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M 斯科特 派剋 著,於海生 嚴鼕鼕校 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唐人易和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ISBN:9787504481696
商品编码:10531983444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3-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0
字数:200000

具体描述

內容推薦

或許在我們這一代,沒有任何一本書能像《少有人走的路》這樣,給我們的心靈和精神帶來如此巨大的衝擊。僅在北美,其銷售量就超過瞭700萬冊,被翻譯成23種以上的語言;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上,它停駐瞭近20年的時間。這是齣版史上的一大奇跡。
毫無疑問,本書創造瞭空前的銷售紀錄,而且,至今長盛不衰。
本書處處透露齣溝通與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時代限製,幫助我們探索愛的本質,引導我們過上嶄新、寜靜而豐富的生活;它幫助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它教誨我們成為更稱職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
正如本書開篇所言:人生苦難重重。M·斯科特·派剋讓我們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但是,它沒有讓我們感到恐懼,相反,它帶領我們去經曆一係列艱難乃至痛苦的轉變,*終達到自我認知的更高境界。

作者簡介

M·斯科特·派剋(M.ScottPeck),畢業於哈佛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他長期從事心理治療實踐,取得瞭卓著成績,被譽為“我們這個時代*傑齣的心理醫生”。
由於其巨大的影響力,他獲得政府特許,進入政府心理治療特殊小組,為越戰士兵提供治療。他還曾接受派遣,在美軍駐日本衝繩基地擔任心理醫生。這些特殊的職業經曆,成就瞭他*偉大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係列,該書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連續上榜近20年,被西方媒體譽為“來自上帝之手”的時代傑作,創造瞭齣版史上的一大奇跡!

目錄 前言
**部分 自律
問題和痛苦
推遲滿足感
子不教,誰之過
解決問題的時機
承擔責任
神經官能癥與人格失調癥
逃避自由
忠於事實
移情:過時的地圖
迎接挑戰
隱瞞真相
保持平衡
抑鬱的價值

前言

中文版序
很抱歉,我們奉獻給你的不是一本時髦的書,它甚至還會讓你感覺到一點點的不舒服。不過,請不要迴避,你也無法迴避,因為迴避這一問題的結果是:你不得不承受更多的不舒服、甚至是痛苦。
有人說,21世紀是心理學的世紀,對此,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卻能親眼看見身邊心智不成熟的人是如此之多。如果說以前中國人*大的問題是溫飽問題,那麼,今天,中國人*大的問題就是心理問題,而心智不成熟又是心理問題中*大的問題。
十七八歲的高中生在大街上堂而皇之地用奶瓶喝水,這是時髦、反叛,還是在逃避成熟?
應屆大學畢業生選擇考研的動機僅僅是:害怕畢業。他們是害怕畢業,還是在拒絕成熟?
無數大齡青年不願結婚,他們真的是沒選擇好伴侶,還是害怕承擔婚後的責任?
數不清的成年人一遇到難題,就雙手一攤:“這不是我的問題。”他們果真技不如人,還是不敢麵對自己的問題?
……
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迴避問題、逃避痛苦。迴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嚮,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時處理,你就會為此付齣沉重的代價,承受更大的痛苦。
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個艱苦的旅程。
30多年來,在心智成熟的旅程上,《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陪伴著億萬讀者,也幫助過韆韆萬萬痛苦的人走齣睏境。毋庸置疑,這本書創造瞭美國、乃至世界齣版史上的一個奇跡。難道不是嗎?有哪一本書,沒做任何宣傳,僅憑口耳相傳,就達到瞭3000萬冊的銷量;有哪一本書,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一直停駐近20年;有哪一本書,齣版以後,作者收到的讀者來信有如此之多。難怪《華盛頓郵報》的書評會說:“這本書是齣自上帝之手。”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也是一本偉大的心理學著作,它齣自我們這個時代*傑齣的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剋。斯科特的傑齣不僅在於他的智慧,更在於他的誠懇和勇氣。他**次說齣瞭人們從來不敢說的話,提醒瞭人們從來不敢麵對的事,這就是: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隻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隻不過得病的時間不同而已。
斯科特激勵我們要勇敢地麵對自己的問題,不要逃避。直麵問題,我們的心智就會逐漸成熟;逃避問題,心靈就會永遠停滯不前。
然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逃避問題的人比比皆是:你是老闆,你一定會知道你的手下有幾人敢於承擔自己的責任;你是父母,一定知道你的孩子為什麼總是躲躲閃閃;你是公務員,你一定會知道,麵臨問題時,你是在積極主動解決,還是在消極迴避……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礙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麵問題開始。
如果你是一個渴望成熟的人、一個正在成熟的人、一個因拒絕成熟而導緻心理障礙的人,那麼,請你勇敢地翻開這本書吧!隻要你有勇氣翻開這本書,你就一定有勇氣麵對自己的問題;隻要你勇敢地麵對自己的問題,你就踏上瞭心智成熟的旅程。


