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帛研究文庫:簡牘法製論稿

簡帛研究文庫:簡牘法製論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均明 著
圖書標籤:
  • 簡牘
  • 法製
  • 曆史
  • 考古
  • 文獻
  • 中國古代史
  • 法律史
  • 簡帛研究
  • 學術著作
  • 漢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04824
版次:1
商品编码:10673387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8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在傳世古籍中,有關秦漢法製史的資料不甚多。然而在近數十年來齣土的簡牘中,卻湧現瞭大量秦漠至三國時期的律令條款和司法文書、司法書證等。這些考古資料頗為清晰地展現瞭中華法係的早期麵貌,十分珍貴,引起瞭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簡牘法製論稿》作者李均明具有深厚的簡牘學功底,對簡牘內容的理解紮實準確,又能結閤法學理論加以駕馭,故能展開寬闊的視角,提齣新說。《簡牘法製論稿》所論,包括秦漢時期的刑法、訴訟法,亦涉及民事關係、行政關係乃至物權關係。其中,對於相關筒牘史料的釋讀、分類與編聯,尤其細緻入微。因而本書不僅對專治法學史之讀者有參考的價值,對從事簡牘整理輿研究者亦有助益。

作者簡介

  李均明,男,1947年齣生於印尼邦加島,籍貫廣東博羅,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古典文獻專業。曾任中國文物研究所研究員、文物古文獻研究部主任,曾應聘為日本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客座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訪問研究員。現為清華大學齣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顧問。作者長期從事齣土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參加過睡虎地秦簡、裏耶秦簡、銀雀山漢簡、居延漢簡、大通上孫傢寨漢簡、尹灣漢墓簡牘、張傢山漢簡、額濟納漢簡、走馬樓三國吳簡的整理與研究,以及敦煌漢簡、懸泉漢簡釋文的審定.嶽麓書院秦簡的鑒定等。已齣版《初學錄》、《簡牘文書學》、《孫臏兵法譯注》、 《漢代屯戍遺簡法律誌》、《秦漢簡牘文書分類輯解》等專著,並發錶《簡牘法製史料概述》等論文一百五十餘篇。

目錄

簡牘法製史料概說
張傢山漢簡所反映的適用刑罰原則
張傢山漢簡所見刑罰等序及相關問題
簡牘所反映的漢代訴訟關係
居延漢簡訴訟文書二種
張傢山漢簡所見二十等爵的法律地位
《二年律令·具律》中應分齣《囚律》條款
武威旱灘坡齣土漢簡考述——兼論“挈令”
居延漢簡“適”解
張傢山漢簡所反映的包庇犯罪
居延漢簡所見行政召會
張傢山漢簡所見製約行政權的法律
額濟納漢簡“行政條規”冊論考
張傢山漢簡《收律》與傢族連坐
張傢山漢簡所見規範人口管理的法律
走馬樓吳簡人口管理初探
張傢山漢簡《行書律》考
漢簡所見“行書”文書述略
漢簡所反映的關津製度
張傢山漢簡奴婢考
張傢山漢簡《奏讜書》是一部判例集
簡牘所反映的漢代物權關係

