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容庚(1894—1994),原名肇庚,字希白,號頌齋,廣東東莞人,我國當代著名的古文字學傢、考古學傢、書法篆刻傢、書畫鑒賞傢、收藏傢。容庚先生治學嚴謹周密,矜審賅博,其以目錄為階梯、以原材料為基礎、以考據為手段、以善通變為目標的治學特點,形成瞭以編纂叢帖書畫為工具的目錄學、以青銅器為重點的考古學、以考訂史實為目的的考據學、以金文為中心的古文字學的學術大視野。並培養瞭一批專業人纔,為我國的學術發展,做齣瞭重要貢獻。
內頁插圖
目錄
序一
序二
甲編 專著目
宋代吉金書籍述評
清代吉金書籍述評
周金文中所見代名詞釋例
鳥書考
飛白考
倪瓚畫真僞存佚考
秦始皇刻石考
記竹譜十四種
淳化秘閤法帖考
澄清堂帖考
論列朝詩集與明詩綜
乙編 雜文目
金文編序
金文續編序
秦漢金文錄序
頌齋吉金圖錄序
武英殿彝器圖錄序
海外吉金圖錄序
善齋彝器圖錄序
古鏡影序
金石書錄目序
殷契蔔辭序
甲骨文編序
甲骨綴閤編序
甲骨集古詩聯序
隘廬石鼓文史研究序
說文解字古文疏證序
蘭亭集刻序
頌齋書畫錄序
頌齋書畫小記序
筒體字典序
輪廓字序
張氏吉金貞石錄跋
古籀餘論跋
獨笑齋金石文考殘稿跋
生春紅室金石述記跋
石文編跋
龔賢畫訣四種閤鈔跋
鄭嚮贈行詩畫冊跋
契蘭堂書畫錄跋
風滿樓書畫錄跋
法帖提要跋
聊自娛齋詩稿跋
綠綺園詩集跋
記翁樹培古泉匯考及古泉匯
唐大中銅磬流傳及時代考
畫說為董其昌著作考
紅豆樹館書畫記校記
評爽籟館欣賞
評明清畫傢印鑒
評畫論叢刊
評法帖目六種
清史稿解禁議
為檢校清史稿者進一言
東莞印人傳
甲骨學概況
精彩書摘
門外青林生紫煙,龍泓一道落飛泉。恰如靈石山中宿,為說倪迂似米顛。
嚮客張貞居澗阿一口米南官有潔癡,善畫但作小幅。近代唯倪雲林頗近之。米以顛名,餘故以迂名倪。今觀遺墨,故筆及之。汝陽袁華。
萬壑爭妍處,重泉闘響時。石梁無過客,孤與白雲期。淮南陸頤。
晴嶂餘生色,春雲作曉妍。幽期如可覓,茅屋石橋邊。雲林小景,著色者甚少。嘗客寒齋,問作二一。觀其繪染深得古法,殊不易也。拙逸叟周南老題。
窈窕茅堂石徑幽,小山叢桂足淹留。仙人已跨遼天鶴,寫得雲林一段鞦。錢仲益。
昔年來看墨池鵝,風雨扁舟載酒過。一自春歸清閎閣,幾番蛛網落花多。嘉禾硃逢吉。
古苔凝綠上鬆根上則輩空留翰墨存。寂寞雲林堂下路,一峰殘雨映孤村。
門生王達。
蕭散倪迂士,詩工畫亦清。吟情何浩蕩,筆勢更縱橫。鄉裏推高誼,江湖足令名。近傳騎鶴去,想即在蓬瀛。華亭顧祿。
九龍峰下雲林館,煑茗時過第二泉。不見故人今十載,夜聽猿鶴思淒然。張樞。
董其昌跋雲:「雲林設色山水,平生唯兩幅。一在婁水王敬美傢,後歸烏程潘氏,予未之見。其二即此幅,舊為吾鬆黃氏所藏,後歸宋太學安之。予為諸生時,嘗就宋索觀。已為徐太常所購。太常之壻劉金吾得之。新都汪太學復得之金吾。予以為楚人之弓,不靳十五城之償。人生貴適誌,假令落好事傢手,予五十年藉觀宋氏,不能須臾謝主人為彆,此情事曆曆在眼。幾作桃源漁父,可便忘否」(在畫上方)。
……
前言/序言
容庚學術著作全集:頌齋述林(繁體竪排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昔年來看墨池鵝,風雨扁舟載酒過。一自春歸清閎閣,幾番蛛網落花多。嘉禾硃逢吉。
評分
☆☆☆☆☆
這是一部關於商周青銅器的綜閤性專著。分上下兩編。上編是通論,
評分
☆☆☆☆☆
《金文編》(貽安堂,1925年;香港商務印書館1939年齣修
評分
☆☆☆☆☆
嚮客張貞居澗阿一口米南官有潔癡,善畫但作小幅。近代唯倪雲林頗近之。米以顛名,餘故以迂名倪。今觀遺墨,故筆及之。汝陽袁華。
評分
☆☆☆☆☆
印刷質量好,內容豐富 ,慢慢體會
評分
☆☆☆☆☆
門生王達。
評分
☆☆☆☆☆
《中國考古學(新石器時代捲)》對從事考古學、先秦史學、民族學、文物和博物館學等以及相關學科的研究工作者,均具有較高參考價值。《中國考古學(新石器時代捲)》全麵係統、重點突齣地介紹瞭20世紀20年代初以來80餘年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發現與研究的成果。《中國考古學(新石器時代捲)》的主體,以年代先後為經,以不同地區文化遺存為緯,縱橫結閤,構建瞭全國各地不同時期新石器時代文化的時間、空間和內涵框架體係。時間方麵,把大約公元前1001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按年代早晚和發展演變脈絡,大緻分為新石器時代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四個時期。空間方麵,以黃河流域、北方地區、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四大區域為第一層次,再在四大區域內劃分不同地區為第二層次,然後以不同文化遺存為第三層次。內涵方麵,在介紹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中,盡可能提供該文化全部的信息,同時注意勾畫若乾重點文化區的文化譜係與文化關係及其重要發展成就;又在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的北南大區所分六章之末,都各列一節,來總結該時間段該大區域新石器時代文化總的發展水平和麵貌。《中國考古學(新石器時代捲)》首尾還有四篇專論,分彆是綜述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的發展曆程,以瞭解其學術史的一個側麵;從地貌和氣候兩方麵闡述新石器時代自然環境狀況,以瞭解當時人類生存和活動的地理背景;對新石器時代居民的種係研究,重點瞭解先民的體質形態類型和種族演變;最後總體考察中國新石器時代,探討瞭社會發展諸階段的概況和文明起源問題,證實連續、多元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孕育瞭日後中國古代文明的輝煌。
評分
☆☆☆☆☆
《商周彝器通考》(燕京大學哈佛燕京學社,1941年)是他的另外一部重要著作。
評分
☆☆☆☆☆
詳述青銅器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分1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