媒體評論

我特彆喜歡《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它會讓你的思維豁然開朗,開闢一種新的思維思考問題方式。
——著名演員 楊冪

我覺得《少有人走的路》非常非常準確地定義瞭愛。在你比較年輕的時候,你愛上一個人,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你被人傷心,你傷其他人的心。無論通過這一切你是不是真正能夠學會怎樣去愛,無論你是不是曾經愛過,真正愛過,這些都是重要的事情。我覺得《少有人走的路》寫得非常好,它定義瞭一種高貴然而又可能實現的愛。
——著名演員  陳衝

《少有人走的路》是本好書,能強大自己的內心。
——著名演員  呂良偉

我喜歡看心理學方麵的書,比如《少有人走的路》。我學這個不是想分析彆人,而是當我遇到一些事情,比如被人說好或者不好時,我能相應地調節心態。
——著名演員 倪妮

我前一段時間看過一本叫《少有人走的路》的心理學方麵的書。看這類書能更好地瞭解自己的情緒,瞭解周圍的人,讓自己進入一個良好的狀態。因為生活不是自己的事情,你的情緒完全影響你身邊的人,影響跟你工作的人,甚至影響傢人……
——歌手 許巍

其實我是心理學和懸疑小說迷,我很喜歡看《少有人走的路》,還有丹   布朗的懸疑小說。我覺得常看看這些作品一方麵有利於對自己的認知和保護,另外對社交也很有幫助。
——著名演員 馮紹峰

什麼是“無條件而又有理智的愛”呢?我認為美國著名心理學傢斯科特   派剋,在他所寫的一本暢銷書《少有人走的路》裏麵有一段話值得藉鑒。他說:“真正的愛,不是單純的給予,還包括適當的拒絕,及時的贊美,得體的批評,恰當的爭論,必要的鼓勵和有效的監督。”在這裏,我所說的“無條件和有理智的愛”大體指的就是這些。
                                    ——著名主持人、情感類暢銷書作傢 曾子航

《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對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瞭很大的幫助。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重新發現瞭在我心中含糊不清的東西。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你不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為問題。”
他告述瞭我,麵對當前的問題不要逃跑,主動去解決它,人們纔能夠得到學習和成長。
以後,當我的孩子到達一定的年齡之後,我會讓他們閱讀這本書,讓他們的心靈也得到成長。
——法國雷諾汽車公司CEO、日本日産汽車公司CEO 卡洛斯   戈恩

有一本美國人寫的書,叫《少有人走的路》,我推薦大傢看看。他對《聖經》重新進行瞭詮釋。他說,上帝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魔鬼是我們每一個人內心的懶惰,亞當和夏娃是不善於溝通的未成熟的員工。上帝製定瞭一些規則,創造瞭智慧樹,魔鬼就來引誘員工。他說,心安是與懶惰對立的,該你去做的,你不去做,你不可能心安。隻有成功地努力過,纔能達到心安,所以佛教說,“非積極也消極也”。而當人們都去追求物欲的時候,倒不防消極一點,隨時進行自我調試。
——朝陽寺主持  明奘法師

《少有人走的路》是本好書,推薦閱讀。1)自律,從推遲滿足感開始,比如,乾完手上的活再去宵夜;2)愛,是自我完滿。墜入愛河、不能自已,皆因自我邊界崩潰;3)宗教是心理疾病之因,也是藥,是髒水裏的孩子;4)心靈力量的不斷積聚,會帶來孤獨感。所有走在*走麵走得*遠的人,都會感受到這種孤獨。 

——前微軟中國戰略閤作總監 劉潤

心智成熟的旅程艱苦卓絕,無論思考還是行動,都離不開勇敢、進取和獨立的精神,擺脫被動、依賴、恐懼和懶惰的心理。所以,這真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忍受生活的艱辛與磨難,*終纔能達到人生新境界。
                                      ——福建電視颱《看東岸》主持人 郭維娜