前言/序言


楚簡秦漢律例研究:製度變遷與法律實踐的深度透視 圖書簡介 一、本書緣起與核心關切 本書聚焦於中國古代法律史上一個至關重要且充滿活力的時期——秦漢帝國,特彆是通過對齣土簡牘文獻的深入解讀,旨在構建一幅關於秦漢時期法製演變、具體運作及其對後世深遠影響的立體圖景。我們深知,曆史的真實麵貌往往隱藏在官方正史的宏大敘事之下,而竹木簡牘這一“活的史料”則以其鮮活、具體和日常化的記錄,為我們提供瞭觀察古代社會肌理與製度實踐的獨特窗口。本書的創作動機,正是基於對傳統法律史研究路徑的反思,力求將理論構建與齣土文獻的實證分析緊密結閤,特彆是那些直接反映地方治理、司法流程和具體法律條文執行情況的珍貴材料。 本書並非對現有秦漢法製研究的簡單重復或匯編,而是試圖在既有研究的基礎上,開闢新的分析維度,重點關注以下三個核心問題:第一,秦朝法律的繼承性與變革性,如何從簡牘中辨識齣與先秦法律的聯係與斷裂;第二,漢代郡國法律的區域性差異與中央律令的滲透力,探究地方司法實踐對國傢統一律令的適應與偏離;第三,法律條文與實際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的交織模式,即法律是如何在具體的文書往來、訴訟文牘中被“執行”和“解釋”的。 二、內容結構與研究範疇 全書結構嚴謹,邏輯遞進,分為六大部分,力求涵蓋秦漢法製研究的諸多關鍵麵嚮: 第一部分:導論與史料基礎——簡牘法製研究的新視野 本部分首先確立研究的理論框架與方法論。詳細梳理瞭近年來齣土秦漢簡牘(尤其側重於法律、田律、醫藥、戶籍類簡牘)在法律史研究中的地位與貢獻。重點分析瞭如睡虎地秦簡、嶽麓秦簡、張傢山漢簡以及居延漢簡等核心材料的整理情況、斷代考證,並著重探討瞭如何利用這些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的簡牘材料,重建法律文本的“真實麵貌”及其文本學意義。本章強調瞭“法典外文本”的重要性,即那些遊離於正統法典之外,但對司法實踐具有決定性影響的判例文書和行政指令的價值。 第二部分:秦代法製的繼承性與“一法製天下”的實踐 秦朝的建立標誌著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大一統中央集權國傢的形成,其法律製度的構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本部分以睡虎地秦簡(特彆是《秦律十八種》《語》)為核心,結閤嶽麓秦簡中的部分秦代文書,細緻剖析秦律在刑罰製度、田製管理、徭役徵發等方麵的具體規定。探討瞭秦律如何融閤先秦各諸侯國的優秀立法經驗,並以嚴苛、統一的姿態推行“一法製天下”的政治理想。特彆關注秦代律令中關於“職守與過失責任”的規定,揭示其對官僚機構行為規範的約束機製。 第三部分:漢代早期法律的承襲與分化——郡國體係下的法製張力 漢代建立初期,麵臨如何平衡中央集權與地方自治的難題。本部分將考察漢初的法律調整,分析漢承秦製之下,如何在“黃老之治”的寬鬆環境下對秦律進行刪改和軟化。以張傢山漢簡為主要支撐,重點研究漢代法律在訴訟程序、物權保護以及人身自由方麵的具體規定。通過比較秦簡與漢簡中對特定罪名的量刑差異,論證漢代法律如何實現瞭從“嚴苛到寬仁”的初步過渡。此外,本章亦關注漢初對不同地區(如秦故地、齊魯、楚地)原存法律的“因俗而治”與國傢統一律令之間的張力點。 第四部分:律令條文與司法文書——法律的日常化運作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其實際執行。本部分將目光投嚮那些記錄瞭具體案件處理過程的司法文書和行政檔案。重點分析居延漢簡、敦煌漢簡中涉及的民事糾紛(如債務、土地買賣)、刑罰執行以及治安管理的案例。研究的重點不再是法典的條文本身,而是法官、胥吏在麵對具體情境時,如何引用、解釋乃至變通既有律令。通過對這些“前案記錄”的考察,力圖還原漢代基層司法運作的真實麵貌,揭示地方官員在法律解釋權上的實際操作空間。 第五部分:特定領域的法製考察——田製、戶籍與經濟管理 秦漢國傢機器的運轉高度依賴於對土地和人口的控製。本部分從法律的職能角度齣發,專門分析與國傢經濟命脈息息相關的法規。深入探討秦漢時期關於土地劃界、荒地開墾、賦稅徭役的法律規定及其在簡牘中的體現。特彆關注戶籍管理的法律要求,例如人口異動、服役年限的法律界定,以及這些法律如何支撐瞭秦漢龐大的軍事動員和工程建設。 第六部分:秦漢法製對後世的影響與結語 最後一部分將對前文的發現進行係統性的總結,探討秦漢時期法製探索的經驗教訓。分析秦漢法製在成文法典的編纂、司法文書的規範化以及官僚體係內部的法律問責機製等方麵對魏晉南北朝乃至隋唐法製産生的深遠影響。本書最終旨在論證:秦漢時期的法製實踐,特彆是簡牘所揭示的製度細節,構成瞭中國古典法律製度的奠基石,其對於權力運行的規範嘗試,至今仍具有深刻的曆史迴響。 三、本書的特色與價值 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其高度的實證性與跨學科的整閤能力。它不僅是法律史學者的案頭必備,也是考古學、秦漢史、製度史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參考。全書論證過程緊密圍繞齣土簡牘的原文釋讀與語境還原展開,力求以最直接的材料支撐最審慎的推論,避免空泛的理論臆測。通過對法律文本的層層剝離與具體案例的穿插印證,本書緻力於描繪齣一部有血有肉、充滿矛盾與活力的秦漢法律史。它所呈現的,是一個由竹木簡牘編織而成的、關於古代國傢如何通過法律來維持統治、管理社會、調節矛盾的復雜圖景。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簡帛研究文庫:簡牘法製論稿”,仿佛是一把鑰匙,能夠開啓我心中對古代法律製度探索的閘門。我一直認為,研究法律,不能僅僅停留在抽象的條文和理論層麵,更需要深入到曆史的土壤中,去探尋它的根源和演變。而簡牘,無疑是中國古代法製研究最直接、最生動的證據。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那些塵封的簡牘堆中,去聆聽它們無聲的訴說,去理解古人如何用樸素的智慧構建起他們的法律體係。我希望作者能夠不僅限於對法律條文的梳理,更能深入探討簡牘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是如何被用於立法、執法和司法實踐的。例如,它是否會涉及簡牘在案件審理中的證據作用,或者在官吏任免和國傢治理中的重要性?這本書能否讓我看到,古人的法治理念是如何通過這些脆弱的竹簡和絲帛,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深刻印記,並對後世産生持續的影響?

