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叢書:近代西方識華生物史

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叢書:近代西方識華生物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羅桂環 著,路甬祥 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2851478
版次:1
商品编码:1088655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5-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4
字数:4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叢書”匯集瞭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項目“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綜閤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反映瞭多角度的綜閤性研究、個案研究、學科史專題研究和資料整理方麵的成果,涉及中國近現代科技發展曆程中的基本問題、基本史實和脈絡、重要的曆史資料。《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叢書:近代西方識華生物史》為叢書之一,主要講述瞭從明晚期葡萄牙人由海上來到我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這段時期,西方各國對我國生物的考察、收集和研究的曆史。

內容簡介

《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叢書:近代西方識華生物史》根據近年來筆者所見的一些資料,介紹瞭從明晚期葡萄牙人由海上來到我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這段時期,西方各國對我國生物的考察、收集和研究的情況。闡述瞭他們的研究活動對生物學發展的影響;記述瞭這段時期西方各國在我國引種各類動植物的有關史實;展示瞭西方對我國作為一個生物多樣性異常豐富的中心,以及他們稱之為“園林之母”和“重要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的認識曆程。本書在敘述生物學相關曆史的同時展現瞭中外交流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麵,並因內容涉及資源和環境而富有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羅桂環,福建省連城縣文亨鄉人。1982年1月畢業於蘭州大學生物係,隨後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古代科學史室工作。此後一直從事中國古代生物學史、環境保護史和近代西方人在華收集、引種生物等方麵的專題研究。1996年11月被聘為研究員。現為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研究部副主任。
目前正在從事中國生物學史和“西北科學考察團”的科學活動等方麵的研究工作。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我國的生物資源及其特點
第二節 西方人在華收集生物的各個階段
第三節 西方人在華的生物收集活動的總體考察
第四節 西方對華生物采集、研究的影響

第二章 鴉片戰爭前西方各國在華的收集活動
第一節 葡、法等國傳教士在華的生物收集活動
第二節 西歐商人和植物園在華的生物收集和引種活動
第三節 俄國人在華的生物學收集和考察

第三章 鴉片戰爭後英國領事人員等的生物收集活動
第一節 英國在香港等地的生物學收集和考察
第二節 福瓊在華東南的茶種和園藝植物收集
第三節 英國人在長江流域的植物標本采集
第四節 英國人在華的動物學收集

第四章 英國園林學傢等在我國西部等地的收集
第一節 威爾遜在華的生物學收集和引種
第二節 福雷斯特等在華的花卉引種和生物學收集
第三節 20世紀上半葉英國在華的動物收集

第五章 鴉片戰爭後俄國人在華的生物學收集和考察
第一節 在我國東北和北京的考察和收集
第二節 俄國軍人在我國西北的探查
第三節 俄國人在我國西南等地的考察收集活動

第六章 鴉片戰爭後法國傳教士等在華的收集與考察
第一節 外交人員和考察隊成員在華的生物收集
第二節 法國傳教士在華的植物收集
第三節 法國傳教士在華的動物學收集活動

第七章 美國人在華的生物學收集和考察
第一節 19世紀美國人在華的生物收集
第二節 美國自然博物館等機構在華的動物收集
第三節 美國農業部和地理學會在華的引種和收集
第四節 旅華美國生物學者的采集活動

