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第5版)

計算機網絡(第5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特南鮑姆,[美] 韋瑟羅爾 著,嚴偉,潘愛民 譯
圖書標籤:
  • 計算機網絡
  • 網絡原理
  • 數據通信
  • TCP/IP
  • 自頂嚮下
  • 協議分析
  • 網絡安全
  • 計算機基礎
  • 高等教育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274629
版次:5
商品编码:10927233
品牌:清华大学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世界著名计算机教材精选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39
字数:1147000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1)按照網絡協議模型自下而上(物理層、數據鏈路層、介質訪問控製層、網絡層、傳輸層和應用層)有係統地介紹瞭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原理,並結閤Internet給齣瞭大量的協議實例。
  (2)針對當前網絡應用中日益突齣的安全問題,用瞭一整章的篇幅對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性進行瞭深入討論,而且把相關內容與全新網絡技術結閤起來闡述。
  (3)每章後麵給齣瞭大量練習題,是學習計算機網絡和研究生考試的必選參考書。

內容簡介

  《計算機網絡(第5版)》是國內外使用zui廣泛、專業的計算機網絡經典教材。全書按照網絡協議模型自下而上(物理層、數據鏈路層、介質訪問控製層、網絡層、傳輸層和應用層)有係統地介紹瞭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原理,並結閤Internet給齣瞭大量的協議實例。在講述網絡各層次內容的同時,還與時俱進地引入瞭全新的網絡技術,包括無綫網絡、3G蜂窩網絡、RFID與傳感器網絡、內容分發與P2P網絡、流媒體傳輸與IP語音,以及延遲容忍網絡等。另外,本書針對當前網絡應用中日益突齣的安全問題,用瞭一整章的篇幅對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性進行瞭深入討論,而且把相關內容與全新網絡技術結閤起來闡述。
  《計算機網絡(第5版)》的適用對象非常廣泛。由於本書的重點立足於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原理,同時兼顧瞭Internet體係結構與TCP/IP協議等內容,因此對於學習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本書都是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本書每章後麵給齣瞭大量練習題,有助於教師根據教學目的酌情安排課後練習。此外,本書對於從事網絡相關技術研究和網絡應用開發的廣大科研工作者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Andrew S.Tanenbaum,獲得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理學學士學位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剋利分校的哲學博士學位,目前是荷蘭阿姆斯特丹Vrije大學的計算機科學係的教授,並領導著一個計算機係統的研究小組。同時,他還是一傢計算與圖象處理學院的院長,這是由幾傢大學閤作成立的研究生院。盡管社會工作很多,但他並沒有中斷學術研究。多年來,他在編譯技術、操作係統、網絡及局域分布式係統方麵進行瞭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嚮是設計規模達數百萬用戶的廣域分布式係統。在進行這些研究項目的基礎上,他在各種學術雜誌及會議上發錶瞭70多篇論文。他同時還是5本計算機專著的作者。
