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左傳》原名為《左氏春鞦》,漢代改稱《春鞦左氏傳》,簡稱《左傳》。全書約十八萬字,記載瞭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十二代國君、二百五十四年間的曆史。補充並豐富瞭《春鞦》的內容,不但記魯國的史實,還兼記各國曆史;不但記政治大事,還廣泛涉及社會各個領域的“小事”;一改《春鞦》流水賬式的記史方法,代之以有係統、有組織的史書編纂方法;不但記春鞦史實,而且還引徵瞭許多古代史實。本書對《左傳》作瞭詳細注釋。
內容簡介
《左傳》是《春鞦左氏傳》的簡稱,又稱《左氏春鞦》。相傳《左傳》是對孔子最後修定的魯國史書《春鞦》的解釋,其中確實有為《春鞦》作傳的部分,同時又有超齣《春鞦》之外的內容。《左傳》按照魯國十二位君主的次序敘事,是一部編年體曆史著作。其紀年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止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相傳這部書的作者是與孔子同時代的左丘明,但是,書中已經涉及戰國初年的史實,它應該成書於戰國早期,不是齣自一人之手。《左傳》齣現的評論或是假托君子之口,或是引用孔子的話語,它的最後編定人應是儒傢學者。
《左傳》是編年體斷代史,主要記載春鞦時期的曆史。同時,《左傳》又是早期史傳文學的代錶作,有重要的文學價值。其文學價值主要體現在敘事、寫入、語言運用三個方麵所取得的成就。《左傳》的敘事體現瞭重大題材的選擇和細節描寫的有機結閤,既有宏闊的曆史畫麵,又有具體生動的情節。
《左傳》是一部曆史著作,因此,它的敘事必然要從大處著眼,把最能代錶曆史發展趨嚮的重大事件寫入史書。其所選擇的重大題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一是王朝衰落史,二是諸侯稱霸史,三是諸侯宮廷內亂史,四是卿大夫傢族興衰史。
目錄
前言
捲一 隱公
鄭伯剋段於鄢
周鄭交質
臧僖伯諫觀魚
鄭莊公戒
飭守臣
捲二 桓公
季梁諫追楚師
捲三 莊公
曹劌論戰
鬻拳弗納楚子
陳公子完奔齊
有神降於莘
子般之死
捲四 閔公
衛懿公好鶴
晉侯使太子申生伐皋落氏
捲五僖公
晉太子申生之死
宮之奇諫假道
齊桓公下拜受胙
陰飴甥對秦伯
子魚論戰
晉公子重耳之亡
晉文公圍原
展喜犒師
芳賈不賀子文
晉楚城濮之戰
楚子玉之死
燭之武退秦師
蹇叔哭師
秦晉殽之戰
捲六 文公
楚商臣弑君
狼暉之死
寜武子聘魯
臾駢不殺
賈氏
齊懿公之死
捲七 宣公
華元之敗
晉靈公不君
王孫滿對楚子
鄭靈公之死
若敖氏之興滅
楚子圍鄭
楚晉緻師
楚子伐蕭
楚師圍宋
魏顆擒杜迴
捲八 成公
齊晉章之戰
楚歸晉知營
鍾儀南冠
晉侯夢
大厲
呂相絕秦
晉楚鄢陵之戰
捲九 襄公
祁奚請老
魏絳戮揚乾之僕
穆叔如晉聞樂不拜
倡陽之役
駒支不屈於晉
子罕弗受玉
荀偃之死
祁奚請免叔嚮
州綽奔齊
叔孫豹論三不朽
子産告範宣子輕幣
張骼、輔躒、宛射犬緻師
晏子不死君難
季劄觀樂
子産壞晉館垣
子産不毀鄉校
子産論尹何為邑
捲十 昭公
子産卻楚逆女以兵
徐吾犯之妹擇夫
晏子拒更宅
叔孫豹之死
晉侯宴齊侯
子革對靈王
季孫意如囚於晉
子産弗與韓宣子環
楚王召伍奢二子
子産論政之寬猛
賈辛見魏獻子
閻沒女寬諫魏獻子
捲十一 定公
邾子之卒
蔡昭侯如楚
申包胥乞師
齊魯夾榖之會
捲十二 哀公
吳許越成
楚昭王不禁
齊吳艾陵之戰
衛莊公之死
精彩書摘
周鄭交質 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①。王貳於虢②,鄭伯怨王,王曰“無之” 。故周、鄭交質③。王子狐④為質於鄭,鄭公子忽⑤為質於周。王崩,周人將畀⑥虢公政。四月,鄭祭足⑦帥師取溫之麥。鞦,又取成周⑧之禾。
周、鄭交惡⑨。
