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談人生:心靈的旅程

傅佩榮談人生:心靈的旅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傅佩榮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46121
版次:1
商品编码:1100249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3
字数:29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我對這一本書投入極深的情感,因為它儲存瞭我長期以來的讀書心得,呈現瞭我對人生哲學的基本觀點,也代錶瞭我對新世紀所有愛智者真誠的心意。”
   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傅佩榮談身心靈整閤,認識自我,開發潛能,修養靈性,展現新生。

內容簡介

   我們談論完整的人生,不能忽略身、心、靈三個部分。年輕的時候,也許側重身(衍伸至有形可見的外貌、體力、財富、地位等)。身的活動當然不能脫離心,而心的運作主要在知、情、意這三項潛能的實現過程中,具體展示於獲取特定知識、發展人際情感,以及培養個人誌趣上。然後,在一個看來抽象、其實扮演主導作用的層次,還有“靈”的存在。“靈”的運作可以錶現於宗教信仰的靈修活動中,但是宗教並非“靈”的運作的領域。
   因此,一套完整的價值觀,必須針對上述身、心、靈三個部分,提齣各自的定位,以及彼此之間的適當關係。容我先以三句話來做個概括,再說明其內涵:身體健康,是必要的;心智成長,是需要的;靈性修養,是重要的。

作者簡介

傅佩榮,1950年生,祖籍上海。畢業於颱灣大學哲學係,曾師從哲學大師方東美先生。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曾任颱灣大學哲學係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比利時魯汶大學與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曾被颱灣《民生報》評選為“大學最熱門教授”,並獲颱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頒發的教學特優奬。其作品曾獲颱灣中正文化奬、最高文藝奬。是央視《百傢講壇》、鳳凰衛視《國學天空》的嘉賓主持及山東衛視《新杏壇》首席主講專傢。傅教授在教學、研究、寫作、演講、翻譯各方麵皆有成就,著述繁多,範圍涵蓋哲學、教育、宗教、文化、心理勵誌。其學術論著融貫古今與中西,結構嚴謹,創見迭齣,是當代華人世界公認的一流國學研究專傢。傅教授還是一位傑齣的演講傢。近年來,每年演講達兩百多場,態度真誠,條理清晰,理融辭暢,使聽者不倦,相悅以解。2006年首開大陸問道,先後在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開展瞭一係列國學演講,引起瞭熱烈反響。

內頁插圖

目錄

自序 身心靈整閤的價值觀
第一部分 厘清自我的真相
前言厘清自我的真相
第一章 人生哲學的基礎架構
第二章 人生問題的思考方法
第三章 從心理學看自我(一)
——行為主義心理學與弗洛伊德學派
第四章 從心理學看自我(二)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與榮格的
“集體潛意識”
第五章 從心理學看自我(三)
——弗蘭剋爾的“意義治療法”與馬斯洛的
“人本主義心理學”
第六章 從心理學看自我(四)
——超個人心理學與“靈”的召喚

第二部分 管理自我的潛能
前言管理自我的潛能
第一章 瞭解智商(IQ)與相關能力
第二章 認識自己的情緒智商(EQ)
第三章 管理自己的情緒智商(EQ)
第四章 發展自己的情緒智商(EQ)
第五章 開發自己的逆境智商(AQ)
第六章 強化自己的逆境智商(AQ)

第三部分 探索生命的價值
前言探索生命的價值
第一章 培養思考習慣(一)
——理解邏輯的概念與判斷
第二章 培養思考習慣(二)
——邏輯推論的訓練
第三章 掌握整體觀點(一)
——哲學的質料、運作、內涵與目的
第四章 掌握整體觀點(二)
——哲學傢的思考模式:“以一統多”
第五章 確立價值取嚮
第六章 力求知行閤一

第四部分 走嚮智慧的高峰
前言走嚮智慧的高峰
第一章 如何理解“靈”的世界
第二章 靈是身心的統閤力量
第三章 化解潛意識的盲點
第四章 代濛
——從命運到使命
第五章 靈的修煉
——以印度教為例
第六章 密契主義

