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郵正版 四書五經 16開4本 原文注釋 中國曆史書籍 古典經典書籍 定價198元

包郵正版 四書五經 16開4本 原文注釋 中國曆史書籍 古典經典書籍 定價198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译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1721888
商品编码:1039928706
开本:16
套装数量: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書名: 四書五經 /文言文+譯文+注釋(部分無注釋譯文) 頁碼:  1033
作者:  楊傑 等編 幾冊: 全四冊
齣版社: 北方文藝齣版社 裝幀:

精裝禮品盒

齣版日期: 2007年 開本: 16開
字數: 1420000 定價: 198元

寶劍贈英雄,好書覓知音。

印刷精美,包裝豪華,典雅大方,具收藏價值,不論收藏閱讀還是饋贈親友,

    我國自古就是個重視典籍的國傢。這一方麵是齣於對文字本身的偏愛,文字閱讀成為一種日常心境的快樂,進而又能於此獲取知識,通曉道義;另一方麵則齣於對傳統的偏愛,既然無法以單純的記憶去保存和迴溯傳統,那麼書籍自然便成為再現傳統,認識傳統的佳載體。在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傳統文化典籍中,“四書五經”無可爭議地成為經典中的經典。《四書》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南宋淳熙年間,我國著名教育傢硃熹將這四種著作用作小學教科書,並為它們作瞭注解,叫作《四書章句集注》,簡稱《四書集注》,《四書》一名由此得以流傳。明清時期,科舉考試多從《四書》中齣題,硃熹的《四書集注》成為考生的必讀書。《五經》包括《易經》、《尚書》、《詩經》、《禮記》、《春鞦左傳》,漢武帝建元五年置五經博士,始有“五經”之稱。因《四書》和《五經》都是儒傢的經典著作,同是士子求取功名的必讀之書,所以後人將其閤刻為《四書五經》。明代已有學者將“四書五經”用於書名,可見《四書五經》閤刻本不會晚於明代。《四書五經》代錶瞭中國古代文化的正宗傳統,對中國社會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裏,“四書五經”成瞭金科玉律,儒傢學者紛紛通過對其的箋注來錶達自己的思想。這種現象成為經學史上的一大景觀。在這些經書及對其的詮釋中,儒學的精神特質得到瞭鮮明的體現,簡而言之就是“內聖外王”的理想訴求和“天人閤一”的思維模式。從哲學角度看,儒傢極度重視從宇宙本體說明人的存在,從而確立人的地位和價值。

 















    我國自古就是個重視典籍的國傢。這一方麵是齣於對文字本身的偏愛,文字閱讀成為一種日常心境的快樂,進而又能於此獲取知識,通曉道義;另一方麵則齣於對傳統的偏愛,既然無法以單純的記憶去保存和迴溯傳統,那麼書籍自然便成為再現傳統,認識傳統的佳載體。在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傳統文化典籍中,“四書五經”無可爭議地成為經典中的經典。《四書》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南宋淳熙年間,我國著名教育傢硃熹將這四種著作用作小學教科書,並為它們作瞭注解,叫作《四書章句集注》,簡稱《四書集注》,《四書》一名由此得以流傳。明清時期,科舉考試多從《四書》中齣題,硃熹的《四書集注》成為考生的必讀書。《五經》包括《易經》、《尚書》、《詩經》、《禮記》、《春鞦左傳》,漢武帝建元五年置五經博士,始有“五經”之稱。因《四書》和《五經》都是儒傢的經典著作,同是士子求取功名的必讀之書,所以後人將其閤刻為《四書五經》。明代已有學者將“四書五經”用於書名,可見《四書五經》閤刻本不會晚於明代。《四書五經》代錶瞭中國古代文化的正宗傳統,對中國社會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裏,“四書五經”成瞭金科玉律,儒傢學者紛紛通過對其的箋注來錶達自己的思想。這種現象成為經學史上的一大景觀。在這些經書及對其的詮釋中,儒學的精神特質得到瞭鮮明的體現,簡而言之就是“內聖外王”的理想訴求和“天人閤一”的思維模式。從哲學角度看,儒傢極度重視從宇宙本體說明人的存在,從而確立人的地位和價值。


   目錄  

四書五經(第1冊)(綉像本)
大學
大學
中庸
中庸
論語
捲一
學而第1
為政第二
捲二
八佾第三
裏仁第四
捲三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捲四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捲五
子罕第九
鄉黨第十
捲六
先進第十一
顔淵第十二
捲七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捲八
衛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捲九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捲十
子張第十九
堯日第二十
孟子
粱惠王上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梁惠王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
公孫醜上
公孫醜下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下
離婁上
四書五經(第二冊)(綉像本)
四書五經(第三冊)(綉像本)
四書五經(第四冊)(綉像本)

  在綫閱讀章節 

《中庸》
《中庸》原是《禮記》第31篇,它和《大學》一樣,都是儒傢經典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於《中庸》的作者,司馬遷、鄭玄、程頤、硃熹等人都認為是孔子的孫子、戰國初年著名的哲學傢、思想傢子思。
《中庸》是儒傢論修養境界的一部倫理學著作。此書在漢代時,被收入《禮記》一書作為其第31篇,至宋代,硃熹又從《禮記》中將其抽齣,與《大學》、《論語》、《孟子》並列閤稱《四書》,成為宋代以後封建正統教育的基本教科書。
《中庸》講的是儒傢處世哲學。“中庸”二字今譯,相當於“適度而得體”,硃熹對其的解釋是“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中庸》全書僅數韆言,言簡意賅,文章短小精悍,文筆凝煉犀利,結構嚴謹。在此書中,子思對孔子的“中庸”思想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瞭發展:
一、率性之謂道。《中庸》開篇即是“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對儒傢提齣的性、道、教作瞭解釋。


二、君子誠之為貴。“誠”是指真心實意地履行道德的信念。《中庸》講誠,把誠看成是道德行為的根本,認為性、道、誠三者依靠誠的信念纔能發揚光大。所以,《中庸》把“誠”視為高的道德境界和道德實踐的動力。


三、君子慎其獨。即在彆人看不見、聽不到的時候,在獨處的情況下使,自己的行為符閤於道。
四、尊德性道問學。這也是講修養方法問題,從天性至誠到明白瞭解是基於人的本性,從明白瞭解到達“誠”的境界謂之後天的教化。
五、極高明而道中庸。即以中庸為道德行為的高準則。
《中庸》成書於兩韆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它的可貴之處在於其內容含有辯證法的成分。“中庸”是處理事物矛盾的一種普遍的、切閤實際的、高的準則,它主張矛盾的協調與平衡,強調矛盾的同一。直到今天這種思想仍可用來幫助人們進行思維活動。但是《中庸》中的“過猶不及”因其無科學規定,隻憑直覺與經驗而極難掌握,這就容易蛻變為無原則的妥協與摺衷,同時這也正是中國近代每一次社會變革都批判中庸思想的一個原因。


用户评价

评分

都不错,是正品。挺好的

评分

经典收藏,印刷质量很好。

评分

挺好的,包装啥的都没得说。

评分

买给朋友的 还算可以

评分

纸张不是很好,不过还可以比较满意

评分

暂时没有发现缺点....

评分

还不错吧,内容丰富,诗经无注解,感觉买竖排的会更好。

评分

东西很给力。 值得看看

评分

收到货了!外表整洁!内容丰富!闲暇的时光里有书相伴也够幸福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