  Tanenbaum教授,開發瞭大量的軟件。他是Amsterdan編譯器的原理設計師,這是一個被廣泛使用的;用來編寫可移植編譯器的工具箱。他領導編寫的MINIX,是一個用於操作係統教學的類UNIX(的小型操作係統。他和他的博士研究生及其他編程人員一道設計的Amoeba分布式操作係統,是一個高性能的微內核分布式操作係統。目前,可在因特網上免費得到MLNIX及Amoeba,用於教學和研究。
  他的一些博士研究生,在獲得學位後繼續進行研究,並取得瞭更大的成就,贏得瞭社會的贊譽,對此他深感自豪。人們稱他為桃李滿天下的教育傢。
  Tanenbaum是ACM的會員,IEEE的專業會員,荷蘭皇傢藝術和科學學院院士,獲得過1994年度ACM KarlV.Karlstrom傑齣教育傢奬。他還人選瞭《世界名人錄》。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引言
1.1 使用計算機網絡
1.1.1 商業應用
1.1.2 傢庭應用
1.1.3 移動用戶
1.1.4 社會問題
1.2 網絡硬件
1.2.1 個域網
1.2.2 局域網
1.2.3 城域網
1.2.4 廣域網
1.2.5 互聯網絡
1.3 網絡軟件
1.3.1 協議層次結構
1.3.2 層次設計問題
1.3.3 麵嚮連接與無連接服務
1.3.4 服務原語
1.3.5 服務與協議的關係
1.4 參考模型
1.4.1 OSI參考模型
1.4.2 TCP/IP參考模型
1.4.3 本書使用的模型
1.4.4 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的比較
1.4.5 OSI模型和協議的評判
1.4.6 TCP/IP參考模型的評判
1.5 網絡實例
1.5.1 因特網
1.5.2 第三代移動電話網絡
1.5.3 無綫局域網:802.11
1.5.4 RFID和傳感器網絡
1.6 網絡標準化
1.6.1 電信領域有影響力的組織
1.6.2 國際標準領域有影響力的組織
1.6.3 Internet標準領域有影響力的組織
1.7 度量單位
1.8 本書其餘部分的概要
1.9 本章總結
習題
第2章 物理層
2.1 數據通信的理論基礎
2.1.1 傅裏葉分析
2.1.2 帶寬有限的信號
2.1.3 信道的最大數據速率
2.2 引導性傳輸介質
2.2.1 磁介質
2.2.2 雙絞綫
2.2.3 同軸電纜
2.2.4 電力綫
2.2.5 光縴
2.3 無綫傳輸
2.3.1 電磁頻譜
2.3.2 無綫電傳輸
2.3.3 微波傳輸
2.3.4 紅外傳輸
2.3.5 光通信
2.4 通信衛星
2.4.1 地球同步衛星
2.4.2 中地球軌道衛星
2.4.3 低地球軌道衛星
2.4.4 衛星與光縴
2.5 數字調製與多路復用
2.5.1 基帶傳輸
2.5.2 通帶傳輸
2.5.3 頻分復用
2.5.4 時分復用
2.5.5 碼分復用
2.6 公共電話交換網絡
2.6.1 電話係統結構
2.6.2 電話政治化
2.6.3 本地迴路:調製解調器、ADSL和光縴
2.6.4 中繼綫和多路復用
2.6.5 交換
2.7 移動電話係統
2.7.1 第一代移動電話(1G):模擬語音
2.7.2 第二代移動電話(2G):數字語音
2.7.3 第三代移動電話(3G):數字語音和數據
2.8 有綫電視
2.8.1 共用天綫電視
2.8.2 綫纜上的Internet
2.8.3 頻譜分配
2.8.4 綫纜調製解調器
2.8.5 ADSL與有綫電視電纜
2.9 本章總結
習題
第3章 數據鏈路層
3.1 數據鏈路層的設計問題
3.1.1 提供給網絡層的服務
3.1.2 成幀
3.1.3 差錯控製
3.1.4 流量控製
3.2 差錯檢測和糾正
3.2.1 糾錯碼
3.2.2 檢錯碼
3.3 基本數據鏈路層協議
3.3.1 一個烏托邦式的單工協議
3.3.2 無錯信道上的單工停-等式協議
3.3.3 有錯信道上的單工停-等式協議
3.4 滑動窗口協議
3.4.1 1位滑動窗口協議
3.4.2 迴退N協議
3.4.3 選擇重傳協議
3.5 數據鏈路協議實例
3.5.1 SONET上的數據包
3.5.2 對稱數字用戶綫
3.6 本章總結
習題
第4章 介質訪問控製子層
4.1 信道分配問題
4.1.1 靜態信道分配
4.1.2 動態信道分配的假設
4.2 多路訪問協議
4.2.1 ALOHA
4.2.2 載波偵聽多路訪問協議
4.2.3 無衝突協議
4.2.4 有限競爭協議
4.2.5 無綫局域網協議
4.3 以太網
4.3.1 經典以太網物理層
4.3.2 經典以太網的MAC子層協議
4.3.3 以太網性能
4.3.4 交換式以太網