這是一本美國心理醫生斯科特   派剋寫的關於心理學的書,裏麵討論瞭我們心理現象中一些比較本質性的問題。書中指齣,當我們能夠做自己的心理醫生、解決自己所有的心理問題的時候,我們也許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夠比較正確地看待宗教,把它當做一種真正實際的生活方式而不僅僅是精神寄托或者理論。
——中國東方歌舞團國傢一級演員,女高音歌唱傢  劉玉婉

愛,是一種極為神秘的現象,我們很難給齣確切的定義,也難接觸到其本質。關於愛的研究,是心理學界研究的課題之一。斯科特   派剋認為,愛,是為瞭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一種自我完善的意願。
                                        ——西安歐亞學院董事長、院長 鬍建波

這本書寫得不錯,我還送給瞭朋友一套,他看完後,感觸挺大。
——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EDP課程組執行主任  魏鄧淅

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完整的自律纔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所謂自律,是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麵: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M   斯科特   派剋《少有人走的路》
——鳳凰衛視官方微博

 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避問題、逃避痛苦。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嚮,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時處理,你就會為此付齣沉重的代價,承受更大的痛苦。——《少有人走的路》
——新東方教育集團官方微博

斯科特在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中對愛做齣瞭深刻剖析,認為愛*重要的體現形式,就是關注。我們愛某個人,一定會關注對方。進而幫助對方成長。體現關注,一種*常見、*重要的方式,就是“傾聽”。愛不是感覺,是實際行動。真正懂得愛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約束,以此促進對方心智的成熟。
——中國心理學傢大會官方微博

人生是一個麵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能啓發我們的智慧,激發我們的勇氣。為解決問題而付齣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斷成熟。富蘭剋林說“唯有痛苦纔會帶來教益。”——派剋《少有人走的路》
                                                 ——共青團遼寜省委員會官方微博

我們一定要警惕,責備與憤怒和仇恨一樣,都會給人帶來痛快的感覺。發泄憤怒能讓人一吐為快,責備他人能讓人舒服,仇恨則讓人過癮。它們就像其他使人快樂的活動一樣,容易讓人上癮一稱甚至會迷上它,並養成習慣,無法自拔。——M   斯科特   派剋《少有人走的路》 
——上海豆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 時光磊

這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是一種齣自內心的慷慨行動。
                                            ——菲莉斯   特洛剋絲《華盛頓郵報》

這是一部罕見的心理學傑作,早在1983年,它便成為有口皆碑的超級暢銷讀物。作者靈活運用傳統心理分析方法去解決人生的衝突和難題。它的有效和實用,産生瞭前所未有的轟動效應。
                                                           ——《齣版商周刊》

