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中古文學史論》為王瑤先生代錶作,撰寫於1942年鞦。本書共十四章,起於漢末,訖於梁陳,大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文學思想”,著重在文學思想本身以及它和當時一般社會思想的關係;第二部分是“文人生活”,著重在文人生活和文學作品的關係;第三部分是“文學風貌”,論述主要作傢和作品內容。本書為文學史研究提供瞭一種“以史證文”、重視“闡釋與批評”的經典範本。
內頁插圖
目錄
重版題記
初版自序
政治社會情況與文士地位
玄學與清談
文論的發展
文體辨析與總集的成立
小說與方術
文人與藥
文人與酒
論希企隱逸之風
擬古與作僞
曹氏父子與建安七子
潘陸與西晉文士
玄言·山水·田園——論東晉詩
隸事·聲律·宮體——論齊梁詩
徐庾與駢體
初版後記
王瑤先生著述年錶
王瑤的中國文學史研究方法論斷想——以《中古文學史論》為中心
精彩書摘
《莊子·天道篇》雲:“世之所貴道者,書也。書不過語,語有貴也。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今傳有歐陽建《言盡意論》,但在王弼《易略例》中,已有《明象章》,分言象與意為二,言象為粗跡,其用僅在錶意,得意可以忘言。其說雖在解易,但自然也認為可以應用於天道人事的各方麵。歐陽建雲:“世之論者以為言不盡意,由來尚矣。至乎通纔達識,鹹以為然。若夫蔣公之論眸子,鍾傅之言纔性,莫不引此為談證。”可知言不盡意之說,實始於人物識鑒的理論。文中述當時論者的道理雲:“夫天不言,而四時行焉;聖人不言,而鑒識存焉;形不待名,而方圓已著;色不俟稱,而黑白以彰。然則名之於物,無施者也;言之於理,無為者也。”可知言不盡意,其始和纔性論同樣是形名傢言。形名傢注重名檢,由形以定名。但形不待於名,正如人物識鑒之隻可意會一樣;所以由此就導齣言不盡意的理論,而歸於如何晏之無名論。這樣,便由名傢通入瞭道傢。歐陽建以為“欲辯其實,則殊其名;欲宣其誌,則立其稱。名逐物而遷,言因理而變。此猶聲發響應,形存影附,不得相與為二矣。苟其不二,則言無不盡矣”。這還是保持著形名傢綜核名實的理論,以為言由理發,可以盡意.王弼主得意忘言。其說與言不盡意略異,因為如此,則言並非無用,所以不至推到如荀粲的“六籍雖存,固聖人之糠秕”;而且“盡意莫若象,盡象莫若言”,則言固是得意的必要工具;不過言本身並不即是意而已。這一論題實在是玄學理論的基本要點,所以一直盛談不衰。魏晉人解釋經籍,會通儒道或道釋,皆用此理。而玄學自身的理論也多著重於意會,而不拘於文字。上麵所述的各主要論題中,其實都有這種性質。
……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中古文學史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中古文學史論》為王瑤先生代錶作,撰寫於1942年鞦。本書共十四章,起於漢末,訖於梁陳,大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文學思想”,著重在文學思想本身以及它和當時一般社會思想的關係;第二部分是“文人生活”,著重在文人生活和文學作品的關係;第三部分是“文學風貌”,論述主要作傢和作品內容。本書為文學史研究提供瞭一種“以史證文”、重視“闡釋與批評”的經典範本。
評分
☆☆☆☆☆
內容是自己感興趣的,現在正好有滿減活動,算下來價格很不錯瞭,不等618活動瞭,先買一單
評分
☆☆☆☆☆
在西方,首先是用"衝擊--反應"模式齣來反駁上述觀點。例如有的學者爭辯說,中國"近代化的失敗"的原因不在於西方的破壞性衝擊,而在於中國傳統的頑固存在(芮瑪麗,1957;費惟愷,1958)。隨後,有的學者轉用斯密的模式:隨著西方影響而來的國際貿易和外國投資的擴展是有利於中國經濟的。如果中國經濟的近代化失敗,其原因不是西方的影響太強,而是太弱,僅限於沿海通商口岸(鄧伯格,1975;墨菲,1977)。
評分
☆☆☆☆☆
京東購物,特彆方便,尤其是傢裏有老人小朋友是不方便去超市的。感謝京東快遞小哥熱情準時的送來商品,很滿意!!
評分
☆☆☆☆☆
內容是自己感興趣的,現在正好有滿減活動,算下來價格很不錯瞭,不等618活動瞭,先買一單
評分
☆☆☆☆☆
評分
☆☆☆☆☆
此為王瑤先生的力作,讀之可瞭解中古一段的文學思想史,很有啓發性,值得推薦。
評分
☆☆☆☆☆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這一套收全瞭中華現代的重要學術就入個差不多瞭。深厚耐讀,如飲醇酒,印刷和紙質也都非常精美,業界良心,真是太喜歡瞭。
評分
☆☆☆☆☆
打摺活動,收瞭這個係列的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