4.3.5 快速以太網
4.3.6 韆兆以太網
4.3.7 萬兆以太網
4.3.8 以太網迴顧
4.4 無綫局域網
4.4.1 802.11體係結構和協議棧
4.4.2 802.11物理層
4.4.3 802.11 MAC子層協議
4.4.4 802.11幀結構
4.4.5 服務
4.5 寬帶無綫
4.5.1 802.16 與802.11和3G的比較
4.5.2 802.16體係結構與協議棧
4.5.3 802.16物理層
4.5.4 802.16的MAC子層協議
4.5.5 802.16幀結構
4.6 藍牙
4.6.1 藍牙體係結構
4.6.2 藍牙應用
4.6.3 藍牙協議棧
4.6.4 藍牙無綫電層
4.6.5 藍牙鏈路層
4.6.6 藍牙幀結構
4.7 RFID
4.7.1 EPC Gen 2體係結構
4.7.2 EPC Gen 2物理層
4.7.3 EPC Gen 2標簽標識層
4.7.4 標簽標識消息格式
4.8 數據鏈路層交換
4.8.1 網橋的使用
4.8.2 學習網橋
4.8.3 生成樹網橋
4.8.4 中繼器/集綫器/網橋/交換機/路由器和網關
4.8.5 虛擬局域網
4.9 本章總結
習題
第5章 網絡層
5.1 網絡層的設計問題
5.1.1 存儲轉發數據包交換
5.1.2 提供給傳輸層的服務
5.1.3 無連接服務的實現
5.1.4 麵嚮連接服務的實現
5.1.5 虛電路與數據報網絡的比較
5.2 路由算法
5.2.1 優化原則
5.2.2 最短路徑算法
5.2.3 泛洪算法
5.2.4 距離矢量算法
5.2.5 鏈路狀態路由
5.2.6 層次路由
5.2.7 廣播路由
5.2.8 組播路由
5.2.9 選播路由
5.2.10 移動主機路由
5.2.11 自組織網絡路由
5.3 擁塞控製算法
5.3.1 擁塞控製的途徑
5.3.2 流量感知路由
5.3.3 準入控製
5.3.4 流量調節
5.3.5 負載脫落
5.4 服務質量
5.4.1 應用需求
5.4.2 流量整形
5.4.3 包調度
5.4.4 準入控製
5.4.5 綜閤服務
5.4.6 區分服務
5.5 網絡互聯
5.5.1 網絡如何不同
5.5.2 何以連接網絡
5.5.3 隧道
5.5.4 互聯網路由
5.5.5 數據包分段
5.6 Internet的網絡層
5.6.1 IPv4協議
5.6.2 IP地址
5.6.3 IPv6協議
5.6.4 Internet控製協議
5.6.5 標簽交換和MPLS
5.6.6 OSPF——內部網關路由協議
5.6.7 BGP——外部網關路由協議
5.6.8 Internet組播
5.6.9 移動IP
5.7 本章總結
習題
第6章 傳輸層
6.1 傳輸服務
6.1.1 提供給上層的服務
6.1.2 傳輸服務原語
6.1.3 Berkeley套接字
6.1.4 套接字編程實例:Internet文件服務器
6.2 傳輸協議的要素
6.2.1 尋址
6.2.2 連接建立
6.2.3 連接釋放
6.2.4 差錯控製和流量控製
6.2.5 多路復用
6.2.6 崩潰恢復
6.3 擁塞控製
6.3.1 理想的帶寬分配
6.3.2 調整發送速率
6.3.3 無綫問題
6.4 Internet傳輸協議:UDP
6.4.1 UDP概述
6.4.2 遠程過程調用
6.4.3 實時傳輸協議
6.5 Internet傳輸協議:TCP
6.5.1 TCP概述
6.5.2 TCP服務模型
6.5.3 TCP協議
6.5.4 TCP段的頭
6.5.5 TCP連接建立
6.5.6 TCP連接釋放
6.5.7 TCP連接管理模型
6.5.8 TCP滑動窗口
6.5.9 TCP計時器管理
6.5.10 TCP擁塞控製
6.5.11 TCP未來
6.6 性能問題
6.6.1 計算機網絡中的性能問題
6.6.2 網絡性能測量
6.6.3 針對快速網絡的主機設計
6.6.4 快速處理段
6.6.5 頭壓縮
6.6.6 長肥網絡的協議
6.7 延遲容忍網絡
6.7.1 DTN體係結構
6.7.2 數據束協議
6.8 本章總結
習題
第7章 應用層
7.1 DNS——域名係統
7.1.1 DNS名字空間
7.1.2 域名資源記錄
7.1.3 名字服務器
7.2 電子郵件
7.2.1 體係結構和服務
7.2.2 用戶代理
7.2.3 郵件格式
7.2.4 郵件傳送
7.2.5 最後傳遞
7.3 萬維網
7.3.1 體係結構概述
7.3.2 靜態Web頁麵
7.3.3 動態Web頁麵和Web應用
7.3.4 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
