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哲學有過接觸的人都知道,就像其它各種成熟的學科一樣,在哲學著作領域林林總總的哲學導論總是不會缺少作者。當一個學科變得成熟時,對該學科的導論就顯得非常必要。不僅哲學書有高下之分,哲學導論也有高下之分,並且對於不同層次的讀者,每種導論書也都有其不同的適應性。那麼,進而言之,簡短的哲學導論是否有可能?如果一本哲學導論十分簡短,它又是否能夠把世界上深邃復雜的哲理恰當地揭露齣來?
评分物美價廉,而且所選書目較為經典。哲學書簡有過其他版本,買來對照細看。對個人來說,閱讀也實際上也是生命陳長的過程。一個人閱讀什麼書,也就預示著以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從外在的角度來說,閱讀本身實際上是一個人對外在世界探索的方法,通過閱讀可以收集到足夠的信息和知識,從而能夠更加從容地應對社會萬象。從內在的角度來說,閱讀實際上就是對自身生命潛質的開發,當我們發現書中作者的某個思想觸動我們的靈魂,就有可能發現我們生命地脈裏蘊藏的寶藏,生命的激情與潛能也由此而被激發,因為閱讀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一個生命與生命、心靈與心靈之間相互感通的過程。閱讀的德性也決定瞭個體寫作的德性,政治哲學傢列奧•斯特勞斯指齣,閱讀習慣造就寫作習慣,“一般來說,人們怎樣閱讀就怎樣寫作。通常,細心的作者也是細心的讀者,反之亦然。除非自己親自小心地閱讀,一個人不可能知道何為小心地閱讀。閱讀先於寫作;在寫作之前,我們已經閱讀;我們通過閱讀學習寫作。一個人通過認真閱讀好書——最用心地閱讀那些被最用心地寫齣來的書——來學習認真寫作。” 許紀霖先生在其《尋找意義》這本專著裏麵就指齣瞭自從中國被迫打開國門,隨之而來的種種災難與衝擊,以及建國之後的泛政治化,最近又受到市場經濟的衝擊,結果現代人是沒有精神傢園的,或者說在精神上是沒有根底的。並且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很快,文化也逐漸變得市場化,現代人實際上是沒有足夠的心境和環境去追求精神上的成長。陳贇在其老師也寫過《現時代的精神生活》中,指齣現時代的精神生活睏境是明顯存在的。雖然說生活條件比以前強多瞭,但是人的精神生活反而跌落塵埃。
评分真正對精神有價值的閱讀是比較費力地。真正值得讀的書,通常都是讀堵起來比較吃力的書,那些讀來非常輕鬆的書,實際上很有可能不值得讀。因為對我們有益的書往往是能夠給我們增加新的體悟的書,往往有我們尚不具備的某種特質刺激我們,試圖契入我們的心靈,成為我們的內在蘊藏。這就需要我們試圖改變自己原來的存在狀態,而這種改變本身如同在我們的身體裏嵌入新的東西,我們要在我們的靈魂中篆刻上新的圖案,這種重新雕刻的過程是既漫長又有些痛苦的,因為心靈的東西是更加抽象的,需要反復的熏陶纔能夠占據我們的靈魂,改變掃除與之不符閤的舊的習性。
评分挺好,物美價廉,這一套書不錯
评分若無必要,勿增實體。一個走嚮自由的人,剝離那些不必要的“實體”,是很漫長的路。
评分京東好好好好
评分不過,本書的英文名並不就如譯名那樣,英文原名乃是“這一切意味著什麼:一個非常簡短的哲學導論”。中英文譯名雖不同卻各有韆鞦。如果仔細琢磨英文名字,會非常有趣,其中,正標題就非常耐人尋味,因為內格爾用瞭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看到它的人也許都會開始跟著作者一同思考,當身處這個世界中時,我們周圍韆姿百態的事物事情到底都意味著什麼,具有什麼含義?不難發現,這其實就是哲學最開始的睏惑,也是人生在世相當基本的謎題。另一方麵,副標題又在“簡短的哲學導論”之前使用瞭並不多見的“非常”二字,內格爾用這樣的形容詞並不是在自謙,因為不僅中譯本體例短小,而且英文本也僅有一百頁左右的篇幅,對於人們印象中動輒數百頁的宏篇哲學專著來說,《你的第一本哲學書》真可以用輕巧袖珍來形容瞭。
评分不錯的東西。值得推薦!!!!!!
评分我對外部確實是無所謂瞭,在我心中,有個美好世界的模樣,我也會在文章裏說,可是現實如何演變,甚至不變好,我並不在乎,毫無原來的憤怒和焦慮;我對自己及自己所愛的人很所謂,能不能讓自己和她開心,變成最重要的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