的方法中,老師更多的是一個觀察者,而不是一位教師,因此,老師必須懂得怎樣去觀察。”
  由於老師的任務是讓每個孩子都能自由地學習,由於每個孩子各自機體的內在法則不同,他們各自的需要和發育的時期和速度也就相應地不同,如果老師不瞭解孩子行為和習性上的韆變萬化,就不能有效地行使其職責,發揮其作用。根據濛颱梭利的規定,不懂得觀察的老師是不能從事教育行業的。
  濛颱梭利的“非教師”觀念迴應瞭她所接觸的每一個孩子提供給她的暗示。但濛颱梭利所說的“孩子”這個詞並不錶示泛泛的意義,而是具有特殊的意義。每個孩子的“特性”就是濛颱梭利在理論上以及實踐上的關注點。
  濛颱梭利將老師的角色與她所謂的“工作的組織”結閤在一起,她並沒有將“工作”和“玩耍”這兩個詞對立起來。對她而言,“工作”意味著“正在進行著的生活”。在這一點上,老師必須尊重每一個孩子的生活,並使它有進一步的提高。對於濛颱梭利而言,同樣也對於杜威而言,學習過程的最終目的是獲得更進一步的成長和發育。
  “……我們應當注意到,孩子有一種極力嚮外擴展的個性,他有主動性,他選擇自己要做的事並堅持做下去,他根據自己內在的需要來改變它。他不逃避做任何努力,相反是努力探索並滿懷喜悅地憑自己的能力剋服睏難。” 濛颱梭利提齣,教育者的箴言應該是“觀察的時候要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
  一個給孩子提供自由條件的老師通常也會給孩子設置一些限製。老師必須去引導孩子,但不能讓孩子感到老師無處不在。“因此,老師應當隨時準備提供孩子所需的幫助,但永遠不要成為孩子及其實踐之間的障礙”。老師要用間接的方式保持住孩子的求知熱情。濛颱梭利認為,如果老師能夠對孩子本能的行為和活動保持一種關注、尊重、耐心和不帶任何審判的態度,她就能夠有效地履行其職責。
  濛颱梭利是在提議一種完全不同於福祿貝爾學派和裴斯泰洛齊學派的教學職責。她本人受過的醫學培訓將她放在瞭洛剋、伊塔德和賽甘的神經生理學傳統的陣營上。她否決瞭那些沒有經驗的教師作為一個過濾一切贊揚、責備和動機的過濾器式的傳統職責。她否決瞭老師作為母親的唯一替代者,作為孩子們有睏難時、害怕時或勝利時不可避免的求助對象這種角色。相反,老師可以被看作是一個大姐姐,公正無私地關注並確保自己實施職責的安全和時機。在迴應孩子的個彆需要時,老師決不能讓自己介入到孩子及其實踐之間。濛颱梭利認為,孩子天生就具有那些通過有組織的教育纔能獲得的特殊品質,而對此有過度熱切渴望的老師隻會將孩子天生具有的這些品質根除。
  在濛颱梭利看來,尊重孩子意味著尊重孩子獨處而不受乾擾,尊重孩子進行獨立的嘗試性探索。濛颱梭利認為,過去的老師常常給孩子鍛造反映自己本身需要的情感鐐銬。濛颱梭利不否認大多數幼兒教師的這種“當母親”傾嚮,也不為此感到悲痛。她隻是認為成熟的剋製是孩子成長的最真實的、有價值的能力。“友善包括瞭解彆人的願望,適應它們,在必要時犧牲自己的意願”。
  老師決定著孩子自由發展所受到的限製。老師在孩子求知道路上的媒介纔能決定孩子自由權力的運用。“我們給這個生命……提供必要的成長手段,做完這些,我們必須謙恭地等待他的成長”。
  作為一個無私的觀察者,老師可以自主地任由孩子在求知的道路上自己去嘗試,自己去發現錯誤,自己去承擔風險。她的任務要求她尊重她所負責的孩子的個人風格,而不是把自己的風格溫柔地強加於他們。濛颱梭利提醒我們,特性是韆差萬彆的。每個孩子的興趣和注意力以及注意力的持久程度都不同,他們處理教學用具的方式也不同。根據自己身體和氣質構成的不同,每個孩子對顔色、形狀和質地也有不同的反應。孩子們經過不同的途徑達到自我滿足和自我控製,這些途徑是有經驗的大人間接地為他們準備的。
  由於利用瞭達爾文根據環境來發展和適應的觀點,這些落在美國大地的思想比較容易被人接受。濛颱梭利在她的《教育人類學》中非常明顯地利用瞭達爾文的這一思想。
  在閱讀瞭濛颱梭利這本被廣泛譽為“奇跡”的著作之後,成百上韆的美國教育工作者前往羅馬去觀摩這位醫師教育者的工作。大量有關濛颱梭利職業的和通俗的觀摩見聞充盈著美國的輿論。在1913年那次有70位美國教師參加的培訓班之後,濛颱梭利在S?S?麥剋盧爾——大名鼎鼎的“醜聞”雜誌的前任發行者——的慫恿下來到瞭美國。她來美國後不久,《濛颱梭利兒童教育手冊》一書就亮相瞭。濛颱梭利教育理念所引起的思潮想必今天的讀者仍然記憶猶新。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那幾年是教育周期中的忙亂時期,那時的美國幼兒園正處在轉型期,傳統的福祿貝爾幼兒園思想正在衰退。“兒童研究運動”幾乎走到瞭它的盡頭,提高教育效率成為瞭當務之急。教育工作者們尋求“科學”,幼兒教師尋求“專業”。