7.3.5 移動Web
7.3.6 Web搜索
7.4 流式音視頻
7.4.1 數字音頻
7.4.2 數字視頻
7.4.3 流式存儲媒體
7.4.4 流式直播媒體
7.4.5 實時會議
7.5 內容分發
7.5.1 內容和Internet流量
7.5.2 服務器農場和Web代理
7.5.3 內容分發網絡
7.5.4 對等網絡
7.6 本章總結
習題
第8章 網絡安全
8.1 密碼學
8.1.1 密碼學概論
8.1.2 置換密碼
8.1.3 替代密碼
8.1.4 一次性密鑰
8.1.5 兩個基本的密碼學原則
8.2 對稱密鑰算法
8.2.1 DES—數據加密標準
8.2.2 AES—高級加密標準
8.2.3 密碼模式
8.2.4 其他密碼模式
8.2.5 密碼分析
8.3 公開密鑰算法
8.3.1 RSA
8.3.2 其他公開密鑰算法
8.4 數字簽名
8.4.1 對稱密鑰簽名
8.4.2 公開密鑰簽名
8.4.3 消息摘要
8.4.4 生日攻擊
8.5 公鑰的管理
8.5.1 證書
8.5.2 X.509
8.5.3 公鑰基礎設施
8.6 通信安全
8.6.1 IPSec
8.6.2 防火牆
8.6.3 虛擬專用網絡
8.6.4 無綫安全性
8.7 認證協議
8.7.1 基於共享密鑰的認證
8.7.2 建立共享密鑰:Diffie-Hellman密鑰交換
8.7.3 使用密鑰分發中心的認證
8.7.4 使用Kerberos的身份認證
8.7.5 使用公開密鑰密碼學的認證
8.8 電子郵件安全性
8.8.1 PGP-良好的隱私性
8.8.2 S/MIME
8.9 Web安全性
8.9.1 威脅
8.9.2 安全命名
8.9.3 SSL—安全套接層
8.9.4 移動代碼安全性
8.10 社會問題
8.10.1 隱私
8.10.2 言論自由
8.10.3 版權
8.11 本章總結
習題
第9章 閱讀清單和參考書目
9.1 進一步閱讀的建議
9.1.1 概論與綜閤論著
9.1.2 The Physical Layer
9.1.3 數據鏈路層
9.1.4 介質訪問控製子層
9.1.5 網絡層
9.1.6 傳輸層
9.1.7 應用層
9.1.8 網絡安全
9.2 按字母順序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1.1.3 移動用戶
  可移動的計算機,比如筆記本和手持計算機是計算機工業中增長最為迅猛的領域之一。它們的銷售早已超過瞭颱式計算機。為什麼會有人需要一颱移動計算機?人們往往希望在路上的時候還可以使用移動設備閱讀和發送電子郵件、微博,觀看電影,下載音樂,玩遊戲或在Web上搜索信息。他們希望在旅途中也能像在傢裏和辦公室一樣。自然地,他們希望在陸上、海上或空中任何一個地方做這些與網絡有關的事情。
  與Internet的連通性(connectivity)是這些移動應用的前提,因為汽車、艦船和飛機是不可能拖著一根有綫連接的。無綫網絡領域有許多感興趣的事情。由電話公司經營的蜂窩網絡是大傢非常熟悉的一種無綫網絡,通過基站提供的手機覆蓋麵把我們連在一起。基於802.11標準的無綫熱點(hotspot)是另一種移動計算機的無綫網絡。它們異軍突起在人們齣現的每個地方,已經形成瞭咖啡館、旅館、機場、學校、火車和飛機等錯落有緻的全麵覆蓋。任何人隻要有一颱筆記本電腦和一個無綫調製解調器,當他們把計算機打開就能通過熱點連接到Internet,仿佛把計算機接入有綫網絡一樣。
  無綫網絡對於運貨車隊、齣租車、快遞專車以及修理工與他們的後方基地保持聯絡特彆有用。例如,在許多城市中,齣租車司機是獨立經營的,他們不受雇於任何一傢齣租車公司。在這樣的城市中,齣租車上有一個專門供司機觀看的顯示器,當有顧客呼叫時,中心調度室就會輸入該顧客的上車地點和目的地。於是,這個信息顯示在司機的顯示器上,並且還會有提示音。第一個在顯示器上按下按鈕的司機就會接到該顧客的呼叫。
  無綫網絡對於軍事用途也非常重要。如果你要在短時間內進行一場戰爭,那麼,指望使用局域網絡設施來通信不是個好主意。最好你能夠自己搞定一套網絡。
  雖然無綫網絡和移動計算常常聯係在一起,但它們不是一迴事,如圖l—5所示。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固定無綫(fixed wireless)和移動無綫(mobile wireless)之間的區彆。筆記本電腦有時候可以是有綫的。例如,旅遊的客人可以把筆記本電腦接入到酒店房間中的電話插孔上,這樣即使沒有無綫網絡他也擁有瞭移動的工作能力。
  ……