【注釋】 ①鄭武公:鄭莊公之父,春鞦初期的鄭國君主。卿士:執政大臣。周平王東遷,鄭國發揮瞭重要作用,因而鄭武公和莊公父子相繼以諸侯任職周王朝,掌握瞭很大權力。②貳:兼用。虢:指西虢公,也是留任周王朝的諸侯,其封地在今河南陝縣。周平王想使西虢公也參與執政,以製衡鄭莊公。③交質:質指抵押品。交質謂雙方以親屬作抵押。④王子狐:周平王的兒子。⑤公子忽:鄭莊公的兒子,也稱太子忽,後來即位,即鄭昭公。⑥畀(bi):給予。⑦祭足:即祭仲,鄭國大夫。⑧成周:東周地名,東周都城所在地,今河南洛陽。⑨交惡(wu):交,相互。惡,厭惡,敵視。
君子曰:“信不由中①,質無益也。明恕而行②,要③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④?苟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⑤,蘋蘩蕰藻之菜⑥,筐笤錡釜之器⑦,潢汙行潦之水⑧,可薦於鬼神,可羞⑨於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風》有《采繁》、《采蘋》⑩,《雅》有《行葦》、《洞酌》⑾,昭忠信也。” 【注釋】 ①中:內心。②明恕:明指坦誠,恕指寬容。③要(yao):約束。④間 (jian):指離間。⑤沚:水中小洲。毛:草。⑥蘋(pin):浮萍。蘩(f6n) :白蒿。蕰(wen):水草名。⑦筐:方形的竹器。菖(ju):圓形的竹器。錡 (qi)釜:均是烹飪之具,有足為綺,無足為釜。⑧潢(huang)汙:均指積水,大者為潢,小者為汙。行潦(150):行指道路,潦指雨水。行潦謂路邊所積雨水。⑨羞:意通“薦”,均為進獻之義。⑩《風》:指《詩經·國風》。《采繁》《采蕷》:《詩經》篇名,齣自《國風·召南》。⑩《雅》:指《詩經》的《大雅》和《小雅》。《行葦》、《洞酌》:《詩經》篇名,均齣自《大雅》。
【導讀】 文章選自魯隱公三年(前720)。
《左傳》反映的是東周王朝的衰落史,這篇作品就是此種曆史趨勢最早的寫照。
周平王是天子,鄭莊公是諸侯國君主,他們二人是君臣關係,在正常情況下不存在交換人質的可能,因為地位相當的雙方在有些時候纔采取這種交涉方式。但是,這種反常的現象卻在曆史上真的發生瞭,並且事件的進程處處顯示齣周王朝的軟弱無力和鄭莊公的咄咄逼人。鄭莊公埋怨周平王要把朝廷大權轉交給虢公,麵對鄭莊公的質問,周平王隻能以“無之” 相搪塞,底氣不足,膽怯心虛。交換人質過程中,是周方的王子狐首先為質於鄭,然後鄭公子忽纔入周為人質,周平王明顯處於劣勢。周平王去世,朝廷要把大權交給虢公,於是,鄭莊公兩次派兵搶掠屬於周王朝的莊稼。這是武力威懾,也是用經濟掠奪補償政治上的損失。
周、鄭雙方以交質始,以交惡終,這使得秉持禮樂文化理念的君子大為感慨,發瞭一通議論。所作的議論圍繞禮和忠信展開,重點在於強調忠信可貴。周、鄭交質本身不閤乎禮,是對君臣關係的僭越和弱化,君子的議論對此一筆帶過,反映齣他對現實的某種認可。而對於忠信的強調則非常充分,列舉祭祀禮儀及《詩經》相關作品加以論證,呼喚人們以忠信相處。
這篇作品和《鄭伯剋段於鄢》,反映的是春鞦初期齣現的政治危機和道德危機。從鄭莊公本人來看,他的諸侯國君主地位遭到共叔段的挑戰,他本身又去爭奪東周王朝的大權,在權力網絡中扮演著雙重角色。
鄭武公、莊公相繼在周王朝任卿士,周平王東遷,鄭武公是有功之臣。再加上鄭地與東周王朝首都洛陽相鄰,這就更激發瞭鄭莊公掌握東周王朝大權的欲望。周、鄭交質,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齣現的。當時正處在周平王、桓王交替之際,客觀上助長瞭鄭莊公索取王朝大權的僭越之心。
這篇作品敘事和議論各半。君子的議論提到《詩經》四篇作品,把它作為立論的根據。君子提到瞭祭祀習俗,可以在《左傳·襄公二十八年》的記載中得到印證:“濟澤之阿,行潦之蘋藻,置諸宗室,季蘭屍之,敬也。”祭祀主敬,內心誠敬則野菜也可薦於鬼神。
……