评分

拿到這本書,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沉甸甸的質感,這不僅僅是紙張的重量,更是知識的厚度。書名“簡帛研究文庫:簡牘法製論稿”本身就帶有一種學術的莊重感,讓我覺得這是一本經過潛心研究、反復打磨的著作。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目錄,試圖從中窺探作者的論證脈絡。每一章的標題都似乎蘊含著深邃的學問,例如關於特定朝代法典的分析,或者對某種古代訴訟程序的探究。我期待作者能夠將枯燥的法律條文,通過對簡牘實物的解讀,變得生動鮮活起來。我希望書中能夠有大量具體的案例,通過對這些案例的分析,讓我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古代法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它所反映齣的社會關係和倫理觀念。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作者對於不同時期簡牘齣土物中法律文獻的比較研究,從中找齣曆史的演變和地域的差異。這本書是否能夠幫助我建立起一個更加立體、細緻的中國古代法製認知框架?我對此充滿瞭希望。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乍一聽,似乎帶著一種遙不可及的學術光環,但細細品味,“簡牘法製論稿”卻又將我們拉迴瞭曆史的現場。我一直在思考,那些承載著文字的簡和帛,它們是如何在韆年的時光中幸存下來的?而它們之上記錄的法律條文,又如何在當時的社會中發揮作用?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那個時代的窗戶。我希望作者能夠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去感受古人的生活,去理解他們是如何製定法律,如何執行法律,以及法律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探討簡牘材質本身對法律文本的保存和流傳所産生的影響,以及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簡牘在法律記載上的獨特性。或許,通過對簡牘中零散信息的挖掘,我們可以發現一些至今仍然具有藉鑒意義的法製思想,甚至能夠從中找到解決現代社會某些法律睏境的靈感。這本書能否讓我看到,古人的智慧是如何跨越時空,繼續影響著今天的我們?

评分

當我看到“簡帛研究文庫:簡牘法製論稿”這個書名時,一股強烈的求知欲便油然而生。作為一個對中國古代社會充滿好奇的讀者,我對簡帛這種古老的書寫載體本身就有著濃厚的興趣,更不用說它所承載的“法製”內容瞭。我想象著,作者一定花費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解讀那些布滿歲月痕跡的簡牘,從中抽絲剝繭,還原齣一段段失落的法律故事。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不同時期齣土的具有代錶性的簡牘,並對其上的法律條文進行深入的解讀和分析。這本書是否能夠幫助我理解,在那個沒有印刷術的時代,法律是如何被記錄、傳播和執行的?它是否會揭示齣古代法律在等級製度、人倫關係等方麵的獨特考量?我尤其好奇,作者會如何運用現代考古學和曆史學的方法,去驗證和補充那些簡牘中記載的信息,從而構建起一個更加全麵和深入的古代法製圖景。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著實吸引瞭我,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法律製度和文獻載體有著濃厚的興趣。讀到“簡帛研究文庫”這幾個字,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些埋藏在地下的珍貴文物,它們承載著曆史的厚重,也訴說著古人的智慧。而“簡牘法製論稿”則精準地指齣瞭本書的核心內容,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設想著,作者一定是一位在古代法製史和簡帛學領域有著深厚造詣的學者,他將如何以簡牘為切入點,深入剖析古代的法律條文、司法實踐以及相關的社會製度。我尤其好奇,作者會如何解讀那些在簡牘中發現的零散信息,將它們拼湊成一幅完整的古代法製圖景。這本書會不會顛覆我之前對某個曆史時期法製狀況的認知?它又會為我們揭示哪些鮮為人知的曆史細節?這些疑問都在不斷地催促著我想要立刻翻開這本書,一探究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嚴謹的學術論證,同時又不失可讀性,能夠讓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也能領略到中國古代法製的魅力,並從中獲得啓迪。

评分

马赛伊人犯禁,所以他们当得诅咒。或者马赛伊人是在追恋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社会,有如中国老子、庄子一派的道家者流,反对一切的新发明。但是我们总可以相信马赛伊人中的铁匠在过去曾经有过一段比今日更为惨痛的历史。制造铁器者是奴隶是穷苦人,上帝自然不喜欢他们。但是只压迫却不消灭他们,铁器仍旧在继续不断的产生,这说明了即使上帝也扼不死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评分

6、《敦煌汉简编年考证》《新莽简辑证》(均为合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5年出版);

评分

居延汉简所见行政召会

评分

3、《散见简牍合辑》(合编,文物出版社 1990 年出版);

评分

7、《初学录》(台湾兰台出版社1996年出版);

评分

张家山汉简所见规范人口管理的法律

评分

给所里卖的,很不错。

评分

《二年律令·具律》中应分出《囚律》条款

评分

著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