前言/序言

  現在這本書已經更新到第5版瞭。它的每個版本映襯著人們使用計算機網絡的不同階段。當第1版在1980年問世時,網絡還隻是學術上的一種好奇心體現。但到1988年齣版第2版時,網絡已經被大學和大型企業用於學術研究和商業應用。當第3版於1996年齣現時,計算機網絡,尤其是因特網(Internet)已成為韆百萬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到2003年齣版第4版時,人們利用無綫網絡和移動電腦訪問網頁和Internet早就司空見慣。現在,正值第五版齣版之際,計算機網絡的重心已偏嚮內容分發(尤其是通過CDN和對等網絡獲取視頻的應用),而且移動電話已成為因特網上的小型電腦。
  第5版新增內容
  第5版相比以前的版本改變甚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David J. Wetherall教授成為瞭本書的閤作者。David教授具有豐富的網絡背景,他在城域網的設計領域磨礪瞭20多年,研究範圍涉及因特網和無綫網絡。他是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終身教授,一直講授和研究計算機網絡以及過去十年間相關主題的內容。
  當然,書中還有許多內容是隨著計算機網絡世界的不斷變化而更新的。其中,修訂和新增內容有:
  * 無綫網絡(802.12和802.16)。
  * 智能手機使用的3G網絡。
  * RFID和傳感器網絡。
  * 使用CDN的內容分發。
  * 對等網絡。
  * 實時媒體(存儲的、流式的以及實況的)。
  * 因特網電話(IP語音)。
  * 延遲容忍網絡。
  更詳細的每章變化如下所示。
  第1章是全書的概述,其功能與第4版相同,但內容已被修訂,並更新到計算機網絡的最新狀態。因特網、移動電話網絡、802.11、RFID和傳感器網絡作為計算機網絡實例被加以討論。有關以太網的起源以及電纜塔接器已被刪除,同時被刪除的內容還有關於ATM的材料。
  第2章涵蓋瞭物理層的內容,擴展瞭數字調製(包括廣泛用於無綫網絡的OFDM)和3G網絡(基於CDMA)兩部分內容。同時還討論瞭一些新技術,包括光縴到戶和電力綫聯網。
  第3章內容涉及點到點鏈路,在兩個方麵有所改進。有關錯誤檢測碼和糾正碼的內容已被更新,並且還簡要描述瞭實際上非常重要的現代編碼技術(例如,捲積碼和LDPC碼)。現在給齣的協議實例是SONET和ADSL上的數據包交換。遺憾的是協議驗證部分內容被刪掉瞭,因為它實在是很少被使用。
  在第4章MAC子層中,基本原理是永恒的,改變的隻是技術。重新組織瞭有關網絡實例的章節部分,包括韆兆以太網、802.11、802.16、藍牙和RFID。同時更新的還有LAN交換的覆蓋範圍,包括VLAN。
  第5章的網絡層涵蓋的內容與第4版相同,但修訂瞭許多地方。不僅更新瞭材料,還增加瞭深度,特彆是在服務質量(實時媒體有關)及互聯網絡方麵都有所加強。BGP、OSPF和CIDR相關章節和組播路由同樣也有很大擴展,而且還增加瞭選播路由的新內容。
  第6章傳輸層也做瞭不少修訂,補充、修改和刪除瞭一些內容。新增加的內容包括針對延遲容忍網絡和一般擁塞控製的描述。修訂後的內容更新和擴展瞭TCP的擁塞控製。而針對麵嚮連接的網絡層的描述則被刪除,因為這些內容現在很少能見到。
  第7章應用層內容也得到瞭很大更新和擴充。DNS和電子郵件部分的內容與第四版類似,但過去的幾年間Web的使用、流媒體和內容分發方麵有瞭很大的發展,因此,關於Web和流媒體的相關章節內容已被更新到瞭最新狀態。新增的一個全新小節覆蓋瞭內容分發,包括CDN和對等網絡的內容。
  第8章的安全依然包括針對保密性和真實性的對稱密鑰和公共密鑰加密。實際上使用的安全技術相關內容也已經得到更新,包括防火牆和VPN;而且還增補瞭802.11安全和Kerberos V5新內容。
  第9章重新列齣瞭建議的參考讀物和一個超過300個引用的最新書目。其中超過一半的讀物是2000年或稍後發錶的文章和書籍,其餘的都是一些經典論文。


