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這本書,值得收藏!
评分多篇重要論文的閤集,值得一看
评分 评分17、18世紀,德國大學和歐洲其他大學一樣,處在持續衰退之中。大學甚至麵臨被廢除的危險。從整體上看,大學的錶現十分平庸,當時劃時代的科學——數學和自然科學仍然被排斥在大學之外。“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笛卡爾、牛頓這些著名科學傢的成就都是在大學之外取得的。”在文藝復興、啓濛運動和宗教改革的曆史潮流中,大學甚至逆潮流而動,被認為是反動勢力的堡壘。“大多數德國大學被描繪成由賣弄學問的人所占據的機械辯論的場所”。 危機之中往往孕育著新的生機。哈勒大學、哥廷根大學在啓濛運動的背景下脫穎而齣,為德國大學改革拉開瞭序幕。哈勒大學的建立源於一位遭遇迫害的法學傢托馬修斯。因在宗教問題上與丹麥皇傢牧師發生爭執,托馬修斯遭到迫害,被迫於1690年離開萊比锡大學,逃到柏林,受到當時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的歡迎。1692年,國王準許他到哈勒騎士學院給普魯士的青年貴族講學。在國王的支持下,托馬修斯將騎士學院升格為大學,並與1694獲得正式特許狀。在大學的兩位精神領袖法學傢托馬修斯和神學傢弗蘭剋的努力下,哈勒大學成為主張學術自由的陣地。1711年,哈勒大學被著名法學傢貢德令譽為“自由的殿堂”。 繼哈勒大學之後,另一所享譽全球的大學——哥廷根大學於1737年正式建立。大學的實際創辦者明希豪生把思想寬容和研究自由看做是大學的根本原則,緻力於創造一種自由的學術氛圍。學術自由大大激發瞭教授們對學術研究的激情。在哥廷根大學,學術探索活動在自由的氣氛中盛極一時。從此,學術研究開始進入教授的角色規範。 但是,這兩所大學畢竟是啓濛運動的産物,帶有強烈時代特徵。首先,他們注重知識的實用性和工具性,不強調知識本身的價值;最受重視的學科是能夠經世緻用的學科,盡管哲學和自然科學的地位已大大提高。其次,他們首先是教育機構,基本目標是傳授有用知識,培養政府官吏,科學研究尚未成為大學的正式職能。即便如此,哈勒大學和哥廷根大學的改革依然為柏林大學的誕生奏響瞭序麯。經過一段時間改革發展之後,古老的德國大學開始起死迴生,古老的大學重新煥發齣蓬勃的生機。19世紀中後期,德國大學開始在世界學術界展露拳腳。隨著德國大學的崛起,世界學術中心開始嚮德國轉移。著名學者麥剋萊蘭對德國大學崛起給予高度評價:“近代西方社會所有的大學中,德國的大學可能是最有意義的。它們是大量近代學術和科學的源泉。” 到19世紀末,德國已成為世界學術中心。自1901年諾貝爾奬開始頒發以來,直到1933年德國一直是全世界該奬得主最多的國傢,其中僅自熱科學方麵的奬項就多達32人之多,是排在第二、第三位的英法兩國自然科學奬項的總和。" 弗萊剋斯納曾說:“大學是人類智慧最偉大的創造。”從大學誕生至今,大學遭遇過許多次危機,但奇怪的是人類這一“最偉大的創造”卻能夠屢次起死迴生、東山再起。縱觀世界大學崛起的曆史進程,每一次大學的崛起似乎都孕育在危機之中。德意誌民族危機孕育瞭全新的現代大學,美利堅的危機(冷戰、美蘇爭霸)孕育瞭多元巨型大學。這說明,大學的崛起似乎總是與危機並存。
评分17、18世紀,德國大學和歐洲其他大學一樣,處在持續衰退之中。大學甚至麵臨被廢除的危險。從整體上看,大學的錶現十分平庸,當時劃時代的科學——數學和自然科學仍然被排斥在大學之外。“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笛卡爾、牛頓這些著名科學傢的成就都是在大學之外取得的。”在文藝復興、啓濛運動和宗教改革的曆史潮流中,大學甚至逆潮流而動,被認為是反動勢力的堡壘。“大多數德國大學被描繪成由賣弄學問的人所占據的機械辯論的場所”。 危機之中往往孕育著新的生機。哈勒大學、哥廷根大學在啓濛運動的背景下脫穎而齣,為德國大學改革拉開瞭序幕。哈勒大學的建立源於一位遭遇迫害的法學傢托馬修斯。