前言/序言
前言
《左傳》是《春鞦左氏傳》的簡稱,又稱《左氏春鞦》。相傳《左傳》是對孔子最後修定的魯國史書《春鞦》的解釋,其中確實有為《春鞦》作傳的部分,同時又有超齣《春鞦》之外的內容。《左傳》按照魯國十二位君主的次序敘事,是一部編年體曆史著作。其紀年起自魯隱公元年(前 722),止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相傳這部書的作者是與孔子同時代的左丘明,但是,書中已經涉及戰國初年的史實,它應該成書於戰國早期,不是齣自一人之手。《左傳》齣現的評論或是假托君子之口,或是引用孔子的話語,它的最後編定人應是儒傢學者。
《左傳》是編年體斷代史,主要記載春鞦時期的曆史。同時,《左傳》又是早期史傳文學的代錶作,有重要的文學價值。其文學價值主要體現在敘事、寫入、語言運用三個方麵所取得的成就。《左傳》的敘事體現瞭重大題材的選擇和細節描寫的有機結閤,既有宏闊的曆史畫麵,又有具體生動的情節。
《左傳》是一部曆史著作,因此,它的敘事必然要從大處著眼,把最能代錶曆史發展趨嚮的重大事件寫入史書。其所選擇的重大題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一是王朝衰落史,二是諸侯稱霸史,三是諸侯宮廷內亂史,四是卿大夫傢族興衰史。
《左傳》在敘述上述史實時,不是一般地記述事件、追溯曆史,而是通過揭示事件的前因後果,找齣勝敗興衰的根源,具有洞察曆史事變的深刻性。在描寫戰爭場麵之前,有對交戰雙方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麵的介紹。在敘述傢族的起始時,突齣它某一方麵的特徵,並作為傢族的傳統貫穿於後麵的敘述中,如魯國季氏之儉、臧氏之直,晉國範氏之謙、鄰氏之傲、韓氏之謹慎、趙氏之忠誠、魏氏之務實等。《左傳》選取眾多重大題材,同時又有貫穿其中的各種理念,因此使得這部史傳文學作品顯得非常厚重,富有曆史的滄桑感。
《左傳》所選擇的題材往往是重大的,關乎國傢的興衰存亡;同時,它又非常重視細節描寫,重大事件的因果關係往往通過具體的情節展現齣來。宣公二年(前607)的宋、鄭大棘之戰,宋國戰敗的原因是華元作為戰爭統帥,戰前犒師時其車禦羊斟沒有喝到羊羹。宣公四年鄭靈公被殺,是因為他和公子宋開玩笑,故意不給他黿肉吃。這些看似生活瑣事的細節,卻成為戰爭失敗、國君被殺的導火綫。類似的細節在《左傳》中經常齣現,作者采用的是通過偶然事件錶現曆史必然性的手法,而作為偶然性的細節瑣事,正是敘事文學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使作品在具有曆史真實性的同時,極具藝術感染力,顯得更加生動形象。
《左傳》的敘事還實現瞭虛和實的互補,既具有現實性,又帶有神秘色彩。
《左傳》基本上是一部信史,是曆史事件的記述,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信的。無論是描寫戰爭,還是敘述外交活動、宮廷內亂、傢族興衰,都往往采用寫實筆法,客觀地再現曆史的本來麵目。與此同時,《左傳》還有許多虛構想象的因素,甚至有荒誕虛幻的情節。《左傳》的虛幻因素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一是寫瞭許多蔔筮之事。如僖公十五年(前645)的秦、晉韓原之戰,在此之前的僖公十四年有蔔偃“期年將有大咎,幾亡國”的預言,臨戰又有秦蔔徒父釋卦之兆,晉惠公不從占蔔之事。所有這些作為韓原之戰的鋪墊,已經預示晉敗秦勝的結局。《左傳》記載的蔔筮事象很多,往往帶有預言的性質。二是寫瞭許多夢境。如成公十年(前581)寫晉景公之死,連續寫瞭三個相互關聯的夢:晉侯夢大厲、夢病之膏肓、小臣夢升天,由此構成充滿神秘色彩的情節。《左傳》的夢境在許多場閤齣現,或吉或凶,往往由夢境加以暗示。三是作者的想象虛構成分。如僖公二十四年(前636)記載的介之推母子間的對話,宣公二年(前607)記載的組麂自殺前的慨嘆,或是作者對當時的情境的推測,或是采自民間傳說。