《數字洪流:探索信息時代的脈絡》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信息傳遞始終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核心動力。從烽火狼煙到書信飛鴿,再到電報電話,每一次通信技術的革新都深刻地改變瞭人類的互動方式和認知邊界。而今,我們正身處一個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時代,由無數看不見的“管道”編織而成的全球網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連接著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重塑著我們的生活、工作乃至思維模式。 《數字洪流:探索信息時代的脈絡》並非一本枯燥的技術手冊,而是一次深入的、多維度的信息技術之旅。它旨在揭示隱藏在日常數字體驗背後的宏大體係,理解我們如何能夠即時觸達遙遠的信息,為何網絡能夠承載如此龐雜的數據流,以及支撐這一切的原理究竟是什麼。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技術迷霧,觸摸那些構成數字世界基石的精妙構思與嚴謹設計,從而獲得對信息時代更深刻的洞察和更全麵的認識。 第一部分:信息時代的基石——連接的藝術 我們首先將目光投嚮信息時代最基礎的構成要素:連接。本書將從宏觀視角齣發,探討“連接”的概念如何在物理和邏輯層麵得以實現。我們將解析各種連接介質,從古老的銅綫到現代的光縴,再到無處不在的無綫電波,瞭解它們各自的特性、優勢與局限,以及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讀者將瞭解到,每一次數據包的傳輸,都離不開這些默默工作的物理通道。 接著,我們將深入探討實現高效連接的關鍵技術。這包括對網絡拓撲結構的研究,理解各種網絡的組織方式,如星型、總綫型、環型以及混閤型網絡,以及它們在效率、可靠性和成本方麵的權衡。本書將著重闡述,如何通過精巧的設計,使得數以億計的設備能夠高效、穩定地相互通信,形成一個龐大而有序的整體。 此外,我們將剖析網絡協議的運作機製。如果說物理連接是血脈,那麼網絡協議就是語言。我們將詳細講解各種協議族,特彆是那些在現代互聯網中扮演核心角色的協議。讀者將理解,從簡單的電子郵件發送到復雜的視頻流播放,其背後都有一套嚴謹的規則和流程在支撐,確保信息能夠被準確、有序地傳遞和解析。這部分內容將避免過於晦澀的技術細節,而是側重於概念的理解和原理的闡釋,讓讀者領略協議設計的智慧。 第二部分:數據洪流的驅動力——信息的流動與管理 一旦連接建立,海量的信息便開始在網絡中奔湧。本部分將聚焦於信息的流動與管理,探究數據如何在網絡中穿梭,以及如何被組織和調控。 我們將詳細介紹數據在網絡中傳輸的幾種基本模式。這包括對數據包交換(Packet Switching)的深入剖析,理解它是如何打破傳統電路交換的限製,實現資源的高效共享和靈活調度。讀者將瞭解到,每個數據包是如何被分割、標記、路由,最終在目的地重新組裝的,這其中蘊含著精妙的算法和優化策略。 本書還將探討數據在網絡中的路由機製。當一個數據包需要跨越韆山萬水,抵達遙遠的服務器時,它是如何找到最佳路徑的?我們將介紹各種路由算法,理解路由器如何基於網絡狀態信息,動態地選擇最優的傳輸路徑,以確保信息能夠快速、可靠地送達。這部分內容將幫助讀者理解互聯網的“智能”之處,即它如何能夠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中保持高效運行。 此外,我們還將觸及數據在網絡中的傳輸效率與可靠性問題。網絡擁塞、丟包等問題是信息傳輸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挑戰。本書將介紹一些關鍵的技術,用以緩解這些問題,例如擁塞控製機製、流量控製算法以及差錯檢測與糾正技術。讀者將瞭解到,工程師們是如何通過一係列巧妙的設計,盡可能地減少數據傳輸的損耗,提升整體的網絡性能。 第三部分:信息時代的交互——服務與應用 有瞭堅實的連接和高效的信息流動,我們纔能享受到豐富多彩的網絡服務和應用。本部分將把焦點從底層技術轉移到用戶可感知的層麵,探究這些服務是如何構建和運行的。 我們將解析互聯網上最基礎的服務之一——域名係統(DNS)。當我們輸入一個網址時,我們輸入的是人類易於記憶的名稱,而計算機需要的是IP地址。DNS是如何實現這種地址翻譯的?本書將清晰地解釋DNS的層級結構和工作原理,讓讀者理解我們每一次網絡訪問的背後,都離不開這個龐大而復雜的“地址簿”。 接著,我們將深入探討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及其演進。HTTP是支撐萬維網(World Wide Web)的核心協議,我們每天瀏覽網頁、訪問應用,都在與之打交道。本書將詳細介紹HTTP的請求-響應模型,以及HTTP/1.1、HTTP/2等新版本帶來的性能提升和新特性,讓讀者理解網頁是如何被獲取和呈現的。 此外,本書還將觸及更廣泛的網絡應用和服務。我們將簡要介紹電子郵件、文件傳輸、即時通訊等經典應用背後的技術原理,並探討一些新興的網絡服務,如雲計算、物聯網等,它們是如何在現有網絡基礎設施上構建,並進一步拓展信息時代的邊界的。這部分內容將幫助讀者認識到,我們所享受的便捷數字生活,是建立在眾多技術協同工作的基礎之上的。 第四部分:安全與未來——保障與展望 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也伴隨著新的挑戰,尤其是網絡安全問題。本部分將聚焦於保障信息安全的關鍵技術和未來發展趨勢。 我們將探討網絡安全的基本概念,包括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隨後,我們將深入解析一些核心的安全技術,例如加密技術,瞭解它如何保護數據在傳輸和存儲過程中的隱私。讀者將理解公鑰加密、對稱加密等基本原理,以及數字簽名在驗證信息來源和完整性方麵的作用。 本書還將介紹網絡身份認證和訪問控製機製。我們如何確認一個用戶是其聲稱的那個人?如何控製用戶對資源的訪問權限?我們將探討密碼學在這些方麵的應用,以及相關的安全協議。 最後,本書將展望信息時代的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所設想的網絡將更加智能、更加普及。我們將探討5G、6G等下一代通信技術將帶來的變革,以及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新興技術如何與網絡深度融閤,共同塑造更加美好的數字未來。讀者將瞭解到,信息技術的演進永無止境,它將繼續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驅動人類社會的進步。 《數字洪流:探索信息時代的脈絡》是一本麵嚮所有對信息技術充滿好奇的讀者的書籍。無論您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還是對數字世界充滿探索欲望的普通讀者,本書都將為您打開一扇通往信息時代核心的窗戶。它不提供“速成”的答案,而是引導您去理解“為什麼”,去感受技術背後的邏輯與智慧。通過閱讀本書,您將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我們所處時代的脈搏,更自信地駕馭數字洪流,並對未來的無限可能充滿期待。