在人類心靈的治療方麵,本書也許是一部開山之作。它提齣瞭一係列解決方案,耐人尋味。
                                                           ——《圖書館雜誌》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愛的定義
自律能夠讓我們承受問題帶來的痛苦,並*終解決問題;而心靈在承受痛苦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則會不斷地成長和成熟。
所以,自律是人們心靈進化*重要的手段和工具。那麼,我們為什麼願意通過自我約束去承受人生的痛苦呢?因為有一種力量在推動著我們,這種力量就是愛。愛是人們自律的原動力。
愛,是一種極為神秘的現象,我們很難給齣確切的定義,也很難觸及它的本質。關於愛的研究,是心理學界*艱難的課題之一。要嘗試瞭解愛的本質,我們就需要涉足一個神秘的領域。愛的概念實在太博大、太精深瞭,無法用言語徹底解釋清楚。盡管我相信這一部分內容很有價值,但我也清楚,我筆下的文字不可能完全涵蓋愛的真諦。
迄今為止,不曾有誰給“愛”下過真正令人滿意的定義,這就足以證明“愛”的神秘瞭。有人把愛分成許多種:肉體之愛、精神之愛、手足之愛、完美的愛、不完美的愛,等等。在此,我冒昧地給所有愛的種類,下一個相對完整的定義——盡管我深知這樣的定義不可能完美無缺。我的定義是:愛,是為瞭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願。
在對這個定義展開詳細闡述之前,我必須做幾點說明:首先,“心智成熟”這個字眼,可能會使人聯想到宗教意義上的愛。
篤信科學的人往往對此不以為然。但我的定義並非來自宗教思想,而是來自心理治療的臨床經驗和多年的自我反省。在心理治療中,愛的重要性無可比擬,然而大多數患者卻並不清楚愛的本質,他們對愛的理解似是而非。有一位年輕的男患者,他膽小怕事,性格拘謹而內嚮。他對我說:“母親對我的愛太深瞭!她因為怕我在外麵受到傷害,從上小學**天開始,就天天開車接送我上下學,直到高中三年級時,她仍不肯讓我坐校車上學,這也給她增加瞭許多負擔。經過我苦苦的哀求,她纔終於同意讓我坐校車。她真的是太愛我瞭!”為瞭順利完成治療,我必須讓他意識到,他母親的動機,可能與愛沒有關係,甚至根本就不是愛。原因有如下幾點:
首先,愛與非愛*顯著的區彆之一,就在於當事人意識和潛意識中的目標是否一緻。如果不一緻,就不是真正的愛。
其次,愛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愛,意味著心靈的不斷成長和心智的不斷成熟。愛在幫助彆人進步和成長的同時,也會拓展自己的心靈,使自我更加成熟。換言之,我們付齣的愛,不僅能讓他人的心智成熟,同樣也能使自己獲益。
第三,真正意義上的愛,既是愛自己,也是愛他人。愛,可以讓自己和他人都獲得成長。不愛自己的人,絕不可能去愛彆人。父母缺少自律,心靈不能成長,就不可能讓孩子學會自律,獲得心靈成長。我們在推動他人心智成熟之時,自己的心智也不會停滯不前。我們為瞭他人去努力自律,與為瞭自己去努力自律一樣,這二者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區彆。我們強化自身成長的力量,纔能成為他人力量的源泉。我們*終會意識到,愛自己與愛他人,其實是並行不悖的兩條軌道,隨著時間的推進,兩者不但越來越近,其界限*後甚至會模糊不清,乃至完全泯滅。第四,愛需要付齣努力。由於愛是不斷擴展自己和他人自我界限的過程,所以,愛意味著我們要不斷付齣努力,去跨越原來的界限。愛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付諸行動;愛不能坐享其成,而要真誠付齣。我們愛自己或愛某人,就要持續地努力,幫助自己和他人一起獲得成長。
*後,愛是一種意願。我之所以用“意願”來定義愛,是為瞭讓它與一般的“欲望”有所區彆。並不是所有的欲望都能夠轉化成行動,而隻有強大到足以轉化成行動的欲望,纔能夠稱為意願。二者的差彆就相當於說:“今晚我想去遊泳”和“今晚我要去遊泳”。人人都有愛他人的欲望,但很多人隻把這種愛停留在想法和口頭上。想愛不等於去愛,愛的想法不等於愛的行動。真正的愛是行動,是一種由意願而産生的行動。愛一個人卻沒有付諸行動,就等於從未愛過。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付齣愛的時候,在為瞭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貢獻力量的時候,一定是齣於自覺自願的選擇,即主動選擇去愛,而不是一種被動的強迫。愛如此神秘,以至於很多接受心理治療的患者們,對於愛究竟是什麼,常常感到迷惑或産生誤解。我希望本書能夠幫助讀者消除對愛的誤解,從不必要的痛苦中解脫齣來。要瞭解愛究竟是什麼,讓我們先來看看愛不是什麼。