《左傳》的敘事主要是按時間順序進行,即所謂的順敘,同時還運用倒敘、插敘等多種手法。作為一部曆史著作,必須按事件的發展過程進行敘述。但是,完全按照這種敘事模式,有時又很難把眾多的曆史事實都納入其中,而必須用其他的敘事方式加以補充。晉文公重耳有過在外流亡十九年的經曆,時間跨度是從魯僖公四年(前656)到二十三年。但是,《左傳》沒在這個時間段上逐年敘述他的流亡生活,而是放在僖公二十三年和二十四年集中加以追述,采用的是倒敘的手法。宣公三年(前606)鄭穆公姬蘭去世,《左傳》在交待這個事件之後,又追述他齣生和命名的傳奇故事。
作者在進行追述時,往往用“初”字領起,錶明是已經發生過的事情。當然,如果仔細劃分,《左傳》的敘事方式還有許多種類。
《左傳》在人物塑造方麵也取得瞭很高的成就,可謂由眾多角色構成的人物畫廊。所繪人物主要有三類: 一是性格各異而又富於變化的國君形象。《左傳》在刻畫國君形象時,能夠突齣同類社會角色之間的差異。如齊桓公和晉文公是前後相繼的兩位霸主,但呈現齣截然不同的風貌。孔子稱:“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論語·憲問》)《左傳》通過敘述他們稱霸後對待天子的不同態度,顯示瞭兩人之間正與譎的差異。晉靈公、厲公、景公都是暴君,但三人的暴虐方式各異。魯襄公、昭公都是平庸之君,不過,襄公僅是沒有主見而已,昭公則似乎是永遠長不大的頑童。《左傳》在刻畫同類社會角色的人物時,沒有齣現雷同化傾嚮,而是充分注意到人物的個性特徵。它把曆史人物放到曆史發展的進程中加以展示,采用的是動態的刻畫方式,寫齣瞭人物性格的發展變化。流亡途中的公子重耳經曆瞭由涉世不深到逐漸成熟的過程,他在即位前後的錶現也有許多差異,是一個多重性格的人物。楚共王對楚國沒有什麼功績,鄢陵之戰楚軍戰敗,他被射傷一目,於是憤怒地處死瞭楚軍將領子反。臨終之際,他主動要求大臣把自己的謚號定為靈或厲,帶有人生懺悔的意味。至於弑君自立、殘暴狂妄的楚靈王,也並非全是惡行,他能納諫改錯,還風趣幽默,也是一個性格復雜的君主。
二是具有君子風度的武士形象。《左傳》中齣現瞭眾多武士,在他們身上體現齣那個時代武士的共性,即在禮樂文化熏陶下所具有的君子風度。首先,這些武士大多具有良好的文化素養,因此,對等級製度抱著認同的態度,即使在戰場上遭遇敵方君主,也錶現得彬彬有禮。成公十六年(前 575)晉、楚鄢陵之戰,晉軍將領鄰至見到楚王必下車奔走,放過對方。成公二年齊、晉章之戰,晉將韓厥以為自己將要俘虜的是齊國君主,於是客氣地說齣一番類似行人辭令的話語。其次,《左傳》中的武士大多胸懷坦蕩,絕不以私害公,而是把國傢利益放在首位。秦、晉殽之戰中,秦軍三位將領被晉國俘虜,後來晉襄公聽信晉文公夫人秦女的勸說將其釋放。晉軍將領先軫聞訊後,當麵斥責襄公,對地吐痰以示抗議。事情過後,他又對自己的犯上行為懺悔,因此,在與狄人的戰鬥中,免胄衝入敵陣,壯烈犧牲,以此來將功補過。除此之外,晉國的武士臾駢、狼暉都是不以私害公的典型形象。最後,《左傳》中的武士在戰鬥中錶現齣一往無前的勇敢精神,同時對戰友充滿關愛,在緊張的刀光劍影中還能保持從容不迫的風度。所有這些,都和西方中世紀騎士形象明顯不同。他們不僅是赳赳武夫,而且是彬彬君子。
三是社會轉型期的賢臣形象。春鞦階段是先秦社會的轉型期,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禮崩樂壞的時代,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社會動蕩不安。《左傳》塑造齣一大批在社會轉型期齣現的賢臣智人形象,如晉國的叔嚮、齊國的晏嬰、鄭國的子産、楚國的令尹子文等,其中尤以叔嚮、晏嬰、子産的性格特徵最為鮮明。晏嬰、叔嚮的思想觀念趨於保守,他們在昭公元年的對話都流露齣對封建宗法製沒落的惋惜。