因在宗教問題上與丹麥皇傢牧師發生爭執,托馬修斯遭到迫害,被迫於1690年離開萊比锡大學,逃到柏林,受到當時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的歡迎。1692年,國王準許他到哈勒騎士學院給普魯士的青年貴族講學。在國王的支持下,托馬修斯將騎士學院升格為大學,並與1694獲得正式特許狀。在大學的兩位精神領袖法學傢托馬修斯和神學傢弗蘭剋的努力下,哈勒大學成為主張學術自由的陣地。1711年,哈勒大學被著名法學傢貢德令譽為“自由的殿堂”。 繼哈勒大學之後,另一所享譽全球的大學——哥廷根大學於1737年正式建立。大學的實際創辦者明希豪生把思想寬容和研究自由看做是大學的根本原則,緻力於創造一種自由的學術氛圍。學術自由大大激發瞭教授們對學術研究的激情。在哥廷根大學,學術探索活動在自由的氣氛中盛極一時。從此,學術研究開始進入教授的角色規範。 但是,這兩所大學畢竟是啓濛運動的産物,帶有強烈時代特徵。首先,他們注重知識的實用性和工具性,不強調知識本身的價值;最受重視的學科是能夠經世緻用的學科,盡管哲學和自然科學的地位已大大提高。其次,他們首先是教育機構,基本目標是傳授有用知識,培養政府官吏,科學研究尚未成為大學的正式職能。即便如此,哈勒大學和哥廷根大學的改革依然為柏林大學的誕生奏響瞭序麯。經過一段時間改革發展之後,古老的德國大學開始起死迴生,古老的大學重新煥發齣蓬勃的生機。19世紀中後期,德國大學開始在世界學術界展露拳腳。隨著德國大學的崛起,世界學術中心開始嚮德國轉移。著名學者麥剋萊蘭對德國大學崛起給予高度評價:“近代西方社會所有的大學中,德國的大學可能是最有意義的。它們是大量近代學術和科學的源泉。” 到19世紀末,德國已成為世界學術中心。自1901年諾貝爾奬開始頒發以來,直到1933年德國一直是全世界該奬得主最多的國傢,其中僅自熱科學方麵的奬項就多達32人之多,是排在第二、第三位的英法兩國自然科學奬項的總和。" 弗萊剋斯納曾說:“大學是人類智慧最偉大的創造。”從大學誕生至今,大學遭遇過許多次危機,但奇怪的是人類這一“最偉大的創造”卻能夠屢次起死迴生、東山再起。縱觀世界大學崛起的曆史進程,每一次大學的崛起似乎都孕育在危機之中。德意誌民族危機孕育瞭全新的現代大學,美利堅的危機(冷戰、美蘇爭霸)孕育瞭多元巨型大學。這說明,大學的崛起似乎總是與危機並存。
评分德意誌現代化進程與德意誌知識界 自由教育在於聆聽最偉大的心智之間的對話。但這裏我們遇到一個巨大的睏難,及,這種對話不會在沒有我們的幫助的情況下發生——事實上我們必須促成那種對話。最偉大的心智說齣的是獨白。我們必須把他們的獨白轉變為一種對話,把他們的“肩並肩/並排”轉變為“一起”。最偉大的心智甚至在寫作對話的時候說齣的也是獨白。在我們考察柏拉圖對話的時候,我們觀察到,在最高級的心智之間從來沒有過對話:所有的柏拉圖對話都是一個更高級的人和低於他的人之間的對話。柏拉圖顯然感覺到,一個人不可能寫作兩個最高級的人之間的對話。因此我們必須做某些最偉大的心智所不能做的事情。讓我們直麵這個睏難——一個如此巨大以至於看起來把自由教育宣告為一樁荒唐事的睏難。由於最偉大的心智在最重要的問題上相互抵觸,故而,他們迫使我們裁判他們的獨白;我們不能相信他們中的任何一個說的話。另一方麵,我們也隻能注意到這點,即我們的能力不足以成為裁判。
评分買來收藏的,裝訂和印刷都不錯。
评分東西不錯,
评分自由教育——與最偉大的心智的持續的神交——是一種在形式上最謙虛,更不用說最具人性的訓練。它同時也是一種大膽的訓練:它要求我們與知識分子和他們的敵人的虛榮的嘈雜、魯莽、無思(thoughtlessness)、廉價徹底決裂。它要求我們蘊含在把公認的見解僅僅視作意見,或把一般的意見視為至少和最奇怪的、最不流行的意見一樣可能錯誤的極端的意見(的行為)中的那種大膽。自由教育是破除庸俗的解放。希臘人用一個美麗的詞來錶達“庸俗”;他們把它稱作apeirokalia(粗鄙,粗俗),對美好的事物的經驗的匱乏。自由教育為我們提供對美好事物的經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