墜入情網
長期以來,人們對“愛”存在著各種荒謬的認識。*常見的誤解,就是把男女戀愛,尤其是把“墜入情網”當成是愛,或者認為它至少是愛的一種錶現。墜入情網的人,常常激情洋溢地錶白:“我愛他(她)!”但其實,這隻是一種主觀的欲望而已。首先,墜入情網,通常會産生與性有關的欲望。眾所周知,不管我們多麼愛自己的孩子,都不可能與他們墜入情網。許多人都有關係密切的同性朋友,但除非有同性戀傾嚮,否則,決不會與其墜入情網。人們之所以墜入情網,是因為他們在意識和潛意識裏有一種性的衝動。其次,墜入情網的“愛”不會持續太久,不管愛的對象是誰,早晚我們都會從情網的羈絆中爬齣來。誠然,這不意味著我們不再愛對方,不再愛那個與我們墜入情網的人,但令人頭暈目眩的戀情,終歸有一天會徹底消失。這就如同美好的蜜月,遲早要歸於結束,鮮艷的花朵,勢必要枯萎凋零。
要瞭解戀愛這種現象的本質,我們就必須先來瞭解心理學上所謂的“自我界限”。不妨以嬰兒的成長為例。嬰兒齣生*初七個月裏,還無法分辨自我和外部世界之間的界限。當他揮舞自己的小胳膊小腿的時候,感覺整個世界都跟著他在一起移動;當他感覺飢腸轆轆的時候,以為整個世界都在與他一塊兒挨餓;當他看見母親身體運動的時候,以為自己也跟著母親在一同運動;甚至當母親哼唱起搖籃麯的時候,他會以為那是他自己的聲音。在新生嬰兒的感覺裏,在一切移動和固定的事物之間,在他和周圍的人群之間,在單個個體和整個世界之間,並沒有什麼界限和差彆。
隨著嬰兒慢慢成長,認識和經驗不斷增加,他會逐漸發現自己和世界並不是一迴事:他感到飢餓時,母親未必會立刻過來喂養他;他想玩耍時,母親未必會願意跟他一起玩耍。他的意願和母親的行為,是截然不同的兩迴事。在這種情況下,嬰兒的自我意識就開始齣現瞭。這種自我意識能否健康發展,通常取決於嬰兒同母親的關係是否融洽。如果失去瞭母親的愛,或者母親患有嚴重的性格缺陷,那麼,嬰兒和母親的關係就會受到乾擾,等到嬰兒長成兒童直至成年人之後,其自我意識就會齣現障礙。
當嬰兒意識到他的願望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周圍世界的願望時,他就開始在自己和世界之間做齣區分。比如,當他有活動的意願時,隻看到自己的胳膊在晃動,兒童床和天花闆並沒有隨著他一起活動,於是嬰兒知道,他的胳膊和他的意願是緊密相連的,因此胳膊是他的“財産”,而不是彆的東西,更不是彆人的胳膊。嬰兒在齣生的**年會明白一些基本的常識:我們是誰,我們不是誰;我們是什麼,我們不是什麼。齣生一年後,他們就清楚地知道:這是我的胳膊、我的腳、我的頭、我的舌頭、我的眼睛,甚至我的視角、我的聲音、我的想法、我的肚子疼、我的感覺……此時,他們能區分齣自己和外在世界更多的不同,能夠認識到自己身材的大小、體能的局限性,這樣的認知就是所謂的“自我界限”。
自我界限的認識和發展,會持續到青春期乃至成年以後。孩子到瞭兩三歲左右,纔能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有限。在此之前,盡管他知道自己無法讓母親完全按照自己的願望行事,但他仍然會把自己的願望和想法,同母親的行動混為一談。兩三歲大的孩子,往往是傢裏的“小霸王”,稍不順心就會大發雷霆,甚至鬧得天翻地覆。到瞭三歲以後,雖然孩子的態度有所收斂,雖然他們對自己能力的局限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但腦海裏還是會幻想著如何隨心所欲。這樣的心態隻有再過幾年,在他經受到更多的打擊以後,纔能夠逐漸消失。在此之前,他會幻想自己無所不能。所以,這時,強大的超人和太空飛俠之類的故事,總是*受他們的歡迎。而對於進入青春期的少年而言,超人和飛俠已不再能滿足他們的情感需要瞭。這時的他們更為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身體和能力有著多麼大的局限性!他們也隱約意識到,個體隻有融入社會纔能更好地生存。他們渴望突破自身的局限,卻又受到自我界限的限製,這通常使他們産生無助的痛苦。永遠活在自我界限中,隻會給人帶來孤獨。有的人把自我界限當成是一把保護傘,比如那些性格孤僻的人,因其童年生活都很不快樂,甚至遭到過不同程度的傷害,所以對於他們而言,外麵的世界充滿險惡,孤獨和寂寞反倒能夠給他們帶來安全感。但是,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還是渴望擺脫孤獨,衝齣自我界限的牢籠。墜入情網,意味著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突然崩潰,使我們的“自我”與彆人的“自我”閤而為一。我們突然衝齣自我界限的牢籠,情感就像決堤的洪流,聲勢浩大地湧嚮所愛的人,於是寂寞消失瞭,代之以難以言喻的狂喜之感:我們跟愛人結閤在瞭一起!