第八章 其他西方國傢在華的生物學收集
第一節 德國人在華的生物學收集
第二節 奧地利和瑞典等國學者在華的生物學收集

第九章 近代西方對中國生物的研究
第一節 植物學方麵
第二節 動物學方麵

第十章 西方引種我國的重要植物及其影響
第一節 西方人對“中國--園林之母”的闡釋
第二節 西方對華經濟植物的引種
第三節 從人參到西洋參

附錄
外國人名譯名對照錶

索引
一、人名索引
二、動植物名稱索引
三、地名索引

主要參考文獻
一、西文參考文獻
二、中文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他發現在川鄂交界的四川一側,花卉植物中華獼猴桃和各種薔薇特彆豐富。滿山紅(Rhodendodron,moriesii)、喇叭杜鵑(R.discolor)也很多,此外還有莢蒾、溲疏、六道木和楝木等多種很好的花木。有些草地中還分布著很好看的黃花鳶尾(Iriswilsonii)。道路旁邊常見人們栽培小花香槐、金錢槭、青岡、闆栗、核桃、漆樹等作為風景樹木,尤其是黃桷樹特彆多,後來他發現這是四川中部的特色樹種之一。
從大寜西齣,威爾遜發現當地普遍栽培油桐這種經濟樹木;墳堆上常種的綠化樹則是黃連木,他的嫩芽被當作蔬菜食用。山上最常見的樹木是馬尾鬆、柏樹,還有樸樹和雞仔樹。在這裏他發現一些旌節花和六道木新種,還看到紅豆樹和南天竹等頗具觀賞價值的喬木。後者通常生長在岩石上,紅色的嫩枝葉特彆好看。
經一段時間的西行,他們進入瞭東鄉縣。威爾遜除發現那一地區常見黃連木和閤歡風景樹外,還有一些比較重要的收獲,就是發現野生的木香花和半野生狀態的茶。後來他們一行經儀隴過保寜、潼川到成都。威爾遜發現竹子、楠木、柏樹和榿木是成都平原很有特色的栽培樹種,後者是成都盆地的主要薪柴。
從成都齣發,他們往西北到灌縣,然後經漢州、什邡、綿竹、安縣、中壩、龍安到石泉(北川西北)一帶。威爾遜在龍安等地的收獲是很大的。他發現那些地方芳香月季分布很普遍。觀賞樹木梧桐、楓楊、燈颱樹很多。主要的灌木花卉還有綉球、鬼燈檠、綉綫梅;醉魚草的種類也很豐富,尤其在小河邊,大葉醉魚草、落新婦和一種百閤特彆多。他從那一帶引種瞭當地人稱之為“白果”的連香樹(CercidiphyffLumjaponLcumvar.Sinensis)到西方栽培。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樹種。威爾遜還發現從海拔近3000米到山頂的高山地帶,花非常漂亮的美容杜鵑極多。這一帶植被的重要特徵是柳樹的種類和數量都極為豐富,淡紅莢蒾是最常見的灌木。他旅行到這些地方時,落新婦、綉綫梅、野棉花、白苞蒿正開著很好看的花。其他顯眼的花卉植物還有水金風、唐鬆草、烏頭、黃花綠絨蒿等等。它們都給這位旅行者留下瞭美好的印象。
……

用户评价

评分

本项目研究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历程中的基本问题,拓展研究方向,推动研究队伍的建设;以多角度的综合性研究、个案研究和学科史专题研究为主,力求在探索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基本史实和脉络等方面取得进展;收集、抢救和整理重要的历史资料,编辑史料选辑,建立资料中心,为深入探讨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积累基本资料;总结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推动当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历史启发。在梳理史实的同时,也致力于探讨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互动,尝试现代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技政策学等关于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

评分

罗老师随和、亲切地叫我们“学妹学弟”,拉近了与同学们交流的距离。在翠英桥活动中,罗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分享了他的大学生活,启迪、鼓励同学们认真对待大学里的每一天。随后,他向同学们介绍了他们同班同学在如今取得的成就,殷切的希望我们这些“学弟学妹”好好学习,在不远的将来能够成为有作为的人。最后,罗老师向大家讲述了外来植物在中国的引进史和中国起源作物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史,并详细的介绍了茶叶的引进过程、植物入侵成因和后果以及转基因工程的利弊等。同学们认真的聆听了罗老师的介绍,积极的向他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罗老师耐心的一一做了全面的解答。活动的最后,李书记总结萃英桥的意义“给同学们交流的平台,开拓同学们的视野、充实同学们的理想”。此次萃英桥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结束了。

评分

本项目研究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历程中的基本问题,拓展研究方向,推动研究队伍的建设;以多角度的综合性研究、个案研究和学科史专题研究为主,力求在探索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基本史实和脉络等方面取得进展;收集、抢救和整理重要的历史资料,编辑史料选辑,建立资料中心,为深入探讨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积累基本资料;总结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推动当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历史启发。在梳理史实的同时,也致力于探讨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互动,尝试现代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技政策学等关于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

评分

罗老师随和、亲切地叫我们“学妹学弟”,拉近了与同学们交流的距离。在翠英桥活动中,罗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分享了他的大学生活,启迪、鼓励同学们认真对待大学里的每一天。随后,他向同学们介绍了他们同班同学在如今取得的成就,殷切的希望我们这些“学弟学妹”好好学习,在不远的将来能够成为有作为的人。最后,罗老师向大家讲述了外来植物在中国的引进史和中国起源作物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史,并详细的介绍了茶叶的引进过程、植物入侵成因和后果以及转基因工程的利弊等。同学们认真的聆听了罗老师的介绍,积极的向他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罗老师耐心的一一做了全面的解答。活动的最后,李书记总结萃英桥的意义“给同学们交流的平台,开拓同学们的视野、充实同学们的理想”。此次萃英桥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结束了。

