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皮膚病與性病學》對於促進醫學生嚮臨床醫生的角色轉化將起到積極作用;對於培養皮膚科專業研究生和臨床醫生也將起到重要作用;同時也適用於皮膚病患者閱讀。此書的編寫是王寶璽教授的初衷,後因工作調動而未參與編寫,但一直得到其鼓勵和支持;《皮膚病與性病學》的編寫還得到瞭王傢璧教授的悉心指導,在此對他們緻以誠摯的感謝。渠濤博士、方凱技術員,劉躍華、馬東來、王宏偉、左亞剛、謝勇、李紅春等教授,以及李軍、李莉、何春霞博士提供瞭部分照片,在此錶示感謝。李峰博士、趙娜博士、孫兆偉、閆翠彥和徐晨琛醫師為《皮膚病與性病學》編寫做瞭許多組織工作,在此錶示衷心感謝。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皮膚解剖學
第二節 皮膚組織結構
第三節 皮膚的主要生理功能
第四節 皮膚免疫
第五節 皮膚病的基本病理改變
第六節 皮膚病的癥狀
第七節 皮膚病的外用藥物治療
第二章 病毒性皮膚病
第一節 單純皰疹
第二節 帶狀皰疹
第三節 疣
第四節 傳染性軟疣
第五節 水痘
第六節 麻疹
第七節 風疹
第八節 手足口病
第九節 抗病毒藥物在皮膚病中的應用進展
第三章 細菌性皮膚病
第一節 細菌性毛囊炎
第二節 膿皰瘡
第三節 癤和癰
第四節 化膿性甲溝炎
第五節 猩紅熱
第六節 丹毒
第七節 類丹毒
第八節 麻風
第九節 皮膚結核病
第四章 淺部和深部真菌病
第一節 頭癬
第二節 體癬和股癬
第j節手足癬
第四節 甲真菌病
第五節 花斑癬
第六節 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
第七節 念珠菌病
第八節 孢子絲菌病
第九節 著色性真菌病
第十節 抗真菌藥物新進展
第五章 寄生蟲及昆蟲性皮膚病
第一節 疥瘡
第二節 虱病
第三節 蜂蜇傷
第四節 蠍蜇傷
第五節 昆蟲與皮炎
第六章 性傳播疾病
第一節 淋病
第二節 生殖道衣原體感染
第三節 梅毒
第四節 尖銳濕疣
第五節 生殖器皰疹
第六節 軟下疳
第七節 性病性淋巴肉芽腫
第八節 艾滋病
第七章 物理性皮膚病
第一節 痱
第二節 凍瘡
第三節 日曬傷
第四節 多形性日光疹
第五節 雞眼
第六節 胼胝
第七節 壓瘡
第八節 手足皸裂
第九節 放射性皮炎
第十節 紫外綫照射對皮膚細胞蛋白錶達影響的機製研究
第八章 變態反應性皮膚病
第一節 濕疹
第二節 特應性皮炎
第三節 自身敏感性皮炎
第四節 接觸性皮炎
第五節 蕁麻疹
第六節 丘疹性蕁麻疹
第七節 藥疹
精彩書摘
緻密的角質層和角質形成細胞間通過橋粒結構相互鑲嵌排列,能機械地防止某些微生物的侵入。一般直徑在200nm的細菌,在正常情況下都不能進入皮膚內。角質層含水量較少以及皮膚錶麵弱酸性環境不利於某些微生物生長繁殖。角質層生理性脫落,也可清除一些寄居於體錶的微生物。一些正常皮膚錶麵寄生菌能産生脂酶,可將皮脂中的甘油三酯分解成遊離脂肪酸,後者對葡萄球菌、鏈球菌和白念珠菌等有一定的抑製作用。
防止營養物質的喪失正常皮膚的角質層具有半透膜性質,體內的營養物質、電解質不會透過角質層而喪失。正常成人經皮膚丟失的水分每天一般為240~480ml,但如果角質層全部喪失,每天通過皮膚丟失的水分將增加10倍以上。如將錶皮全部去除,則屏障作用完全消失,體內的營養物質、電解質和水分會大量丟失。
皮膚的吸收功能皮膚具有吸收外界物質的能力,經皮吸收也是皮膚局部藥物治療的理論基礎。
皮膚吸收途徑皮膚主要通過三種途徑進行吸收:①角質層是皮膚吸收的主要途徑;②毛囊、皮脂腺;③汗管口。
……
前言/序言
皮膚病與性病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