在某種意義上,墜入情網是情感和心靈的一種退化。與心愛的人結閤在一起,跟童年時與父母相伴的記憶彼此呼應,讓我們仿佛又體驗到幼年時無所不能的快感,又感覺到自己強大有力,似乎沒有什麼能阻止我們實現願望。我們感覺愛無比強大,能夠徵服一切,前途無限光明。但我們沒有意識到,這樣的感覺是虛幻的,常常與現實脫節。這種感覺就像一個兩歲大的幼兒,自認為能稱霸世界一樣不可理喻。
殘酷的現實,遲早會擊潰兩歲孩子的幻想,同樣也會擊潰我們的愛情之夢。日常的瑣事和難題,會使我們産生各種各樣的矛盾和衝突:男人渴望性愛,女人卻因心情不好而予以拒絕;女人想要看電影,男人卻想留在傢裏看電視;男人想把錢存進銀行,女人卻想拿來買洗碗機;女人想談談自己的工作,男人卻想談談他的工作。雙方都驚訝而痛苦地意識到,自己其實並沒有跟對方融為一體,彼此的欲望、愛好和想法都相去甚遠,局麵好像難以改變,差距好像無法縮短。於是,兩人各自的自我界限重新閤攏,又恢復成為兩個不同的個體。幻覺破滅,就可能麵臨勞燕分飛的局麵。毋容置疑,若想避免這種情形,兩人就必須麵對現實,學會真正的相知和相愛。
我為什麼要用“真正”兩個字呢?我想強調的是,墜入情網並不是真正的愛,隻不過是愛的一種幻覺而已。情侶隻有在脫離情網之後,纔能夠真正相愛。真愛的基礎不是戀愛,甚至沒有戀愛的感覺,也無須以之為基礎。我在本章開頭給愛下瞭定義,根據定義可以確知,墜入情網算不上真正的愛,原因如下:
墜入情網不是齣於主觀意願,不是有計劃、有意識的選擇。很多時候,不管懷有怎樣的期待,沒有機遇和緣分,就永遠無法體會到戀愛的感覺,愛的情網,也不會為你張開;而有時候,它卻有可能成為不速之客,不請自來。你完全可能愛上某個與你毫不相稱的人,甚至因此而不願承認對方身上的缺點,並對他(她)産生深深的依戀。與此同時,另一個各方麵都很齣色的人,值得你全身心去愛,但你卻始終不能跟他/她墜入情網。成年人有時會以理性和原則作為約束,控製自己不顧一切的狂熱行為——比如,心理醫生可能對患者産生戀情,患者也可能不自覺地把情感寄托在醫生身上,但是基於對患者的責任以及自己的身份,醫生必須在情感和行為上有所約束,維持自我界限的完整性,不能不負責任地把患者當成戀愛對象。為此,他們甚至要忍受難以想象的痛苦,這是理性和感性較量的必然結果。另外,不管自我約束如何嚴格,你隻能控製戀愛的進程,卻無法創造齣戀愛的感受。換言之,當戀愛的激情到來時,你可以憑藉願望和意誌力來控製戀愛的激情,卻不能憑空創造齣激情。
墜入情網並不是自我界限的擴展,而是自我界限部分地暫時性地崩潰。擴展自我界限需要付齣足夠的努力,墜入情網卻無須努力。當*初的激情褪去時,自我界限必然恢復原狀,留下的隻有失落和幻滅,心靈絕不會因此成長。隻有真正的愛,纔能讓自我界限得到擴展,讓心靈得到成長和完善,而且不再恢復原狀,這是墜入情網無法實現的結果。
墜入情網*的作用是消除寂寞,而不是有目的地促進心靈的成長。即使經過婚姻,使這一功用延長,也無助於心智的成熟。一旦墜入情網,我們便會以為自己生活在瞭幸福的巔峰,以為人生無與倫比,達到瞭登峰造極的境界。在我們眼中,對方近乎十全十美,雖然有缺點和毛病,那也算不上什麼,甚至隻會提升其價值,增加對方在我們眼中的魅力。在這種時候,我們會覺得心智成熟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前的滿足感。我們忘記瞭一個事實:我們和愛人的心智其實都還不完善,需要更多的滋養。
墜入情網既然不是真正的愛,那麼它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呢?
僅僅是自我界限暫時的崩潰嗎?在我看來,它與人的性欲(性的需求和原動力)有關。墜入情網,是人類內在的性需求與外在刺激發生作用時,所産生齣的典型的生理和心理反應,其意義在於增加人類的生殖機會,促進物種繁衍和生存。或者說,墜入情網是人類原始基因對於人類理性的徵服,使我們心甘情願地落入婚姻的“陷阱”。倘非原始基因在起作用,不知有多少戀人或者配偶(包括幸福的人和不幸福的人)在步入婚姻殿堂之前,就會因想到婚後要麵對的現實,而感到張皇失措,隻想落荒而逃瞭!
……

用户评价

评分

为了改变现状不太好的状态,买的这本书,还没有全看完,更多的是看一本书让自己心静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

物流很快,不错!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送货有些慢,书不错,快递服务也不错。

评分

好书一本

评分

为了改变现状不太好的状态,买的这本书,还没有全看完,更多的是看一本书让自己心静

评分

对比过不是正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