精彩書摘

“靈”可以統閤歸納為四個層次:個人心與身之間的統閤、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統閤、靈與宇宙之間的統閤、靈與神明之間的關係。
(一)個人心與身之間的統閤:靈的第一個作用,就是使個人的心身統閤,使自我獲得認同的機會。所謂“自我認同”是指,我知道自己是誰--我是這個人而不是那個人,這就是認同我自己。如此一來,一個人纔能夠對自己的行動、思考負責任,否則有時候一時衝動,卻不知道是誰在行動;有時候鬍思亂想,卻不知道是誰在思考。
如果一個人缺乏統閤,久而久之,他的生命就浪費瞭。這個社會上,許多人隻要日子過得去,可以不思不想地生活。孔子曾經批評過這樣的人,他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論語:陽貨》)這是在說,許多人每天吃飽喝足後,不去思考有什麼事情可以用心去做,隻是被動接受所有的信息和刺激,這樣一天天過日子,好像人生除瞭社會的要求以外(結婚、生孩子、培養小孩①……),沒有什麼其他的目的。
孔子另外還曾說過:“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論語·衛靈公》)這意指,有些人喜歡每天聚在一起,說一些八卦、無聊的事情。他們說話的內容沒有任何意義,好像活著是多餘的一樣。而這些人可能受過教育,卻沒有得到適當的教導,整夭就喜歡賣弄小聰明,逞口舌之快,他們不會認真去思考怎麼樣纔是一個人應該有的生活。因此與這種人談話時,隻能夠談非常具體的利害關係(開什麼車、住哪裏、工作如何……),然後彼此之間互相較勁。
然而,人的真正價值,難道要靠這些虛幻的東西來支持嗎?或者我們的心理能夠很安穩,也很清楚地瞭解,這種錶麵上的比較對自己沒有任何影響。坦白說,對一般人而言,通常很難不受到任何影響,這就是人性的弱點。一個人如果尚未開發靈的部分,就會與其他人形成分裂與隔閡,而彼此無法相通。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不错哦 速度挺快

评分

好书一本

评分

(一)个人心与身之间的统合:灵的第一个作用,就是使个人的心身统合,使自我获得认同的机会。所谓“自我认同”是指,我知道自己是谁--我是这个人而不是那个人,这就是认同我自己。如此一来,一个人才能够对自己的行动、思考负责任,否则有时候一时冲动,却不知道是谁在行动;有时候胡思乱想,却不知道是谁在思考。

评分

  你知道选对盐就能让血压下降吗?

评分

评分

回馈说,书写的不错,让人看后有感动。

评分

发布: 岑青峰 2010年11月1日4:04 来源: 速途网 我要评论(0) 访问次数 851

评分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节奏加快,本领恐慌处处显现。据统计,从改革开放以来,新增加的词汇近万个。很显然,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现代化的新世纪新阶段,一个人如果不学新知识就跟不上新形势,思想就要落后蜕化,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为数不少的科盲、法盲、电脑盲、外语盲“四盲”之人就是最好的例证。同时,还要认识到不学新知识、不探索,精神就要窒息。在我们前进的征途上,还存在许多的未知领域。未知,是一种诱惑,一种智慧的挑战、人格的挑战。只有学习新知,探索未知,才能提高人的现代化素质和能力,成为与时俱进的现代化人。专家指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成员,要自立于这个社会之上,就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必要的和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使整个知识体系呈“T”字型展开,其中横向表示要有一定的宽广度,包容多方面、多学科的知识,以满足工作、生活、交往等方面的需要;纵向表示要具备相当的精深度,在专业上深刻透彻,以满足更深层次的需要。换句话说,就是要做本行业、本部门的通才,做某些方面的专才,具有专与博的兼容性。著名作家王蒙对学习有过精妙独到的论述,他说:一个人的实力绝大部分来自学习。本领需要学习,机智与灵活反应也需要学习。健康的身心同样也是学会了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健康的心理活动模式的结果。人生有许多困惑、许多悖论、许多选择,当你面临选择的痛苦的时候,你可以去学习,用学习和思想抚慰你的焦虑,缓解你的痛苦,启迪你的智慧,寻找你的答案。学习归根结底是通向真理、通向知识、通向光明的抉择。通过学习,你将避免冲动,避免极端,避免刚愎自用,避免出尔反尔,避免无所事事,避免精神空虚,避免消极悲观,更避免暴跳如雷和怨天尤人。在你一时受到误解,受到打击,受到歪曲,受到封杀而你一时又没什么办法可想,也无法改变你的处境的时候,安心学习吧,补课吧,学习你在顺利情况下欲学而没有时间学的那些表面的冷门吧,这是天赐的强化学习月或强化学习年的开始,你理应得到更多的学分,达到更高的学位。学习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和追求。学无涯,思无涯,其乐亦无涯。从理论的论证里可以找出自己的经历与见闻的脉络,可以拨开思想认识上的迷雾;从一道数学公式里可以设想到先行智者们严密的思维逻辑和追根溯源、反复验证、达到颠扑不破的境地的过程与乐趣。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是一种探秘,学习就如破案,自然界与人生的秘密隐藏得扑朔迷离,不容易一时侦破。而当我们从自然、历史、社会、人生中发现了它们隐蔽的真情,从前人成果中了解了这种真情,将会像破了一个大案一样地充满欣喜而欲罢不能。学习是一种按部就班的建设,从挖地基做起,直到矗立起一幢幢的高楼大厦,成就了一片又一片风景。学习是一种精神的漫游,它扩大着我们精神的空间与容积。学习还是一种对于有限生命的挑战,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宇宙和时间。学习是一种坚持、一种固守、一种节操、一种免疫功能。学习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和追求,岂能不学? 子不学非所谊,幼不学老何为?多读读书吧!哎!~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物流快捷,上班就到手,迫不及待看完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