但是,他們都是賢臣智者,對君主直言強諫,對自己約之以禮,同時又能洞察人情世故,在錯綜復雜的矛盾衝突中保全自己,形象光彩照人。鄭子産和晏嬰、叔嚮相比,顯得更為活躍,也更有生氣。他受命於危難之際,既要化解國內的紛爭,又要在晉、楚兩大國之間找平衡。他充分發揮自己的傑齣纔能,有時作為曆史傳統的繼承者齣現,更多是充當改革傢的角色,在政治、軍事、外交、經濟等多方麵,均有不俗建樹,顯齣超人的智慧,成為時代的弄潮兒。這類賢臣智者是特殊曆史時期的産物,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左傳》成功塑造齣各種類型的人物形象,同時形成瞭一套固定的刻畫人物的手法,為後代敘事文學積纍瞭寶貴的經驗。
《左傳》往往把所塑造的人物置於人際關係的網絡中,置於矛盾衝突中加以錶現,用以展示人物性格的復雜性。以最早齣現的鄭莊公為例,作者把他放在政治關係和血緣關係的網絡中,從不同的側麵展示他的性格。
鄭莊公在政治上對周王朝不敬,甚至達到兵戎相見的程度;可是,他自己同樣遭受到臣下的擠壓,他非常欣賞的潁考叔就因爭功而被同僚殺死,鄭莊公對此也無可奈何。鄭莊公對他的母親不敬,甚至發誓終生不見;然而,鄭莊公本人又麵臨弟弟共叔段咄咄逼人的挑戰。鄭莊公不忠不孝,同樣又有人對他不忠不孝。鄭莊公盡管對周平王、母親薑氏都很怨恨,但最終並沒有走到恩斷義絕的地步。他趕走共叔段,又不時悔恨自責。通過這一係列入際間的糾葛所産生的恩怨情仇,使得鄭莊公的形象血肉飽滿,生動鮮活。
《左傳》塑造人物形象時,主要是展示人物的言語動作,即通過人物的言和行來錶現他們的性格特徵,而很少有外貌和心理描寫。這種塑造人物的筆法,和當時對人聽言觀行的評判方式密切相關。由於作者側重描寫人物的言語和動作,因此,所塑造的形象往往是動態的。
《左傳》在語言運用方麵具有嫻熟的技巧和很高的藝術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行人辭令和諫說之辭的委麯達意,婉而有緻;二是敘事語言的簡練生動。
行人辭令較具代錶性的有僖公十五年(前645)陰飴甥對秦伯,僖公二十六年的展喜犒師,僖公三十年的燭之武退秦師,宣公三年(前606)的王孫滿對楚子。這些行人麵對強大的對象,自身明顯處於劣勢,因此,所用辭令娓娓動聽,麯盡其誠,委婉謙恭。襄公三十一年(前542)子産壞晉館垣則是另一種風格,子産的陳詞不卑不亢,尖銳犀利。至於成公十三年(前578)的呂相絕秦,因是與對方斷交,所以,斬釘截鐵,堂堂正正,很有氣勢。上述行人辭令雖然風格多樣,但都用辭典雅,文采斐然。
大夫的諫辭較典型的有隱公三年(前720)石碚諫衛桓公寵州籲,隱公五年臧僖伯諫隱公觀魚,桓公三年(前709)臧哀伯諫納郜鼎,桓公六年季梁諫追楚師,僖公五年(前655)宮之奇諫假道。這些諫辭往往用語激切,一針見血,語言的穿透力很強,和行人辭令的風格明顯不同。
《左傳》的敘事用語簡練,卻極其傳神。如隱公元年(前722)鄭莊公對共叔段的態度,前後隻用三句話加以傳達:“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無庸,將自及。”“可矣!”齣現的話語越來越短,所持的態度卻越來越強硬,道齣他縱容共叔段的良苦用心。宣公十二年(前597)敘述晉軍在邲之戰潰敗後搶船逃命的情境稱:“中軍、下軍爭舟,舟中之指可掬也。”亂刀砍斷的手指能用雙手捧起,道齣瞭敗軍的慌亂和當時的殘酷恐怖場景。唐劉知幾《史通·敘事》提到《左傳》時寫道:“言近而旨遠,辭淺而義深,雖發語已殫,而含意未盡。使夫讀者望錶而知裏,捫毛而辨骨,睹一事於句中,反三隅於字外。” 《左傳》的敘事、寫入和語言運用,尚委婉而忌直肆,多舒緩而少急切,求奇異而避平淡,體現齣那個時代的審美風尚。篇末往往綴以“君子曰”的評語,直接錶達作者的看法,在後代史傳文學中成為一種固定的體例。
曆代名著精選集:左傳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