用户评价

评分

作為一個對網絡技術充滿好奇的學習者,我在市麵上找瞭很久,終於找到瞭《計算機網絡(第5版》這本讓我眼前一亮的著作。它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帶領你探索網絡奧秘的指南。我之前對一些底層的網絡概念總覺得模糊不清,比如MAC地址和IP地址的區彆,ARP協議是如何工作的,以及DNS解析的過程等等。這本書用非常清晰的圖示和簡潔的語言,將這些原本晦澀的知識變得一目瞭然。我尤其喜歡它在講解數據封裝和分層傳輸時的描述,讓我能非常直觀地理解數據是如何從一個應用層發送到另一個應用層的,並且在每一層都增加瞭哪些頭部信息。此外,書中對一些常見網絡服務的原理也做瞭深入的剖析,比如郵件服務的SMTP、POP3和IMAP,文件傳輸的FTP,以及Web服務的HTTP。這些內容讓我不再隻是一個網絡服務的“使用者”,而是能夠理解它們背後的運作機製。我還在書中學習到瞭很多關於網絡排查和優化的技巧,例如如何使用ping、traceroute等工具來診斷網絡問題。這本書真的非常有實踐指導意義,對於我以後在工作和學習中遇到網絡相關的問題,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评分

這本書真是讓我對網絡有瞭全新的認識!之前我對“網絡”這個概念,更多停留在“能上網”、“能訪問網頁”這樣的層麵,缺乏一個係統的理解。自從讀瞭《計算機網絡(第5版)》之後,我纔真正體會到網絡世界的博大精深。《計算機網絡》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流暢,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一步步地引導我走進網絡的世界。它從最基礎的比特流傳輸講起,一點點構建起整個網絡架構。我印象最深的是對“協議”這個概念的解釋,讓我明白瞭為什麼在網絡通信中,大傢都需要遵守一套規則。書中對TCP和UDP的區彆以及各自的應用場景的講解,也讓我茅塞頓開,理解瞭為什麼有時候下載文件要用TCP,而視頻直播卻更適閤UDP。而且,這本書在講解一些復雜概念時,會用很多生活中的例子來類比,比如把路由器比作“交通警察”,把數據包比作“信件”,這使得原本抽象的概念變得生動有趣,容易理解。我尤其喜歡書中對網絡拓撲結構和網絡設備作用的介紹,讓我對傢庭網絡和企業網絡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對於想要瞭解網絡工作原理,但又不想陷入過於深奧技術細節的讀者來說,簡直是量身定做的。它既有深度,又不失易讀性,絕對是值得反復閱讀的佳作。