评分

据悉,罗桂环研究的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我院《兰大导读》课程中生命科学发展史部分内容的讲授。在兰期间,为学院2013级新生讲授了《中国古代生物学史》、2011级、2012级萃英生物班学生讲授了《近代中国生物学史》和《中国栽培植物引种与驯化》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生物科学的贡献以及近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历程。

评分

1982年1月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1982-至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古代科学史室工作。长期从事中国生物学史、环境保护史、中国栽培植物发展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了大批相关学术论文和专著,如《中国科学技术史-生物卷》,《中国古代生物学史略》,《近代西方识华生物史》,《中国西北综合科学考察团综论》,《中国历史时期的人口变迁与环境保护等》。1996年被聘为研究员,后获国务院颁布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研究部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生物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现为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评分

1982年1月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1982-至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古代科学史室工作。长期从事中国生物学史、环境保护史、中国栽培植物发展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了大批相关学术论文和专著,如《中国科学技术史-生物卷》,《中国古代生物学史略》,《近代西方识华生物史》,《中国西北综合科学考察团综论》,《中国历史时期的人口变迁与环境保护等》。1996年被聘为研究员,后获国务院颁布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研究部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生物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现为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评分

:..罗桂环1.罗桂环看了还是觉得不错,书薄了点但写的还不错。,还是朋友推荐我看的,后来就非非常喜欢他的书了。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近代西方识华生物史,很值得看,价格也非常便宜,比实体店买便宜好多还省车费。买书就来来京东商城,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价格还比别家便宜,还免邮费不错,速度还真是快而且都是正版书书的内容直得一读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汇集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反映了多角度的综合性研究、个案研究、学科史专题研究和资料整理方面的成果,涉及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历程中的基本问题、基本史实和脉络、重要的历史资料。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近代西方识华生物史为丛书之一,主要讲述了从明晚期葡萄牙人由海上来到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这段时期,西方各国对我国生物的考察、收集和研究的历史。,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近代西方识华生物史根据近年来笔者所见的一些资料,介绍了从明晚期葡萄牙人由海上来到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这段时期,西方各国对我国生物的考察、收集和研究的情况。阐述了他们的研究活动对生物学发展的影响记述了这段时期西方各国在我国引种各类动植物的有关史实展示了西方对我国作为一个生物多样性异常丰富的中心,以及他们称之为园林之母和重要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的认识历程。本书在叙述生物学相关历史的同时展现了中外交流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并因内容涉及资源和环境而富有现实意义。,内容也很丰富。,一本书多读几次,他发现在川鄂交界的四川一侧,花卉植物中华猕猴桃和各种蔷薇特别丰富。满山红(,)、喇叭杜鹃(.)也很多,此外还有荚蒾、溲疏、六道木和楝木等多种很好的花木。有些草地中还分布着很好看的黄花鸢尾()。道路旁边常见人们栽培小花香槐、金钱槭、青冈、板栗、核桃、漆树等作为风景树木,尤其是黄桷树特别多,后来他发现这是四川中部的特色树种之一。从大宁西出,威尔逊发现当地普遍栽培油桐这种经济树木坟堆上常种的绿化树则是黄连木,他的嫩芽被当作蔬菜食用。山上最常见的树木是马尾松、柏树,还有朴树和鸡仔树。在这里他发现一些旌节花和六道木新种,还看到红豆树和南天竹等颇具观赏价值的乔木。后者通常生长在岩石上,红色的嫩枝叶特别好看。经一段时间的西行,他们进入了东乡县。威尔逊除发现那一地区常见黄连木和合欢风景树外,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收获,就是发现野生的木香花和半野生状态的茶。后来他们一行经仪陇过保宁、潼川到成都。威尔逊发现竹子、楠木、柏树和桤木是成都平原很有特色的栽培树

评分

本项目研究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历程中的基本问题,拓展研究方向,推动研究队伍的建设;以多角度的综合性研究、个案研究和学科史专题研究为主,力求在探索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基本史实和脉络等方面取得进展;收集、抢救和整理重要的历史资料,编辑史料选辑,建立资料中心,为深入探讨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积累基本资料;总结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推动当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历史启发。在梳理史实的同时,也致力于探讨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互动,尝试现代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技政策学等关于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