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魚)國玉器

(弓魚)國玉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北京大學震旦古文明研究中心 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齣版社: 文物齣版社
ISBN:9787501029198
版次:1
商品編碼:10483064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02-01
頁數:389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漁國玉器》即是此項閤作的成果。專文中不但涉及西周的禮製與用玉規模,討論玉圭、柄形器的使用、男女墓主隨葬品的差異、玉器佩戴方式的改變等,並且用震旦藝術博物館倡導的古器物學研究方法,把它在古玉方麵的研究應用作瞭充分的發揮。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寶雞市青銅器博物館與震旦藝術博物館幾方閤作,把弓魚國墓地大小墓葬齣土的玉器匯集一堂,做全麵性的觀察與研究。

目錄

序 李伯謙
序 張臨生
BRMl甲
BRMl乙
BRM2
BZMl
BZM4
BZM5
BZM6、BZM8、BZMll、BZMl2、BZMl5、BZMl6、BZMl8、BZMl9、BZM2。
BZM7
BZM9
BZMl3
漁國墓地玉器及其用玉製度 孫慶偉段德新
古器物學研究——漁國墓地齣土玉器概論 蔡慶良
原生形、次生形、再生形玉器的討論——以強國墓地齣土玉器為例 蔡慶良
編後記徐天進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據說,麈是一種大鹿。麈與群鹿同行,麈尾搖動,可以指揮鹿群的行嚮。“麈尾”取義於此,蓋有領袖群倫之義。魏晉六朝清談傢習用麈尾。善於清談的大名士,纔有執麈尾的資格。那是不能隨便交與他人,特彆是交與侍從代為掌握的。而“拂塵”,在我國魏晉以至隋唐時期,一般是侍女等人手執,是侍候主子時拿的東西。這是它們之間的本質區彆。這點區彆非常要緊,關係到人的身份。

评分

  本書正是那次考古發掘齣的玉器的一個集中梳理,所有圖片基本涵蓋瞭那次發掘齣的主要玉器,書印刷京美,裝幀考究,是研究古魚國的重要參考資料,也是考古愛好者和學者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參考書。。。。。。

评分

是魚國墓地報告很好的補充材料,彌補瞭報告的缺陷。

评分

印刷質量和內容都不錯,就是送來的時候上邊有點磕損

评分

麈尾,是魏晉清談傢經常手執的一種道具。直到唐代,還在士大夫間流行。宋朝以後逐漸失傳。近現代的人沒有見過實物,往往顧名思義,把麈尾認為與馬尾拂塵是一類東西;或見古代圖畫中有之而不識,把麈尾看成扇子。其實,考古與文物界,早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傅蕓子先生發錶《正倉院考古記》之時,對麈尾的形製已經瞭然。近年來的文物與考古的報告、論文、著作中也多有提及。可是文獻界與文物界有時脫節,1979年齣版的《辭海》下冊4728頁“麈尾”條的解說是:“拂塵。魏晉人清談時常執的一種拂子,用麈的尾毛製成。”

评分

麈尾,是魏晉清談傢經常手執的一種道具。直到唐代,還在士大夫間流行。宋朝以後逐漸失傳。近現代的人沒有見過實物,往往顧名思義,把麈尾認為與馬尾拂塵是一類東西;或見古代圖畫中有之而不識,把麈尾看成扇子。其實,考古與文物界,早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傅蕓子先生發錶《正倉院考古記》之時,對麈尾的形製已經瞭然。近年來的文物與考古的報告、論文、著作中也多有提及。可是文獻界與文物界有時脫節,1979年齣版的《辭海》下冊4728頁“麈尾”條的解說是:“拂塵。魏晉人清談時常執的一種拂子,用麈的尾毛製成。”

评分

正版,好書!給好評。

评分

麈尾,是魏晉清談傢經常手執的一種道具。直到唐代,還在士大夫間流行。宋朝以後逐漸失傳。近現代的人沒有見過實物,往往顧名思義,把麈尾認為與馬尾拂塵是一類東西;或見古代圖畫中有之而不識,把麈尾看成扇子。其實,考古與文物界,早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傅蕓子先生發錶《正倉院考古記》之時,對麈尾的形製已經瞭然。近年來的文物與考古的報告、論文、著作中也多有提及。可是文獻界與文物界有時脫節,1979年齣版的《辭海》下冊4728頁“麈尾”條的解說是:“拂塵。魏晉人清談時常執的一種拂子,用麈的尾毛製成。”

评分

正版,好書!給好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