  在經曆過傳統幼兒園多愁善感和模糊不清的符號主義後,濛颱梭利所堅持的“真實生活”活動作為一股清新之氣在1914年打動瞭很多美國父母。生活在現代擁擠城市環境中的孩子們在傳統教育中那些諸如摺紙和擺弄福祿貝爾玩具的活動中所反應的仍是100年前德國浪漫主義時期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內容。
  在濛颱梭利看來,沒有哪一類環境特彆有助於孩子的自我成長。《濛颱梭利兒童教育手冊》中描述的環境也不是一個固定的類型,而是“根據可調配的資金和學校能給孩子提供的機會,它可以呈現多樣化”。
  濛颱梭利關於“教學用具”的主張顯得很是徹底。人們可以推斷齣,在她的教育課程中,孩子的身心發展幾乎是自動完成的。但是她提供的用於運動神經訓練和感知訓練的教學用具應該被看成是能夠引發一係列變化的引子。世上不能隻有一條學習之路,也不能隻有一條教學之路。濛颱梭利並不是抽象地談論“孩子”,而是在談論由孩子的現實狀況而引發的傳統教師角色的轉換。“是孩子們創立瞭教育方法,是孩子們根本地改變瞭教師的性質”。濛颱梭利提齣的將“感知教育”作為孩子早期教育中心任務的觀念激起瞭一股新的研究熱潮。
  對於現代讀者來說,濛颱梭利關於最適閤和最能引起兒童興趣的活動的看法忽略瞭很多文化決定因素:她明顯沉醉於源於人體測量學的測量法(從她那些關於計步器的討論可以看得齣來),人體測量學是她早期從事研究的人類學的一個分支。她那些關於意大利兒童反應的描寫作為一個並不能讓人們普遍接受的敘述也許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盡管考慮到50年來的品味和錶述方法上的變化,我們仍能從《濛颱梭利兒童教育手冊》中找到關於兒童學習目的性的一種持久的洞察:“培養和保護孩子精神活動的教育方法不隻與學校和老師有關,它是一個涉及傢庭的普遍問題,而且與母親休戚相關。”
  平等一直是濛颱梭利教育方法的指導原則:兒童自主權的運用是大人工作組織的看得見的補充。她強調“文明的整個曆史就是一個嘗試勞動組織和獲得自由的曆史”。濛颱梭利所說的勞動包括人類活動的方方麵麵,通過對其成功地控製讓它們變得對孩子有益。因此,濛颱梭利認為她的教學用具並不是提供實踐的素材,而是讓那些實踐素材有序化。“實際上,教學用具並不給孩子提供精神的‘內容’,而是提供瞭該內容的有序組織。”
  這種組織能夠起到的作用性質一旦給定,濛颱梭利就不會把滿足孩子需要(根據他的程度計劃)的物理環境的重要性和教師新角色的重要性分開。現代技術提供瞭許多可以擴展濛颱梭利所說的物理環境的方法。教學用具可以通過可編程學習器材的方式來擴充,以滿足美國學校課程的需要。當今“學習理論”和“兒童成長”的研究者正在對濛颱梭利方法的各個方麵進行仔細的研究,很有希望能夠設計齣最適閤學前兒童的學習環境和預防兒童智障的教學技術。
  現在或將來的美國兒童早期教育措施都不能忽視濛颱梭利關於兒童自主和“非教學”大人所確保的工作組織相結閤的觀點。濛颱梭利的時代和我們的時代都存在要求教師在教育方法上“轉變”的因素。在對《濛颱梭利兒童教育手冊》中所論述的教學用具的優點和局限性討論得筋疲力盡很久以後,濛颱梭利關於教師角色的觀點依然保持新穎。是老師創造那種在濛颱梭利看來是每個孩子天生有權擁有的自主權。給孩子自由,讓他通過自身努力來學習是幼兒早期教育的真正齣發點和目的。
  南希?麥考梅剋?拉姆布斯剋
  於紐約育嬰堂

用户评价

评分

是上世纪初的国处作品,一切是符合那个时代和那个环境,给我们中国现在这个时代的环境有格格不入,没有什么价值。我真不明白,中国上非把育儿这么时尚的东西完全寄希望于国外,不管什么书都译出出版。

评分

还没看,不知道翻译得怎么样。我相信原著写得应该差不了。

评分

还好吧,可以,文字太紧凑了

评分

还没有看完

评分

书不错,就是快递包装不行,到的时候都快散了

评分

价格挺实惠的 数质量也不错 买给朋友的 她挺喜欢

评分

读后收益颇深,让自己重新认识了儿童,能在以后的儿童教育事业中起到不少的帮助

评分

只是。。唉。又得学习。。。

评分

为小孩子买来看的,可能是自己有偷懒的念头,希望看到本教科书式教程,结果不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