评分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著實令人驚嘆!我之前以為自己對網絡已經有瞭一定的瞭解,但當我翻開《計算機網絡(第5版)》之後,纔發現之前的認知是多麼的片麵。作者在處理一些復雜的網絡現象時,總是能從最根本的原理齣發,層層剝繭,直到將其闡釋清楚。例如,關於路由選擇算法的部分,書中不僅介紹瞭RIP和OSPF這些經典的協議,還對它們在不同場景下的優劣進行瞭深入的分析,並擴展到瞭BGP這種在互聯網核心路由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協議。我特彆注意到作者在介紹擁塞控製機製時,花瞭相當大的篇幅來講解TCP的Tahoe、Reno、NewReno以及CUBIC等算法,並詳細分析瞭它們是如何在網絡擁塞時調整發送速率的。這對我理解網絡帶寬利用率和數據傳輸的穩定性有著極大的啓發。另外,書中對於網絡安全方麵的內容也毫不含糊,從加密算法的基礎知識到HTTPS的實現原理,再到防火牆和VPN的應用,都進行瞭細緻的講解,這讓我對網絡安全有瞭更係統和深刻的認識。不得不說,這本書的作者在知識的組織和呈現上非常有功力,結構清晰,邏輯嚴謹,閱讀體驗非常好。對於那些希望在網絡領域進行更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座寶庫,能夠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指導。

评分

剛拿到《計算機網絡(第5版)》這本書,我就被它紮實的學術底蘊和前沿的知識更新所吸引。作為一名在學術界摸索的初學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夠引領我入門並指引我深入的權威性讀物,這本書無疑滿足瞭我的期待。它在內容上,對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原理進行瞭全麵而深入的闡述,從 OSI 七層模型到 TCP/IP 四層模型,從信道復用技術到局域網的組建,都覆蓋得極其細緻。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不僅保留瞭經典的理論知識,還積極地融入瞭最新的網絡技術發展動態,例如對 SDN (軟件定義網絡) 和 NFV (網絡功能虛擬化) 的介紹,這對於緊跟技術潮流的我來說,非常有價值。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講解網絡性能指標時,所采用的嚴謹的數學模型和分析方法,這讓我能夠從更科學的角度去理解網絡傳輸的效率和穩定性。同時,書中也穿插瞭一些實際的網絡應用案例,幫助我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學術化,但又不是那種難以理解的學術官腔,而是充滿瞭嚴謹和邏輯性,讀起來讓人能夠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對於渴望在計算機網絡領域進行深入研究或攻讀相關專業的學生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

评分

這次終於入手瞭心心念念的《計算機網絡(第5版)》,這本書簡直是我的救星!作為一個在計算機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開發者,我一直覺得網絡知識是我的短闆,很多時候在開發過程中遇到棘手的問題,追根溯源總是能找到網絡協議的影子。之前也零散地看過一些網絡方麵的資料,但總感覺不成體係,不夠深入。讀瞭這本《計算機網絡》,我的感受就像是打開瞭一個新世界的大門。從最基礎的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到我們日常開發最息息相關的傳輸層和應用層,這本書都講得非常透徹。它不是那種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通過大量生動形象的比喻和圖示,把那些抽象的網絡概念變得可視化。比如講到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揮手的時候,作者用瞭“約會”的比喻,一下子就讓我明白瞭其中的邏輯和步驟,再也不會混淆瞭。而且,書中對各個協議的解析也非常詳細,從報文結構到工作原理,再到相關的算法,都給齣瞭清晰的解釋。我尤其喜歡它對HTTP/2和HTTP/3的講解,這對於我目前正在進行的Web性能優化項目至關重要,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這些新協議帶來的性能提升。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平實易懂,即使是網絡新手,也能在不感到壓力的同時,逐步建立起對計算機網絡的全麵認知。我敢說,這本書絕對是想要係統學習網絡知識的工程師們的必備讀物,強烈推薦!

评分

书是新的 很快 十分钟意啊?

评分

内容丰富,很经典,满意

评分

当科普读,计算机网络入门书籍的必备佳品。

评分

书还没看,之后看完了,我再来追评,嘿嘿,加油

评分

书的内容挺适合初学者学习的,容易看懂。

评分

非常感谢京东商城给予的优质的服务,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货反时,配送员也非常的热情,有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售后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户忧患,排除万难。给予我们非常好的购物体验。Thankyouverymuchfortheexcellentserviceprovidedby]ingdongmall,anditisverygoodtodoinwarehousemanagement,logistics,distributionands

评分

书看这不错,还没有开始看呢。

评分

书很棒,618 特价入手,慢慢啃。

评分

很好,满意,送货速度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